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地區遭遇了兩次重汙染過程,究其成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典型高汙染、高排放工業企業(如火電、焦化、玻璃等企業)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這是「主謀」;另一方面是不利的氣象條件進一步加重汙染程度,這是「幫兇」。其中,逆溫作為影響大氣汙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之一,在近期的京津冀大氣汙染過程中,逆溫層高度只有300~500米,僅為平時正常水平的一半,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大氣環境容量,加重了汙染程度。說到逆溫,那什麼是逆溫呢?
一般情況下,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即是說在數千米以下,總是低層大氣溫度高,空氣密度小,高層大氣溫度低,空氣密度大,顯得"頭重腳輕"。這種大氣層結容易發生上下翻滾,即"對流"運動,可將近地面層的汙染物向高空乃至遠方輸散,從而使城市空氣汙染程度減輕。
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頭輕腳重"從而導致大氣層結(層次結構)穩定,稱之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它像一層厚厚的被子罩在城鄉上空,上下層空氣減少了流動,近地面層大氣汙染物"無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動,越積越多,空氣汙染勢必加重。同時,發生逆溫時,一般風速都很小,這樣,汙染物更不易擴散。因此,逆溫層強度越大,層次越厚,維持時間越長,汙染往往就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