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的開始,志願的萌芽
我叫郭瀚文,2017年大學畢業之際,看到各種各樣的招聘信息,感覺很迷茫,當時真得不知道想幹什麼,能幹些什麼。當看到班級群裡發布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招募通知時,我點開了它,搜索了它,留意了它。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報名參加了西部計劃,隻身一人來到新疆,來到若羌踐行著人生中第一次的自我選擇,開始了一段全新的志願旅程。
懷揣著對新疆、對若羌、對志願服務的嚮往,坐了一天一夜的汽車來到了若羌縣。從車上下來的那一刻,我知道這座樓蘭古城中的城市、阿爾金山下羅布泊旁的城市值得我去嚮往,值得我去留戀。
旅途的駐足,志願的進行
在若羌這片土地上,我已經服務一年零七個月了。在這段時間裡我服務於若羌縣團委,從事項目辦聯絡員工作。這項工作雖然瑣碎,但是意義很重大。如果能讓志願者安安穩穩的工作,安安穩穩的為他們的志願夢想而努力奮鬥的話,我就要花心血去和每個人處朋友,去和每個人掏心窩子的交流,這樣才能使這支志願隊伍具有凝聚力,才會永葆當初每個人的那份激情和熱情。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接手了少先隊的工作。從對少先隊工作的毫不了解,到對少先隊工作的熟悉,我發現自己成長了不少。雖然在工作中有過迷茫,有過錯誤,但是這些都不是我拒絕成長的理由,因為我知道人總是要成長,與其碌碌無為不如幹點實事。
旅途的留戀,志願的延伸
從2017年到現在,我依然清晰記得志願故事中的點點滴滴。2017年8月16日清晨,得到遠隔4000多公裡外爺爺去世的消息時,我強忍著悲痛繼續開始日常的工作。當我過年回家的時候,爺爺用過的酒杯還在,菸灰缸還在,只是他不在了。那時起我知道這就是生活。當面對情感無力訴說時,想想初心,想想責任,我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成長了。
2017年12月,我把自己短暫的志願服務經歷寫成了情景劇《三代西部情》。這部情景劇以支援大西北,西部大開發、西部計劃為時間背景,分別講述了陳氏祖孫三代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響應國家的號召來到新疆,用青春踐行著心中那份對新疆熱土的熱愛與執念。2018年11月我和夥伴們把這部《三代西部情》搬到了演出現場.我發現劇中每一名志願者的演出都是我志願故事的縮影。西部計劃實施了16年,志願者們用青春實踐講述著一代代大學生接力服務的志願故事,展現了一代代大學生接力服務的志願使命,傳承者一代代大學生用青春踐行的志願精神!
2018年7月,我結束了若羌縣的志願服務工作,作為縣團委的聯絡員來到烏魯木齊,迎接新的一批西部計劃志願者,帶著他們繼續在志願服務的路上前行。這一年,我的母校河北工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來到若羌縣中學開展支教工作。由於河工大研支團第一次在新疆若羌進行志願服務,他們希望在支教的同時還可以參與更多的志願服務工作。我和他們一起探尋志願服務的路徑,拓展志願服務的範圍。現在河工大研支團新疆分團的成員們,結合新疆獨有的民風民情等諸多因素開展了大大小小10餘場次的志願服務活動,捐助書籍百餘本。記得一名研支團隊員和我說:「文哥,今年我的志願服務工作就要結束了,要回學校讀研究生學業了,但我不想讀了,想留在新疆工作。」我知道他的話是發自肺腑的,因為有些事情只有你來了,體會了,你才會有所選擇,才能不辜負自己的初心。
做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背上行囊,踏上西行的列車,在壯美的新疆,用青春踐行理想,用行動詮釋對志願精神的渴望。
今年8月我將結束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生涯。今後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去往什麼地方,從事什麼工作,「志願」這個詞將融入到我的生命裡,在不悔地堅持中傳承下去。
青春閃過的念頭,慢慢的沉澱了下去。可是生命的旅途卻因為那個念頭而愈發讓人不知疲倦。(2017年若羌縣誌願者郭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