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來了,眨眼到了 12 月,涼颼颼的風吹得凍手,冬天真是到了,快過年的感覺馬上就蹦了出來,回頭鵬哥看見一個地瓜攤。來,咱們邊吃地瓜邊來看本期「每周答疑」,第 24 期整理了如下內容:
1、型材廠家和門窗廠家的區別;2、幾個品牌產品「差不多」,該怎麼選?3、窗戶玻璃做四層、五層要注意的點;4、暖邊玻璃有必要用嗎?5、窗戶內牆打膠是安裝好就打,還是內部牆體乳膠漆後打?或者也可不打?
1、型材廠家和門窗廠家的區別
鵬友:FL / HL / XF ...門窗好,型材大品牌,耳聞名氣很多年了,感覺信得過。
鵬哥答:型材廠家 / 牌子代表不了門窗的質量,這裡我們就要搞清楚型材廠和門窗廠的關係和區別。舉個黃豆和豆腐的例子,幫助鵬友們理解。
型材是做窗戶的其中一種原材料,把它比作黃豆,經過門窗廠家(「豆腐西施」)多道加工工藝和工序,最終變成市場上我們看到的門窗(成品豆腐)。
型材廠家一般只管根據市場需求來生產他們研發團隊研發出來的型材,而這些型材可以批發給門窗廠家。
鵬哥認為,型材廠不太可能去自己做窗戶,即使他們想做可能也沒有這方面的的管理能力,家裝門窗這塊很散亂,大工廠的流程、細節太多,做型材的人很少願意直接去做加工。「黃豆種植大戶」對如何種出好黃豆有經驗,對如何做豆腐不一定有經驗,而且黃豆不光可以做豆腐,還可以榨油,做豆瓣醬、醬油,發豆芽,直接炒起來吃也行啊。型材同理
門窗廠家根據它當地市場的消費者需求,選擇型材廠裡的幾個產品系列,去向型材廠訂料拿到自己的工廠裡加工。
有些門窗廠家直接服務消費者,自產自銷。小時候家附近有個賣豆腐的阿姨,就是自購黃豆,晚上磨豆做豆腐,白天在村裡吆喝賣豆腐
有的門窗廠家是做渠道批發、做成品窗的,負責生產,由經銷商負責售賣給消費者。市場上經常看到的「祖名豆腐」、「鴻光浪花豆腐」等等豆腐品牌把自己各式各樣的產品交給當地的商店、超市、菜市場來賣。
豆子好,做出來的豆腐更好無可厚非,但是豆腐西施手藝不行,好豆也會被磨壞。
門窗廠家的設計理念、生產能力、生產管理、生產品控等等是決定窗戶好壞重要因素,以及配套的玻璃深加工廠能力以及五金、輔材的供應鏈好壞,不必只執著於哪家的「黃豆」好,型材廠家 / 牌子代表不了門窗的質量。
2、幾個品牌產品「差不多」該怎麼選?
鵬友:我家窗戶主要考慮密封、隔音、防雨、美觀以及觀景,我看了 WWW、SSS、KKK 這幾個牌子的窗戶,價格差得也不多,我該怎麼選?
鵬哥:首先品牌本身不能代表經銷商的安裝、設計、售後能力。這三個產品本身一般都能夠滿足家裡的密封、隔音、防雨、美觀需求,價格如果差不多,主要就是對比經銷商的設計水平、安裝能力、售後服務和對用戶的用心程度了。
3、窗戶玻璃做四層、五層需要注意的點
鵬哥答:從隔絕小區噪音來講,四層玻璃做固定是沒有難度的。但是玻璃成本也挺高,尤其是做大玻璃,可以用超白玻璃 + 半鋼化來降低玻璃自爆率,讓維護成本降到最低。
四層、五層玻璃的難點在於太重了,不光涉及到的比較高的運輸、人工搬運的成本和風險,開扇也可能會出現問題,建議開扇不要做很大,窗扇重量過重會影響五金的使用和壽命。鵬哥曾經就發生過因為窗扇太重,要反覆去他家調節才能正常使用的的售後問題。
4、暖邊玻璃有必要用嗎?
暖邊是啥?暖邊是指導熱係數比鋁隔條更低的間隔條,每平米加價在一百到三百左右,增配在隔熱保溫要求更高的中空玻璃上,使得玻璃總體節能性能更棒。
有沒有必要用,見仁見智。鵬哥認為,如果只是配簡單的窗,增配暖邊沒有很大的意義。但當我們對隔熱保溫性能有高要求,選擇了鋁塑窗、鋁木窗或更節能的的窗時,暖邊間隔條作用就發揮出來了。
暖邊技術在上世紀 70 年代被發明,就目前來說,它的出現使中空玻璃產品變得幾近完美,能在降低整窗 K 值 0.2 W / m · k的同時,實現更長壽命、中空層稀有氣體不溢散、玻璃形狀更多,徹底解決結露....這些效果具體是怎麼實現的,鵬哥之前去過山東一家擁有暖邊技術的玻璃深加工廠漲知識,也來瞅一瞅吧(自搜關鍵詞:暖邊)。
5、窗戶內牆打膠是安裝好就打,還是內部牆體乳膠漆後打?或者也可不打?
鵬哥:不太建議窗戶內牆打膠。原因是:膠是油狀的材料,假如先打膠,乳膠漆不能很好的附著到膠上,會有很難看的風險。
所以一般是窗框和牆體之間發泡劑填充飽滿,外牆膠打飽滿,室內就靠做膩子的時候把縫堵掉或者做窗套處理掉。
如果乳膠漆刷完了再打膠,這條膠就要非常細,或者要選用彈性變化不大的一種專用的室內填縫膠,專用於柜子和乳膠漆之間堵縫的膠,打上去之後沒有多大的彈性、變形,起到堵縫美觀,不容易拉裂牆皮的效果。
以上內容僅代表「鵬哥門窗科普」有限認識和觀點。如有錯誤,歡迎指正,共同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