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模型的精度已經提高到可以和人腦完全互通的程度

2021-01-18 出名說說科技

隨著網絡雲化和基於ai的數據資源分析、挖掘能力的不斷提升,計算結果的細節模糊性不斷降低,預測模型的精度已經提高到可以和人腦完全互通的程度,這使得機器可以比人類提前做出更有意義的預測。

考慮到這一點,可以設計更加充分的預測模型,從而獲得更好的預測性能。例如,當基於量化誤差模型的大規模預測模型預測誤差率由下圖1顯示時,下一次預測發生錯誤的概率應當取決於下一次的誤差率,因此在特定情況下,只能預測其預測誤差率為正,從而預測正確的概率應該是1-1-1-1=2。

然而,如果使用能夠引導人類完全對誤差作出反應的量化預測模型,假設誤差率為為0,那麼僅在某些情況下預測正確的概率為2,因此每一步的預測都能被準確預測。這意味著準確率將會不斷提高,這對用來優化預測結果很有幫助。因此,開發新型的度量預測模型的指標,從而對機器學習算法的準確率進行量化可以提高預測模型的準確率。

例如,擬合線性回歸和隨機梯度下降求近似解以及解模型的多項式分解都可以提高模型的準確率。因此,我們設計了一種新的度量預測模型準確率的方法:使用機器學習算法打分的評價學習率。換句話說,它基於是打分發生的概率,一個可學習的參數範圍的評價學習率,其值是評價學習率發生的概率和平均打分決定的概率的乘積。(1)考慮2種學習率a:有明確模型的學習率;另一種是評價學習率發生的概率。我們嘗試集成模型和權重。

我們期望取不同的學習率會得到更好的準確率,假設給定同樣的權重和模型打分,那麼學習率在[0,1]區間內逐個保存。此外,我們還忽略了隱藏的打分因子,因為它在決定打分是否相等方面存在阻礙。例如,我們希望大部分預測的正確概率是1,那麼高於1的概率被忽略。假設我們只包含正確的情況,那麼評價學習率的有效區間在[0,1]。因此,學習率對評價學習率發生的概率的依賴性為1-1-1-1=1。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可以得到度量學習率發生的概率的有效區間和選擇不同的學習率參數範圍的方式。很明顯,隨著[0,1]範圍內的概率逐漸增加,學習率越來越小,範圍越來越大,最終達到1。然而當打分沒有明確模型的時候,學習率的概率範圍將會隨著打分的取值而取決。換句話說,在為該打分構建的訓練學習率範圍中,我們只選擇最小的參數範圍。

(2)foc[2]學習率[3]如下:當學習率小於2.1的時候,每一步都會有正確的打分值,而在2.2左右的時候,學習率逐漸減小,並最終趨於0。

相關焦點

  • KDD 2018:滴滴提出WDR模型顯著提升ETA預測精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Kun Fu (DiDi AI Labs); Zheng Wang (DiDi AI Labs); Cyrus Shahabi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Jieping Ye (DiDi AI Labs); Yan Liu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電腦到人腦,計算機必不可少的4大思維
    計算包含3個部分:通信、存儲器和邏輯門。邏輯門的準確性可能通過錯誤偵查和校正碼達到任意高的精度。而冗餘出現的首要原因是神經傳輸系統自身的不可靠性。邱奇-圖靈論的一種「強有力」的詮釋在本質上將人的思想或認知與機器的計算等同起來,其基本論點是人腦同樣遵循自然規律,因此它的信息處理能力不可能超過機器,即也不可能超越圖靈機。圖靈向我們展示了無法解決的問題和可以解決的問題一樣多。
  • 精度45.9%,推理速度72.9FPS,百度飛槳推出工業級目標檢測模型
    ResNet系列模型是在2015年提出後,在學術界和工業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模型結構也在被業界開發者持續改進,在經過了B、C、D三個版本的改進後,最新的ResNet-D結構能在基本不增加計算量的情況下先住提高模型精度。經飛槳團隊的多重實驗發現,使用ResNet50vd結構作為骨幹網絡,相比於原始的ResNet,可以提高1%-2%的目標檢測精度,且推理速度基本保持不變。
  • 降低預測過程計算成本,這些NLP模型壓縮方法要知道
    然而,大量的參數和計算量仍然是阻礙BERT和其衍生模型部署的難點。值得慶幸的是,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們已經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技術,可以縮短模型在進行實際預測時消耗的時間。低精度的數值表示主要可以從兩方面實現加速:(1)機器自帶的半精度指令(速度更快)(2)更大的batch size(得益於更緊湊的表示)NVIDIA已經發布了一套相當廣泛的與浮點精度降低相關的基準測試——實際上,這種方法可以使速度提高3倍。
  • 如何提高航測精度
    而實際精度是用來評價空中三角測量的更為接近事實精度,在理論上,在不存在各 種誤差不必要的誤差影響下,理論的精度應與實際精度相同,但是實際生產中,兩者會存在 不同的精度,不同的精度分析可以發現觀測值或平差模型中存不同的誤差類型,因此,測量 平差中對於多餘控制點的觀測是非常必要的。實際精度與理論精度存在差異是由於在平差模型中可能含有殘餘的系統誤差,當與偶然 誤差綜合作用產生的差異。
  • 馬斯克預測人腦植入晶片技術可對抗人工智慧篡權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2月29日報導,科技富豪馬斯克發布講話,稱在人腦內植入人工晶片的技術將於2021年5月正式面世,這意味著2021年或許是更為混亂的一年。拜新冠病毒所賜,2020年已經留給了人們太多痛苦的回憶,在新年之際,未來十二個月我們又將見證什麼呢?
  • 臨床預測模型:模型的建立
    建立預測模型前,研究者應該系統檢索文獻,收集整理已經報導的預測因子以備用。目前並無廣泛認可的最優統計方法篩選預測因子,常見的預測因子篩選策略有兩種:全模型策略或者篩選模型策略。全模型策略是將所有的潛在因子納入統計模型,且不進行篩選。
  • 用ROC曲線解析預測模型
    最具吸引力的目標之一是利用數據資產的力量來創建能夠預測各種結果的機器學習模型。通過定義明確的模型,可以確定能夠預測結果的最重要影響因素,為戰略假設開發有價值的洞察力,甚至可以通過友好的用戶界面將模型的邏輯實現到軟體應用程式中。然而,在任何這種魔法發生之前,我們需要知道模型創建的預測是否有益!
  • 統計模型可以預測未來的疾病爆發
    喬治亞州雅典 - 喬治亞州的幾位研究人員聯手創建了一種統計方法,可以讓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預報員更好地預測疾病重新出現,特別是對於可預防的兒童感染,如麻疹和百日咳。大多數數據分析方法旨在表徵已經超過臨界點後的疾病傳播。「我們認為需要改進測量疾病控制程度的方法,這在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中很難做到,特別是當我們觀察到真實病例數的一小部分時,」Eamon說。 O'Dea,德雷克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專注於疾病生態學。
  • 基於GWO-BP-CNN-ec的風電功率短期預測模型*
    因大規模風電併網影響電力系統穩定性的問題日益凸顯,加之風的不確定性、間歇性導致風電機組無法全方位捕捉風能,所以風電功率預測的精準及迅速性對短期功率預測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短期功率預測技術可以預測短時間內的發電量,預測值間隔可以控制在分鐘或小時級時間範圍內。因為風的短期突增或間歇為極大程度上影響發電量,對電網有一定影響,所以短期風電功率預測對於風電併網來說非常重要。
  • 精度提高到1.2米,北鬥系統如何實現高精度定位服務?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10月14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北鬥定位2.0版),可將民用手機的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這意味著我們在駕駛車輛行進時,手機「導航」就能告訴我們是在主路還是在輔路。近期,華為發布的新款手機就實現了亞米級北鬥導航定位,可進一步分清我們車輛行駛在主路或輔路的哪個車道。
  • 當模型預測控制遇見機器人學習
    最近幾年,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受到了各行各業的熱捧,已經不再是計算機科學系(CS)的「專利」,甚至連我這個傳統的機械工程系(ME)研究生都跑來湊了個熱鬧。本文將不使用任何讓人敬而遠之的公式,試圖通過自然語言深入淺出的討論,當模型預測控制遇見機器學習,它們會擦出怎樣的思想火花。
  • AI新知 | 斯坦福人工智慧模型實現地震的精準預測
    ,1800多年以前,我國東漢時代的科學家張衡就已經研製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它建立在哈佛和谷歌的工作基礎之上,後者在8月創建了一個人工智慧模型,能夠預測大地震發生後一年內餘震的位置。研究人員開發的人工智慧模型主要包括兩種神經網絡層(互連的處理節點組成,模仿大腦中神經元的功能 ):卷積神經網絡和遞歸神經網絡。前者從地震儀數據中提取特徵,而後者學習地震儀數據的順序特徵,並且可以結合記憶輸入提高其預測的準確性。
  • 什麼是BIM模型精度?關於LOD的介紹?
    什麼是BIM模型精度?關於LOD的介紹?關於BIM模型精度的問題,筆者之前跟各位已經聊過了,但是鑑於近期進入BIM圈的小夥伴很多,詢問了很多關於模型精度的問題,這裡就簡單介紹一下。在BIM技術中經常被提出討論或相關研究提到LOD這字眼,其英文為Level of Detail或是Level of Development的縮寫,翻譯成「詳細度」、「細緻度」、「發展程度」皆源自於美國建築師發展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簡稱AIA)的E202號文件的解釋,在建築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中所被期待的「完整度
  • NLP能否像人腦一樣工作?CMU、MIT三篇論文詳解機器和大腦範疇下NLP...
    我們觀察了所有模型中單詞嵌入性能的相似性,這些模型都預測了左、右 1b 組區域和一定程度上 1a 組區域的大腦活動。其中,ELMo、BERT 和 T-XL 長上下文長語境表示能夠預測 1 組區域和 2 組區域的子集。上下文長語境表示(幾乎沒有藍色體素)也能夠預測利用詞嵌入預測到的絕大部分內容。由此,作者得出了結論:上下文長語境表示最有可能包括關於長語境上下文文本信息和最近的詞嵌入信息。
  • TensorFlow 2.4來了:上線對分布式訓練和混合精度的新功能支持
    Keras 更新混合精度在 TensorFlow 2.4 中,Keras 混合精度 API 已經脫離試驗階段,成為穩定的 API。大多數 TensorFlow 模型使用 float32 dtype,但現在有些低精度數據類型佔用的內存更少,比如 float16。混合精度指的是在同一模型中使用 16 位和 32 位浮點數以進行更快的訓練。這一 API 可將模型性能在 GPU 上提高到 3 倍,在 TPU 上提高 60%。要使用混合精度 API,必須使用 Keras 層和優化器,但不一定需要使用其他 Keras 類。
  • 磨床加工精度 如何有效提高加工精度
    這說明磨床精度是保證加工精度的基本條件,因此,在加工中要分析磨床精度對加工精度的影響,滿足實際加工精度的需求。機械加工(簡稱機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後的實際幾何參數(尺寸、形狀和位置)與所需幾何參數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就越高。在機加工中,產生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而誤差需在規定允許的範圍內。因此,加強零部件加工精度控制很有必要。
  • 預測新冠病毒「蛋白質摺疊」重磅武器:AlphaFold!精度碾壓生物與...
    但是鑑於時間的緊迫性和疫情的嚴重程度,我們決定發布SARS-CoV-2相關的六種蛋白質的預測結構,這些數據文件採用開源的許可證,現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了。有興趣的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我們提供的連結下載這些數據文件,其中還附帶了很多技術細節。 最後還要強調一下,這些都是預測的結構,還沒有經過實驗驗證。」
  • 人腦「語義雲圖」將改造人類記憶思維
    為了更好地理解大腦如何處理語言,來自美國的科學家近期繪製出一幅人腦的「語義雲圖」,揭示了腦區是如何被諸如「衣服」或者「外表」這樣的詞彙所激活而做出反應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腦神經專家表示,類似的人腦「語義雲圖」也可以翻成中文版本,只是中文詞彙映射到人腦中所對應的腦區可能不同。
  • GF-2影像中不同水體指數模型提取精度及穩定性分析
    MSWI法如下 (5) 式中,B1、B2、B4分別表示GF-2影像中的藍色波段、綠色波段和近紅外波段。上述兩種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夠區分陰影和水體,提高水體提取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