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動畫|加重汙染的「幫兇」-逆溫現象

2020-12-03 新湖南

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地區遭遇了兩次重汙染過程,究其成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典型高汙染、高排放工業企業(如火電、焦化、玻璃等企業)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這是「主謀」;另一方面是不利的氣象條件進一步加重汙染程度,這是「幫兇」。其中,逆溫作為影響大氣汙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之一,在近期的京津冀大氣汙染過程中,逆溫層高度只有300~500米,僅為平時正常水平的一半,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大氣環境容量,加重了汙染程度。說到逆溫,那什麼是逆溫呢?

一般情況下,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即是說在數千米以下,總是低層大氣溫度高,空氣密度小,高層大氣溫度低,空氣密度大,顯得"頭重腳輕"。這種大氣層結容易發生上下翻滾,即"對流"運動,可將近地面層的汙染物向高空乃至遠方輸散,從而使城市空氣汙染程度減輕。

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頭輕腳重"從而導致大氣層結(層次結構)穩定,稱之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它像一層厚厚的被子罩在城鄉上空,上下層空氣減少了流動,近地面層大氣汙染物"無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動,越積越多,空氣汙染勢必加重。同時,發生逆溫時,一般風速都很小,這樣,汙染物更不易擴散。因此,逆溫層強度越大,層次越厚,維持時間越長,汙染往往就越重。

相關焦點

  • 逆溫是如何加重汙染的?一起來看看
    逆溫是如何加重汙染的?這種大氣層結容易發生上下翻滾,即"對流"運動,可將近地面層的汙染物向高空乃至遠方輸散,從而使城市空氣汙染程度減輕。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頭輕腳重"從而導致大氣層結(層次結構)穩定,稱之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 科普動畫 | 逆溫層是什麼?為什麼有逆溫的時候易出現汙染?
    科普動畫 | 逆溫層是什麼?為什麼有逆溫的時候易出現汙染?而當逆溫層出現時,密度大的冷空氣在下,密度小的暖空氣在上,無法形成對流,近地面汙染物也就無法稀釋,容易導致汙染發生。
  • 什麼是逆溫?它又是如何加重汙染的?
    什麼是逆溫?對我們的環境有什麼影響?
  • 逆溫與空氣汙染
    經常看質量周報或日報的人,肯定對二氧化硫、總懸浮顆粒物這些名詞不會陌生,但是,另一個重要因素——低空中持久的「逆溫」也會在無形中幫助這些汙染物,使其濃度越來越大,如果超過人們所能忍受的最高限度就會導致災難發生。
  •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當這些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03.大氣環境具有自淨能力
  • 逆溫現象和高壓系統致使大氣汙染難擴散
    倫敦煙霧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工廠和居民家庭排放出來的大量煙塵造成空氣汙染,與此同時,天氣因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12月5日早些時時候,倫敦上空的出現逆溫現象。通常,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溫度降低0.6℃左右。即是說在數千米以下,一般是低層大氣溫度高,高層大氣溫度低。
  • 科普動畫|逆溫層是什麼?為什麼有逆溫的時候易出現汙染?
    2逆溫層與汙染天氣有什麼關係?大氣上冷下暖的垂直分布有很重要的意義,暖空氣密度小,冷空氣密度大,處在上面的冷空氣就會往下落,而處在下面的暖空氣會向上飄,空氣對流由此產生。這樣,近地面的「髒」空氣就能和較高處新鮮的空氣有個交換,相當於一個天然的「換氣扇」。
  • 地理科普‖「逆溫」現象分類及成因
    ——因為對流層中有可能出現「逆溫」現象。 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氣象學上稱之為「逆溫」,而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產生逆溫現象的原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1.
  • 逆溫的成因
    一說到大氣汙染,總要涉及到逆溫,仿佛大氣汙染與逆溫是一對孿生兄弟似的。的確,逆溫是「殺人」的幫兇。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逆溫的成因和它的家族。   地球的「外衣」——大氣,自地面向高空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層等五個層次。
  • 當「焚燒秸稈」遇逆溫天氣 成都再現重度空氣汙染
    12個市(州)連片汙染,原因是什麼?  「本次汙染情況,主要汙染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內因,一個是外因。」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說,內因主要是秸稈焚燒,空氣沒有邊界,某些市(州)焚燒秸稈的同時,不僅汙染了該城市空氣,也會影響周邊城市。逆溫,是本次汙染情況出現的外因。「最近天氣晴好,早晚容易出現逆溫,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 2019中考地理知識點:逆溫與大氣汙染
    實際上,有時可能出現溫度隨高度上升而增高現象,這種情況稱為氣溫逆溫,簡稱逆溫。出現逆溫的大氣有一定的厚度,這層大氣稱為逆溫層。 出現逆溫現象時,不能產生垂直對流,大氣處於穩定狀態,低層空氣中的汙染物難以擴散,汙染物濃度顯著升高,形成環境汙染,危害人體健康。 逆溫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據其成因可分為輻射逆溫、平流逆溫、下沉逆溫和鋒面逆溫等。
  • 原來是「大氣逆溫現象」在作祟
    這裡帶大家了解一下不利於汙染減小的天氣系統中的「元兇」:大氣逆溫現象。現象概述如果大家有一定的常識,應該了解到在對流層,氣溫隨著高度增加而降低。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所以對流層頂的溫度是最低的。逆溫現象在大氣環境中很普遍,多種因素都可以導致逆溫現象,而影響汙染物擴散的因素也有很多,逆溫只是一個方面。下面就來簡要介紹一下發生逆溫的原因。逆溫原因及主要種類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一旦有原因導致了大氣對流層出現了上熱下冷的現象,那麼這種情況就可以稱之為逆溫。
  • 原來是「大氣逆溫現象」在作祟
    控制大氣汙染,一方面需要相關企業減少排放,或在排放前將汙染物過濾淨化,達到一定的標準以後再排放出去。另一方面也與天氣系統有關,如果形成了不利於汙染物擴散的天氣系統,那麼可能一點點汙染物就會使PM2.5飆升。這裡帶大家了解一下不利於汙染減小的天氣系統中的「元兇」:大氣逆溫現象。
  • 環保強科普 | 逆溫層是什麼?為什麼有逆溫的時候易出現汙染?
    環保強科普 | 逆溫層是什麼?為什麼有逆溫的時候易出現汙染?而當逆溫層出現時,密度大的冷空氣在下,密度小的暖空氣在上,無法形成對流,近地面汙染物也就無法稀釋,容易導致汙染發生。
  • 逆溫與大氣汙染
    研究表明,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每天由工廠煙囪、住戶煤爐以及交通工具排出的廢氣總量基本上是不變的,但由於氣象條件的不同,每日造成的大氣汙染濃度卻可相差幾十倍至幾百倍。其中逆溫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條件之一。
  • 當焚燒秸稈遭遇逆溫天氣 成都再現重度空氣汙染
    原標題:當焚燒秸稈遭遇逆溫天氣 成都再現重度空氣汙染   12個市(州)連片汙染,原因是什麼?   「本次汙染情況,主要汙染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內因,一個是外因。」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說,內因主要是秸稈焚燒,空氣沒有邊界,某些市(州)焚燒秸稈的同時,不僅汙染了該城市空氣,也會影響周邊城市。逆溫,是本次汙染情況出現的外因。「最近天氣晴好,早晚容易出現逆溫,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四川遭遇「霾伏」,何時才能衝破?羅彬說,根據氣象預測信息,10月17日,將有一次全國大範圍的冷空氣。
  • 小長假太陽輻射生逆溫 盆地西部5-7日持續汙染天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劉宇男)4月4日,省環境監測總站發布《近期全省城市空氣汙染狀況分析》,受不利汙染氣象條件及早晚逆溫影響,盆地內區域性汙染已持續兩日,預計5-7日盆地西部、南部等地將不同程度持續汙染天。小長假期間,盆地內多地陽光普照,形成早晚逆溫現象,使近地面層大氣汙染物越積越多。
  • 「氣象科普」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科普動畫:大氣汙染與控制) 01.幹潔大氣的組成大氣是由混合氣體、水汽和雜質組成的。當這些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汙染。當逆溫現象發生時,空氣的垂直交換受到阻礙,汙染物只能在逆溫層以下的大氣環境中稀釋混合
  • 小長假太陽輻射生逆溫
    (原標題:小長假太陽輻射生逆溫) 盆地西部5-7日持續汙染天
  • 【科普動畫】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大氣環境本身具有自淨能力,可以使大氣汙染物稀釋和清除。當逆溫現象發生時,空氣的垂直交換受到阻礙,汙染物只能在逆溫層以下的大氣環境中稀釋混合,逆溫層越低汙染物稀釋混合空間越小,空氣汙染越嚴重。當不利氣象條件發生時,如果人為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一如既往地排放汙染物到大氣環境中,汙染便會持續累積加重並蔓延,汙染連綿成片,汙染氣團隨風流動,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空氣重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