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2020-08-01 七月鳴鵙214

在常見的淡水原生魚類中, 泥鰍可以說是一種很怪異的魚類,無論是外表,體型,還是生活習性都與其他魚類有著顯著不同,然而正是這些特質,塑造了它們強悍的生命力:

它們全身布滿溼滑的粘液,非常滑溜,很難抓到;

除了進行傳統的鰓呼吸外,出水之後還能夠用皮膚和腸來輔助呼吸,這能讓它們離開水很長一段時間內延續生命;

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更厲害的是,天旱池塘乾涸,其他魚類面臨滅頂之災,泥鰍們則會鑽入池底淤泥中,利用有限的水分維持生命,直到大雨降臨。

這種小魚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體肥刺少,肉味鮮美。在各式野味中,有著很高的地位,素有「水中之參」的美譽,直到今天很多地方還流傳著「天上斑鳩,地上泥鰍」的說法。在古代,泥鰍被稱為「氣候魚」,人們通過觀察它們的行為來預報天氣。

下面為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這種神奇的魚類。

生命力頑強的怪魚

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屬於底層魚類,雜食性,廣布我國內陸水域,常見於池塘、稻田和溝渠等水流緩慢、有淤泥的水域,因而英語裡稱它為 pond loach ,是鯉形目、鯉亞目、花鰍亞科、泥鰍屬的一種魚類。成年泥鰍體長一般10多釐米,最大的能長到30cm。

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身體細長,背部及兩側灰褐色,有黑色斑點,腹部白色。體色受環境的影響較大,不同水域中的泥鰍整體顏色差別明顯。泥鰍的鱗片構造與一般鯉科魚類有很大差別,細小而薄,橢圓形,深陷皮下。同時體表被一層粘液覆蓋,肉眼看上去很難覺察到鱗片,因此給人一種泥鰍無鱗的錯覺。

嘴周圍有一撮性感可愛的「小鬍子」,由5對觸鬚組成,每根觸鬚都能獨自運動,上有很多感覺味道的細胞,用於在水底搜尋食物。生活在水底(或者泥中)且喜歡晝伏夜出的它們,視力都不太好,這些「鬍鬚」在躲避敵害和覓食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泥鰍的觸鬚。

​泥鰍身體上滑滑的粘液由皮膚下的腺體分泌出來,起到潤滑保護的作用,使其在天敵的捕捉下(如鳥類的利爪和長嘴),有更大的生存概率。

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條泥鰍不幸被冠魚狗抓到,但它強烈扭動身體,最終成功掙脫鳥嘴。

抓泥鰍是需要技巧的,而不是用蠻力。即便是放在水桶裡的泥鰍,想把它們取出來的話,也不要用單手去抓,受驚的泥鰍會在手中亂鑽,這樣滑膩的身體很難攥住,越用力反而越容易從手指縫隙中溜掉。把它們從野塘的水底裡徒手捉上來,更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通常的做法是輕輕地用兩手把它們捧出來(泥鰍身體未受到手指的擠壓,會老實很多)。正如老俗語所說的:泥鰍要捧,娃娃要哄

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再次入水,又抓到了一條泥鰍。這次它學聰明了,飛到石頭上用力摔打泥鰍,直到摔暈後,才把它吞下。

人們用「老泥鰍」來比喻那些非常圓滑世故的老油條,還把泥鰍和狐狸組合在一起創造出千古流傳的歇後語:「河裡的泥鰍種,山上的狐狸王——老奸巨猾」,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表達著對身邊大自然的思考。

溼滑粘液的另一個用途是輔助皮膚呼吸。泥鰍除了正常的鰓呼吸外,皮膚也能進行呼吸,而體表粘液的保溼作用有利於維持皮膚的正常呼吸功能,能讓離開水的泥鰍存活較長時間,在危難之中延續生命,再把它們放回水中仍能正常活動。因此它們忍耐低氧的能力遠遠強於一般魚類。

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喜鵲抓到一條泥鰍。

​泥鰍的粘液在傳統中醫裡,竟然還是一味中藥,叫做泥鰍滑液。人們把捉到的泥鰍用清水養起來,待用時刮下身上的粘液。

泥鰍一般晝伏夜出,白天潛伏起來,喜歡鑽入泥中。晚上出來覓食活動。等夜幕降臨,泥鰍會從泥洞中出來,在手電光的照耀下,能看到它們懶洋洋地爬在岸邊柔軟的淤泥上,仿佛正在享受著夜晚的寧靜與美好。

幾十年前的江南水田,夜晚照泥鰍曾經是水鄉村民的一項很重要的娛樂活動。據說在那個年代,夜色籠罩的田野上,放眼望去,到處是星星點點的火光,這些全都是提著水桶和魚叉捕捉泥鰍的人們,想必是一幕非常有趣的景象。

隨著生活的改善,伴隨著環境汙染(特別是化肥的大量使用),泥鰍越來越少,如今已經很少有人照泥鰍了,當年的趣聞軼事僅僅存在於那一輩見證者的記憶之中,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夜裡照魚。

燕園水系中的泥鰍並不常見。主要由於水體渾濁、湖岸大多為垂直的石砌駁岸,沒有用於泥鰍藏身的淤泥,因此不適合夜裡「照泥鰍」。但如果幸運的話,還是能遇到夜裡在石階上思考「鰍」生的泥鰍的,面對手機燈光的照射,它們毫不畏懼。

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夜晚朗潤湖邊的泥鰍

白天的時候,我曾在未名湖的水面上看到過泥鰍,不過它當時身上有傷,精神狀態很差,貌似快死掉了。

氣候魚

泥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 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技能。

當水底的溶氧含量不足時,通過這種獨特的呼吸方式,它們可以遊到水面直接吞食空氣。泥鰍的腸管較直,內腸壁密布著複雜的血管系統,用於進行氣體交換。當空氣進入腸管時,氧氣被吸收,其他廢氣由肛門排出(轉頭下潛時),遠遠望去仿佛泥鰍在水面吐泡。

每當天氣系統(如暴雨天氣等)即將來臨之前,本地受低氣壓控制,這種天氣狀況通常讓人感覺悶熱、喘不過來氣,同時低氣壓還會造成水中、特別是水底的溶氧量嚴重不足。這時僅靠鰓呼吸已經無法滿足泥鰍們的生活需求,它們被迫遊到水面,甚至跳出水面,進行腸呼吸。因此在白天我們就能觀察到池塘裡的大量泥鰍在水面吐泡泡。

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泥鰍跳,風雨到。

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根據泥鰍的這一行為來預測天氣的變化 ,如果發現成群的泥鰍異常活躍的出現在池塘水面,這很可能意味著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因此在西方國家,大約從中世紀起,泥鰍便有了 Oriental weather loach 這一稱謂,或簡稱為 weatherfish,中文譯為氣候魚

數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不斷觀察、思考身邊各種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積累了豐富了動物測天經驗,並被總結成口口相傳的氣象諺語。這是先民智慧的結晶,留給後世的寶貴文化財富。其中就有許多關於泥鰍預測天氣的諺語(見下圖),而且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描述,這足以證明泥鰍預報天氣的可信度。

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關於泥鰍的氣象諺語,摘自《中華氣象諺語大觀》。

在《中華氣象諺語大觀》這本書中,也介紹了許多其他類動物相關的氣象諺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很有意思。

相關焦點

  • 浙江寧波北侖謝先生釣來一條"怪魚" 像泥鰍又像黃鱔
    浙江寧波北侖謝先生釣來一條"怪魚" 像泥鰍又像黃鱔2013-10-10 11:49:00  水產養殖網  (王傑攝)北侖新聞網訊(記者&nbsp王傑)「活了40年,我還從來沒見過這種魚!」近日,大碶的謝先生在大供幼兒園邊上的巖河裡釣上來一條「怪魚」,看著像泥鰍又像黃鱔。他叫不上這魚的名字。不過,有人告訴他在北侖這魚叫作「嘎」(gá)。
  • 驚奇動物在這裡:泥鰍也是魚!原來泥鰍還有這樣的作用!
    曾經有一部電影,名字就叫做《泥鰍也是魚》。別笑,它可不是在開玩笑,泥鰍真的是一種魚,而且是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魚類。除了西藏的林芝地區,我國各地都有分布,其中在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布最為集中。「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等著你捉泥鰍……」當熟悉的兒歌在耳邊響起,你可曾想到了一種動物——泥鰍,一種你經常見到,卻也常常忽視的魚?今天,我們就聊一聊泥鰍,你在小河邊,在泥塘裡,甚至是在飯桌上都曾經見到的小魚。
  • 給中大型觀賞魚投餵泥鰍魚,有什麼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關於泥鰍魚,網上的簡介大多數都離不開吃我們可以隨手翻閱一下網上關於泥鰍魚的簡介,除了大體上介紹一些它們的生活習性外,大部分的都離不開一個吃字,鋪天蓋地都是關於泥鰍魚各種做法的介紹,由此可見,泥鰍魚的營養價值一定是極高的。
  • 泥鰍是很受喜愛的美味,野生的泥鰍能夠長多大呢
    泥鰍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素有水中人參的美譽,泥鰍也是過去農田、池塘、沼澤之中非常多久的,尤其是作為釣魚人,對於泥鰍是最恨的,釣魚打窩之後,如果頭杆上來的是一條泥鰍,那麼就要收拾東西回家,或者要抓緊換釣位,泥鰍進窩是很難在釣到魚的,泥鰍生命力極為的強健,我們縣城西邊有一個種植多年的藕坑,每年初冬之際,都會挖掘蓮藕,水早已經放的乾乾淨淨,只有一些很深的淤泥
  • 人稱「紅尾泥鰍」,漲水後一釣上百條,繁殖力超強,如今越來越少
    導讀:人稱「紅尾泥鰍」,漲水後一釣上百條,繁殖力超強,如今越來越少夏季梅雨時節,正是河道、小溪容易漲水的季節。此時也正值釣魚的好時機,以前在農村,經常會在河道支流附近等水退了過去釣魚,最常釣到的是一種叫做「紅尾泥鰍」的魚。這種魚以前特別多,漲水後一釣就是上百條,非常有成就感,現在很多年沒見到了。紅尾泥鰍學名紅尾副鰍,它的另一個名字叫鋼鰍。其實它並不是泥鰍,因為它生活在水質很乾淨的水中,和生活在泥坑之中的泥鰍是不一樣的。
  • 似黑魚而非黑魚,似泥鰍而非泥鰍,全身布滿珠色亮點的「七星魚」
    巴卡雷龍魚是雷龍魚家族裡面的頂級品種,不過價格稍貴。但是我們中國也有一種雷龍魚,養出狀態之後也是非常好看,那就是有「國產巴卡」之稱的月鱧魚。相信在兩廣地區的朋友多少都會認識,也有的叫七星魚。
  • 安徽巢湖現怪魚:幼魚如蚯蚓 長狼牙般利齒(圖)
    資料圖  成魚體長如泥鰍,幼魚如蚯蚓,「怪魚」渾身泛紅,長著狼牙般的利齒。  日前,漁民王大姐向本報反映:她時常能捕獲一種「怪魚」,體型修長,模樣像泥鰍,可是全身泛紅。「一蝦籠拉上來就是上百條,數量多得嚇人。」  王大姐說,其他漁民每天都能捕獲數量驚人的「怪魚」,大家都不認識它們,對其習性也不了解,不知如何處置。「看那紅紅的魚皮都感到噁心,誰也不敢放在家裡養著,更別提吃了,每次捕撈上來,大家又把它們扔回湖中。」
  • 安徽巢湖現大量怪魚:幼魚如蚯蚓 長狼牙般利齒(圖)
    成魚體長如泥鰍,幼魚如蚯蚓,「怪魚」渾身泛紅,長著狼牙般的利齒。日前,巢湖漁民致電本報反映,他們發現巢湖中出現大量「怪魚」,該魚幾年前曾出現在巢湖,今年卻大量泛濫,與之關聯的是巢湖白蝦明顯減少。昨日,巢湖管理局一位負責人證實,「怪魚」實為紅狼牙鰕虎魚,食小魚小蝦。可能是近年實施「引江濟巢」工程時,紅狼牙鰕虎魚隨江水入侵巢湖水域。
  • 常被誤認成泥鰍,過去撈到餵鴨子,卻不知是「魚中珍品」
    上山摘野果,爬樹掏鳥窩,下河抓魚撈蝦,這些都是農村娃常幹的事。雖然以前的日子過得艱苦,但是那種簡單的快樂卻讓人永遠回味。也是因為這一段經歷,讓廣大的農村娃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如果大家都在農村長大,小時候也喜歡捕魚,那麼就會有像蛇一樣的頭和像泥鰍一樣的身體,因此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泥鰍。抓住這條魚吃的人很少,很多都是直接餵鴨子吃的,但現在野生的魚已經很難看到了。
  • 巢湖恐怖「怪魚」:幼魚如蚯蚓 長著狼牙般利齒(圖)
    原標題:巢湖恐怖「怪魚」:幼魚如蚯蚓 長著狼牙般利齒(圖)   成魚體長如泥鰍,幼魚如蚯蚓,「怪魚」渾身泛紅,長著狼牙般的利齒。日前,巢湖漁民致電本報反映,他們發現巢湖中出現大量「怪魚」,該魚幾年前曾出現在巢湖,今年卻大量泛濫,與之關聯的是巢湖白蝦明顯減少。昨日,巢湖管理局一位負責人證實,「怪魚」實為紅狼牙鰕虎魚,食小魚小蝦。可能是近年實施「引江濟巢」工程時,紅狼牙鰕虎魚隨江水入侵巢湖水域。
  • 小丑泥鰍魚是淡水水族箱的美麗色彩
    如果你見過一條小丑泥鰍, 那你就會很難拒絕把他們帶回家。因為這種魚類很漂亮,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這鴿美麗的魚類。難以想像這種美麗的魚在印度尼西亞和婆羅洲作為食用魚食用,它的長度超過一英尺。幸運的是小丑泥鰍,在水族館愛好者中,它是社區坦克的主食,而不是餐桌上的主食。它的橙色和黑色條紋的身體,紅色的鰭和活躍的行為使它成為最受歡迎的泥鰍之一。
  • 丹東市民散步時撿到帶吸盤怪魚七鰓鰻
    (記者劉洋)長得像泥鰍,但是身上有7個出氣孔,圓筒形的嘴裡長著一圈一圈鋒利的牙齒。  一條出現在鴨綠江邊的怪魚引起了市民好奇,這究竟什麼魚?  近日,有市民在鴨綠江邊散步時發現了一條怪魚,當時這條魚被困在一個小水溝內。說起這條魚的長相還真是特別,整體外觀和泥鰍很像,但是在頭部下方左右各有7個孔,它的嘴是圓筒形狀,裡面長滿了鋒利的牙齒,並且頭部還帶有吸盤。  丹東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研究人員辨認後說:「這條魚叫做七鰓鰻,幾年前在做鴨綠江漁業資源調查時發現過它,它一直都生活在鴨綠江裡,只是量並不是特別大。」
  • 泥鰍背部長刺是怎麼回事?它還是泥鰍嗎?
    背上長刺的泥鰍就不是泥鰍了,因為泥鰍的全身被溼滑的黏液包裹著,表皮沒有任何的刺,那麼,背上長刺的「泥鰍」究竟是什麼魚呢?它有什麼價值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泥鰍是我們最常見的魚類之一,記得小時候,一場大雨過後,田野裡一些大的坑窪處就會有泥鰍,而奇怪的是在大雨之前,這裡一點水都沒有。
  • 安徽巢湖現怪魚如蚯蚓長狼牙般利齒 網友:看看它我就起雞皮疙瘩
    日前,漁民王大姐向本報反映:她時常能捕獲一種「怪魚」,體型修長,模樣像泥鰍,可是全身泛紅。「一蝦籠拉上來就是上百條,數量多得嚇人。」  王大姐說,其他漁民每天都能捕獲數量驚人的「怪魚」,大家都不認識它們,對其習性也不了解,不知如何處置。
  • 河湧仨怪魚開口呱呱叫 水族專家:原來是「清道夫」魚
    河湧仨怪魚開口呱呱叫 水族專家:原來是「清道夫」魚2010-07-02 08:3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山日報        瀏覽量: 6630 次 我要評論&nbsp&nbsp&nbsp&nbsp「我在河湧裡捕獲到三條怪魚,嘴巴長得有點像鱷魚,叫起來像鵝或者青蛙。」家住神湧村的吳先生致電本報稱。&nbsp&nbsp&nbsp&nbsp記者昨天下午在吳先生家中看到了三隻「怪魚」。
  • 香煎泥鰍魚,做法簡單,味道鮮美
    香煎泥鰍魚By 舉個慄子喵原料:泥鰍魚、姜、蒜、豆豉、精鹽、胡椒粉、料酒、花生油、蠔油、蒸魚醬油。做法步驟:第1步、冰鮮泥鰍魚解凍。第2步、用剪刀剪開魚頭,再沿魚肚剪開,擠出內臟。內臟處理完畢後衝淨血水,加精鹽、胡椒粉和料酒醃半小時去腥。第3步、熱鍋注油,泥鰍魚下鍋鋪開,小火煎2分鐘。
  • 太湖捕到怪魚:全身如鮮血 臉似外星人(圖)
    專家:是須鰻蝦虎魚,較為罕見,其實很早以前就是「太湖居民」了  有一種魚,體形和泥鰍類似,但一看到它的臉,令人頓時就沒了食慾  昨天,太湖裡就捕撈上了這種魚,被網友們瘋傳。「這張臉像怪獸,甚至長得還有點像外星人。」「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這種怪魚,擁有細小的牙齒,再加上如鮮血覆蓋般的身體,使它看起來就像電影《異形》中的異形幼體。太恐怖了。」網友們紛紛評價。  這到底是什麼魚?能食用嗎?現代快報 記者採訪了江蘇淡水水產研究所的專家陳校輝,他仔細觀看圖片後,十分肯定地說,這是須鰻蝦虎魚。
  • 男子東江釣魚,發現許多小洞,竟挖出「無眼怪魚」
    農村長大的朋友都知道,江河邊的泥灘土壩上,往往有許多小洞——它們大都是泥鰍鱔魚挖出的「巢穴」,有時候也會有螃蟹、青蛙棲息其中。讓令他目瞪口呆的是,裡面竟是一條從未見過的「無眼怪魚」:渾身通紅,頭大尾尖,嘴裡全是細密尖牙,被挖出來後在地上瘋狂扭動,看起來頗有幾分「可怖」。
  • 奇奇怪怪的觀賞魚
    正所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我們所飼養的觀賞魚中也存在著各種奇奇怪怪的魚類,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其中幾種比較奇怪的觀賞魚。4、 直升機魚直升機魚學名鱘身鯰,因其背鰭向上延伸高高聳,尾鰭成90度的彎曲,加上尾部細長,酷似直升機,因而得此名;直升機魚是屬於異形魚的一種,有很多種品種,在市面上常見的有皇冠直升機、鍬型直升機、枝狀直升機、蜻蜓直升機等;直升機魚性情溫和,適合與其他性情相同的觀賞魚一起混養,食性屬於雜食性,喜歡依附沉木、石頭上,啃食上面的藻類,是魚缸中一位不錯的「清潔工」
  • 農村這種魚是我國特有物種,形似泥鰍卻不是泥鰍,最大可長到6斤
    這種魚是我國特有物種,長得像泥鰍卻不是泥鰍,最大可長到6斤文/ 農夫也瘋狂南方這個時候正在忙著插秧,而在水田中就常見到泥鰍、黃鱔和一些小魚。對於泥鰍,估計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這種魚在農田中是最常見的,其對於稻穀的生長還是有利的。因為其在水田裡面活動,不僅能疏鬆泥土,並且還能促進根系的呼吸,同時泥鰍還會吃掉一些昆蟲和雜草,而它的排洩物更是很好的農家肥,所以對於莊稼的生長非常有利。另外泥鰍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素來有著「水中人參」的美譽。不過,今天農夫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魚並非泥鰍哦,只是和泥鰍長得很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