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太沉重,有時候會限制新知識的產生——這是傳統教育的弊端,因為他們只傳授答案。而我堅信,問題可能比答案更重要。」抱著這樣的目的,匈牙利發明家厄爾諾·魯比克在42年前發明了魔方,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增強空間思維能力的教學工具。這個以「魯比克」命名的小方塊甫一問世便迅速風靡全球,幾乎每7個人當中就有1個玩過魔方。
「魔方之父」厄爾諾·魯比克
兩年前,為慶祝魔方這個「全球最受歡迎的益智遊戲」誕生40周年,美國自由科學中心攜手谷歌和「魔方之父」厄爾諾·魯比克打造了「超越魔方」科技互動大展。11月26日,這一全球首個以魔方為主題的展覽亮相上海環球港四樓博物館,地板上馬賽克式的魔方箭頭將觀眾引導至一個奇妙的魔方世界。
「超越魔方」展分為「創造」、「玩樂」和「啟迪」三個主題展區,繽紛的立方體、精巧的幾何圖案令參觀者眼花繚亂。72歲高齡的魯比克也來到了展廳現場,這是他首次來到中國。由於年事已高,導覽解說的任務由美國自由科學中心的展覽開發者代表莎麗·羅森全程負責。聽著莎麗的解說,魯比克隨著好奇的觀眾移步展廳,經過一個又一個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魔方。
魔方積木
魔方是一個解謎遊戲,「創造區」以三角形、立方體等各種形態的幾何圖案,呈現了魯比克發明魔方的過程,精妙的數學原理、九連環等各國智力遊戲都是他的靈感來源。「世界上第一個魔方」在展覽之列,這個由木塊、回形針和橡膠帶製成的原型來自魯比克的工作室,從它樸素的外形中可以窺見發明家在魔方成型前所做的各種結構嘗試。
史上第一個魔方,由木塊、回形針和橡膠帶製成
魔方是一種玩具,「互動玩樂」自然是魅力所在。「玩樂區」既有適合低年齡的孩子探索的小型趣味遊戲,也有全年齡層的沉浸式遊戲牆「腦洞牆」。莎麗介紹,遊戲的目的是培養觀眾的空間推理、圖案識別以及短時記憶的能力,因為這三種能力恰恰是破解魔方和其他解謎玩具的關鍵。
但魔方也不僅僅只是玩具,它所蘊藏的奧妙在數學、建築、音樂各領域啟迪了藝術家。以魔方為線索,十多件視聽、互動作品等著觀眾來探險,如「魔方交響曲」,呈現的是魔方與音樂的結合,扭轉裝置,就可譜寫自己的音樂節奏。加拿大藝術家馬特·多諾萬與海莉·西格爾則將魔方變成了一隻詩作列印器,取材於黑檀木的魔方上,每一面都刻有不同的日本俳句,轉動魔方,能隨機產生對應的俳句組合。
從魔方的誕生之日起,如何利用機器人解開魔方成了相伴的難題。2014年,機器人玩轉魔方的最快速度比人類的5.5秒紀錄還要快2秒。「超越魔方」現場展出的機器人像個得意洋洋的小孩,在有序地拼好魔方後,還不忘向觀眾四處炫耀。
除此之外,「超越魔方」還展出了不少獨具特色的魔方,其中既有高達3.5米、重達2.1噸的「全球最大魔方」,也有鑽石鑲金的「最貴魔方」,以及魯比克於1977年製作的青銅版「魔方人」……
創下吉尼斯記錄的「全球最大魔方」,高達3.5米,重達2.1噸,可以通過一個小魔方手柄實現靈活操控
從科學到藝術,從設計到工程,一個個色塊拼成的魔方代表了藝術圖形與數學幾何的相遇,也代表了人類不斷探索和進步的願望。除了現場的交互體驗,谷歌還為展覽創設了一個長期開放性的網際網路創作平臺「谷歌魔方實驗室」,用戶可以線上設計個人的3D交互魔方,也可與世界各地的創意者所設計的魔方互動。
上海是「超越魔方」亞洲巡展的首站地,這些魔方在環球港四樓博物館停留三個月的時間。「我從未想過魔方會像這樣風靡全球。我希望這次精彩的展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魔方能將地球上遍布各地的人們連接起來?」這是魯比克的期待。
編輯郵箱:ljnjf@163.com 題圖來源:由主辦方提供 圖片編輯:周寅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