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料包裝行業發展歷程
塑料包裝是指以高分子樹脂為主要材料,在增塑劑、發泡劑、穩定劑等添加劑的幫助下,通過吸塑、注塑、吹塑、擠出等成型工藝加工而成的具有包裝、收納、保護、緩衝、隔離等用途的塑料製品。中國塑料包裝行業起步於上世紀 70 年代末,發展至今經歷了起步階段、快速發展階段以及成熟階段。
塑料包裝行業發展歷程
數據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塑料包裝行業發展現狀
塑料材料作為一種相對「年輕」的包裝材料速地應用到包裝市場,並在全球成為僅次於裝材料的第二大包裝材料,甚至在部分國家區,塑料包裝材料的應用以及佔有量都超過包裝材料,成為首屈一指的包裝材料。 由於中國「限塑令」的實施,近兩年塑料包裝市場需求下降許多。2019年中國塑料包裝市場規模為900.8億元,同比下降12.3%。
數據來源:中國包裝聯合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環保政策的出臺,以及紙質包裝箱對於塑料包裝箱的替代,我國塑料包裝行業收入近年來整體呈現下滑趨勢。根據中國包裝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塑料包裝箱及容器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571.35億元,同比下降17%。2019年在出口持續走高的刺激下,中國塑料包裝箱及容器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592.39億元,同比增長1.3%,呈現小幅度上漲。
數據來源:中國包裝聯合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6年中國塑料包裝袋市場全面調研及行業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儘管塑料包裝行業在我國環保政策趨嚴的背景下,我國塑料包裝行業在國內逐漸走向沒落,塑料包裝進口金額增長緩慢。但是我國塑料包裝行業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開始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塑料包裝出口金額整體上呈現上漲態勢。根據中國包裝聯合會的數據,2019年中國塑料包裝進口金額125.48億美元,同比下降1.1%;中國塑料包裝出口金額225.86億美元,同比增長8%。
數據來源:中國包裝聯合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美國是我國塑料包裝的最大出口國,2019年塑料包裝出口金額為31.22美元,佔整個塑料包裝出口金額的13.82%;由於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低端製造業的轉移,使得越來對於塑料包裝的需求在上升,使得越南成為我國第二大塑料包裝出口國,2019年出口金額為16.6億美元。佔塑料包裝進口金額的7.35%,已經超過日本進口中國塑料包裝的金額。
數據來源:中國包裝聯合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日本是我國塑料包裝進口首位的國家,進口金額為41.87億美元,佔我國塑料包裝總進口金額的33.4%;其次是韓國 ,塑料包裝金額為26.32億美元,佔塑料包裝總進口額的21%。韓國和日本佔據我國塑料包裝進口金額的54.4%,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主要是由於韓日兩國工業基礎強,而且離我國較近,運輸費用少,成本低,競爭優勢明顯。
數據來源:中國包裝聯合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國塑料包裝行業政策分析
中國塑料包裝行業近年來在國家發展經濟政策的指引下,各生產企業大力調整產品結構,開發新技術、推出新產品,取得了持續、穩定的發展。國家在一系列法律法規及政策中,對不可降解和汙染嚴重的塑料包裝製品的生產進行了限制,同時鼓勵和支持生產可降解、高功能性、高附加值的塑料包裝產品,這有助於推動塑料包裝行業向環保、良好、有序的方向發展。
數據來源:政府部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中國塑料包裝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環保化
塑料包裝行業服務的產品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除實用性之外,食品、化妝品、日化產品、電子產品包裝材料的安全性也受到消費者的重點關注。隨著環保標準的日益嚴苛,包裝材料以及生產過程的綠色環保化已成為塑料包裝行業面臨的重要議題,這也是行業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市場趨勢。
2、功能化
功能化是塑料包裝產品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當下,塑料包裝材料在包裝材料中的佔比僅次於紙包裝,而食品包裝中塑料包裝的應用已超過紙包裝躍居首位。塑料包裝行業的快速發展為業內產品提出了功能性的高要求。
3、輕量化
輕量化是塑料包裝的一大發展趨勢,其主要內容包括兩方面:①減少下遊行業包裝材料的使用;②提升塑料包裝材料性能以實現塑料包裝容器的「薄壁化」。
一方面,下遊食品、快遞等行業過度包裝的情況盛行,包裝使用材料過多、體積過大等冗餘而不必要的行為對於消費者、企業和環境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塑料包裝的輕量化既有助於減少材料用量進而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也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減輕了環境負擔。
另一方面輕量化還體現塑料瓶、塑料桶、塑料罐、塑料包裝袋等塑料包裝容器的「薄壁化」。隨著塑料包裝行業的不斷發展,塑料助劑的研發與市場化進程將持續推進、塑料共混技術等技術與生產工藝將不斷進步,進而在保證塑料包裝容器可靠性、化學穩定性、耐用性的前提下,降低材料用量,為實現「薄壁化」提供可能。
華經情報網隸屬於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製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汽車電子、農林牧漁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