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人們常說「飛禽走獸」,在天空中捕食獵物的鳥類由於擁有獨特的視角而佔據很大的優勢。尤其是老鷹這一類飛禽,它們以體型、速度為主要競爭力,在鳥類家族中稱雄稱霸,被人們視作「猛禽」。
實際上,猛禽中還有雕、禿鷲這樣的成員,都擁有較大的體型,在捕食獵物的過程中展現了巨大的威力。然而,猛禽中也有一些靠外表迷惑人們的,比如貓頭鷹,它們大大的眼睛和萌萌的姿態,實在很難讓人聯想到猛禽二字,但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可能更加顛覆人們的認知。
據悉,在非洲的荒原中,有一種名為非洲侏隼的猛禽,它們只有成年人的巴掌大小,羽毛十分蓬鬆,看起來像個小毛球,跟體型巨大的雕比起來實在不值一提。
正是這樣一種鳥兒,也被人們歸納到猛禽一類中,因為它們的評判標準並不在體型,而是有力的爪子和鳥喙。雖然非洲侏隼的鳥喙較小,但是倒勾狀的結構可以輕易折斷獵物的脖子,做到致命的一擊,加上它們的飛行速度很快,通過撞擊產生的速度也能夠將獵物捕殺,甚至還可以吃掉其他鳥類。
相對來說,非洲侏隼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但是它們仍然能夠在非洲荒原中找到最有利於觀察獵物的枯樹頂部,藉助於超強的視力,周圍一有風吹草動就能夠引起它們的注意。
除此之外,非洲侏隼的爪子也擁有強大的抓握力,在放棄用鳥喙撕裂獵物時,它們也可以通過快速擺動頭部和尾部產生巨大的作用力,從而將獵物撕碎。
生物學家通過觀察發現,非洲侏隼雖然在捕食方面毫不遜色,但是它們卻不會築巢,這在環境惡劣的荒原地區也是致命的。不過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它們也學會了其他方法來尋找住處——佔據其他鳥類的巢穴。
這種強盜行為似乎更加符合猛禽家族的風格,但是在環境相對優越的非洲西南地區,這裡的非洲侏隼就比較人性化,它們雖然搶佔了對方的巢穴,卻可以幫助對方保護幼崽,二者實現了「互利共贏」。由此可見,大自然的智慧是無窮的,即便是最小的猛禽,也依然佔據絕對的生存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