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年一次的超級藍血月亮降臨!然而,科學家說它並無太大科學意義
本文發布於 DeepTech 深科技(微信公眾號:mit-tr),轉載已獲得作者授權。
「藍月亮」 刷屏了!無論你昨晚有沒有真實地看到這個約 150 年一遇的現象,你的朋友圈一定出現了它的 「倩影」。
1 月 31 日黎明前的幾個小時,將是一次罕見的天際會合——「超級藍血月亮」(super blue blood moon)。不過,這次的現象和我們經常看到的 「超級月亮」 卻不太一樣!
早在今年 1 月初,就有科學家預計,今年 1 月 31 日的月亮將會十分特別。在這一天的晚上,將會同時發生兩次天體事件,這種被人稱為 「超級藍血月亮」 的罕見天文事件至今已有 150 多年都沒有出現過。因此,2018 年的 1 月 31 日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格外有意義。
事實上,它並不是 「一個」 現象,而是多個天體現象的疊加,分別為 「超級月亮」(super moon)、「藍月亮」(blue moon,即一個月內第二次出現滿月)和 「血月」(blood moon,即月全食)。
(圖丨英國克羅伊登市的滿月)
其中,藍月亮並不是指月亮變藍了,它是指在同一個季度裡出現的第四次滿月。通常一個季度只有三次滿月,但是以地球為參照物來看,月亮的公轉周期是 29.53 天,從熱帶看,地球的公轉周期有 365.24 天,這就導致了一年實際上有 12.37 個月。月亮每公轉一周就會出現一次滿月,那麼當這 0.37 個月累積成為 1 個月時,就會在公曆的那個月份中出現兩次滿月,最終使得該季度有四次滿月。大約兩到三年發生一次。
而血月的名字比藍月亮更直觀,它是真的指月亮變成了血紅色。血月亮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一般發生在月全食時,即太陽、地球、月亮位於同一條直線上,且地球剛好位於太亮和月亮之間的時候,由於 「瑞利散射」 的存在,月亮看起來變成了紅色。瑞利散射則是指,粒子尺度小于波長的十分之一時,其各方向上的散射光強度是不一樣的,該強度與入射光的波長成反比。而紅光波長長,藍光波長短,所以紅光散射地多,致使月亮變成了紅色。大約每一年半發生一次。
(圖丨血月原理)
超級藍血月亮就比較特殊了。正如上文所說的,這種罕見天文事件至今已有 150 多年都沒有出現過。換句話說,錯過這次,您只能等下輩子了。
雖說是不同天體事件的疊加,實際上血月會發生在藍月亮之後。亞洲中東部,印度尼西亞,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將會成為最佳觀賞地點。發生的時間則是 1 月 31 日當天 20 點 52 分至 22 點 08 分。
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館的公眾觀察處主任 Michelle Nichols 表示,月球接近地球出現的迷人現象背後有著一個科學的解釋。
Nichols 說:「月球的軌道不是一個完美的圓,它更像一個橢圓形。因此有時月球會離地球很近,而有時則很遠。而近地點和遠地點之間的距離相差將近 50000 公裡。」
(圖丨超級藍血月亮與黎巴嫩貝魯特市中心的十字架交相輝映)
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不斷變化。每 29.5 天,月球就會繞地球運行一次,在這期間它會到達近地點和遠地點。而有時這些臨界點正好與滿月或新月 (超級月亮) 的日期相近。雖然它可能看起來 「超級」 大,但 「超級月亮」 一詞並不是天文學的官方術語,科學術語是 「近地點滿月」,在 2017 年,近地點滿月就曾發生過三次。
根據歷史記載,古人也經歷過 「超級藍血月亮」,他們有的把這種現象理解為 「飛升」(指身變成神明),也有古人稱這象徵了地外文明與普通人類的接觸。
美國宇航局總部計劃科學家 Sarah Noble 則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我們看到的所有地球上的日出和日落不過是從月球表面反射回來的景象。」
(圖丨超級藍血月亮升起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老城之上)
Sarah 表示,從科學上來講,這個事件的科學意義不是很大。月球的軌道已經被研究得很透徹了,科學家們也都很了解其中的細節了。但這樣的天文事件真正的意義在於它讓人們對科學產生興趣。Sarah 說:「任何能讓人們對科學感興趣、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的事都是好事。」
Nichols 也認為,雖然超級月亮從照片上看起來要比親自看到的大(歸功於長鏡頭和後期編輯),但這並非是壞事,正是這些照片才使得人們對科學和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圖丨俄羅斯遠東地區薩哈林島山上的超級藍血月亮美景)
好了,最後我們來談談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科學地去拍攝超級月亮。
對每個正等著觀察超級月亮的人來說,拍照來保留這一天文奇觀是很容易的。美國宇航局的攝影師 Bill Ingalls 建議到,如果你是通過智慧型手機來捕捉超級月亮的話,必須要注意正確的光線平衡。
具體而言,你需要點擊屏幕,對焦到超級月亮,然後向上或向下滑動屏幕來減弱或加強曝光以保證光線平衡。而對於那些使用單眼相機的人,Ingalls 建議最好找個人、寵物或地標,來與超級月亮月球進行比較拍攝。
Ingalls 表示,「我經常發現,當月亮靠近地平線時,我有更好的機會將它與地標或人結合起來。但並不說非要這樣拍攝,有時即便月球高度很高,但如果能找到像華盛頓紀念碑這樣高大的物體,你照樣可以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