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達膜董事長藍偉光:分離提純產業的「膜術師」

2020-12-06 新華社客戶端

⊙記者 張良

快語速、真性情,邏輯清晰,思維縝密,這是藍偉光給人的第一印象。尤其當他打開自己的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講述他的「膜法」人生時,業界讚譽的「企業家裡最懂科技創新,科學家裡最懂企業經營」的藍偉光出現了。

藍偉光開創了多個「第一」:第一個在中國成功推廣發酵液過濾膜分離技術的人,第一個將超濾、納濾、連續離交技術綜合應用維生素C、青黴素、7-ACA生產的人,第一個成功開發染料脫鹽技術、改寫中國食品染料生產國家行業標準的人。

「三達膜就是一家為科創板而生的企業。登陸科創板,是壓力更是動力,可以加速我們的技術研發,可以招到一批註重技術開發的人才。以往,聰明人都去做投行、做地產,很少有人願意靜下心來專注於科技研發,等到什麼時候聰明人都搶著去做研發,中國就會變得更強大。做科研,人一定要聰明,但也要能吃苦,更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三達膜董事長藍偉光告訴記者。

從小埋下環保種子

藍偉光出生於福建武平的一個農村家庭,兄弟姐妹五個,他排行老大。藍偉光說,在他小時候,農田裡噴灑農藥後,小溪裡就會有死魚出現,童年時候的小夥伴們會揀死魚回家解饞。每當這個時候,他的母親總會面帶愁容,不僅不許自家的孩子去揀這種被農藥毒死的魚,更對農藥造成的水汙染表現出憂慮和不安:「魚都能毒死,溪河裡的水,還能喝嗎?」

母親的深思在藍偉光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烙印,也在藍偉光的潛意識埋下了環保的「種子」。1981年參加高考時,他以全省高考化學第二名的優異成績進入廈門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後,他又報考了廈門大學海洋環境化學專業的研究生。

藍偉光的考研成績很優秀,但作為家中長子,選擇就業賺錢幫扶家庭,比繼續深造更加務實。現隸屬集美大學、當時的廈門水產學院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校方希望藍偉光能到他們學校做化學老師。為了爭取到他,校方還承諾把他在武平老家中學教書、當時還是女朋友後來成為他妻子的陳霓一起調到水產學院。在如此優厚的條件下,藍偉光最終放棄讀研成為了廈門水產學院的一名老師。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全國興起了下海經商的浪潮,藍偉光放棄了穩定的教師工作,承包了老家武平縣城一家瀕臨倒閉的麵包廠,從此走上了經商之路。由於缺乏經驗,麵包廠很快便出現了資金不足、員工流失等諸多問題,勉強維持了半年後,藍偉光第一次創業以麵包廠的倒閉宣告失敗。痛定思痛,藍偉光意識到:「做生意光有敢於打拼的膽識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有專業的本領和專注的精神。」

紮根專長因勢創業

三達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6年。當時藍偉光從新加坡回母校廈門大學材料系任教,最初是想要利用所學專長,研發新型的膜材料,為他在國外的合作夥伴提供技術支持。

藍偉光說:「1996年回廈門大學之前,我曾擔任新加坡一家知名水處理公司的技術總監,它曾是我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產學研合作夥伴。當年,我們在新加坡首創了用膜淨化汙廢水、製備新生水的技術。當時新加坡的主流媒體還把我稱為水資源的膜法師。」

回到廈門大學後,藍偉光敏銳地發現膜技術的應用在國內很有市場。那時候,中國的許多工業生產企業對標國外同行,發現分離提純的成本較高、效率較低。當他們了解到國外同行是用先進的膜技術取代傳統的分離工藝後,就迫不及待地想到國外採購膜設備。

然而,國內企業耗費巨資購回的膜設備卻遭遇水土不服。究其原因,供給側所賣的是標準化的膜設備,而需求端所要的是膜應用解決方案。供需之間缺乏作為溝通橋梁的膜應用工藝,國外膜設備供應商無法提供,中國的用戶又不知道該如何開發這一技術。

「當我覺察到這個市場需求之後,我發現為中國用戶開發膜應用工藝,較之為外國膜公司研製膜生產工藝更有意義。為此,我創辦了三達膜,它是廈門火炬高新區註冊成立的第一家留學生企業,也是入駐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的第一家企業。」藍偉光回憶道。

三達膜的第一個客戶是當年國內大型醫藥生產企業華北製藥。藍偉光說,三達膜把自己開發的膜軟體與華北製藥從國外進口的膜硬體相結合,為其提供了一條全新的青黴素分離提純生產線,既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又降低了資源消耗,減少了汙染排放。本次合作也為三達膜在過程工業領域創下了極好的口碑。

此後,三達膜開創了多個前所未有的基於膜技術應用的工業料液分離提純解決方案,既為用戶創造了價值,也促成了公司2003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以後的三達膜,在膜軟體開發與膜材料製備領域積累了許多專利技術和專有訣竅。

春江水暖鴨先知。知名的私募基金鼎暉投資率先發現了三達膜的價值,與藍偉光深聊幾次後,鼎暉投資為三達膜設定的發展願景和價值觀與藍偉光不謀而合,藍偉光遂於2011年接受了鼎暉投資將三達膜從新加坡交易所私有化的建議。

致力成為全球領先「膜」企業

人生的精彩,莫過於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極致,藍偉光正是如此。

在鼎暉投資的助力下,三達膜把「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膜技術開發與應用企業」作為公司的願景,以「依靠核心技術,構築應用平臺,提供解決方案」作為公司的使命。

具體而言,三達膜以膜軟體開發為核心,下遊延伸到膜應用領域,上遊拓展到膜材料製備。藍偉光表示:「三達膜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應用為導向,針對中國市場需求,開發了一系列以應用目標為導向的膜材料生產工藝與膜應用工藝。通過逆向思維、目標導向,尋找基於膜技術應用的分離純化解決方案。」

早在2004年,藍偉光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個基於膜分離過程的維生素C生產技術,獲得了廈門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如今,中國生產維生素C的企業基本都採用了這個技術,也成就了中國維生素C產業在國際市場的領先地位。如今三達膜技術廣泛應用於國內500多家醫藥、食品企業,核心產品實現進口替代,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產品銷往泰國、印度、厄瓜多、美國、日本等國家。

此外,基於反滲透淨水的缺陷,三達膜經過科技攻關,開發了能在保留礦物質的前提下去除化學微汙染的納濾芯產品。與華北製藥聯合生產的「納濾甘泉」是藍偉光的又一傑作,這是他推動膜技術應用從工業分離到民生淨水的一次華麗轉身。「納濾甘泉」依託三達膜的納濾芯技術,完美實現了「真淨水」。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三達膜母公司三達國際集團攜淨水與大健康板塊的諸多新品亮相科技生活館。公司的目標很明確,通過進博會這個對外的窗口展示品牌,尋找合作夥伴,加速開拓全球市場。

目前,三達膜已構建了完整的膜產業鏈,涵蓋了膜材料、膜組件、膜軟體、膜設備、膜系統、膜應用等各個環節,服務特種分離與水處理兩大應用領域。公司創新研製了多種符合市場需求、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先進無機非金屬膜材料與高性能複合膜材料,包括納濾芯、特種分離膜、石墨烯複合膜材料等,實現了進口替代。

「如果把膜設備比作計算機的硬體,膜應用工藝就是計算機的軟體,軟硬體結合才能達到相應的分離純化效果。」藍偉光表示,合適的膜應用工藝與膜設備相結合,才能製造出滿足用戶特定分離純化需求的膜系統,不同的應用領域也需要不同的膜設備,公司的完整膜產業鏈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服務客戶。

三達膜能夠建立完整的膜產業鏈,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重視科研、成果突出。早在2001年8月,藍偉光就在廈門籌建了膜工程中心,該中心於2002年被國家人保部授予博士後科研工作分站單位。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公司研發與技術人員佔比達到24.13%,公司擁有已授權專利114項,其中發明專利67項、實用新型專利46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技術實力強大。不僅如此,公司還是多項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藍偉光介紹說,三達膜參與制定了2項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1項地方標準,承擔或參與10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

膜技術大有用武之地

水是生命之源。像藍偉光這樣,多年如一日沒有轉換跑道,堅持與水同行,學習水知識、從事水研究、教授水化學、開展水科普的科學家並不多。

在藍偉光看來,世界並不缺水,缺的是水循環的意識與水利用的方法。如今,水循環利用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與重視,意味著膜技術必將大有用武之地。

藍偉光以自己親身經歷的新加坡新生水的故事舉例稱,當全世界都認為缺乏優質的水資源將會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的時候,新加坡卻通過膜科技的應用,重新定義水資源,把地面溝渠收集到的每一滴水,無論雨水、汙水還是廢水,都通過膜科技得以循環利用,從而拓展了水供給的途徑,使新加坡從一個高度依賴馬來西亞供水的島國,變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美麗國度。

「未來的三達膜會不斷開發核心技術,迭代升級膜分離提純技術。除了醫藥、食品、冶金,世界上還有很多行業都需要用到分離提純技術。當然今天分離提純最好的技術仍然是膜技術,或許未來會有新的技術革新來替代膜技術。」

藍偉光直言:「我性格比較強勢,做科研的人大多是很有個性的人,我自認為自己很聰明,三達膜聰明人也是很多。但光聰明還不夠,還要能吃苦,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藍偉光看來,科技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傳承。「我現在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讓藍偉光的個人特長成為三達膜的平臺優勢,如何讓三達膜在正確的軌道上朝著全球領先的膜技術開發與應用企業的目標砥礪前行。實際上相較於董事長,我更加喜歡做科學研究。我就是我,一個獨特的上市公司董事長。」藍偉光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相關焦點

  • 門道|三達膜:中國膜界的黃埔軍校
    作為一家走過了25個創業年頭的科創板上市公司,三達膜創始人藍偉光在即將辭舊迎新之際也有滿腹感慨。在他的心得體會中,過去25年三達最成功的為社會培養了很多人才,而最失敗的也恰是流失了很多人才。下為藍偉光的新年寄語。 問道者 辭舊迎新之際,《三達人》編輯部的納小妹約我寫一篇【新年寄語】。
  • 藍偉光視角|僅靠中科院解決不了被美國卡脖子問題
    白春禮院士的觀點引起了廣泛關注,作為一名在科研和經營領域都頗具建樹的科學家和企業家,新加坡中國科技交流促進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水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創板上市公司三達膜董事長藍偉光教授,根據自己多年從事科技開發與應用的成功經驗闡述了一些見解,他希望能以此為中國的科研成果產業化提供一些借鑑。
  • 人物 || 「納濾之父」藍偉光:三達真淨水,納濾出甘泉
    藍博士介紹到,其實納濾本身是一個科技名詞,是介於超濾和反滲透一種膜分離的過程。早期的納濾膜都是複合膜,作為超濾和反滲透之間的一種膜材料,通常是平板膜卷制而成大家外觀看到的卷式膜的形態。2004年,藍博士獲得了一個收購德國著名膜公司邁納徳的機會,他說服董事會由上市公司三達膜作為併購邁納德的主體,這為三達膜從一家膜工程技術公司升級為一家膜材料研製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有一次藍博士到德國訪問的時候,在邁納德公司的安排下,藍博士與一位德國知名的納米技術專家進行技術交流。
  • 《物質的分離與提純》知識點的高效複習法
    物質的分離與提純方法,是中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是高考的必考點,有時出現在理綜化學的選擇題中,有時在大題工業流程題中一現蹤跡。怎樣才能快速、正確地掌握分離提純的方法呢?同學們從六個方面入手就能快速實現這一目標。一、全面系統地掌握中深化中分離提純的所有操作的名稱及操作要點。
  • 物質的分離與提純,中考考點梳理
    ◆考點物質的分離與提純(除雜)1.原理物質的分離是指採用適當的方法,把混合物中各成分物質彼此分開,得到純淨物,並使純淨物變回原來的狀態;而物質的提純是指採用適當的方法,把混人某物質中的少量雜質除去,以獲 得相對純淨的物質,又稱除雜。
  • 必殺高考之物質的提純和分離考向探究
    上次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了和物質的提純與分離相關的知識,今天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與物質的提純和分離相關的知識。一、考向綜述物質的分離和提純,是高考的熱點之一。在近年的高考中,多出現在選擇題、化工流程和實驗題中,有分離和提純中原理的應用、方法和儀器的選擇以及對方案的評價。
  • 中學化學中物質的分離和提純常用的幾種方法
    物質的分離是為了得到混合物中的不同純淨物,要保持各純淨物原來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狀態。而物質的提純只是為了淨化混合物中的主體物質,不需要考慮提純後的雜質。1.過濾利用物質的溶解度不同,分離可溶物和難溶物,常用於固液分離。如粗鹽的提純。主要儀器:漏鬥、燒杯、玻璃棒、鐵架臺、濾紙。
  • 中考化學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方法!附2017中考題型答題技巧!
    物質的分離是通過得當的辦法,把混淆物中的各組成物質相互分開,而且恢復到種種物質的原來形態,分別得到純淨物的;而物質的提純是通過得當的辦法把混入某物質裡的少量雜質去除,以取得相對純淨的物質又稱除雜。1.用物理方法來分離提純。2.用化學方法來分離提純。3 .去除雜質方法的3個優化原則(1)若同時有多種方法除去雜質,要選擇那些簡單易行、除雜徹底的方法。
  • 免疫球蛋白提取技術:IgG的分離與提純
    隨著免疫學 的發展和需要,免疫球蛋白的純化和其成分的提純成為必不可少的手段。純化的方法很多,有單一法,但大多數採用二步法以上相結合的方法,特別是以硫酸銨提純為基礎,再經過層析柱的方法來提高免疫球蛋白及其各成分的純度最為常用。硫酸銨溶液能使蛋白質膠體脫水並中和其電荷而使之沉澱下來(稱為鹽析)。
  • 「溶劑萃取法分離提純甘草中甘草酸」通過鑑定
    2004年4月22日,在北京召開了由中國科學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主持的「溶劑萃取法分離提純甘草中甘草酸」的技術成果鑑定會。    以劉會洲研究員為領導的中科院過程工程所綠色過程與工程重點實驗室瞄準市場,抓住機遇,組織了對甘草中有效成分的分離研究,並對現有工藝條件和傳統方法的萃取過程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實驗,以謝渝春等一批年輕的博士為骨幹,在合作單位內蒙古億利資源集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將小試結果進行了工業化放大實驗,並取得了成功。
  • 初三化學:物質分離鑑別與提純講義+類型題,吃透考試無憂
    物質的分離、鑑別與提純是初三化學的重點內容,其中,物質的鑑別師中考必考題之一,其主要是運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對物質進行鑑別,最常見的就是加入試劑,觀察現象(有無沉澱物生成、有無顏色變化、是否有產生氣體)等等。
  • 2021初中化學實驗知識點: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方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化學實驗知識點: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方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 高中化學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高中化學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2015-03-16 15:1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逢考必有:初中化學物質鑑別+分離+提純專題概念+習題,中考必備
    初中化學的學習中,有一個重點,也是同學們比較容易忽略的一個知識點——物質的鑑別、分離和提純。通常在初中化學的期末、期中、甚至中考裡面,都會有1-3道與之相關的題目,通常以填空選擇題的方式出現。鑑於此,老師今天給同學們整理了一篇初中化學物質鑑別+分離+提純的專項訓練,包含試題和概念以及方法,家長朋友們不妨幫孩子列印一篇記一記,練一練,相信對孩子學習化學是有一定幫助的。
  • 新型工業廢氦氣提純循環利用
    ≥99% 氦氣提純速率≥10Nm3/hr 氦氣回收率≥90% 外形尺寸(長×寬×高) 1.2m×0.8m×1.8m技術介紹:中國電科16所專注於深低溫技術研究和設備開發,在低溫系統研製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建立了深低溫核心技術優勢。
  • 變壓吸附法在高爐煤氣提純CO的工業應用
    北大先鋒於2012年為華菱衡鋼設計建成PSA高爐煤氣提濃CO裝置,採用變壓吸附技術,利用Cu系吸附劑從高爐煤氣中分離提純CO。變壓吸附法具有投資少、操作彈性大、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等優點,而Cu系吸附劑相比常規變壓吸附使用的5A分子篩,對於CO和N2有更大的分離係數,尤其適合從氮氣含量高的高爐煤氣中將CO提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