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神廟見證兩次「日照奇觀」

2020-11-24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埃及的亞斯文有一座名叫阿布辛貝的神廟(如圖),在許多學者和遊客的眼中,它甚至可與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齊名。有意思的是,每年的2月22日和10月22日,這裡都會上演兩次「日照奇觀」。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了阿布辛貝神廟。

埃及最南端的龐大神廟

從亞斯文向西南方向馳行近300公裡,碧波蕩漾的納賽爾人工湖映入視野,湖畔則是一處荒僻的赭黃色高地。從高地下坡後左拐,冷不丁地,依山並排而坐的四尊巨型法老雕像撲入眼帘。巍峨雄偉、龐大無比的雕像氣勢凜然,攝人心魄。那裡,便是很早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阿布辛貝神廟。

整座神廟建在尼羅河西岸一處玫瑰色砂巖懸崖的山體上,拉姆西斯二世的四尊超大雕像是從結實的巖石中雕出來的,寬長37米、高達33米、縱深61米。雕像大得驚人,光是放在拉姆西斯二世膝蓋上的手就比一個人還高。從左邊數,拉姆西斯二世的第二尊雕像膝關節以上直到頭部部位都破損了,他的頭像和王冠也掉落了,擺放在雕像前的地上,僅這頭像和王冠,就都有1人多高,重達幾十噸。其他三尊雕像都保存完好,而且身體各部分的比例勻稱、自然。據埃及考古學者統計,拉姆西斯二世的四座雕像高達20米、重1200多噸,他的雕像旁邊,還排列有序地散落著其母親、妻子和子女的小雕像群。雕像歷經300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烈日灼曬,仍保存完好。

阿布辛貝神廟建於公元前1284年至前1264年(一說建於公元前1300-前1233年)。拉姆西斯二世統治埃及長達67年,一生為自己修了不少神廟,但阿布辛貝神廟是其中登峰造極之作,用了至少20年時間才完成。

埃及人稱之為「神光」

令人嘆為觀止的是,3000多年來,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即拉姆西斯二世的生日和登基日,從東邊沙漠中冉冉升起的太陽,第一縷陽光總會準確地越過神廟的門洞,穿透61米長的甬道,照亮最裡間小廳的神龕。柔和的旭日依次照拂在神龕上的阿蒙拉神、拉美西斯二世和霍拉赫蒂神的臉上,而普塔赫神則由於掌管黑暗,光亮總是與其擦身而過。每年照射的整個過程不長不短,都是前後持續20分鐘。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日照奇觀,一直被埃及人稱為「神光」,甚至被稱為「太陽節」。

原來,在設計和建造阿布辛貝神廟時,古埃及人把當時最先進的地理學、天文學、物理學、星相學、數學、建築學等知識巧妙地吸收和運用了進來,故意讓陽光在拉姆西斯二世一生最重要的兩個節日掠過他的面龐。這無疑是古埃及人聰明智慧的結晶和生動體現。

神廟險些遭遇「滅頂之災」

眼前壯觀的神廟,竟然差一點被湖水淹沒而從地球上消失,由於人們的全力保護,這才使神廟免受「滅頂之災」。上世紀50年代末,埃及為根除尼羅河水患和滿足供電需要,決定在亞斯文修建一座新大壩。建成後,阿布辛貝神廟將被升高几十米的水位完全吞噬。為此,埃及向國際社會發出拯救神廟的呼籲,引起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重視。於是,全球範圍掀起了一場拯救人類共同文明遺蹟的「阿布辛貝運動」。這場運動得到了50多個國家的大力支持,最後,瑞典專家的切割重組並移動搬遷的方案得到了採納。

考古專家和相關科學家經過周密勘查、測量和計算後,把構成神廟的巖石切割成807塊,運到比原址高出65米、距離河岸180米的地方,像做拼圖和搭積木遊戲那樣,把這些化整為零的石塊重新拼接、組裝起來,原汁原味地還原了阿布辛貝神廟。

為了保住奇蹟般的「神光」,科學家們絞盡腦汁,運用各種現代科學技術,經過精密的計算,還旋轉了神廟的朝向角度,結果終於沒有讓這舉世無雙的「日照奇觀」消失。太陽的光芒依然能每年兩次照耀神廟內室,繞過黑暗之神,徑直依次照亮三尊雕像的面容。遺憾的是,由於沒有算精確,時間上出現了推後一天的誤差,即「神光」出現的時間分別成了每年的2月22日和10月22日。

《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獲得新生的阿布辛貝神廟正面的接縫全部用與石頭同樣顏色的灰漿補得嚴嚴實實,看上去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切割過的痕跡。這也是重新組裝神廟時的嚴格要求。不過,廟內的裝飾面卻故意使接縫處顯得一目了然,這樣,好使遊客與後人聯想起神廟非同尋常的搬遷過程,以及由此得到保護和重生的非凡過程和意義。

無論如何,阿布辛貝神廟總算矗立至今,拉姆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依然威風凜凜,不可思議的「神光」也一如既往地每年兩次如期而至。「拆割遷移後的神廟,朝陽依然能夠穿過甬道,繼續把晨曦照到拉姆西斯二世的臉上,阿布辛貝的『神光』永駐」。埃及《共和 國報》這樣評論說。

相關焦點

  • 走進埃及阿布辛貝神廟 看神秘的太陽日奇觀
    2019年2月22日,我來到了位於亞斯文以南280公裡,屹立於納斯爾湖畔的阿布辛貝神廟,Abu Simbel Temple,它是法老時代眾多國王建立的14個神廟中最重要的一個。
  • 非洲之行-埃及神廟
    一說到非洲,小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埃及,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同時也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埃及信奉伊斯蘭教,同時也信奉為數眾多的神。各種神的形象也與動物有許多共通。各種廟宇在埃及是最為普遍的,每一個都有它背後的故事。
  • 玩轉埃及 | 遠不止金字塔,法老,神廟這樣簡單
    阿布辛貝神廟埃及是個有故事的國家,七千年的文明史蓋世無雙。埃及人常說「沒有到過盧克索就不算到過埃及」,盧克索神廟見證埃及中王朝和新王朝的輝煌過去,長達2.5km的獅身人面獸大道,似是在歡迎遠方而來貴客。孤獨守候在沙漠中的門農巨像猶如同歷史的旁觀者,沉默注視歷史長河的潮起潮落。
  • 中國考古隊將從孟圖神廟「走進埃及」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 (記者屈婷 龍瑤)位於埃及南部卡爾納克神廟保護區的孟圖神廟將在今年首次向中國考古隊打開大門——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和埃及文物部6日在京確定它為聯合考古的「首站」。2016年11月,社科院考古所赴埃及考察孟圖神廟遺址。
  • 卡納克神廟:埃及最大最古老的神廟,據說向聖甲蟲許願會很靈驗
    傳說在埃及阿蒙太陽神手中有一種生命之藥,只有法老虔誠地供奉,太陽神就會賜下神藥,讓其在死後也可以享有永恆地生活。而在埃及地卡納克神廟,則是太陽神長居之所。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一樣都是歷經各朝各代法老們很長時間的擴建,才有現在這樣的規模,而卡納克又以埃及最古老最大的神廟規模聞名於世。同時它的佔地規模相當於136可標準足球場地大小。在卡納克神廟的入口處有很多的獅身羊頭像,它們整齊劃一排列有序地相對坐落,如有等待檢閱得騎士一般佇立在兩側。
  • 埃及最偉大輝煌的神廟建築了,有3300年的歷史
    阿布辛貝勒神廟位於埃及最南部,距離亞斯文280km處,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Ⅱ)法老建造的大型鑿巖神廟,歷經30餘年完成。它建在納賽爾湖邊一座高聳的山巖上,由拉美西斯二世大神廟和其王后尼菲爾塔麗小神廟兩部分組成。
  • 谷歌地球立功 考古學家坐在家中發現埃及隱藏金字塔
    公元前3世紀,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Antipater of Sidon)提出了世界七大奇蹟的構想,但直到公元前225年古希臘哲學家費羅(Philo of Byzantium)寫下《世界七大奇蹟》一書後,全世界人民公認的人類七大建築奇觀才得以公認——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像、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哈利卡納蘇斯的摩索拉斯王陵墓、羅得島的太陽神銅像以及亞歷山大燈塔的七項人類建築奇觀
  • 埃及神廟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布局,隱藏的景觀
    埃及神廟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布局,隱藏的景觀埃及最大的神廟阿蒙神廟區第一至第六塔門及其建築物都是在東西一條中軸線上,而在第三和第四塔門之間的中央庭院南面的一組建築物被努稱為南部建築物,從中央庭院開始向南延伸,又形成了一條南北的軸線,共有另外四道塔門
  •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阿爾忒彌斯神廟,網友:再見!
    安提帕特提出的「世界七大奇蹟」指的是: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爾忒彌斯神廟、奧林匹亞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羅德島太陽神巨像和亞歷山大燈塔。由於歷史已經非常的久遠,這位旅行家提出的時間相當於中國的戰國末期,當時秦始皇還沒有統一中國,隨著時間的流逝,七大奇觀中的六個已經徹底的損壞了,只有埃及胡夫金字塔保存至今供人們參觀。
  • 很多人覺得是金字塔,其實這個神廟同樣極具代表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這裡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王國之一,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讓這裡不少的遺存直到如今依然保留完好,家喻戶曉的金字塔就是其中一個。不過和金字塔同樣著名的還有不少遺蹟,比如精美絕倫的法老神廟。
  • 雲南梅裡雪山進入日照金山奇觀最佳觀賞季
    暮秋遠去,初冬來臨,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西部的梅裡雪山進入日照金山奇觀最佳觀賞季。27日凌晨到拂曉,記者通過央視新聞客戶端梅裡雪山慢直播信號,收錄一版月落梅裡日照金山的精彩延時視頻。月亮軌跡每天不同,在慢直播鏡頭中捕捉到月落梅裡雪山,實屬不易,而次日清晨,朝霞滿天,梅裡雪山又出現日照金山的經典奇觀,萬丈金光從天而降照射在雪山之巔,猶如一座金光閃閃的金塔,雪山身後是滾滾紅霞,極為壯觀。(總臺央視記者 王溪)(編輯 趙暢)
  • 古埃及的朝聖中心阿比多斯神廟
    在午餐之前,大家一致對導遊亞希安排的參觀丹達拉神廟,表示感謝,真的讓我們看到了古 埃及 文化的發達,和古 埃及 文明的精髓。亞希說,一般團隊的旅遊,都不 會安 排參觀丹達拉和阿比多斯這兩個神廟,因為它們遠離常規的旅遊線路,他願意讓我們看到 埃及 最好的東西。鼓掌,謝謝亞希!「生命之屋」度假酒店大堂裡,懸掛的幾幅 埃及 風情的畫,挺不錯的......
  • 日照近海出現罕見「水龍捲」 奇觀維持約5分鐘
    9月1日上午,日照網記者在日照中心漁港附近近海拍攝到罕見的水龍捲,俗稱龍吸水。
  • 講座︱顏海英:古埃及神廟中的《亡靈書》
    (Deir el-Bahari)、阿拜多斯(Abydos)、麥迪納特·哈布(Medinet Habu)等神廟,發現第110、125、145等章各出現了一次,第144、178章各出現兩次,出現最多的第148章則有11次。
  • 海底寶藏 ——探尋埃及豔后的失落世界
    在Aboukir灣的伊拉克利翁遺址,一位考古學家正在測量一個巨大紅色花崗巖雕像的腿部。考古學家發現的文物有埃及女神伊希斯、尼羅河神以及一個身份未知的法老的巨大石像,由於被淤泥覆蓋,它們都保存完好。亞歷山大港一艘駁船上,豎立著埃及女神伊希斯雕像。Amun-Gereb神廟在伊拉克利翁的地位,就相當於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英國的地位。埃及豔后克裡奧帕特拉曾在該神廟登基統治埃及。
  • 尼羅河遊輪確診病例增至45人,埃及政府試圖挽回遊客信心
    然而就在兩天前,一艘從埃及亞斯文前往南部城市盧克索的遊輪「阿薩拉(Asara)」上發現了12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7日,衛生部門宣布該遊輪新增33例確診病例,累計確診人數為45人,其中,有19人為外國人。目前遊船停泊在盧克索,遊客仍被隔離在船上。旅遊業一直是埃及最重要的外匯來源之一。
  • 藏在武漢東湖之濱的「埃及金字塔、神廟」——萬國公園
    四:古埃及神廟靠近湖邊的神廟,仿佛一下子穿越到古代的埃及,斑駁破舊的神柱上刻著神秘古老的瑪雅文字、壁畫,有著親切、熟悉的感覺,古老的文字喚醒了那個久遠神秘年代發生的故事——遠古的埃及信仰動物形態、人形態、抽象形態,人與自然界中的力量創造出無數的奇蹟。
  • 助力發掘古埃及孟圖神廟,中國一帶一路沿線考古
    近日,社會科學院發布了「一帶一路」聯合考古項目的最新進度,其中以古埃及的孟圖神廟最吸引外界矚目。該項目源自2018年10月籤訂、11月下旬正式動工的《中埃盧克索孟圖神廟聯合考古項目協議》,是中國與埃及首度合作考古,工作將為期五年。
  • 方寸之間遊覽埃及,你了解的埃及不應該只有金字塔
    蘇丹卡特巴清真寺背面為阿布辛貝勒神廟,是一處位於埃及亞斯文西南290公裡的遠古文化遺址,據說名字來源於最早帶西方人去到現場的嚮導(一個小男孩)的名字。50埃及鎊背面50埃及鎊正面為阿布哈爾比亞清真寺,背面為埃德夫神廟。
  • 100年前的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老照片
    前段時間,馬斯克在社交網絡上說,「毫無疑問,埃及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此言立刻遭到埃及的一個官員反駁,她說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結晶,是4000多年前古埃及文明繁榮的標誌,並且還邀請馬斯克到埃及親自看一看,再發表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