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聽過閩南語歌曲,不足以談人生

2020-11-30 廣東共青團

過去,如果一首歌火了,你會在路過的每家店的音響中聽到它的旋律。

現在,如果一首歌火了,打開抖音每一個視頻配的都是它的調子。例如《大田後生仔》火速躥紅。

做人一輩子,快樂沒幾天

一條大路分兩邊,隨你要走哪一邊

不怕不怕就不怕,我是年輕人

風大雨大太陽大,我就是敢打拼

即使沒在抖音見過,走在街上可能也會碰到熱舞的小姐姐,但要小心別把眼睛黏在人家身上了,否則下場和後面這位小老弟一樣。

活潑的動作配上元氣滿滿的歌詞,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了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形象。這首歌的本意是獻給那些不怕風雨烈日的大田人民和年輕闖蕩的心,用質樸的歌詞和歡快的節奏表現閩南人心中的人生。

歌曲發行後熱度直線上升,熱搜榜上點擊率高居榜首。

舞蹈動作教學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隨著《大田後生仔》的爆火,閩南語歌曲也再度走入大眾視線,當人們深入了解它時,才發現這種用軟糯方言唱出來的歌,卻有著十足豪放的意味。

古老的起源

閩南歌曲起源於唐代的歌仔冊,這是一種以敘事、說教為主的文學樣式。歌仔冊可作為唱本、也可當作讀物,是傳播地方人文典故、風情世故的載體。廈門歌仔冊總共有數百種之多。19世紀流行的主要是傳統歌謠,包括戲文選段,進入20世紀,才有不少新創作的歌曲面世,其中《雪梅思君》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歌仔戲是用戲劇的形式表現歌仔冊的內容

《雪梅思君》是「採自廈門調而來。中國臺灣學者莊永明在《臺灣第一》書中披露:早在中國臺灣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曲尚未誕生前,"有兩首歌曲甚受大家所喜愛傳唱,其中之一就是《雪梅思君》。歌裡唱到:"唱出一歌分你聽,雪梅做人真端正…….勸你列位注意聽,要學雪梅這所行(品行)"。

講的是一個女子在丈夫死後,一個人帶著孩子,堅強地生活,而這個故事傳到中國臺灣後,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因為當時中國臺灣處於日本統治之下,人們借女子思夫,為其守節,來表達自己不甘於殖民統治,做人要端正,要有民族氣節。《雪梅思君》在當時被稱為"國慶調",由此可以看出閩臺人民的愛國情懷。

1905年,中國拍攝了第一部電影《定軍山》,電影產業就這樣在中國生根發芽了。1932年上海聯華影業製片印刷公司出品影片《桃花泣血記》。該電影由阮玲玉、金焰主演,電影輸入中國臺灣時為了招徠觀眾,於是片方設計製作廣告歌曲進行宣傳。詹天馬依據劇情梗概寫了七言歌詞,由王雲峰譜曲。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就這樣誕生了。

《桃花泣血記》劇照

閩南歌曲從此之後開始走上流行音樂路線,歌曲的消費者不單單是閩南人,閩南歌曲要走向全國甚至進軍世界樂壇。20世紀80年代,閩南樂壇出現了百曲爭鳴的局面,一時間帶動整個華語樂壇的震動。

愛情騙子我問你

都說沒聽過閩南語歌曲不足以談人生,有人把閩南語歌曲的主題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唱歌批負心漢,我的愛情不復還;誰人知道我多難,悽悽慘慘喝稀飯;少年從小不畏難,勇敢拼出一片天。

其中,有關愛情的歌曲應該是年輕一代最為熟悉的,這要感謝前陣子翻紅的一首閩南語歌曲——《愛情的騙子我問你》。

沒錯,就是這首「貢蝦米」

《愛情的騙子我問你》起初只是在閩南地區大火,費玉清在節目上的即興演唱讓這首歌成功地火出「圈」。在網絡上,這首歌起初是一種惡搞的素材,因為閩南語中的「講什麼」發音與普通話的「貢蝦米」相似,再加上大膽奔放的MV,於是被年輕人玩出了無數的花樣。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本是一首描寫舞女的歌曲,其創作者陳小雲更是20世紀80年代閩南樂壇的創作奇女子。

陳小雲

陳小雲年輕時和朋友合資經營一家咖啡廳,喜歡邊工作邊哼哼唱唱的她被楊清吉老師所欣賞。經楊老師的幫助,陳小雲到臺中酒店替一位歌手代班。從此之後,陳小雲白天經營咖啡廳生意,晚上便搖身一變成臺中酒店駐唱歌星。後來陳小雲有幸認識海麗唱片老闆,由此便開始了她的音樂生涯。

除了《愛情的騙子我問你》和《舞女》這種纏綿悱惻的歌曲,陳小雲還創作了一些曲調活潑的舞曲。例如1992年發行的《愛情恰恰恰》,這首歌一經問世便迅速風靡全國,軟糯的閩南語唱出「想要和你想要和你來跳恰恰恰」別有一番韻味。愉悅的曲調撩撥起人們的腳步,而細品其歌詞卻黯然傷感。「手端一杯愛情的酒,要來祝福你,愛情的恰恰糖甘蜜甜,可惜身邊的人,不是不是不是你。」歌詞與愉悅的曲調形成對比,「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愛拼才會贏

雖然愛情歌曲十分流行,但認為閩南單單盛產「靡靡」的愛情歌曲那就有點片面了。學者把閩南語歌曲定義為大俗又大雅。它既來源於當下生活,歌頌個人命運、親情友情愛情;也與時俱進,結合進日本演歌、R&B、JAZZ、搖滾等多種風格。而海洋文化又賦予了閩南人樸素的辯證觀,海浪有起伏,運命也有順歹。

於是,陳雷在《歡喜就好》裡唱:「有時清醒,有時隨意;有人講好,一定有人講壞」;伍佰在《世界第一等》裡唱:「有時猛有時平,親愛朋友你著小心」。

我們所理解的閩南歌,既是葉啟田唱出激動人心的「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也是伍佰口中新臺語歌《樹枝孤鳥》深沉絕望的悲愴。

如果閩南語歌曲只是拾人牙慧的土味民歌改造,它註定流行不到今年夏天。強大的精神感染力,才是閩南語歌曲最寶貴的精神內核。

比如《愛拼才會贏》這首經典曲目。

這首歌發行於1988年,當時正逢中國臺灣經濟低迷期,許多人面臨著沉重的失業壓力。這首歌的誕生鼓舞了臺灣各行各業的人們奮發向上的勁頭,同時也在大陸甚至是全世界的華人圈裡廣為流傳。「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這首歌把人生的成敗與海上的波浪作比,生動形象傳遞出閩南人民豁達的人生態度,敢拼敢做的行事風格,勇於冒險的探索精神,具有很濃重的海洋特色。

除了《愛拼才會贏》外,表達這種奮鬥精神的還有閩南十大金曲之一的《閩南人》——「雄雄的鬥志是咱生來的本領,只要有機會,咱就努力向前行。」只是念著歌詞就已經可以體會到那種不認命不服輸的熱血了。《大田後生仔》也有著這樣的氣質,歌詞中「做人一輩子,快活沒幾天」好似垂頭喪氣,但一句「不怕不怕就不安排,我是年輕人」便又將調子帶回了積極的軌道上,這種仿佛什麼事都打不垮的樂天精神令聽者動容。

人人都愛閩南歌

閩南語歌曲在華語樂壇影響深遠,有很多在國語歌壇己功成名就開拓一片天地的知名歌手為了豐富自己的音樂生命,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紛紛跨足閩南語領域小試牛刀演唱閩南語歌曲,也就是所謂的"雙聲帶"歌手。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蘇芮、蔡琴、張宇、齊秦、周華健、伍佰等。甚至是一代歌后鄧麗君也曾在演唱生命巔峰時期抵禦不住閩南語歌曲魅力的誘惑,演唱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雨夜花》,而成為最具指標性的"雙聲帶"歌手的代表。

屹立樂壇二十餘年依然長盛不衰的香港天王劉德華也因為類似的原因在90年代末期推出一首閩南語歌曲《世界第一等》。

即使在如今的華語樂壇中,閩南語歌曲依舊佔據重要地位。孫燕姿是許多70、80甚至90後的偶像,她剛出道時唱過一首歌曲叫《天黑黑》。

歌曲中有幾段起著畫龍點睛作用的閩南語唱詞,取材的就是一首在中國臺灣以及福建閩南地區膾炙人口的民謠。從這首鄉土氣息濃厚歌詞幽默詼諧的歌曲當中,我們有一種強烈的親切感和歸屬感。時光仿佛一下子倒流到從前,似曾相識的場景,樸素單純的鄉村生活,藍天白雲、鳥語花香的山野風光都在腦海裡如放電影般一幕幕重現,感動由然而生久久無法泯滅。

隨著時代的發展,閩南歌曲中加入許多新內容,更多的閩南歌曲逐漸國際化並被世界認可。例如《痴情玫瑰花》,歌曲節奏以電子舞曲為主,搭配越南鼓創造出令人難忘的曲風。這首歌用441天在視頻播放量破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或為愛情輾轉反側,或為生活四處奔波,閩南語歌曲中總包含著一種獨特的韻味,在眾多歌裡面聽起來很有辨識度。這不僅僅是因為閩南語非常有特點,與閩南人的性格也有關係——閩南人滿懷鬥志、積極向上的。瀕臨海洋的地理特點讓閩南人養成勇於探險、善於發現的民族性格,他們敢想敢拼,擇一路而一往直前。其次,閩南人具有很強的內部凝聚力,他們精誠團結。未知的海洋、茫茫的航程,在海洋中無依無靠,或許是同鄉的鄉音、熟悉的飯菜、相似的生活習慣都能成為心靈的港灣。

現在,一起來聽一曲完整版的《大田後生仔》,感受閩南人「我就是敢打拼」的精神吧——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編輯:星

相關焦點

  • 再次出圈的伍佰,背後是閩南語歌曲的黃金時代
    為了擴大影片影響力,詹天馬寫詞、王雲峰譜曲的同名歌曲《桃花泣血記》應運而生,這是國內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曲。從此,閩南語歌曲正式走上流行音樂之路。《桃花泣血記》劇照20世紀80年代,閩南語歌曲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極大地豐富了整個華語音樂的內容生態。
  • 八閩千姿:一位民間藝人的閩南語歌曲「情結」
    中新社漳州2月17日電 題:一位民間藝人的閩南語歌曲「情結」  作者 劉永明 鄭德鴻  許友成是一位閩南語歌曲的民間傳播者,數十年來培育了一批批優秀的閩南語歌手,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讓那些優美動人的經典閩南語老歌,得以一代代傳唱下去,響徹全球。
  • 這浪這西浪啊閩南語歌曲介紹
    這浪這西浪啊閩南語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慨,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
  • 終於找到閩南語版《來生緣》,敢賭半斤豬肉沒多少人聽過
    終於找到閩南語版《來生緣》,敢賭半斤豬肉沒多少人聽過 悅耳生活
  • 第三屆「閩歌賽」拉開帷幕|閩南語歌曲 歌賽 閩南語歌_網易新聞
    本報福州訊(記者張)在成功舉辦兩屆之後,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國音樂家協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全球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閩南語歌具備傳統與現代兼有的美好特質,它除了帶給參與者對音樂、文化、風土人情的參與和分享外,也更多地通過比賽過程的交流,把閩南語歌內涵中的大愛,最大限度地傳播出去。據介紹,福建和臺灣地區多年來都是閩南語歌曲最盛行的地區。以往屆為例,兩岸參賽選手往往能以不同的風格詮釋相同的作品。
  • 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收官《靠自己骨頭長肉》奪冠
    臺海網8月31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第十三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冠軍之夜」前晚在廈舉行。歌曲《靠自己骨頭長肉》斬獲原創歌曲冠軍,原創歌手冠軍由選手許聖威摘得。第十三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以「讓世界聽得見」為主題,首度採用線上徵集,首次在線海選,首次與咪咕音樂、抖音深度合作。賽事歷經172天,吸引了120名選手報名參賽,先後徵集到237首原創歌曲。參賽者不僅來自廈漳泉、廣州、北京以及臺灣、金門等地,也有來自德國、新加坡等海外地區的閩南語歌曲愛好者。
  • 第十四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樂團季昨晚開唱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龔小莞)昨天晚上,第十四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樂團季首場路演在嘉禾良庫文化創意園火爆開唱。觀眾的熱情溫暖了廈門的冬夜,他們早早就將舞臺圍得水洩不通。  參與比賽的十二支閩南語原創樂隊演繹了《無你》《廈門的風》《鬥陣來嗨》等12首閩南語歌曲。
  • 第十四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樂團季正式啟動
    你好臺灣網11月17日消息(記者 呂葉松)昨日,第十四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樂團季的啟動儀式在廈門MT livehouse舉行。據悉,第十四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樂團季以「遇見閩南歌」為主題,首次採用團體競技的比賽模式,從廈漳泉、臺灣地區以及東南亞等地遴選出 12 支高水準的音樂製作團隊參與本次比賽,用豐富的形式打造更加多元的閩南語歌曲。
  • 這首閩南語歌曲最近很火 《浪子回頭》點擊破億
    最近在網上很火的閩南語歌曲《浪子回頭》,二次元氧氣美女趙曼茵演繹得絲絲入扣動人心弦。歌曲略帶慵懶氣質,混搭流行元素;趙曼茵獨特的聲線,溫暖聲線令人著迷。  整首歌都是用閩南語+普通話演唱的,其中的歌詞不乏一些臺灣當地的方言,歌曲一開始是低沉輕柔的聲音,就好像是一個浪子,在年老的時候,回憶自己一生的經歷,點了一根根的煙,喝了一杯杯的酒,心中有著無限的感慨!
  • 晉江安海姑娘閃耀八閩少兒春晚 合唱閩南語歌曲演繹拉丁獨舞
    晚會中,蘇安妮不僅參與合唱閩南語歌曲《阿母的手》,並演繹了精彩的拉丁獨舞《拉丁girl》,收穫無數目光。  據了解,此次福建八閩少兒春晚前期在全省各地市選拔演出人員,吸引了近萬名多才多藝的選手參加。選拔賽中,蘇安妮憑藉靚麗的外形,紮實的歌舞功底,一路突圍,成功獲得參與錄製的機會。本次少兒春晚,蘇安妮被委以重任,參與兩個節目的演出。
  • 大田後生仔歌詞諧音翻譯 大田後生仔閩南語怎麼唱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閩南歌曲非常的好聽,歌詞大意是「做人一輩子快樂沒幾天,一條大路分兩邊,隨你要走哪一邊」,據了解,這首歌歌名叫《大田後生仔》。那麼大田後生仔閩南語怎麼唱?下面來看一下。  大田後生仔歌詞諧音翻譯  《大田後生仔》是目前抖音上非常火的一首歌曲,這首歌其中有一段歌詞是閩南語,非常的好聽,因此深受眾多網友以及聽眾的喜歡。
  • 這幾首冷門古風歌曲你一定沒聽過,一首歌曲一段故事,聽到流淚
    這幾首冷門古風歌曲你一定沒聽過,一首歌曲一段故事,聽到流淚特別聲明:文章內容實屬原創,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的30日內聯繫刪除近些年越來越多人喜歡聽古風歌曲,很多人喜歡把古風歌曲當成鈴聲,蠻多的古風音樂也都挺好聽的,小編也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古風歌曲中,比較冷門好聽的,不知道有小夥伴們有沒有聽過《三苦生》這首歌曲,說起三苦,可能很多人想問何為三苦?
  • 一顆流星(閩南語)
    關注請點上面藍色字:懷念鄧麗君  這首閩南語歌曲《一顆流星》是鄧麗君在1973
  • 第十屆閩南語雙歌賽收官 廈門黃瀅瀅獲最佳歌手獎
    ­  作為海峽兩岸閩南語原創音樂的知名賽事,海峽兩岸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以下簡稱「閩南語雙歌賽」)走過了整整十年。上周六晚,大賽總決賽在廈門廣電集團1000平方米演播廳舉行,12名選手進行了1個多小時的巔峰對決,由廈門賽區選送的作品《風啊輕輕吹》獲得金獎。
  • 陳奕迅十首冷門歌曲,你聽過幾首
    但是稍微了解一下就會知道,這些質疑者其實並不了解陳奕迅,他們聽過的陳奕迅的歌曲只停留在《十年》、《浮誇》、《富士山下》等歌曲,兩隻手都數得過來。專輯歌曲旋律緊湊而急促,高亢而嘹亮,聽起來讓人心緒澎湃,歌詞講述了普通的人生而在世,未必個個都是英雄大人物,然而蜉蝣並非面目模糊,普通人也能有最感動的故事,絕對是單曲循環的佳曲。
  • 晉江草根歌手攜閩南語歌《夜雨思情》唱響臺灣
    由東石草根歌手三曲與黃麗美共同演唱的閩南語歌曲《夜雨思情》被臺灣最大點歌系統收錄。今後在臺灣,不論是KTV、旅遊大巴還是家中,都能夠享受到咱厝歌手的美妙歌聲。 記者了解到,三曲(本名張貽作)與黃麗美都是晉江東石人。其中,三曲來自松柏山,是一位個體工商戶;黃麗美來自石菌村,本職工作是一位餐廳收銀員。
  • 20首最好聽的閩南語歌曲
    .一隻小雨傘(才藝精選)  8.一條手巾仔(林玉英) 浪子的心情(閩南語精) 愛情一陣風(葉啟田)  9.小雨(閩南語精) 男性的本領(閩南語精) 絕情雨(閩南語精) 心愛的甭哭(林玉英)  10.一生情一世愛(方瑞娥&) 傷心酒店(熱舞流行) 愛情一陣(卓依婷) 野鳥(閩南語精)  11.有酒矸倘賣無(閩南語精) 燒酒話(卓依婷) 閩南語
  • 上海姑娘李婭莎獲臺灣金曲獎最佳閩南語女歌手獎(圖)
    上海姑娘李婭莎獲臺灣金曲獎最佳閩南語女歌手獎(圖) 2013年07月06日 23:3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泉州閩南語音樂學會換屆 洪翔任會長
    自2016年成立以來,「泉閩會」已成為泉州地區乃至全球熱愛閩南語音樂愛好者的溝通平臺。三年來,學會不僅舉辦了多場閩南語音樂大師課,長期參與各種公益義捐義演活動,還帶領熱愛閩南語音樂的人們出訪菲律賓、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通過多地的交流促進本地閩南語原創音樂的進步。
  • 在太空中也可以聽到閩南語!
    伴著先民漂洋過海的腳步,閩南語開始影響中國臺灣和東南亞等地區,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主要語言之一。閩南語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泉州方言則是早期閩南語的代表。 (二)多種文化促融合 除了戲曲,閩南語也受到了荊楚文化的影響。歷史上多次漢人南下,帶來了他們的文化——荊楚文化。通過日常的接觸和交流,荊楚文化漸漸融進閩南語中。雖然時間已過了很久,可是當時的荊楚方言卻在閩南語中流傳下來,甚至成為閩南語中的一部分。如閩南語中會用荊楚方言「兮」表示虛詞「的」,「抱」表示 「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