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照片的立體感
立體感最直接的視覺感受是重量感,而黑色就是產生重量感的直接因素。
那照片中是不是黑色多了立體感就強呢?
先來看2張圖片
圖1環境與物體的陰影較多
圖2環境較亮,物體陰影較小
通過比較圖1的視覺重量更重,圖2偏輕。
同時也會發現光線方向的不同是直接導致立體感不一樣的主要因素。
圖1是側光,圖2是頂光。
所以要拍出有立體感的照片有2條件:一是側光,二是光線偏暗多一點。
前期拍攝和後期修圖的思路
自然光線形成側光的時間段是早上午與晚下午,那時的太陽大概在45度以下的位置,同時光線也比較柔和,高光與陰影過度平緩自然。
拍攝前先研究下主體有什麼特徵,你要突出它什麼地方。
比如拍小草,利用側逆光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小草的紋理質感,又可以拍出立體感。
但是原圖中天空太亮,周圍的環境也非常雜亂,導致小草並不是非常突出。
後期通過2個思路:二次構圖和光影重塑
1.前景過多,天空過曝,全部剪掉
2.減弱旁邊枯草的顏色,更乾淨;加強小草高光與陰影的對比強度。用到的工具是Hsl和光效中高光陰影與黑白色階。
最後用暗角壓暗環境,突出小草。
拍攝的物體如果不通透陽光,用逆光會形成剪影效果,就成了黑色的紙片,沒有立體感。
如果是在室內拍攝的話,可以利用室外的透射光或用燈光進行補光,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我自己都沒有用過專業的燈光。
結束語
立體感可以理解為視覺的重量感,視覺中黑色比白色更重。
照片中黑色多於白色,是屬於低調風格,但不一定立體感就強。
白色如果直接過渡到黑色,是為硬光,生硬又單薄,就像白紙與黑紙;如果中間有較長的過渡空間,視覺的重量感就產生了,這與光線的角度有著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