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最近,因仝卓在直播中不經意間說出自己當年高考舞弊,更改應屆生身份的事情一出,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憤慨,因為高考在大部分人眼中是公平的、是神聖的,連這個決定大部分人命運的考試都能隨意舞弊,實在太令人氣憤。因為關注度太過強烈,緊接著一起又一起的高考舞弊、冒名頂替的陳年舊案浮出水面。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呢,為什麼這麼多起冒名頂替都是十幾年前,而近幾年卻很少有此類事情發生呢?是握有權力的領導素質提高了嗎?顯然是否定的,之所以減少其根本原因有兩個。
1、技術手段升級,隨著計算機等技術的發展,高考舞弊變得越來越難,以前一名稍微有些地位的教師就能偷天換日、冒名頂替,而放到現在根本不可能。
2、高等教育普及,高考錄取率已經從1977年高考恢復時的5%,逐步飆升到現在的80%以上,超過八成的考生都能上大學。大學生不像從前那樣稀缺,有個大學生的身份做什麼都容易,現在為了一個滿大街都是大學生文憑而去冒險舞弊,實在是收益太低,沒有必要。而對於985、211等重點高校來說,走後門的成本卻又太高,有這個資源與權力的人很少。再加上國家出臺政策嚴打高考舞弊,所以近些年此類事情幾乎銷聲匿跡。
據中國教育在線統計發布的《2019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高考實際錄取率為81.13%,而河北、江蘇等地的錄取率更是突破了90%!
統計截止2019年,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88所,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高職(專科)院校1423所。
5%
當大學學歷已經無法區分優等群體時,名校自然就成了文憑的絕對優勢。
整體升學率不再會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取而代之的是重點大學的升學率。然而,即使是在北京、上海這些本地擁有多所985高校的城市,錄取率也才只有5%。而河南、江蘇等省份,985的錄取率僅有1.14%,可謂是真正的百裡挑一!
現實擺在面前,985、211高校只佔極少數,基本都是中央部屬高校。統計截止2019年,2688所普通高等學校中,985高校39所、211高校116所,佔比為5.7%。
雖然佔比僅為5.7%,但是卻幾乎壟斷了國家對高校的政策支持,當學子考入985、211等高校時,就意味著將享受絕大部分的優質教育資源。2019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296位獲得者中,僅有24人來自地方高校,僅佔候選人總數的8%。
從科研平臺的分配上來看,目前依託於大陸地區高校建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共187個,其中165個落地於985、211高校,留給普通地方高校的只有19個。
從人均教育經費支出上能更直接地了解到差距,2017年地方普通高校人均教育經費支出為25151.20元,985、211等高校為54777.28元,花在地方普通高校學生身上的錢不及其一半!
17.5%
對於名校資源的渴求,不少考生甚至考上大學也要復讀。
與過去的因落榜而復讀不同,現在為了追求名校而復讀的人群正在成為復讀生的主力。考生們還有句順口溜「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據清華大學「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表明:2011-2018年本科大學裡第一代大學生(父母沒讀過大學、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大學的學生)一直保持在70%以上,參加多次高考即復讀的達到19.91%,非第一代大學生為11.76%。據此推算,本科高校大學生中17.5%的學生復讀過。按照這個比例計算,今年高考人數為1071萬,那復讀生的人數將達到190萬人。
復讀生中,四川、河南、廣西是復讀生佔比較高的三個省份。每年選擇復讀的人數逐年累積,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高分的競爭。以四川為例,2019年理科700分以上考生就有182人,而清北在四川投放的理科招生計劃只有72人。就算理科考到700分,也上不了清北。
2019年,高考大省廣東就因復讀生引起熱議,在高考成績公布後廉江市實驗中學高三復讀班開始招生,由於名額有限,家長和學生凌晨三點時就已經在學校大門口排起了長龍。
對於追求名校而復讀,你們有什麼看法嗎?
【免責聲明】本文由「引航星教育」收集自網絡媒體,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涉及到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