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作為人生大事,向來都講究選擇良辰吉日。而國慶作為我國舉國歡慶的好日子,自然成為眾多新人們的最佳選擇。所以,國慶假期期間,無論走在哪個城市,街道上總會遇到幾個婚禮車隊;就連最近特別火的視頻也都是各式各樣的婚禮現場錄製的。
然而,看到熱門婚禮視頻後,網友們不禁唏噓不已,沒結婚的感嘆:不行,先不著急找對象,先學點才藝,要不都不好意思結婚了!結了婚的也在感嘆:幸好結婚早,要不然就娶不到老婆了……
原來,最近在熱門視頻中看到的婚禮現場都是這樣的:







這些都是婚禮現場才藝表演,還有許多娶親開門的鬥志鬥勇、婚禮現場司儀問答、跪拜父母等環節,真的是處處都在考驗新郎的才藝、為人。看了之後真為已婚男人們捏了把冷汗,也為未婚男人們捏把冷汗。
其實,對男人的才藝考驗自古有之,如今現代人將其進行了小小的改變而已。婚禮中我們經常聽到親朋好友誇讚新郎為「乘龍佳婿」,這個詞便是古代婚俗中對新郎才藝考驗的一個典故。
故事要追溯到春秋時期,秦國的秦穆公有一個女兒,被秦穆公視為掌上明珠,名字叫弄玉。弄玉是個才貌雙全的姑娘,尤其吹笙堪稱一流。秦穆公疼愛弄玉,便找人專門用美玉打造了一支笙,還名人修建了一座鳳臺,專供弄玉在此吹笙。弄玉吹笙吹得極為美妙,有金石之聲,笙聲響起,空中便會彩雲飄舞。弄玉吹笙吹得極好,已在秦國流傳開來。
弄玉慢慢長大,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她早已向秦穆公提出婚配的條件:不求相貌,但求會笙,笙強於我,便可出嫁。秦穆公聽後犯了難,公主要找一個會吹笙的,而且吹得要比她還要好,這可如何是好?於是告知大臣,四處尋訪。秦穆公也曾再三勸說女兒,降低要求,女兒認為,知音是自己婚嫁的唯一條件,不可再降了。秦穆公只好繼續求人尋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華山找到一位異人,叫做蕭史,華山地區的百姓都特別喜歡聽他吹的曲子,他一吹曲,那是百鳥鳴和。只不過,此人只會吹簫,不會吹笙。不管怎樣,秦穆公算是接近目標了,找來蕭史一看,真是一表人才,年齡也合適,很是喜歡,但一問不會吹笙,值得將其打發回家。
此事被公主弄玉知道了,便要求父王把這位蕭史請回來,聽一聽他吹的簫有多好聽。蕭史被請入殿堂,當著秦穆公、公主和文武百官的面,吹了一曲。此曲一出,驚豔四座,白鶴雄鷹紛至沓來,白鳥相聚,殿堂鳴和,把在座所有人都聽傻了、看傻了。
公主此時便悄悄告訴父王,這蕭史就是我的丈夫了!
二人就這樣成親了,婚後小兩口就在鳳臺之中笙簫對藝,這邊笙來那邊簫,整日裡鳳臺祥雲彩帶、萬禽聲鳴。直到有一天,二人像往常一樣吹笙吹簫,忽然自天上飛下一龍一鳳,在鳳臺前飛舞祥馳。
群臣看到,和秦穆公一起急忙趕來看,卻看到蕭史騎上了龍,弄玉騎上了鳳,二人隨著龍鳳彩雲飛上了天。
於是,乘龍佳婿、乘龍快婿這個詞便流傳了下來。雖然只是個傳說,但表達了古人對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新人的一種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