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賓
新冠疫苗接種有序開始,與之密切相關的問題也來了。
接種疫苗能保護多長時間?中國疫苗產能如何?老人小孩何時能預約接種?需要多少人接種疫苗才能群體免疫?
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會長封多佳近日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獨家專訪時稱,中國滅活新冠疫苗的效用前景較樂觀,希望到今年年底國產新冠疫苗總產量能達到18億劑次以上,而距離18歲以下年齡組開展接種疫苗的時間不會太久,需要多少人接種才能建立穩固的群體免疫屏障,目前只能估算一個概數。
以下為採訪實錄摘要:
國是直通車:現在世界各國、中國各地都開始了新冠疫苗接種,有人願意接種,也有人也擔心副作用選擇先觀望,對於這樣的情況您如何看待?對於那些選擇暫時觀望的人,您是否鼓勵他們儘早接種?
封多佳:「應接盡接」新冠疫苗是對自己和家人健康負責,更是阻斷新冠病毒的有效方式。接種疫苗不單單是個體的事,不只是個人健康、個人衛生問題,它是公共衛生的事情。因此,接種疫苗,在保護自己的同時,我們還有責任、義務去保護家人、親友,包括我們周邊的人,要為別人著想,應該「應接盡接」,積極踴躍投入其中。人人都投入其中,才能夠儘快在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
廣大接種者應該對我們的疫苗有充分的信心,中國政府對疫苗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對新冠疫苗質量安全更是放在第一位,現在獲批上市的疫苗是在最嚴格的監管下經過最嚴格的試驗證明是安全和有效的。大家對新冠疫苗的質量安全完全不用擔心。中國的疫苗質量處於世界一流水平。
國是直通車:在您看來,當前中國國產疫苗的產能水平如何?就產能目前而言,是否能夠覆蓋全國14多億人的接種需求?未來產能提升目標大致在一個什麼樣的範圍?
封多佳:目前,我國已有18家企業陸續開展新冠病毒疫苗產能建設,其中,國藥中國生物北京所、武漢所和北京科興中維分別建成了新冠滅活疫苗高等級生物安全生產車間(P3車間),已開始規模化生產。
僅國藥中國生物北京所二期擴建項目完成後,今年產能有望達到10億劑以上。如果這些企業的臨床試驗能夠順利通過並獲批上市,那麼這18家企業的生產線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產能會迅速放大。我們希望今年年底總產量能夠達到18億劑次以上。
國是直通車:很多地方已經發出了就地過春節的倡議,您認為,今年中國的疫苗接種規模和範圍需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才可以讓2022年的春節回歸正常?
封多佳:衛健委專家現在正在編制《新冠疫苗免疫接種策略》。根據以往疫苗預防接種的效果觀察,結合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顯示的保護率,理論上需要有70%-85%左右的人群接種疫苗,才可能建立起比較穩固的群體免疫屏障。以此來算,我們國家要接種的人數範圍在9億至12億人。實際真正要覆蓋多少,還要根據疫情的變化情況,以及我們採取的防護措施效能的發揮等各種情況,有所變化和調整。
國是直通車:我們知道在疫苗接種大範圍的過程中,疫苗生產還會不斷進行革新、改進工藝,從目前來看,您覺得在疫苗生產方面有哪些需要改善或是解決的問題呢?
封多佳:就滅活疫苗而言,它的工藝流程比較成熟,重要的是保證生產過程的穩定和質量的連續一致性,或者說,要力保合格率。對於未來可能研發出來的新型疫苗,比如mRNA新冠疫苗,則必然有個工藝優化和提高產率的過程,比如會改進現行的超低溫儲運的條件限制問題。
國是直通車:從您了解和研究的情況來看,現階段中國生產的疫苗接種後的有效保護時間有多長?它的效用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封多佳:這需要通過長期持續臨床觀測才能得知。以我國研發的滅活新冠疫苗為例,最早開始臨床試驗至今,持續觀察已有十個月,顯示保護性抗體水平仍能維持較高水平,這個結果已經超過了世衛組織指導意見期限,即不低於半年。相關研究還在持續,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
疫苗投入使用後,影響其效用的因素有許多,例如與疫苗本身的性狀和品質有關,與接種者生理及健康因素有關,與接種時間和人群覆蓋數量等免疫策略有關,我國疫苗管理法和預防接種相關規則中對此都有明確和規範的法律要求,只要嚴格執行,各種影響因素一定會降到最低。
國是直通車:最近中國多個城市發現從境外回來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英國突變株,請問這種變異會不會對我們目前接種的疫苗的效果造成影響?
封多佳:根據國內外有關機構的研究報告,對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測序分析,出現的變異不影響現在研製的疫苗的保護效果。我國用前期研發疫苗產生的抗體,對不同來源的毒株進行中和實驗,免疫效果沒有出現改變。
國是直通車:中國現在疫苗預約是18至60歲,也就是老人小孩現在暫時不能預約接種,18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人群什麼時候才能接種疫苗呢?
封多佳: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針對18歲至59歲重點人群、感染風險比較高的人群;第二步,根據疫苗供應保障能力的提升情況,將逐步擴大到高危人群接種,也就是感染新冠病毒後容易發生重症的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群;第三步,再擴大到全人群接種。
從我們國家滅活疫苗的臨床情況來看,其涉及到了不同年齡組的劃分。根據試驗的設計安排,不同年齡組,比如18歲以下的年齡組的試驗是壓茬進行的,現在三期臨床也正在進行中,需要等待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出來,經過統計分析證明安全有效並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時,其他年齡組就可以開展接種了,估計這個時間不會太久。
國是直通車:從元旦開始,我國重點人群已經開始接種了新冠疫苗,請問普通人也接種疫苗後,是不是可以摘掉口罩生活了?
封多佳:從臨床結果來看,可以肯定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疫苗保護率可以達到100%。在當前群體免疫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即使打了疫苗,也要做好防護,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
國是直通車:我們看到之前有一些報導說,全球的疫苗分配出現「貧富不均」的問題,富國富人有非常多的機會去接種新冠疫苗,而窮國窮人可能都排不上號,您對這個現象怎麼看?您認為要在全球解決這種疫苗的「貧富差距」問題該怎麼辦?
封多佳:中國政府已經承諾中國的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發展中國家的疫苗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做出中國貢獻,我國研發的新冠疫苗已經開始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投入使用。
同時,我國已於2020年10月8日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該計劃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和流行病防範和創新聯盟共同設立,旨在加快新冠疫苗的開發和生產,並確保每個國家都能公平地獲得新冠疫苗,發展中國家將在此過程中受益。
中國政府鼓勵支持國內各個企業積極參加到這個計劃中來,中國疫苗行業協會也在積極倡導成員企業為此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國是直通車:這次疫情讓我們認識到疫苗研發能力的重要性,您認為未來中國疫苗行業的整體發展前景會如何?在「十四五」期間有哪些機遇、挑戰以及目標?
封多佳:中國生物製品,特別是疫苗已經有百年發展歷史。最近二十年迅速發展形成了一個產業鏈齊全、集研產銷、科工貿一體的、專注服務公共衛生的行業。
「十四五」期間,中國疫苗行業面臨的最大的機遇,同時也是最大的挑戰,那就是中國疫苗行業要服務於全球公共衛生事業,這就要求疫苗行業的發展要更加突出體現戰略性和公益性,要有國際視野,產品和服務必須符合國際標準,因此要更加強化科技創新這個核心驅動力,顯著提升疫苗的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切實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供充足的疫苗產品保障。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陳昊星
責編:周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