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有什麼象徵什麼意義和內涵呢?
在中國,一直以杏象徵幸福。因為杏與「幸」諧音,表示「有幸」,古代以杏花為貴,杏諧音「幸」,合在一起是誇獎男的志趣高潔合乎乾道,女的貞靜端方合乎坤道,易經裡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陰陽兩儀結合繁衍其昌,然而還暗示了有幸(杏)成梅(媒)的意思。
杏花作為春天的使者,開花是最早的。其實杏花也是酒的使者,陽春三月,風和日麗,桃紅李白,撩人心魂。杜牧的《清明》中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究竟在何處,眾說紛紜,一說在山西汾陽,又說在金陵鳳凰臺,安徽貴池杏花村方圓十裡杏林一片,當麗春三月"杏花枝上著春風,十裡煙村一色紅"是貴池十大名景之一。
「出牆」之美。在「桃花逐水」;被廣泛貶斥的同時,人們卻在欣賞「紅杏出牆」之美。唐代吳融有《杏花》:「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牆頭」。對羞怯「出牆」的杏花充滿著內心的激動 。宋代陸遊有《馬上作》:「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 。「出牆」紅杏,俏然獨立,阿娜多姿。元代元好問也有「杏花牆外一枝橫,半面宮裝出曉晴」(《杏花雜詩》)的句子。但萬口傳誦的卻是宋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其原因就在於詩人設置了一個特意尋春的情景,含蓄有致,讓人感受到春天到來時杏花盛開的濃烈的生命活力,詩句蘊含著一種衝破壓抑脫穎而出的意味,意境深遠,韻味深長。
為什麼詩人們喜歡歌頌「出牆」的紅杏呢?杏花是二月的當令之花,故二月也叫杏月。二月的杏花,喚起人們對春天的渴望。作為報春的使者,「一枝紅杏」越出粉牆黛瓦的垣牆或蒼藤攀援的藩籬之外,首先透露了春的消息,預示著一切美好的、向上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關」不住的。
杏花是農耕的象徵。「一月正月,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槐月,五月榴月,六月蓮月」,農業文明發達的中國,把陰曆的二月稱為「杏月」,因為當二月杏花開的時候,人們知道年節已過,該是拿起農具耕作田地的時候了。
杏花是中國教育的象徵。教育界有「杏壇」之稱,因為孔子講學的地方遍植杏樹,所以後來凡是講學的地方,都叫杏壇。
杏還是美麗的代名詞,我國常用杏臉桃腮形容女子容貌美麗。而在傳統的相學中,丹鳳眼、杏眼、桃花眼被認為是最有特色的三種眼睛,與桃花眼和丹鳳眼給人的媚態不同,杏眼往往給人以明眸善睞、溫潤有神之感。所以自古就有蔥指、藕臂、粉面、杏眼、柳葉眉的說法。
杏林還是醫學的象徵。我們常用「杏林」來代指醫生。其緣由與三國時期上午一個傳說有關。那時有位名醫叫董奉,隱居江西廬山,他給人治病從不收錢,只讓被他治好病的人在他房前栽上幾棵杏樹作為紀念。數年後,杏樹蔚然成林,杏子成熟了,董奉就用杏子換來稻穀,救濟貧苦百姓。人們非常感激他,就把那一大片鬱鬱蔥蔥的杏林稱為「董仙杏林」。所以後來,「杏林」便成了中醫的代名詞,而杏花則被人們譽為「中醫之花」。
杏花的花語:嬌羞、疑惑、少女的慕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