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海岸線的定義是什麼?
海洋與陸地是地球表面兩個基本地貌單元,它們之間被一條明顯的界線所分開。這條海與陸相互交匯的界線,通常稱為海岸線。海岸線是指海濱和海岸之間的界線。在國家標準《中國海圖圖式》(GB12319-1998)和國家標準《1∶5 000,1∶10 000地形圖圖式》(GB/T5791-93)中都給出了海岸線的定義,即「海岸線是指平均大潮高潮時水陸分界的痕跡線」。
316.海岸類型有哪些?
海岸是海、陸交匯的地帶,內、外營力作用明顯的場所,有比較低緩而平坦的海岸,也有曲折而陡峭的海岸,有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的海岸,也有由鬆軟的泥砂組成的海岸。從地貌學角度,按海岸形態、成因、物質組成和發展階段等特徵考慮,主要可分為:基巖海岸、砂(礫)質海岸、淤泥質海岸和生物海岸等類。根據動態可把海岸分為堆積海岸和侵蝕海岸;根據外形可把海岸分為基巖港灣海岸和低平的砂岸,其中砂岸包括砂質海岸和粉砂淤泥質海岸。
317.為什麼說基巖海岸具有變幻無究的神韻?
由堅硬巖石組成的海岸稱為基巖海岸。它輪廓分明,線條強勁,氣勢磅薄,不僅具有陽剛之美,而且具有變幻無究的神韻。它是海岸的主要類型之一。基巖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間,形成深入陸地的海灣。岬灣相間,綿延不絕,海岸線十分曲折。
基巖海岸多由花崗巖、玄武巖、石英巖、石灰巖等各種不同山巖組成。遼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及黃海中間,該處基岸海岸多由石英巖組成。山東半島插入黃海中,多為花岡巖形成的基巖海岸。杭州灣以南浙東、閩北等地的基巖海岸多由火成巖組成。閩南、廣東、海南的基巖海岸多由花崗巖及玄武巖組成。
基巖海岸往往形成優良的港灣。
318.在砂質海岸我們可以從事哪些生產活動?
砂質海岸,通常是由鬆散的、很軟、很細的物質如細砂、粉砂和淤泥組成的,海岸線比較平直,海灘比較寬,也比較長。這種海岸也常常是被堆積的海岸。我們把造成海岸堆積的種種作用,叫堆積作用。而把被海水「建設」起來的這種海岸,叫做堆積岸。堆積海岸雖然建港條件差,但可以開闢鹽田和圍墾土地。
319.淤泥質海岸都有哪些特點?
淤泥質海岸一般分布在大平原的外緣,海岸修直,岸灘平緩微斜,潮灘極為寬廣,有的可達數十公裡。海岸的組成物質較細,大多是粉沙和淤泥。沿岸有許多入海河流。在沿岸附近、河口區經常可見古河道、瀉湖或溼地等淤泥質海岸所特有的地貌景觀。
我國的淤泥質海岸是我國大陸海岸的重要組成部分,長約4000多公裡,約佔我國大陸海岸的22%。淤泥質海岸地區,土地肥沃,向來是我國糧食生產的重要基地。
320.什麼是河口三角洲海岸?
受河流的作用而形成的海岸叫做河口三角洲海岸,如我國長江口附近的海岸、黃河口和古黃河口附近的海岸及珠江口附近的海岸等,都是這種河口三角洲海岸。近年來,在河口三角洲平原海岸處,發現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因而,對這種海岸類型的了解,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321.什麼是紅樹林海岸?紅樹林海岸最適合在什麼條件下形成?
紅樹林海岸,是由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邊的一種海生植物——紅樹組成的叢林海岸。
紅樹林生長和繁殖的最好條件是:海水的溫度比較高,水溫一般不能低於18~20℃,海水的溫度變化幅度也不能太大;在海岸附近有細粒物質(如淤泥和細砂)分布的地方,像淤泥質海岸和大河口的河口附近;波浪對海岸的作用不太強的地方,因為波浪衝蝕作用太強不利於紅樹幼苗的紮根、生長和繁殖;在潮差比較大的海岸,很適合於紅樹林的生長和繁殖。
322.珊瑚海岸最適合在什麼條件下形成?
首先,海水的年平均溫度為20℃;
其次,珊瑚生長的海水鹽度範圍是27—48,最適宜的鹽度值是34—36;
第三,從低潮線開始至水深20米左右的淺海區是最適合珊瑚生長、發育的水深範圍。在這個深度內陽光能透射到,微生物多,養料豐富,有利於珊瑚的生長發育。
此外,珊瑚通常是在迎風面、迎流方向發育繁茂。
323.影響海岸形成和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海岸形成和變化的因素是很多的,除了海浪、潮流、河流、風力等動力作用外,還有組成海岸的巖石、海岸的構造、原始地形等陸地基礎的變化。在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要算是海浪的作用了。
324.海岸的發展一般經幾個階段?
海岸的發展一般要經過幼年階段、青年階段、成年階段和老年階段。
325.海岸帶的定義是什麼?
海岸帶是地球上巖石圈、水圈、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場所。是氣、水、生物、巖石四圈的交匯地帶。在波浪、潮汐、海面波動、地殼運動和氣候變化等動力因素綜合作用下,海岸線的兩側具有一定寬度的條形地帶不斷發生變化,這個地帶稱為海岸帶。海岸帶的寬度視物質粒徑的大小而定。礫石質沉積坡面,水下岸坡的坡度依賴於粒徑的大小,顆粒大,坡度亦大,所以最大的坡度都是礫石物質組成的。一般來說,礫石沉積的寬度只有幾十米,最大者達100米;沙質沉積帶的寬度可達幾百米,甚至1~2千米。在我國《全國海岸帶和海圖資源綜合調查簡明規程》中規定為:一般岸段,自海岸線向陸地延伸10km左右;向海擴展到10-15m等深線;河口地區,向陸地到潮區界;向海至淡水舌鋒緣。
326.海岸帶通常劃分為哪幾部分?
根據潮汐作用的範圍,海岸帶可劃分為如下幾部分。
①潮上帶。指平均大潮高潮線以上至特大潮汛或風暴潮作用上界之間的地帶。常出露水面,蒸發作用強,地表呈龜裂現象,有暴風浪和流水痕跡,生長著稀疏的耐鹽植物。常被圍墾。
②潮間帶。指平均大潮低潮線至平均大潮高潮線之間的地帶。此帶周期性地受海水的淹沒和出露,侵蝕、淤積變化複雜,灘面上有水流衝刷成的潮溝和浪蝕的坑窪,是發展海水養殖業的重要場所。
③潮下帶。指平均大潮低潮線以下的潮灘及其向海的延伸部分。水動力作用較強,沉積物粗。
327.作用在海岸帶附近的力有哪些?
海岸帶是陸地與海洋相互作用、互相交界的地帶,它包括海、陸之間正在相互作用著和過去曾經相互作用過的地方。有來自地殼內部的內力作用,如地殼的各種運動、巖漿和火山的活動、地震、地熱等;也有來自地殼以外的外力作用,如冰川作用、河流作用、波浪作用、潮汐作用、風力作用、氣候變化、生物活動等。在這些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海岸帶巖石不斷地受到破壞,泥砂不斷地被搬運和重新堆積,形成了許多新的地貌形態和類型。
328.海底巖石是怎麼形成的?
洋殼巖石主要是地幔巖漿活動的產物,也是許多海底礦產的物源,與成礦的關係十分密切。它們在時間空間上的變化,記錄了洋殼形成和演化的歷史,是當前深海鑽探中引人注目的一個研究領域。
329.什麼是海洋中的島嶼?
在海洋裡,無論是在大陸架,還是在大陸披上,或是在大洋底區域裡,都有或大或小的露出水面的陸地,我們把這樣的陸地稱為海洋中的島嶼。
根據島嶼的成因、分布情況和地形的特點,海島可分為堆積島、大陸島和海洋島三種類型,還有一種較特殊的珊瑚島。
330.什麼是堆積島?
堆積島,一般都分布在河口或者離海岸不遠的地方,面積也不是很大,是由鬆散的物質組成的。這種島主要是由河流和泥砂流的搬運堆積而形成的,它的形成和消亡過程是比較快的,只要動力條件稍微一改變,就會影響島嶼的縮小和擴大。例如,我國長江口外的祟明島,在唐代時還是個面積不大的小島,而現今卻已經成為我國的第三大島嶼了。
331.什麼是大陸島?
大陸島從前曾是大陸的一部分,與大陸是連接著的。後來,由於受到海蝕作用、地殼的升降運動、海侵和海退的作用,而使它慢慢地與大陸分離了。這種島常常分布在靠近海岸不遠的地方,而且,它的地質構造和巖石成分同原毗鄰的大陸是—致的,如大不列顛群島、琉球群島、臺灣島和海南島等。
332.什麼是海洋島?
海洋島,這種島嶼任何時候同大陸都沒有「血緣關係」。從它們的地質構造和巖石成分來看,與毗鄰的大陸毫無共同之處,,它們從來也不是大陸的一部分,而是在海洋中獨立生成的,是由海底的隆起或海底火山的噴發而形成的。最典型的海洋島就是一些火山島,它是由於海底火山的噴發而形成的。其中最有名的火山島,就是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島。
333.什麼是珊瑚島?
珊瑚島是由活著的或是由已經死亡的一種腔腸動物——珊瑚蟲所組成的,珊瑚島就是由此而得名。在珊瑚島的表面常常覆蓋著一層磨碎的珊瑚粉末——珊瑚砂和顆粒很細的珊瑚泥。珊瑚體常常圍繞在島嶼周圍,呈環狀、半團狀或橢圓狀等,按照它的形態,珊瑚島可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三種類型。最有名的大堡礁分布在澳大利亞的東岸。
334.什麼是海水的溶蝕作用?
溶蝕作用,是指海岸在海水中受到的化學等方面的作用。巖石在海水浸泡中所受到化學溶蝕作用的速度,要比在淡水中受到的化學溶蝕作用的速度快得多。經實測知道,無論是碳酸鹽巖類,還是花崗質巖類的巖石,在海水中溶解的速度,都比在淡水中快3~4倍。
335.什麼是海蝕作用?
海浪、潮流等動力因素對海岸所進行的一種物理的、化學的與生物的塑造作用,成為海蝕作用。包括侵蝕、磨蝕、掏蝕等作用。
336.什麼是死海蝕崖?
人們把現今已經不再受波浪衝蝕作用的海蝕崖叫死海蝕崖。死海蝕崖可以告訴我們以前海岸線的位置,也可以作為海面升降變化的一種依據。
337.什麼是海蝕柱?
海蝕柱是發育於基巖海岸的一種侵蝕殘留地貌,形似柱子或孤峰。多屹立於海蝕崖前的水下海蝕平臺上。
338.波浪的破碎與海底坡度有關係嗎?
有關係。波浪在海底傳播時因與海底摩擦產生能量損耗,如果其他因素相同,海底越陡,則波能損耗越大。波浪向岸傳播的過程中,在較陡的海底上,波浪可能部分發生幾次破碎,後一次破碎時的波高將小於它前一次的波高。
339.在海灘上能找到的主要礦物是什麼?
在海灘砂的礦物組成中,石英是主要成分,這是因為其抗衝蝕能力很強。
340.對海岸沙丘穩定性有重要影響的因素是什麼?
在海岸沙丘中,對風沙起動有重要影響的因素為表面植被和泥沙的含水量。
341.什麼是鹽水楔河口?
以徑流作用為主的河口,海水呈楔形沿著河口向上遊方向入侵,在不考慮摩擦作用的情況下,淡水和鹽水之間保持著水平狀界面,這種河口稱為鹽水楔河口。
342.在河流入海口,河口右側的鹽度和左側的鹽度是一樣的嗎?
在河槽寬、深比較大的河口,在柯氏力作用下,北半球的河口左側鹽度較高(面向海洋),而右側的鹽度較低。
343.海灘砂顆粒的大小與海灘坡度有關係嗎?
海灘的坡度與泥砂的粒徑成正比,而與波能成反比。
344.組成海岸的巖石抗波浪衝蝕的能力是否相同?
組成海岸的巖石性質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巖石結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它們與風化作用、抗蝕作用有密切關係。海岸遭受侵蝕後退的速度,除了沿岸波浪的強度以外,還決定於組成海岸的巖石的抗蝕能力。
345.海蝕崖越高說明它的抗衝蝕能力越強,對嗎?
對。如果海蝕崖是由相同性質的巖石組成的,而且不同高度的陡崖受到同樣波浪條件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崖腳的侵蝕作用就會出現不同的變化。因為海蝕崖高度較大的地段給崖麓提供大量碎屑物質,波浪對崖腳的掏蝕作用就受到碎屑堆積物的阻擋,只有當崖造的堆積物被搬空時,才能進行再掏蝕。但是,大量碎屑物質的搬移就必須消耗相當長的時間。根據這種情況,可以認為海蝕崖較高的地段,它的侵蝕速率小於海蝕崖較低地段的侵蝕速率。
346.如何確定海岸沙丘是否活動?
活動的沙丘:①缺乏植被:②沒有風化過程和成土過程;③活動沙丘上一定有很多新鮮的沙和小的草叢丘。
若為固定的沙丘則有很多吹蝕凹地。
347.波浪在水中會發生彎曲嗎?
在自然界中,深水波的傳播方向與海岸線常有一定的交角,當它行進到接近岸邊時,出於深度減小,就使波浪傳播的速度變慢。波速減慢,就使靠近岸邊的波浪速度比遠離岸邊的波浪速度小,這樣,波峰線的方向越接近岸邊時,越與海岸線平行,我們把這種因海水深度不斷地減小,而使波峰線隨地形的變化而轉折的現象,叫波浪的彎曲(或曲折)。
在一般情況下,波浪的彎曲,也就是波峰線因自然條件改變而發生彎曲的現象,使波浪的能量形成輻聚或輻散,這是造成海岸附近的衝蝕作用(輻聚現象處)和堆積作用(輻散現象處)的主要因素。
348.海水浴場一般在什麼部位形成?
在曲折海岸的海灣口和岬角處,波浪運動快、到達早,波浪的力量區比較強,容易出現波浪能量集中的現象,或者說出現波浪輻聚匯集的現象。而在海灣頂部,由於水深變淺,波浪在傳播的過程中發生折射彎曲,波能漸降,或者說出現波浪輻散的現象。泥沙隨著波能的降低逐漸沉積下來形成海灘。一些優良的海水浴場都是在海灣處形成的。
海水浴場上砂的粗細是評價浴場好壞的重要標誌之一,一般比較純的中、細砂海灘都是遊客喜歡的地方。
349.海岸泥沙懸浮在水中,為什麼又會沉積下來?
泥砂在海水中的含量呈飽和和不飽和兩種狀態,假如有一條已經達到了飽和的泥砂流順著海岸流動,遇到海岸地形稍微改變的時候,就會使泥砂流本身的能量因地形的改變而下降,使泥砂流超過了飽和。超過飽和後,就會有一部分泥砂因泥砂流無力帶動而下沉,堆積在海岸處,造成了海岸的堆積。
350.「滄海桑田」經常用來形容世間變化太快,實際上這是一個地質過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海平面上升、地殼上升或下降。
351.洋殼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
洋殼除表面覆蓋了一層薄的沉積物[巖]外(平均厚約1km),主要由巖漿巖所組成。洋殼可分為三層,自上而下分別是沉積層、玄武巖層和輝長巖層。
352.洋殼與陸殼有什麼區別?
洋殼主要由玄武巖質及超鎂鐵巖石組成,而陸殼則以巨厚花崗巖質層為特點。
353.大陸漂移學說是由誰最早提出來的?他認為大陸漂移的驅動力是什麼?
大陸漂移學說是由魏格納提出的,他認為大陸漂移的驅動力是與地球自轉有關的兩種力,即向西漂移的力和指向赤道的離心力。
354.海底擴張學說是由誰提出的?其觀點是什麼?
海底擴張說是對大陸漂移學說的進一步發展,於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科學家赫斯和迪茨提出,是海底地殼生長和運動擴張的一種學說。海底擴張學說認為海嶺是新的大洋地殼誕生處。地幔物質從海嶺頂部的巨大開裂處湧出,凝固後形成新的大洋地殼。以後繼續上升的巖漿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殼以每年幾釐米的速度推向兩邊,使海底不斷更新和擴張。當擴張著的大洋地殼遇到大陸地殼時,便俯衝到大陸地殼之下的地幔中,逐漸熔化而消亡。這一過程實際上是洋殼「新陳代謝」過程,其所歷時間約2億年。它也是海底巖石年齡的下限。海底擴張說較好地解釋了一系列海底地質地球物理現象。它的確立,使大陸漂移學說由衰而興,為板塊構造說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但擴張說在擴張機理方面還存在有待解決的難題。
355.海底擴張學說可以從哪些事實得到驗證?
海底擴張學說可以從以下事實得到驗證:①1963年F.J.瓦因和D.H.馬修斯從地磁場極性的周期性倒轉的分析發現洋中脊區的磁異常呈條帶狀、正負相間、平行於中脊兩側,對稱延伸,其順序與地磁反向年表一致。②1965年威爾遜提出了轉換斷層的概念,證明巖石圈板塊的水平位移成為可能,並因此闡明了洋中脊的新生洋殼和海溝帶的洋殼消減之間的消長平衡關係,即擴張速率與消減速率相等。
356.通常用什麼指標表示海底擴張作用的強度?
通常用擴張速率來表示海底擴張作用的強度,一般以一側的速率來表示。太平洋的擴張速率為每年5~7釐米,大西洋的擴張速率為每年1~2釐米。
357.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要點是什麼?
板塊構造說的基本要點是,整個地球表面是由一系列剛性的、不能變形但比較薄的板塊所組成。地球表面被七大板塊,即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板塊(或稱印度洋板塊、澳大利亞板塊)、北美板塊、南美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所覆蓋,並輔以若干小的並不重要的板塊。板塊有三種類型邊界,匯聚型(如:海溝-島弧)、離散型(洋中脊)和轉換斷層型(轉換斷層)。
358.目前板塊學說中板塊邊界如何分類?
(1)分離型板塊邊界(又稱擴張邊界,divergent boundary):兩個相互分離的板塊之間的邊界,見於大洋中脊軸部或裂谷帶,以淺源地震、火山活動、高熱流和引張作用為特徵。如大西洋著名的脊。
(2)匯聚型板塊邊界(convergent boundary):指兩個相互匯聚的板塊之間的邊界,相當於海溝和活動造山帶。如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太平洋板塊下面,產生全球最深之馬裡亞納海溝。
(3)轉換型板塊邊界(transform boundary):相當於轉換斷層,板塊的運動方向大致平行於邊界,兩側板塊或相互剪切錯動,或以不同速率向同一方向推移。最典型為美國加州聖安德列斯斷層
359.大洋也有生有死嗎?
大洋也有其生存周期,即a.胚胎期→b.幼年期→c.壯年期→d.衰老期→e.終結期和f.殘痕期(地縫合線),目前太平洋處於衰老期,大西洋處於壯年期,地中海處於終結期、東非裂谷處於胚胎期,紅海處於幼年期。
360.衝繩海槽是如何形成的?
位於東海陸架與琉球島弧之間的衝繩海槽為板塊俯衝作用形成的弧後斷陷盆地。衝繩海槽的成因比較一致的認識是:菲律賓板塊對亞洲大陸板塊俯衝,歐亞古陸反向蠕散,其邊緣部分由於上層軟流圈上拱,導致巖石圈拉長碾薄而張裂,形成裂谷,前部的琉球弧陸塊漸漸裂離,裂谷處形成弧後盆地,發展成目前的衝繩海槽。
361.海底的主要地形單元有哪些?
海底有三個最主要的地形單元,即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
362.什麼是大陸邊緣?
為大陸與洋底兩大臺階面之間廣闊的過渡地帶。約佔海洋總面積的22%,通常將大陸邊緣劃分為大西洋型大陸邊緣(也稱被動大陸邊緣)和太平洋型大陸邊緣(也稱活動大陸邊緣)。前者由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三單元構成,地形寬緩,見於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極洲的大部分周緣地帶;後者陸架狹窄,陸坡陡峭,大陸隆不發育,而被海溝取代,可分兩類:海溝-島弧-邊緣盆地系列和海溝直逼陸緣的安第斯型大陸邊緣,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周緣地帶,也見於印度洋東北緣等地。大陸坡向下或過渡為大陸隆(在大西洋型大陸邊緣),或陡降至深海溝(在太平洋型大陸邊緣)。
363.什麼是大洋盆地?
位於大洋中脊與大陸邊緣之間,它的一側與中脊平緩的坡麓相接,另一側與大陸隆(大西洋型大陸邊緣)或海溝(太平洋型大陸邊緣)相鄰,約佔海洋總面積的45%。大洋盆地被海嶺等正向地形所分割,構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軸狀,水深約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窪地,稱海盆。寬度較大、兩坡較緩的長條狀海底窪地,叫做海槽。海盆底部發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
364.什麼是大洋中脊?
又稱中央海嶺,在地貌上,是一條在大洋中延伸的海底山脈,全長7萬餘公裡;在地質上,是一種巨型構造帶,其上有橫向斷裂,中央裂谷,是海底擴張中心,擴張速度1~15cm/年。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長最寬的環球性洋中山系,佔海洋總面積的33%。
365.什麼是大陸架?
大陸架,它是環繞大陸周圍的淺水地帶,其中也包括海岸帶的水下部分。如果以海水深度來劃分,它的深度在0~200米。大陸架的面積佔海底總面積的8%。這個範圍是陸地向海洋中自然延伸並被海水覆蓋的部分。海水在這個範圍就好象陸地的裙子一樣,把陸地的下半截掩蓋著。正由於這樣,也有人把它叫大陸棚。大陸架的海底地形是比較平緩的,傾斜度不大,平均每千米只下降1.5米。
366.什麼是大陸坡?
大陸坡,是從大陸架向大洋底過渡的斜坡。它的表面傾斜度是比較大的,一般在3—4°,個別地方竟達10°以上。它的深度在200~2500米,其面積佔海底總面積的12%。海底峽谷通常出現在大陸坡上。
367.什麼是大洋底?
從大陸坡再向海洋深處就是大洋底了。它是大洋的深水區,其深度在2500~6000米之間,面積佔海底總面積的77%。
368.什麼是海溝?
海溝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到10000多米。海溝是位於海洋中的兩壁較陡、狹長的、水深大於5000米(如模里西斯海溝5,564米)的溝槽。海溝多分布在大洋邊緣,而且與大陸邊緣相對平行。海溝常呈弧形或直線形展布,長500~4500公裡,寬40~120公裡,水深多為6~11公裡。大多數海溝有不對稱的 V字形橫剖面。
369.什麼是島弧?
島弧是位於大陸邊緣與海溝平行排列的弧形列島。島弧向大洋方向外凸的一側是與之平行的海溝,凹入一側為弧後盆地;它與海溝和弧後盆地共同構成溝弧盆系。一個島弧縱向延伸長几百至幾千公裡,寬約200~300公裡。
370.為什麼島弧與海溝常伴生在一起?
島弧和海溝是在同一種地殼運動中形成的,它們有著共同的成因。島弧和海溝的平行並存,是大洋地殼和大陸地殼相互碰撞時,大洋地殼傾沒於大陸地殼之下的結果。正是由於大洋地殼與大陸地殼的相互碰撞,同時引起了地震和火山的活動,所以島弧海溝地區又是世界上地殼活動最活躍的地方。
371.海岸帶地形的塑造因素有哪些?
構造運動奠定了海岸地貌的基礎,在這基礎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氣候因素等塑造出眾多複雜的海岸形態。
波浪作用: 為塑造海岸地貌最積極、最活躍的動力因素。
潮汐作用 :潮差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海浪和近岸流作用的範圍。在由細顆粒組成的泥質海岸帶,潮流是泥沙運移的主要營力。
生物作用: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因珊瑚和珊瑚礁的大量發育,構成珊瑚礁海岸;在有些海岸上,生物的繁殖和新陳代謝,對海岸巖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壞作用。
氣候因素:在不同的氣候帶,溫度、降水、蒸發、風速等條件的不同,海岸風化作用的形式和強度各異,便形成不同的海岸形態,並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帶性。
372.海岸地貌有哪兩種類型?
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
侵蝕地貌:巖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斷侵蝕下所形成的各種形態。主要有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柱等。這類地貌又因海岸物質的組成不同,被侵蝕的速度及地貌的發育程度也有差異。
堆積地貌:近岸物質在波浪、潮流和風的搬運下,沉積形成的各種形態。按堆積體形態與海岸的關係及其成因,可分為毗連地貌、自由地貌、封閉地貌、環繞地貌和隔岸地貌
373.大西洋的海底地貌有什麼特點?
在大西洋的中部,有一條縱貫南北的大西洋海嶺,又稱大西洋中脊,南北全長達15000千米。海嶺由許多橫向斷裂帶切斷,其中位於赤道附近地區的羅曼希斷裂帶,全長350千米,深達7864米,它把大西洋海嶺明顯地分為南北兩部分。
大西洋海嶺和洋底高地分割了海底,在其東西兩側各形成了一系列深海海盆。東側主要有西歐海盆、伊比利亞海盆、加那利海盆、維德角海盆、幾內亞海盆、安哥拉海盆和開普頓海盆。西側主要有北美海盆,巴西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在大西洋的南部,還有大西洋——印度洋海盆。
374.太平洋的海底地貌有什麼特點?
太平洋的海底地貌起伏較大。
在太平洋東部,有一條大洋中脊和縱貫南北的海底山嶺,約佔太平洋總面積的35%。
在太平洋中部,有一條略呈西北東南走向的雄偉的海底山脈,綿延一萬多千米,把太平洋分成東西兩部分。在這條中太平洋山脈以西,除有西北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和南太平洋海盆外,還有一片繁星般分散的海底山。在中太平洋山脈以東,除北太平洋海盆、東太平洋海盆和秘魯—智利海盆外.還有遼闊的東太平洋高原和阿爾巴特羅斯海臺等。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10920米)就分布在太平洋。
375.印度洋的海底地貌有什麼特點?
在印度洋海底中部,分布著「入」字形的中央海嶺。它是由中印度洋海嶺、西印度洋海嶺和南極——澳大利亞海丘組成的,三者在羅德裡格斯島交匯。
「入」字形的中央海嶺,把印度洋分為東部、西部和南部三大海域。東部區域被東印度洋海嶺分隔為中印度洋海盆、西澳大利亞海盆和南澳大利亞海盆。這些海盆都比較廣闊,海水較深。西部區域海嶺交錯分布,分隔出一系列海盆,主要有索馬利亞海盆、馬斯克林海盆、馬達加斯加海盆和厄加勒斯海盆。這些海盆面積較小,海水較淺。南部區域地形較為簡單,有克羅澤海盆、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和南極東印度洋海盆。
376.北冰洋海底地貌的特點?
在北冰洋中部,橫臥著兩條海嶺,即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羅蒙諾索夫海嶺略呈西北東南走向,從新西伯利亞群島起,經北極的中央部分,直達格陵蘭海岸。門捷列夫海嶺與羅蒙諾索夫海嶺大致平行,在東西伯利亞海域符蘭格爾島與加拿大最北端的埃爾斯米爾島之間,規模比羅蒙諾索夫海嶺要小一些。兩條海嶺把北冰洋海底分為三個海盆,即南森海盆、加拿大海盆和馬卡羅夫海盆。其中南森海盆深度5449米,是北冰洋的最深處。
377.海灣按成因如何分類?
按成因分類,海灣可分為原生海灣和次生海灣兩大類。其中原生海灣包括構造灣、基巖侵蝕(堆積)灣、河口灣(包括溺谷灣和三角港)和火山口灣。青島膠州灣屬於構造灣。次生海灣又分為瀉湖灣、連島壩灣、三角洲灣和環礁灣四個亞類。山東的龍口灣和芝罘灣屬於連島壩灣,渤海灣和萊州灣屬於三角洲灣。
378.中國海灣的分布特性及控制因素有哪些?
我國海灣分布極不均衡,以山東省和海南省分布密度最大,達每1000千米8個。河北省、天津市和上海市最少,密度為0。
海灣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一般而言,它取決於海岸的地質地貌背景,包括地質構造格局、新構造運動、基巖類型等,此外控制海灣分布的因素還有海洋動力條件、氣候因素等。
379.連島沙洲如何形成?
連島沙洲是封閉地貌中的一種形式。它把岸外島嶼與陸地連接起來,或把兩個相鄰近的島嶼連接起來,這種起著連接作用的泥沙堆積體稱為連島沙洲。
在岸外島嶼的影響下,使沿岸漂沙進入島嶼的波影區時,導致容量降低,泥沙堆積,並逐漸向島方向延伸,形成連島沙洲。
380.沙質海岸附近通常出現什麼類型的地貌?
在沙質海岸岸上,通常可以見到一些出露在高潮位以上的狹長的沙質堆積體,其延伸的方向幾乎與岸線平行,這種堆積地貌稱為沙島、沙堤或者障壁島。
在砂質海岸或者粉砂淤泥質海岸附近,常常出現大片白色的海灘——貝殼灘。它是由貝殼、貝殼皮和泥砂等組成的沿岸灘,是擊岸浪堆積在高潮線附近的產物。
381.影響近岸帶地貌形態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近岸帶通常(或稱海岸帶、沿岸帶)向陸延伸到海水作用的最高邊界〔即岸線〕,向海延伸到表面波幾乎不能搬運泥沙的深度(通常為10-12m深)。近岸帶的地貌形態主要決定於潮差和波能,因而將近岸帶的地貌形態分為潮控近岸帶、浪控近岸帶和混合近岸帶。
382.潮坪(潮灘)有什麼特點?
高潮坪只在高潮時被短時間淹沒,此時潮流流速很低,以懸浮沉積作用為主導。中潮坪在每個潮周期內約有一半的時間被淹沒,因此發生床沙、懸浮搬運和沉積作用,砂、泥交互所組成的透鏡狀、脈狀和波狀層理即是此種過程的反映。
383.海岸沙丘有什麼特點?
海岸沙丘砂比水成沉積物的分選好,磨圓度高,沙粒表面的擦痕豐富。
海岸沙丘內部在平緩的迎風坡和坡度較大的滑落面分別形成水平層理和交錯層理。
384.為什麼有的海灘比較陡有的比較緩?
海灘坡度取決於組成海灘物質的粒徑和入射波的特徵。海灘物質越粗,水流的滲透性越大,海灘的坡度越陡。在海灘沉積物粒徑相同的情況下,波能較強的開敞型海灘,其灘坡較緩,而波能較低的隱蔽型海灘,其坡度則較陡。
385.波浪越大海灘坡度就越陡嗎?
波浪對海灘坡度的影響,主要取決于波浪的性質。波陡較小的湧浪可把岸外海濱的泥沙向岸方向搬運,堆積在海灘的頂部,因而導致灘坡增大;而波陡很大的暴風浪,其侵蝕作用直抵灘肩,大量侵蝕物質被底部回流搬移到岸外海濱堆積,形成坡度較緩的暴風浪剖面形態。
386.海洋沉積物如何分類?
海洋沉積物可分為機械的、化學的和生物的3種類型。整個海洋底都有沉積物,但以大陸架上的沉積物數量大、種類多。大陸架是海洋中最重要的沉積區域。海洋沉積物質主要是由河流、風等帶入海洋的碎屑物質,其次是生物遺體、微生物分解物質等有機質成分。此外,沉積物中還有少量的由火山噴發墮入海中的火山灰,以及來自宇宙空間的隕石和宇宙塵粒等。海洋沉積物與海洋沉積環境密切相關。一般按不同海水深度的海洋沉積環境將海洋沉積物分為:濱海帶(高潮線與低潮線之間水域)沉積物、淺海帶(低潮線~ 200米深水域)沉積物、半深海(200~ 2500米水域)沉積物和深海(水深大於2500米的水域)沉積物。
387.濱海帶沉積物
主要是分布在海灘、潮灘地帶的機械碎屑,即不同粒度的砂、礫石和生物骨骼、殼體的碎屑等。
388.淺海帶沉積物
淺海帶佔海洋面積的25%,但這一海域的沉積物卻佔海洋全部沉積物的90%。淺海沉積物有3類:碎屑沉積物主要是沙質級的;生物沉積主要是生物遺體形成的沙和泥,它們的成分主要為碳酸鈣質;化學沉積物主要是來自大陸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的膠體,與海水電解質相遇時,絮凝而成。
389.半深海沉積物
通常以陸源泥為主,可有少量化學沉積物和生物沉積物。
390.深海沉積物
深而開闊的大洋底部的沉積物。水深一般>2000米,以生物作用和化學作用的產物為主,其次為陸源礦物質、宇宙塵埃及火山噴發物。
391.海底沉積區域時如何劃分的?
我們把海底沉積區域劃分為大陸架(大陸淺灘、大陸棚)、大陸坡、大洋槽(大洋底)和深海溝(海淵)。
392.研究海底沉積的歷史通常用什麼方法?
海底沉積物的年代是研究沉積史的基礎。常用的測年方法有相對年代學方法和絕對年代學方法,前者有古生物法、古地磁法、穩定同位素地層學法,後者有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測年法。
393.海水的溫度、鹽度對海岸沉積物流的影響和沉積物的影響如何?
溫度、鹽度對沉積物流沒有影響,不論熱帶、寒帶,鹽水、淡水其沉積情況都類似。唯一的差別是:在熱帶地區常有膠結作用發生,另外還有碳酸鹽化作用。
394.在波浪的作用下海底泥砂怎麼移動?
在波浪的作用下,泥砂的移動,是按照組成泥砂顆粒的不同大小,向不同的方向運動的。顆粒較粗大的物質向岸上移動,然後堆積下來,顆粒較細的物質向岸下移動,更細小的物質,常被海水攜帶到更深的地方去。我們把泥砂的這種移動過程,叫做泥砂按顆粒大小進行的分選作用。波浪力不僅按照泥砂顆粒大小進行分選,而且,還按照泥砂的比重大小進行分選。比重大的物質就不容易被帶走,常常被堆積在岸邊;而比重小的物質,常被帶到很深的地方去。在波浪作用下,沉積物按比重分選常常造成重礦物的自然富集現象。
395.在波浪的作用下海底泥砂的形態發生了哪些變化?
泥砂的形態變化:泥砂物質在移動的過程中,不但要按照顆粒大小、比重大小進行分選,而且,還被磨損而變得圓滑和更小了。泥砂物質被磨損的速度同波浪的強弱,以及同物質本身的大小、軟硬是密切相關的。波浪力量越強,泥砂物質的磨損和磨圓的速度就越快。粗大的物質容易被磨損、磨圓,成為表面很光滑的卵石。而砂粒的磨損速度就慢多了,磨圓的程度也比較差。根據實測資料,投放在海灘上的一塊玄武巖,經過三個月就磨成近似圓形了,而細小的物質由於相互碰撞的機會少,磨損的速度就很慢。比較軟的物質,特別容易被磨損,常常是很快地就變成顆粒最細小的淤泥。
396.海底細小的物質為什麼總是向下移動的?
細小的物質總是向下移動的,這是因為其密度較小,可以隨水流而輸送得較遠的緣故。中等粒級的物質,在微弱的波浪力的作用下,就可以沿著水下岸坡表面分別地向上和向下移動。在向上和向下移動之間,有一個「平衡點」,泥砂在這個平衡點附近只發生擺動。這個「平衡點」,人們稱它為「中立線」。不管是「線」,還是「點」,實際上都是一個帶,帶的範圍的擴大,就意味著海岸剖面接近或達到平衡。
397.為什麼粗大的物質總是留在海邊?
較粗大的物質,在一般波動力的作用下是不會使它運動的,只有在大風浪的時候,它們才被拋到岸邊。當它們被拋到岸邊以後,波浪已破碎化為回流,就再無力把它們帶下去了,所以,這些粗大的物質總是留在海邊。
398.在暴風浪或強浪作用下,海底沉積物會發生變化嗎?
會。
在暴風浪或強浪作用下,前濱帶的沉積物發生侵蝕作用,泥砂產生分選過程,細顆粒物質或輕礦物回流搬移到近岸海濱帶堆積,而重礦物或粗顆粒物質則停留下來。當風暴以後,近岸海濱帶的細顆粒泥沙在建設作用下,又向前海濱帶搬移和堆積。由於沿岸泥沙來源比較豐富,因而在侵蝕和堆積的反覆交替作用下形成粗砂或重礦砂與細砂交互的層理構造。
399.什麼因素控制了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的基本格架受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控制。
陸架沉積狀況主要受風暴流(佔世界陸架的80%)、潮流(17%)和洋流(3%)所控制。
400.海洋沉積物與陸地沉積物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海洋沉積物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殘骸和其他有機碎屑物質。
401.根據組成海灘物質的不同,常把海灘分為幾種?
根據組成海灘物質的不同,常把海灘分為礫石質海灘、砂質海灘和淤泥質海灘三種。礫石質海灘,主要是由礫石、小石頭組成的,這種海灘的寬度最小,但坡度最大。淤泥質海灘,主要是由粉砂和淤泥組成,這種海灘的寬度最大,但坡度最小。砂質海灘,俗名叫沙灘,主要是由砂組成的,它的寬度和坡度屬於前兩者之間,是一種最為常見的海灘。
402.挖開一個海灘剖面你發現砂是一層層的,這是為什麼?
在地形平緩、水流作用較弱的海底上往往發育水平層理。
403.海灣沉積物的來源主要有哪幾個方面,我國懸浮泥沙含量最高的是哪兩個海灣?
海灣沉積物的來源及其多寡是海灣沉積作用的重要因素,它影響著海灣的沉積速率、發育演化趨勢及開發利用的可能性及方向。沉積物來源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1.河流輸沙,2.沿岸流輸沙,3.生物殘骸,4.人類活動。受河流輸沙的影響,一般由大河注入的海灣其懸浮泥沙含量較高。我國懸浮泥沙含量較高的是位於黃河河口的渤海灣和長江河口的杭州灣。
404.人類開發利用的海洋資源主要有哪些類型?
(1)海洋化學資源:海水中溶解的礦物質,數量大、種類多,目前能提取的海水化學元素約60多種。其開發達到工業規模的有食鹽、鎂、溴、淡水等。
(2)海洋生物資源:海洋漁業捕撈潛力很大,我們應充分利用海洋生物生產力,提高可捕資源的豐度,大力發展海洋漁業增殖和養殖技術。
(3)海底礦產資源:在大陸架淺海海底,埋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硫、磷等礦產資源。在近岸帶的濱海砂礦中,富集著砂、貝殼等建築材料和金屬礦產。在多數海盆中廣泛分布著深海錳結核,資源數量十分豐富。
(4)海洋能源:海洋中的能源資源屬於可再生能源,而且無汙染,但是能量密度小,開發利用難度較大,現在,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是潮汐發電和波浪發電。
405.深海底金屬礦產主要有幾種類型?
深海底金屬礦產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由鐵錳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組成、富含銅、鈷、鎳、錳的錳結核和富鈷錳結殼,錳結核廣泛分布於深海盆內,富鈷錳結殼則分布於海山區。
405.哪艘調查船首次發現錳結核?
1872—1876年英國「挑戰者」號進行環球海洋調查,第一次取得深海樣品,發現了深海軟泥和錳結核。 1891年由英國的默裡和比利時的勒納爾將這次凋查成果編製成第一幅世界大洋沉積分布圖及寫成《海洋沉積》一書,標誌著近代海洋地質研究的開始。
407.錳結核廣泛分布於什麼位置?
這幾年國際大洋鑽探計劃發現的深海金屬礦產之一的錳結核廣泛分布於深海盆內。
408.屬於深海底金屬礦產之一的海底熱液在什麼部位出現?
屬於深海底金屬礦產之一的海底熱液一般沿增生板塊邊緣和構造帶以熱泉、間歇泉、噴氣孔和滲透海底熔巖的形式活動。
409.「黑煙囪」、「白煙囪」是怎麼回事?
1979年美國科學家在水深2700 m的東太平洋海隆直接觀察到發生在深海底的奇觀—「黑煙囪」和「白煙囪」。「黑煙囪」是發生于洋殼內因地球內熱作用於滲入海水後形成的海底熱流,海底熱流內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很適合嗜流生物的生長,因此在「黑煙囪」周圍發現了美麗的白蝦白蟹。而白煙囪中的微粒主要為非晶質SiO2成分和少量Fe、Zn硫化礦物。
410.美麗的「黑煙囪」通常出現在什麼部位?
美麗的「黑煙囪」通常出現在洋中脊軸附近。洋殼內熱液的循環作用與離開洋中脊的遠近有關,距中脊軸越來越遠,洋殼內的熱液循環作用就會逐漸變弱。
411.當前制約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的因素主要是什麼?
當前制約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的因素主要是資源的可利用性和可採性、經濟合理性和對環境影響的預測。
412. 海洋油氣開發包括哪三個方面的內容?
海底油氣的開發,開始於20世紀初,它的發展經歷了從近海到遠海,從淺海到深海的過程。
海洋油氣生產過程可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海底油氣資源的勘探,常用地震波的方法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其次是海底油氣的開採,這主要是通過鑽井平臺進行。最後是海洋油氣的輸送,一種是由船舶運輸,另一種是海底管道運輸。
海底油氣的勘探、開採是一項高投資、高技術難度、高風險的工程,國際合作和工程招標是可行方式之一。
413.現代海洋地質調查技術有哪些?
研究進行海洋地質學調查勘測的各種技術手段.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常規海洋地質調查技術、專項調查研究技術和地球物理測量.屬第一類的有:地質取樣、現場觀測、遙感遙測技術、剖面儀、例掃聲吶、海底照像和電視等;專項調查手段包括深海鑽探、潛深觀測等;地球物理調查包括地震、重力、磁力和熱流等項調查.
414.海洋地質調查方法有哪些?
(一)海底地形地貌測量
1、回聲測深(單、雙頻)
2、多波束測深(三維海底立體地形圖)
3、旁側聲吶掃描(二維海底平面地形圖)
(二)海底地層探測
1、聲學地層剖面儀(淺、中、深)
地層厚度、層理結構和地層中異常埋藏體(淺層氣、斷層、埋藏古河道)
2、地震勘探(單道、多道、三維)
震源(氣槍和電火花)和接收系統(接收器、放大器和記錄儀)
3、海底地震觀測
(三)重力測量
根據重力異常值推算具有異常密度的地質體及密度變化界面的形狀和埋藏深度。用於研究區域構造、沉積盆地和大斷裂走向,探測海底礦產資源。有海底、船舶走航和航空重力測量。
(四)地磁測量
利用磁性地質體在海底產生的磁異常信息,研究區域構造和沉積盆地,尋找隱伏火成巖體、斷裂構造和海洋油氣資源等,論證海底擴張-板塊構造。
415.開發河口三角洲可能引發哪些災害問題?
海岸帶和三角洲是人類活動最頻繁、對環境影響最大的地帶,是現今和未來海洋地質發展的一個方向,目前開發海岸帶和三角洲應注意的問題主要有海平面上升、人為活動加劇以及海岸規劃利用失當,海岸自然環境的惡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和海岸侵蝕、淤積和三角洲蝕退。
416.21世紀對海洋工程地質及地質災害發生機制的研究要求是什麼?
21世紀對海洋工程地質及地質災害發生機制的研究要求是更加深入、在探測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和在基礎理論上有新的突破。
417.鋪設海底管線和電纜時應注意的什麼問題?
現代近岸的海底已經布滿了縱橫交錯的電纜、光纜、管道等線狀物,災害性事件可能導致這些線狀物的安全狀態受到威脅。災害性事件可能有海底沙波活動、當地海底泥沙在波浪作用下發生了液化、當地發生了大規模海底滑坡或者海底斷層活動。為了防止這種災害的發生,在鋪設這些線狀物時一定要留有一定的富餘量。為了對這些線狀物的安全狀態進行監測,我們通常採用物探方法進行檢測,常用於這方面的方法有聲吶探測和多波束探測。
418.古洋流研究的意義及方法是什麼?
洋流是控制大洋系統發展變化的主要驅動力。所以研究古洋流及其演變是古海洋學的關鍵問題。無論何種類型的洋流,都與水溫有密切關係,也與一定的水團相關。因而古水溫的研究仍然是恢復古洋流的重要方法。古洋流研究方法主要有1)古生物學方法; 2)地球化學方法;3)沉積學方法。
419.深部洋流及其分布
現代研究表明,大洋中不僅表層存在洋流,大洋深部亦存在洋流。深部洋流的起因主要是重力(海水鹽度、密度的巨大變化)。大洋底層水最重要的發源地是南極和北大西洋極地-近極地地區。
420.古海水溫度的研究意義及研究方法是什麼?
古海水溫度是研究大洋環流,再造古水團、古洋流分布等的重要依據,是古海洋學研究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基礎資料。古海水溫度的恢復方法主要有古生物學方法和地球化學方法,恢復的結果有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之分。半定量恢復古海水溫度主要利用部分微體古生物類群與海水溫度間的關係部分定量關係(溫度指數)恢復古水溫。常見的有放射蟲溫度指數、硅藻溫度指數等。定量恢復海水古溫度有古生物的轉換函數法和地球化學的穩定
421.海洋古氣候的研究標誌?
巖石學的和生物學的標誌及觀測計算是研究古氣候的重要方法。巖石學標誌:石灰巖、蒸發巖、紅層和鋁土礦、冰磧物(巖)、礁灰巖和迭層石等。海洋古氣候的古生物標誌:利用不同生物的特徵推算海水溫度,以反映氣候冷暖變化(如有孔蟲的組合、殼形、大小;超微化石、放射蟲等);近岸地區沉積層以孢粉標誌氣候變化是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