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一句俏皮話這樣說:「快遞箱子放久了,會長出貓來,所以千萬記得及時扔掉。」
如果你仔細觀察過家裡的貓,也會發現它們很喜歡鑽進一些狹小的空間。
在城市家庭中最常見的快遞盒子、棉拖鞋、甚至洗衣機滾筒、微波爐都是常見的去處。這些地方無一不滿足了貓對於住所的偏好——封閉,黑暗,適溫。
(圖源:網絡)
貓為什麼愛好狹小空間,說起來就話長了。
種族歷史遺留問題
貓咪鑽箱子的行為可以追溯到還沒有被人類圈養的時代。
處於野生時代的貓,喜歡鑽到樹洞裡或巖石縫裡睡覺。那些地方多少有點過於狹窄,但對於身體柔軟的貓來說卻絲毫沒有什麼痛苦之處。
反之,體型比自己大的動物就無法鑽進來了,而體型比自己大的動物很有可能是發起攻擊的對手。
(圖源:水印)
如果有像洞穴的一樣的地方,它們不鑽進去試試是不會死心的。要是鑽進去覺得「非常舒適」,必然就會開始睡午覺。
野生時代也是這樣,一旦發現「看上去還不錯的縫隙或洞穴」,肯定會鑽進去試試,真的不錯的話,就會鑽進去大睡午覺,以後,這就被添加到自己午睡場所的候選單上。
(圖源:網絡)
到了圈養時代,貓貓這種喜歡鑽到狹窄空間的習性也並沒有改變。在人類家庭裡,像書櫃的縫隙那麼狹窄的地方,它們鑽進去就睡,還很安心。廢棄的快遞箱子更會讓它們睡得甘之如飴。
另外,貓多多少少都有「昨天做了,今天也會去做」的習性,因為如果今天沿用昨天試了沒有危險的方法的話,危險性就少了。從這個意義上看,貓屬於「安全主義者」。
所以,一旦在一個地方睡過午覺,下次還是會睡在那個地方。
在箱子裡睡完午覺的貓(圖源:網絡)
我們常常會見到貓在小的時候選了一個小箱子,以後就一直睡在那個箱子裡面了,等到自己長大都鑽不進去了,還是會睡在裡面,似乎完全沒察覺到大小問題。
結果,只能擺出一個很勉強的姿勢睡在裡面,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圖源:網絡)
依偎在一起的慰藉
當貓咪們還小時,它們通常與貓媽媽以及其他小夥伴們偎依在一起,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取溫暖和安撫感,這被看作是一種「襁褓行為」。
(圖源:網絡)
貓咪行為的研究者們認為,與盒子內側的緊密接觸能夠刺激貓咪內啡肽的分泌。而內啡肽是天然的嗎啡類似物,能夠刺激貓貓神經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感、減少壓力。
(圖源:網絡)
同時不要忘記,貓也是會築巢的,它們的巢穴通常偏小,對於貓來說,對狹小空間的偏好是它們的行為模式之一,能為它們帶來益處。當然,這對於貓主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需要遛貓或者帶貓去看獸醫的時候。
(圖源:網絡)
不過也會有其他情況發生,比如盒子太淺、無法為貓提供理想的安慰感。又或者所謂的「盒子」沒有四壁、只有用膠帶在地面標出方形來表示盒子的存在。
這個假盒子儘管不能像實物一樣帶來安全感,但表示出了這個盒子真實存在的可能,讓貓咪們不禁幻想:要是有個真的方盒子可以依偎在裡面就好了。
(圖源:網絡)
習慣逃避的安全主義者
荷蘭古德勒支大學的獸醫克勞迪婭芬克是近年來關注收容所貓咪壓力水平的研究者之一。克勞迪婭芬克的研究團隊曾專門開展過一項名為「箱子裡的貓」的研究。
(圖源:網絡)
這些研究人員在一家收容所裡,把新來的貓分成了兩組,給其中一組提供了箱子,另一組則沒有。結果發現兩組貓咪的壓力水平出現了顯著的差異。
在新環境中,那些獲得了箱子的貓明顯適應得更快,壓力水平也低得多,更願意和人類進行互動。而另外一組,幾乎所有的貓在遇到緊張情況時,第一反應就是往後退,躲起來,表現得十分焦慮不安。
(圖源:網絡)
這個研究更加證明了對於寵物貓來說,它們並不是喜歡「箱子」,而是本能地需要「箱子」。因為它們認為自己需要的安全感和心理安慰,一個箱子就可以滿足。
引用《家貓:行為背後的生物學》裡邊的話來說:「貓好像並沒有發展出像其他更適應群居的物種一樣的牴觸處理戰略,因而它們可能經過迴避對方或減少活動來避免劇烈的遭遇戰。」
(圖源:網絡)
所以,擠進狹窄空間以獲得安全感是貓的天性。相比於暴露在寬闊的開放空間裡,它們更喜歡擠在更小、界限更清晰的區域裡。
克勞蒂婭芬克(荷蘭烏德勒支大學的獸醫)說:「躲藏是貓在遇到環境改變和壓力時所採取的一種行為策略。」遇到問題時,貓更傾向於逃避問題,而不是去解決問題。
在這個意義上,「箱子」常常代表著安全區,一個所有焦慮、敵意和不必要的關注都會統統消失的地方。
只不過一些流浪貓會找樹頂或者有的洞裡躲藏,而家養的貓咪只能找一些盒子來進行躲藏了。
為了適宜的溫度
貓鑽在箱子裡會舒服嗎?它們蜷在洗手池、鞋子、碗、購物袋、咖啡杯、空蛋盒……這些看起來很不舒服的空間。它們到底圖什麼?
科學家給出了另一個原因:它們感到冷了。
俗話說,十貓九冷。
(圖源:網絡)
貓的祖先非洲野貓本來是生活在沙漠裡的。沙漠的氣候炎熱而缺少水分,導致貓咪既怕冷,又怕潮溼的天氣。而且貓咪的毛層次太少,保暖性很差。
依據2006年國家研討委員會的一份研討表明,恆溫動物個別代謝量最小時的環境溫度規模是30-36℃。
在這一規模內會使得貓咪感到舒適,而且不必發生剩餘的熱量來堅持體溫,又或者是耗費代謝能量來降溫。在這一溫度規模,剛好比人類感到舒適的溫度高出約6-7℃,所以如果是在夏天看到鄰居家的貓趴在柏油路中心曬太陽,你也不必感到古怪。
(圖源:網絡)
也正因為貓咪感到舒適的溫度較高,所以當它們覺得冷時,「箱子」就成了一個優秀的隔熱方式,在這些狹窄的空間裡,貓咪們蜷成一團,這樣有助於它們保存熱量。
總之,為了保暖減壓,貓咪們像尋寶一樣,時刻到處尋找著這樣一個「箱子」,可以躲在裡面放鬆、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