陸達心
近日,委內瑞拉反對派人士、全國代表大會主席瓜伊多宣布不承認馬杜羅總統,自行出任「臨時總統」、組建「過渡政府」,委內瑞拉朝野對抗急劇升級、區內外國家紛紛選邊站隊,成為國際熱點和輿論關注焦點。不少人都在問,委內瑞拉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破解僵局的出路何在?中委合作會不會受到衝擊?委局勢未來會如何發展?
談到委內瑞拉目前的局勢,不能不從查維茲總統說起。他從1999年上臺到2013年病逝任上,連續執政14年之久。其間,他將「服務人民、服務勞苦大眾」作為執政根本出發點,帶領委人民推進「玻利瓦爾革命」、建設「21世紀社會主義」,使委政治、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發生深層次變革。許多歷史上長期遭受社會排斥的委底層民眾首次「翻身當了主人」。
查維茲去世後,維權和參政意識已經覺醒的委內瑞拉中下層普通百姓,擔心政治權利和基本福利保障得而復失,依然擁護「查維茲主義」,支持「查維茲之子」馬杜羅兩度在選舉中擊敗在野黨候選人。時至今日,馬杜羅仍有相當數量的「鐵桿」支持者。但查維茲和馬杜羅都沒有能夠很好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在發展生產、推動經濟多元化、擺脫對石油出口依賴上建樹不多,留下了禍根。
近年來石油價格下跌,加之外部制裁影響,委經濟滑坡、民生艱困,政府威信下降,引發嚴重的政治對立和社會分裂。反對派與政府纏鬥已持續多年,近期借經濟衰退之機和外部力量的支持,再度向政府發難。但雙方並非老死不相往來。事實上,在一些國家斡旋下,近些年委政府和反對黨曾多次接觸對話。但雙方每每誠意不足,將對話當作權宜之計。往往弱勢一方以拖待變、爭取反客為主,優勢一方虛與委蛇、試圖徹底擊倒對手,致使對話談談停停,無法取得進展。
面對委內瑞拉政治僵局,國際社會立場不盡一致,既有美國、歐盟、利馬集團等「倒馬派」,也有古巴、玻利維亞等「挺馬派」,還有墨西哥、烏拉圭等「觀點相近國家」持中立立場,但絕大數國家都堅持反對軍事幹預的底線,主張在國際法框架內,通過和平對話尋求政治解決方案,使委儘快恢復穩定。拉美人民對歷史上遭受外來武裝幹涉的慘痛經歷記憶猶新,深知兵戎相見絕非出路,反而會加劇危機,最終受害的還是委老百姓。
中委關係是正常的國與國關係,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並沒有本質區別。早在查維茲執政前,中國石油企業就開始參與委內瑞拉石油開採。世紀之交以來,兩國企業、金融機構在優勢互補基礎上,本著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和商業化原則依法合規開展多領域務實合作,幫助委實施社會保障房、電力、通訊衛星和遙感衛星、海水淡化、醫療設備等項目,為委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生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委聯合研製的通訊衛星,讓委民眾享受免費收看節目。雙方合作修建的電站改變了委長期依賴水電的局面,在乾旱之年發揮著巨大作用。中國企業修建的保障性住房,讓成千上萬的委底層民眾擁有了自己的房屋。海水淡化解決了嚴重缺水的海島居民的飲水問題。兩國開展的所有合作都是在法律框架內按市場規則進行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根據市場情況自主推進項目,保本贏利自然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這麼多年的合作一直順利開展,實現了互利共贏。
在委內瑞拉問題上,中國的主張與國際社會多數國家相近相通。中國一貫奉行不幹涉別國內政原則,反對外部幹預委內瑞拉事務。委國內各方在委憲法框架內通過對話方式,尋求政治解決方案,是唯一可行出路。這一點出於公心,合乎國際法。只要國際社會能夠主持公道、切實勸和促談,只要委各派政治力量能夠捐棄前嫌、放下一己私利,真心坐下來、談下去,就一定能夠早日達成政治共識,帶領國家走出目前的困局。果其如此,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責任編輯: 徐海知 劉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