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馬尼亞虎」:擁有育兒袋的狼,卻因人的無知和愚蠢而消失

2021-01-17 不能說的奇趣

話說,雖然我們看不見,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在發生著同一個事情:物種的消失。為了警醒人類這個事實,這些年來很多組織和團體都會通過各種途徑釋放不同的信息,讓人們重視起來。

一些物種在各種媒體的報導下得以走進群眾的視線裡繼而得到保護,但一些,從來沒有這個機會,甚至有一些,因為被扣上不明不白的帽子,在人類的「一廂情願」下導致其滅亡。

1936年,隨著這種生物最後一隻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動物園裡因為工作人員疏忽被關在寒冷的室外整整一晚上而冷死,這種生物也在官方的通報下認定為滅絕動物。

(最後一隻該物種的錄像)

這個物種的學名,是袋狼,但因為其身上的斑紋就像老虎的斑紋一樣,因此有另外一個稱呼:「塔斯馬尼亞虎」。

在當時,很多人從外貌將袋狼誤以為是老虎,因此塔斯馬尼亞虎這個稱呼比袋狼更為人所知,這也證明了它的特別之處。

而且塔斯馬尼亞虎另外一個特別之處,它們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嘴巴可以張開的幅度非常大,看上去相當有壓迫感。

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動物。

也就是說,這種狼就如袋鼠一樣,會將寶寶放在自己的育兒袋裡撫養直至其能夠獨立生活。

塔斯馬尼亞虎曾廣泛分布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內陸草原,澳大利亞以南的塔斯馬尼亞島等地。

但是隨著澳大利亞被發現,澳洲野犬跟隨人類的步伐進入澳大利亞,同時因為這種犬類和塔斯馬尼亞虎的食性相似,加上人類的開闢,導致塔斯馬尼亞虎逐漸在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島消失,只剩下生活在塔斯馬尼亞島上的群體。

(紅色為塔斯馬尼亞島)

不過生活在該島上的塔斯馬尼亞虎的命運,也沒有得到好的結果。

很快,發現了塔斯馬尼亞島的歐洲人在島上開啟了殖民的過程。但定居在島上的居民經常發現羊只被不知名的生物殺死。

因為即使採取各種保護措施仍然未能遏制這樣的情況,因此島上的牧民相當氣憤。牧民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支持下,將目標鎖定在原本就生活在島上的塔斯馬尼亞虎。

這還不止,當局在未有考察具體情況的前提下甚至以每殺死一隻塔斯馬尼亞虎給予1磅獎金的獎勵,更是激勵了牧民開始大規模的追捕,獵殺塔斯馬尼亞虎。

(1925年,一名獵人獵殺塔斯馬尼亞虎)

不過後來經過證實,其實羊只的消失絕大部分並不是塔斯馬尼亞虎所為,而是跟隨人類步伐進入這片陸地的澳洲野犬。因為塔斯馬尼亞虎在此前並非是以獵殺羊只為生,所以雖偶有獵殺羊只,但情況其實並不多見。

同時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塔斯馬尼亞虎在人類的擴張和獵殺,外地引來的疾病,還有澳洲野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領土越來越少,數量越來越少,最終導致瀕臨滅絕的地步。

意識到後果的當局開始設立庇護所,試圖將剩餘的塔斯馬尼亞虎保護起來。

但知道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塔斯馬尼亞虎數量已經極其稀少,缺少繁衍的條件。

而最後的一隻塔斯馬尼亞虎,被命名為「班傑明」,也如前面所言,因為動物園工作人員的疏忽而死亡。諷刺的是,在班傑明死亡的前兩個月,當局頒布了保護該物種的法令。

人類留有塔斯馬尼亞虎曾經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就只有那些老舊的照片,還有目前放置在博物館,塔斯馬尼亞虎的各種樣本。

同樣諷刺的是,這些年來人們其實一直在尋找塔斯馬尼亞虎的痕跡。從1986年宣布塔斯馬尼亞虎滅絕後至今,當局時不時就收到群眾的匯報,發現疑似塔斯馬尼亞虎出沒的痕跡。

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居民彼得·格羅夫斯捕捉到的疑似塔斯馬尼亞虎外觀的生物。但這些證據都不足以證明塔斯馬尼亞虎還存在於野外。

同時,研究塔斯馬尼亞虎的科學家認為,即使沒有當初人為的幹預,這物種也極有可能會自己滅絕。墨爾本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副教授安德魯·帕斯克帶領一個團隊研究了留存的塔斯馬尼亞虎骨頭,皮膚等樣本,發現其遺傳多樣性比其他物種要少。

「如果我們比較同一部分的DNA,塔斯馬尼亞虎在個體之間的DNA平均差異只有一個,而狗在個體之間大約有5到6個差異。該物種在通常具有很多差異的一部分基因組中,個體的相似度為99.5%,缺少差異化」。

遺傳差異基本上是指任何兩個個體之間基因序列的差異。對恢復的塔斯馬尼亞虎基因組的分析表明,這種動物的遺傳差異性太小,難以長久存活。當這個值變低時,對一個物種來說就意味著厄運,因為如果沒有更多的基因庫,這個物種就更難適應外在的威脅。

(左:安德魯·帕斯克)

同時,由於基因庫的狹窄,意味著塔斯馬尼亞虎更多的是近親繁殖,導致在族群間遺傳的疾病更容易在後代出現,也導致其本身非常容易感染疾病而在生存和數量上較其他物種處於劣勢。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皮膚樣本)

雖然通過現代的技術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塔斯馬尼亞虎即使順其自然的發展,也有非常大的可能會在今天面臨滅絕的可能。

但這也不能掩蓋和改變,塔斯馬尼亞虎因為當初人類的擴張還有恣意妄為而受到不可逆轉的影響。如果沒有當初的幹預,或許這個物種,會在今天,得到不相同的命運。

相關焦點

  • 3年內8次目擊事件,消失83年的塔斯馬尼亞虎或未滅絕?
    3年內8次目擊事件,消失83年的塔斯馬尼亞虎或未滅絕?塔斯馬尼亞虎曾在澳大利亞大陸廣泛分布,但到了4000年前左右,很多地方的塔斯馬尼亞虎都因各種原因滅絕了,最後只剩下塔斯馬尼亞島(現為澳大利亞唯一島州)有一些個體存活。塔斯馬尼亞虎體長1米多,體重30千克左右。
  • 滅絕了的塔斯馬尼亞虎要被復活了?!!!
    最近,墨爾本大學的科學家們想了一個大招:想通過克隆技術,復活已經滅絕了的塔斯馬尼亞虎,又稱袋狼🐯關於它的介紹可以參考維基百科
  • 塔斯馬尼亞虎,一個神秘傳奇的故事
  • TASMANIAN TIGER(塔斯馬尼亞虎)進入國內市場
    南京亞洲戶外展塔斯馬尼亞虎展區塔斯馬尼亞虎是歐洲多國現役特種部隊、特警等部門正規裝備品牌,包括德國KSK特種部隊、駐阿富汗北約駐軍NATO Troops、法國塔斯馬尼亞虎以其背包產品而著稱,其團隊在高性能背負系統的研發和背包製造方面有著二十多年的豐富經驗,每一款背包的背負都根據不同的環境和使用場合進行設計,確保達到最佳的背負體驗。朗恆公司此次引進塔斯馬尼亞虎品牌,既是基於TASMANIAN TIGER與Fenix兩家品牌相似的對品質和專業的執著追求,同時也是"只做精品"經營理念的再次體現。
  • 它消失了83年後,竟再次出現
    從地球誕生到現在已經46億年了,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也在不斷地發展,環境也發生了多次變化,導致了地球上曾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造成了許多生物死亡,消失。其後人類的誕生也讓世界文明開始有了進步,但人類的不斷進化與發展,對地球也未必是好事,雖然人類成了地球的智慧生物,成了地球的主宰,但人類也在不斷地毀滅著地球的資源。
  • 滅絕了80多年的袋狼,擁有一張恐怖的大嘴,最後卻在動物園慘死
    它的頭像狗也似狐狸,身形也不大,低低矮矮地細長身體上有15~16條黑褐色條紋,神似老虎身上的條紋,加上身後一條長而粗的尾巴以及腹部的育兒袋,與袋鼠無異。這種四不像的動物到底是什麼呢?  這種動物是最不被澳大利亞當地人所了解的一種,叫做袋狼。除此之外他還有很多稍微令人耳熟的名字,譬如塔斯馬尼亞狼、塔斯馬尼亞虎、斑馬狗、袋裝狼和有袋狗等。
  • 袋狼:被英國人殺光的神奇有袋獸
    袋狼:被英國人殺光的神奇有袋獸位於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猶如世外桃源,與亞歐大陸、非洲大陸、美洲大陸遙遙相望。正是因為長期與外界隔絕,澳大利亞演化出了與眾不同的動植物群落,其中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袋鼠、樹袋熊、鴨嘴獸等。澳洲大陸上,曾經生存著一種外形和狼特別像的食肉動物,它就是袋狼。
  • 針鼴的「育兒袋」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  阿威/文  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和伊裡安鳥上,生長著一種奇異的動物,它身長50-70釐米,體重5—10千克,身上長著刺,像刺蝟和豪豬;嘴巴細長,四肢粗壯,看上去像一隻玩具小象;舌頭細長,長有倒鉤,可以伸出嘴外很遠,又像食蟻獸。這種可愛的動物叫針鼴。
  • 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生前畫面,因飼養員粗心大意而死
    很多人都不知道袋狼是什麼,小編先介紹一下袋狼。袋狼,現已全部滅絕,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曾廣泛分布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後因人類活動只分布於塔斯馬尼亞島。袋狼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動物。
  • 袋狼作為澳洲明星物種,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全盛,又是如何消失的?
    由於澳洲地理環境特殊,雖然在歷史上有過多種大型的食肉動物,但是卻也沒有亞非拉等地區的那麼複雜和強大,所以袋狼自然而然地就成為最耀眼的一支,在某些地區,也將它們稱之為塔斯馬尼亞之虎,或者塔斯馬尼亞之狼。雌性袋狼腹部長有向後開口的育兒袋,幼崽出生之後需要自己爬進袋中吸吮乳汁,由於袋狼幼崽通常是在沒有發育完全時就已經出生了,所以它們會在育兒袋中生活大概9-12周的時間,才會走出育兒袋看看新世界,而要達到斷奶的地步,則需要9個多月的時間。
  • 85年前拍攝的,或世界上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虎,珍貴視頻被修復
    近日,據外媒報導,一段珍貴的視頻被發布到社交網絡上,該片段拍攝於85年前,記錄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虎,死亡前18個月,在動物園的籠子裡徘徊的圖像。這珍貴的21秒視頻拍攝於1935年,是當時一個名為「塔斯馬尼亞仙境」的旅行社,委託一個拍攝影視公司拍攝的。
  • 85年前拍攝的,或是世界上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虎,珍貴視頻被修復
    近日,據外媒報導,一段珍貴的視頻被發布到社交網絡上,該片段拍攝於85年前,記錄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虎,死亡前18個月,在動物園的籠子裡徘徊的圖像。:澳大利亞國家電影和聲音檔案館這珍貴的21秒視頻拍攝於1935年,是當時一個名為「塔斯馬尼亞仙境」的旅行社,委託一個拍攝影視公司拍攝的。
  • 近親繁殖導致塔斯馬尼亞虎滅絕
    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韋伯•米勒領導的國際性研究小組,對從兩個塔斯馬尼亞虎(袋狼)毛髮中提取的DNA進行研究分析後發現,這種已滅絕了70年的澳大利亞動物,其滅絕原因可能是近親繁殖。該研究發表在周一出版的《基因組研究》雜誌上。
  • 10種已滅絕的最著名動物,最後一種是日本人的「神」,看完漲知識了!
    冰川的融化導致它們的大部分棲息地消失,減少了它們的數量,足以讓人類通過捕獵將它們消滅。雖然大多數人死於大約1萬年前,但偏遠地區的少量長毛象一直延續到4000年前。 4. 恐鳥(1400)
  • 澳大利亞有袋動物演化史:會不會進化出"袋人"?
    ,比如袋鼠、樹袋熊、袋食蟻獸、袋獾等等,那麼澳大利亞人會不會有一天也進化出育兒袋呢?這兩個陣營的「大老鼠」就好像是生活在平行宇宙的兩個地球上一樣,分別進化出了獅子(袋獅)、狼(袋狼)、劍齒虎(袋劍齒虎)、猴子(袋猴)等等種類繁多的動物,兩類動物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一個「沒袋」,一個「有袋」。當然現實中這兩類動物的生活環境並非相互隔絕,它們共同生活在美洲大陸和澳大利亞,這就決定了兩個陣營的動物之間存在競爭。比如劍齒虎和袋劍齒虎,都要為爭奪類似的獵物而PK。
  • 狼和虎都是哺乳動物,那麼馬戲團的狼和虎都是什麼地方來的?
    狼和虎都是哺乳動物,那麼馬戲團的狼和虎都是什麼地方來的?馬戲團對於很多九零後零零後是很少見的東西,不僅僅是娛樂方式的增加,還有就是國家對於動物的保護更加嚴格。馬戲團裡的老虎和狼還有獅子作為主力,以前是從野外捉來的,但是一般都是幼崽,這樣訓練起來才方便。
  • 絕種80年,消失52年物種回來了,有益還是有害,為何違反常理
    地球是一個海納百川的星球,擁有無數山川與河流,這其中隱藏無數生靈,每天有大量生命因衰老而死去,同時每天也有大量生命在新生,這是自然規律,完全符合物種遺傳和進化論,不過隨著地球環境向極端化發展,地球物種總數在減少,因為每年確定有多個物種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