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回傳的地月合影照是如何拍攝的

2020-08-05 光明網

2020年7月27日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在飛離地球120萬公裡處

拍攝了一張地月合影照片

一片漆黑的背景天空下

兩個新月形狀的天體凸現在照片中

大一點的是地球, 小一點的是月亮

照片在網絡上公開後很快引起了轟動

天問一號回傳的地月合影照是如何拍攝的

太厲害了吧,我的天!

這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啊!

果斷下載,電腦壁紙!舒服

像極了愛情

神秘的合影,很美

其中有網友表示:「周圍黑漆漆的,太模糊,啥也看不清」。

也有網友開玩笑表示:「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地球卻也成月亮了,地球、月球傻傻分不清」。

針對網友提出的問題

小編專門為大家帶來一期解讀

說一說

為什麼照片的清晰度不高?

為什麼地球和月球不是我們熟知的圓形?

天問一號回傳的地月合影照是如何拍攝的

圖片太模糊?清晰度不高?

相比之前嫦娥工程發布高清月球照片,這次發布的照片清晰度確實不高。地球月球看起來就是兩個明亮的光斑,幾乎很難分辨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 月球上也看不到環形山。

其實,這次拍照使用的相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研製的光學導航敏感器,也被稱為光學導航相機。該儀器可以在飛近火星的過程中通過對火星成像,利用火星圖像計算火星的形心位置和視半徑大小,結合估計算法獲取探測器相對於火星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

探測器在太空中,就像輪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不同的是飛離地球後沒有北鬥導航也沒有GPS。在基於地面無線電導航實現精確定位的基礎上,八院研製團隊還給探測器配備了光學導航敏感器,對深空探測相關光學導航方法進行工程驗證。與傳統的無線電導航不同,光學自主導航可以通過圖像目標識別和特徵提取,完成位置、速度等導航信息的獲取。

簡單說來,儀器主要的功能是導航, 是通過光學手段(其實還是拍照片),拍攝較大面積的星空,然後根據星星的位置來確定火星探測器的飛行方向。

「光學導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測器的『眼睛』。」八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打了個比方,「有了這雙明亮的『眼睛』,探測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著飛向目的地了。」

探測器在飛近火星的過程,八院研製團隊將裝有長焦鏡頭的導航敏感器當作一隻「千裡眼」,最遠可以在1000萬公裡的距離識別火星,還能自主適應火星從點目標到面目標、從弱目標到強目標的火星圖像提取,從而實現即使沒有外部導航信息,也能夠在深空飛行中自主找到前進的道路。有了明亮的「眼睛」,「天問一號」就可以看著火星再踩下剎車了,而光學自主導航技術也將為我國後續深空探測任務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此次地月成像即由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

光學導航總讓我想起了古時候的航海家通過星星來定位的情景。跟地球玩自拍當然不是這臺設備的強項,可以算是摟草打兔子;清晰度不如之前發布的各種高清照片也就順理成章。生活中行車記錄儀拍攝到的視頻清晰度不如專業攝像機也是同樣的道理。

地球和月球都缺了一塊?傻傻分不清?

為什麼地球和月球都會缺一塊?

地球和月球本身都是不發光的,我們平時能看到月亮是因為月球反射太陽光,或者說是看到了月球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我們看到的月亮形狀取決於地球和月球的相對位置。如果地球正對著月球被照亮的地方,我們就能看到滿月;如果側對就看到半月甚至弦月;如果地球正好處在月球背後,我們就完全看不到月亮了。

天問一號回傳的地月合影照是如何拍攝的

同樣的道理, 從太空中給地球和月球拍照也只能拍到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亮的部分正好對應地球上的白天, 缺失的部分對應的正是地球的夜晚。月球上也同樣如此。現在天問一號剛剛從地球出發前往火星,此次拍照時的位置側對著地球和月球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因此拍出了新月形的地球和月球。

總的說來,這幅照片的意義不在於研究地球和月球的地貌或者形態,而是天問一號給地球人報平安。現在天問一號找到了方向,正在向著火星進發。讓我們一起期待天問的下一個好消息。

文章來源:中國的航天

內容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劉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黨群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據國家航天局消息,該照片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
  • 天問一號在120萬公裡外拍攝的地月合影為何呈現新月狀?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目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其中,大的新月狀球體為地球,小的新月狀球體為月球。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圖像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
  • 離地球120萬公裡的拍攝!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天問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 天問一號地月合影
    天問一號於距離地球120萬公裡深空傳回地月合影
  • 奔火路上的天問一號,給地月拍了張合影
    圖為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黑白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供圖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葉雨恬 記者付毅飛)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目前飛行狀態良好。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承載著很多個第一次
    新聞周刊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
  • 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照來了!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郭超凱 楊璐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這是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10月1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這是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國家航天局供圖茫茫宇宙中,銀色的著陸巡視器和金色的環繞器熠熠生輝,天問一號以此向祖國報告平安,表達生日祝福。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目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狀態良好,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專家揭秘天問一號探測器如何拍下地月合影?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近日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光學導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測器的『眼睛』。」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打了個比方,「有了這雙明亮的『眼睛』,探測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著(目標)飛向目的地。」
  • 「天問一號」探火丨地月合影怎麼拍?揭秘合影背後的故事
    一張由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奔火途中回眸拍攝的地月合影火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對外正式發布了這一影像。這麼遠的距離、這麼快的速度,地月合影的拍攝難度可想而知。
  • 天問一號給地球月亮拍了張合影為何居然是這個樣子?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目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目前飛行狀態良好
    央視財經(記者 王聞聰)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探測器如何拍下地月合影?專家這樣說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近日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光學導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測器的『眼睛』。」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打了個比方,「有了這雙明亮的『眼睛』,探測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著(目標)飛向目的地。」
  • 發射一周後傳來喜訊,天問一號拍下珍貴照片,美下令派火星車追趕
    圖為天問一號回傳的地月合影最近,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發射一周後傳來了喜訊,這架探測器拍下並且傳回了一張珍貴的照片,原來天問一號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處回傳了地球跟月球的合影,從而證明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性能非常穩定,並且相關通訊技術非常可靠,看來這次中國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車,面對中國的進步,美國立刻下令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追趕,川普絕不希望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超越美國。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中新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