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奇點的楊升庵

2020-12-06 封面新聞

李後強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8年4月23日,在「第二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暨天下文宗·四川首屆歷史名人(楊慎)高峰論壇·升庵吟·詩詞吟誦大會」上的發言】

瀘州是中國酒城,也是楊升庵潛避的地方。今天在這裡召開「第二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暨天下文宗·四川首屆歷史名人(楊慎)高峰論壇·升庵吟·詩詞吟誦大會」很有意義。人們常說,詩酒不分。從楊升庵與瀘州的淵源,即可見文心與酒魂密不可分,詩情與豪氣相伴相生。

這次會議很重要,很及時,也很切題,是落實中央《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省委相關要求的具體舉措,更是推動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的實際行動。

楊升庵即楊慎,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明代著名學者和文學家,是公認的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所謂「升庵」是與「鬥室」相對,意指其居所侷促,不及一「鬥」,僅夠一「升」而已。

他二十四歲中狀元,授翰林修撰,在明世宗朝的皇權閣權宦權爭鬥中,因「議大禮」而兩度慘遭廷杖,死去活來,被謫戍雲南(保山)終身,直到七十二歲客死昆明。

貶謫雲南期間,楊慎「往復滇雲十四回」,多次在瀘州歇腳小住。從嘉靖三十一年九月(1552年)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在瀘州生活了六年。

明代大哲先賢李贄對楊慎推崇備至,將升庵先生與李白、蘇軾相提並論,稱讚「岷江不出人則已,一出人則為李謫仙、蘇坡仙、楊戍仙,為唐、宋並我朝特出。」

嘉陵江出武將,岷江出文豪,沱江出文武雙全之才。楊慎屬於都江堰河水系,但對瀘州的地理人文頗為喜愛,說明瀘州很重視人才、大度包容、環境優美、安全安逸,是文人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楊升庵是一個人,更是一顆星。四川省實施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中,楊升庵成為眾望所歸的首批十大歷史名人之一。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中國文化史、中國古代學術史、中國科舉史上的三大神話。今天的會議,讓我們重啟楊升庵記憶,重新認識楊升庵,讓這顆明星重新發光。

明星都高懸天空,俯視人間。我們生活的宇宙(時間-空間)是從「奇點大爆炸」後而膨脹形成的。物理學上把一個存在又不存在的點稱為奇點。從數學上講,奇點是沒有大小的「幾何點」,是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引力無窮大、熱量無限高、時空曲率無限高的「點」,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點失效。楊升庵就是奇點!就是一個穿越時空「奇點」的神奇人物。

楊升庵的名篇《臨江仙》初稿寫於瀘州,靈感產生於瀘州碼頭。我們都會背誦這些名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眾所周知,這是楊升庵的《臨江仙》,收錄於《廿一史彈詞》作為第三卷說秦漢開場詞。這首詞寫於江陽(瀘州),應該可以肯定,因為其他地方不具備詞中的各個要素。

先看詞牌名《臨江仙》,其隱喻是隱士在江邊的感悟,這裡的「仙」暗指楊升庵本人。因為《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等,他都沒有用這些名,專門用《臨江仙》,一名雙意。

他作為犯人,潛居瀘州,顯然是隱士,是「仙」。同時,從這首詞中,我們能提取九大要素,也就是說,必須同時滿足這九大要素的地方才是創作靈感發源地和作品誕生地(作品也可能在其他地方修改完善),只能滿足其中一兩項要素的地方不算。

一是必須有長江(或看得到長江);二是必須有滾滾浪濤(地理坡度大);三是江水必須向東流(東逝水);四是必須有酒(濁酒);五是必須有青山(生態環境好);六是必須有漁樵(打漁砍柴人、實際是隱士);七是必須有英雄(大文豪);八是必須有親人朋友(喜相逢);九是必須有落難經歷(對人生大徹大悟、幾度夕陽紅)。

總體看來,同時滿足這九大要素的地方,只有瀘州!

因為瀘州自古被稱為江陽(江城),有長江、有青山、有濁酒、有楊升庵的親戚、有長江沱江赤水河匯合向東流、有英雄(大文人楊升庵)、有四川特有的地理大坡度、有楊升庵六年多的潛避(被貶謫後終身沒有被赦免),多次在雲南與四川之間(經過瀘州)往返。

從地理學知道,長江的許多支流如漢水、岷江等局部區段都是從北向南流,不是向東流。淘盡的英雄,還包括宋代蘇東坡,他是眉山人,在《前赤壁賦》中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上」。白髮漁樵江渚上,指楊升庵本人,白髮蒼蒼的隱士在江岸上。他看到同時被貶謫的不少同事已經赦免,而自己無望再次回到京城做官,因此大徹大悟了,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由於四川地理坡度很大,江水滾滾,浪濤很大,重慶以下江水都很平靜(過去的三峽除外)。因此,有的學者說楊升庵《臨江仙》寫於江陵、襄陽、昆明等地,顯然缺乏有力證據,甚至可笑。

楊升庵寫過其他的《臨江仙》詞牌,如《臨江仙·戍雲南江陵別內》,是楊升庵與妻子黃峨的告別之處,在江陵的臨江渡口,但不是喜相逢!

瀘州有楊升庵的親戚,每次在此路過都要住上一年半載,喜相逢要喝酒。譚繼和先生說,濁酒是閒人喝的酒,清酒是聖人喝的酒。楊升庵那時是犯人,當然喝濁酒。

明代瀘州酒業十分發達,全國第一,江陵、襄陽、昆明等地沒有什麼名酒。這是我們從自然科學角度而不是從文學藝術角度來分析楊升庵的《臨江仙》,是一種新探索。

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看,「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什麼都湮滅了,就是奇點。楊升庵從時間軸(慣看秋月春風、幾度夕陽紅)和空間軸(滾滾長江、青山依舊)構成的高維坐標繫上,分析社會和人生,揭示了千古不變的真理——在歷史長河中,一個人體是渺小的,一個生命是短暫的,功名成敗瞬間即逝,唯有思想永存。

楊升庵是學術奇才,他敢於直言、對朝廷忠誠、人生坎坷、看透江湖、成就卓著。楊升庵是巴蜀驕傲,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1、他的眼光就是雷射。

楊升庵的眼光具有穿透功能,比CT厲害,看透了人生。他出身書香世家,相府公子,金科狀元,翰林院修撰,才華蓋世,卻命運坎凜。

他從仕途輝煌的巔峰跌入窮途末路的低谷,「以鋃鐺鎖來滇」,箇中的悲歡榮辱、跌宕起伏,百般滋味,凡人難以品嘗,但他卻以豁達、樂觀的心胸以對。

坎坷苦難的經歷,賦予他目光如炬,洞穿世事悲喜。「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飽含了楊升庵對人生、社會、歷史的透徹領悟與瀟灑態度。

2、他的高度就是尺度。

楊升庵在文學上的成就為當時文壇頂峰。據《辭海》稱,其著作主要集中在古韻學、文字訓詁學、民間文學研究、地方史志研究等方面。他位列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是詩詞曲文雜劇小說彈詞兼善的全能型天才。

一首《臨江仙》,令無數才人為之傾倒。王文才先生《升庵著述序跋》對其文學有這樣的總體評價:「公重辭賦似漢,詩律似唐,下至宋詞元曲,文之末耳,亦不減秦七、黃九、東籬、小山,噫,一何多能哉!」

他以獨立於流派與體制之外的創作姿態,憑其翰林學士的淵博學養,雲南山野之風的薰染,以及求新求變的文學自覺,讓他的文學能夠自由出入雅、俗兩界,成為明代中後期文壇標杆式的人物。

3、他的文風就是作風。

楊升庵被貶謫雲南, 72歲生涯中,除晚歲潛居四川瀘州6年,37歲前先後家居北京、成都兩地外,長達35年歲月都在滇黔川邊地戍所度過。

升庵在雲南上中下各階層教化中華學術文化,回歸田野,足跡遍及雲南山川河谷。升庵先生詩多向民間歌謠學習,讀來親切可愛,讓人耳目一新,非典故辭藻、陳詞濫調可比擬,是新鮮的、活潑的詩。這些詩歌恰如他的為人一樣,親切、寬厚、質樸。

楊慎在滇鄉播傳中華文化,教化中華風俗,「人有扣,無貴賤,靡不應。時出緒言,以誨掖群髦。」他在邊地的深耕厚植,直接推進、深化了滇鄉人民對中華文化、習俗並中華民族母體的親和力與向心力。

4、他的詩書就是史書。

楊升庵的詩書囊括了時代全景,是當時社會的縮影。據資料記載,升庵先生一生著作百餘種,作詩二千多首,而《明詩別裁集》僅選升庵詩十五首,流行的文學史著作更不提升庵先生一字,作品選也不錄升庵先生一詩。如今,升庵先生的作品中,還被人們知道的僅有一首《臨江仙》詞。

楊慎的詩詞文曲,都源於對現實生活的體悟和感受,他在雲南邊地生活了三十五年,與雲南人民建立起了同呼吸共命運的深厚情誼,這也使得他較之同時代的精英文人更加的「接地氣」,這些貼近民間生活「接地氣」的創作,讓我們得以了解曾經閉塞不為人知的邊地風土民情,這些鮮活真實的底層人生不會被記錄於史書之上,楊慎的詩文具有「補正史之遺」的獨特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他的詩書就是史書!

我們今天研究楊升庵,就是要萃取精神養分,學習他的精神。

1、學習他嚴謹治學的精神。

他敢於質疑權威,「人不可不學,但不可為講師溺訓詀(zhān)」;他重視一手資料,強調「目觀身歷」,為了撰修《南詔野史》而深入魏寶山彝族村寨進行調查,險些殞命。

他躬身實踐「凡觀一代書,需曉一代語;觀一方書,需通一方之言」的理念,據說他精於僰文,翻譯整理用僰文寫成的巨著《西南列國志》。在雲南邊境戍所,他仍是潛心著述,精研中華優秀典籍,筆耕不輟。

2、學習他剛正不阿的精神。

在「議大禮」事件中,楊升庵的「忠」、「勇」品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捍衛儒家正統禮儀,他不惜與強權抗爭,捨生取義,兩次被杖,僥倖存活,終致貶謫邊地。

明武宗荒嬉遊蕩,許多大臣因反對武宗遊幸江南塞北而被廷杖,年輕氣盛的楊升庵也「抗疏切諫」。明世宗(嘉靖皇帝)由藩入主,卻絕不願受舊內閣的控制,楊升庵始而「偕同列三十六人」抗爭,以集體辭職來要挾皇帝,遭到停俸的懲罰。

繼則仍不退縮,「又偕學士豐熙等疏諫」甚至「偕廷臣左順門力諫」,甚至糾眾「撼門大哭,聲徹殿庭」。楊升庵等人終於被皇帝下令在朝庭上痛打了一頓,也因此遠謫雲南。

他的政治理想姑且不論,但其政治信念和許身國事而不顧一己安危的氣質,令人敬仰。

3、學習他豁達隨勢的精神。

在朝為官的楊升庵,充盈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的入世精神和「知其不可而為之」儒者態度。遭到貶謫後,他的思想轉向道家,追求老莊超凡脫俗的意境。

儒家知識分子傳統的人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正是他思想轉變的軌跡。隨著楊升庵廟堂夢偃的思想蛻變,他對佛學也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高小慧說,歷代吟詠三國的詩詞如杜甫的《蜀相》、杜牧的《赤壁》、蘇軾的《念奴嬌》,「哪一首也沒有楊升庵的《臨江仙》那麼一副四大皆空的超脫」。

豁達隨勢的態度,成就了楊升庵後半生的學術聲名和盛世文採。他被貶謫,對本人是不幸的,但對中華文化有幸。

4、學習他深入民間的精神。

楊升庵貶謫雲南之後,設館講學,結社同好,培養了一大批本土作家,用博學宏才為邊塞帶去文化的種子,用另一種方式精忠報國。

「據統計……明初楊升庵謫戍永昌前,雲南全省只有二十多人寫有著述四十多種。楊升庵到達保山以後至明末的短短一百年內,雲南已有一百五十餘人寫出了著作二百六十餘種,其中百餘種寫於楊慎同時或稍後。」可見楊升庵對雲南文化影響之大。

在瀘州六年裡,楊升庵寫詩詞280多首,也與文人唱和交往,留下不少佳話。我們應該在瀘州建立「楊慎學術論壇」和研究基地,建設「臨江仙廣場」和碼頭,塑立楊升庵雕像,舉辦大型詩詞吟誦會,拍攝《楊升庵》電視劇,把雲南、新都、瀘州、北京等地聯結一起,共建文化走廊和共同體。

如今,瀘州老窖香飄世界,新都丹桂醉留遊客。在這迷人的芳香中,我們追尋楊升庵人格學品的馨香高潔。

我們懷念升庵,傳承文明,目的是增強文化自信,推動美麗繁榮和諧四川建設,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神奇的莫比烏斯環可以實現穿越時空?
    今天院長告訴大家克萊因瓶是可以裝滿的,在用實驗告訴你莫比烏斯環怎樣可以穿越時空,不只是時間,還有空間。那麼在講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什麼叫做莫比烏斯環,然後在往後推什麼叫做克萊因瓶。   而克萊因瓶是立體瓶子的內部,就是瓶子的外部,所以說,二者是有關聯的,那麼我們先講一下莫比烏斯環穿越時空的性質。時空就是時間和空間。先講時間,時間是一種哲學體系,它不是一個確定的科學。復仇者聯盟中就曾經講道過這個理論體系,但是並沒有細講出來。在電影裡面,滅霸打了一個響指,很多人變成粉末飛逝之後,所有人都在找回到過去的方法,就是想回到過去改變現實嘛!
  • 時空穿越是真的,時間軸是圓型的!
    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量根據史蒂芬·威廉·霍金所解出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顯示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起始點,由大爆炸開始的,奇點沒有「之前」一說,討論在此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
  • 黑洞、奇點、重力塌縮、時空扭曲、廣義相對論,你了解多少
    最早提出「黑洞」一詞的已故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他曾概述:「物質驅使時空扭曲,時空驅使物質按其扭曲移動。」假如一塊懸空的扁平橡膠板代表時空,人們在中央位置放上一個代表物質的保齡球,膠板自然會因承受保齡球的質量而扭曲,下墜到更加接近地面。扭曲的時空構成重力場,如此便簡潔說明了,時空是如何受物質扭曲。
  • 達到超光速能穿越時空?霍金:超光速不可能達到,時空捲曲或可行
    達到超光速能穿越時空?霍金:超光速不可能達到,時空捲曲或可行時空穿越,往往只出現於電影或小說中,那麼,若回歸現實,時空穿越究竟是幻想還是真有可能呢?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史蒂芬·威廉·霍金,就曾在其巨作《時間簡史》中給出了答案。
  • 它們會穿越時空嗎,霍金的黑洞人生!
    那麼,如此強大的黑洞會是穿越時空的通道嗎?其實說到這裡大家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刻板印象,黑洞並不是一個洞。現代物理學認為,黑洞是宇宙中客觀存在的一種質量驚人的天體,一般由質量超大的恆星經過演化後,引力坍縮而成。由於其質量超級大,所以在黑洞的周圍會形成很強的引力場,在視界範圍內,所有的物質,包括電磁波都無法逃逸。由於黑洞不發光也不反射光的特徵,我們人類是看不到黑洞的。
  • 奇點
    時空穿越FPS神作再臨?《奇點》開發商慶生25周年 《奇點》的開發商Raven Software近日在Twitter上的動作,可能無意中透露了和這款時間控制FPS遊戲新作的相關信息。
  • 我們真的可以穿越時空嗎?
    你可能已經在《雷神》、《星際穿越》、《星際迷航》中聽過蟲洞,那麼,蟲洞是什麼呢?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首次提出了蟲洞理論,他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隧道,1935年,愛因斯坦和物理學家內森·羅森完善了這一概念,他們將這個隧道命名為愛因斯坦-羅森橋。
  • 我們真的可以穿越時空嗎?
    你可能已經在《雷神》、《星際穿越》、《星際迷航》中聽過蟲洞,那麼,蟲洞是什麼呢?蟲洞,蟲洞有點像黑洞,它可能看起來像一個圓形的球體,穿越蟲洞,你可能會來到另一個時空,進入另一個星系,那可能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宇宙,或者是15世紀的古代中國!
  • 黑洞真能穿越時空?科學家這次做了模擬實驗!
    黑洞和恆星,行星一樣,在宇宙中都是一類天體,只是由於其本身特有的一些屬性,導致其餘的星球在接近黑洞的時候,都會被其所吞噬,但是黑洞在科學家的眼裡卻又十分珍貴,它不像恆星一眼就能看得見,它有太多的秘密沒被發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時空穿梭說」,假設人類可以穿越黑洞就能到達另一個時空,事實真是如此嗎
  • 大爆炸的總時空奇點是否必須存在?這個奇點缺乏物理支持證據3-3
    一、我們這個總時空奇點如果存在,得有多麼大?銀河系的上一個級別是總星系,總星系再擴大一個級別是超總星系,而我們所在的總時空由n個超總星系構成。形成這麼大的單體穩定結構--總時空奇點(奇點恆星或者奇點黑洞),並且需要一個可以讓其穩定一段時間存在的結構理由。這方面有理論爭議。從質量而言,這個奇點的質量是總時空現在可觀測部分的質量總量還要多。
  • 諾貝爾獎獲得者彭羅斯的循環宇宙理論及三種穿越時空的假說
    當一個宇宙逐步收縮、走向終結、時空會重新回到原點(奇點),然後再「砰」的一聲,大爆炸重啟,重新開始膨脹與收縮。若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宇宙可能只是無休無止不斷重複出現消亡的循環宇宙中最新的一個而已,那麼時空穿越也是可能的
  •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時空之旅 跟著Singularity奇點 回到原始社會
    我們是Singularity奇點。從現在開始,我們將共同經歷一段穿越時空的未知旅程,去體驗世界的服飾文明史。Singularity奇點 一個不一樣的服飾品牌!我們今天的旅途終點,是幾萬年前的世界。換上這個時空的服飾吧。雖然是仿製的,但不會被原始人發現。我們不能破壞時空的秩序,時間旅行不能隨意使用其他時空的物品。那樣會改變歷史,造成時間危機。因為我們無法和原始人溝通,我們還是躲在這裡觀察吧,不要被他們發現自己。
  • 宇宙既然來源於奇點的一次大爆炸,那奇點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今天講什麼是奇點,大家記住奇點的「奇」讀作qi二聲,不是ji一聲。之前講黑洞的時候,我們說黑洞是一個引力大到連光都沒辦法跑出來的」星球「,這只是權宜之計,並不是說黑洞是星球,因為黑洞在變成黑洞之前,一般都是質量超級大的星球,所賜前面我們才說黑洞是「星球」。
  • 黑洞與白洞連在一起可以穿越時空?白洞是個怎樣的存在?
    超新星爆發(概念圖)在膨脹的大爆發宇宙論當中,有關於原初火球的奇點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因為這個奇點的最大質量、密度與黑洞的奇點是很相似的,但是兩個天體的作用機制卻完全相反,並且「被黑洞吸進去的物質最終都去了哪裡」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 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彭羅斯的循環宇宙理論及三種穿越時空的假說
    當一個宇宙逐步收縮、走向終結、時空會重新回到原點(奇點),然後再「砰」的一聲,大爆炸重啟,重新開始膨脹與收縮。 若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宇宙可能只是無休無止不斷重複出現消亡的循環宇宙中最新的一個而已,那麼時空穿越也是可能的
  • 人類未來能否利用蟲洞來穿越時空?蟲洞長什麼樣?
    在這種理論中,物質和能量能夠彎曲和扭曲時空結構,而時空的彎曲和扭曲能夠使得物質變相移動。因此,科學家關於蟲洞的統一理解是,蟲洞有可能扭曲時空,使其自身摺疊,在兩個原本遙遠的點之間形成一個短距離的隧道。這樣物質就可以進行時空跳躍。那麼這樣的蟲洞真的存在嗎?答案令人驚訝。
  • 新理論認為掉進黑洞的物質可能會穿越時空
    新理論認為掉進黑洞的物質可能會穿越時空  Connor Feng • 2018-12-21 13:55:30 來源:前瞻網
  • 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時空奇點與黑洞
    1915年,愛因斯坦發展出廣義相對論理論,根據廣義相對論,物質之間的引力來自於時空的彎曲。僅僅幾個月後,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得到了著名的史瓦西解。史瓦西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聚攏在時空中的一點,那麼這團物質就會把時空嚴重扭曲,以至於速度為每秒30萬千米的光都無法逃脫,這便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黑洞雛形。
  • 那些穿越時空的動漫
    《尼羅河女兒》《尼羅河女兒》屬於鼻祖級別的穿越漫畫了,可以說是開創了穿越漫的先河!2.《天是紅河岸》《天是紅河岸》以古代安納託利亞高原上的古國希塔託帝國為歷史背景,講述了平凡的日本少女鈴木夕梨意外回到過去的希塔託帝國,與三王子凱魯·姆魯西利共同冒險的奇幻戀愛之旅~3.
  • 時空穿越真實存在過?愛因斯坦支持時空穿越,卻無人實現
    時空旅行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願望,曾經多少次幻想穿越過去,試圖改變糟糕的人生,現實中我們無法實現時空穿越,倒是不少穿越劇著實讓我大呼過癮一番,時空穿越只能存在想像中嗎?自從提出時空穿越的概念,打破了現有的思維枷鎖,我們所了解的時間屬於定向移動,每一分鐘精確到60秒,每一秒都是歷史上的一個圓點,貫穿整個時間長河的正是無數的圓點所組成,這些圓點所通向的未來是不可預測,時間、空間是無限大?還是無限延長?《宇宙哲學》曾明確了時間、空間和質量的定義,空間無界,質量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