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第一財經日報 | 發布時間: | 2008年08月30日 14:42 | 作者: | 蔡臻欣 |
同任何其他市場一樣,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同樣面臨短線、中線、長線不同交易周期的策略抉擇。何謂短中長線?何謂波段操作?乃至何謂趨勢?可謂眾說紛紜、各執一詞,往往令初學者莫衷一是。但在一些外匯高手的眼中,短中長線以及波段操作都有嚴格的進出依據和量化標準,在此基礎上方可言交易紀律和交易哲學。 月線是「綱」,綱舉則目張 加拿大職業外匯投資者李錚對此深有感觸,他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電話採訪時表示:「回顧我在初學外匯交易時走過的不少彎路,有一大半問題都是出在對外匯交易周期理解不透徹之上。短周期中苦苦尋覓到的進場點,原來恰恰面臨中長周期的壓力區,或者說根據小周期中的強勢突破信號追入,放在大周期中一看原來已經到了下降通道上軌,結果自然是空歡喜一場。」 李錚表示外匯市場更加講究技術面的策略綜合運用。「一般來說外匯圖表中的月線波段走勢是投資者依託的主流走勢,通過不同的月線波段走勢可以大致判別外匯品種未來升跌的概率和幅度大小。對外匯投資者而言,月線是『綱』,綱舉則目張,大方向掌握好才能從總體上提高勝率。」 他認為,在月線的大框架下,周線則是研判月線波段升跌的主要工具,與之相應日線是研判周線波段升跌的主要工具。60分鐘線以下的短線分時走勢線則是研判日線波段升跌的主要工具。掌握了不同周期走勢之間的相互關係和漲跌始末點的技術依據,才能夠從根本上把握外匯走勢律動的節奏。否則就可能迷失在不同周期相互矛盾的關鍵點上而不得其要領,甚至被瞬息萬變的市場所控制和玩弄。 「通常依據60分鐘線操作」 李錚將60分鐘線以下的周期操作統稱為短線操作,他基本上不太熱衷於從5分鐘、15分鐘周期中尋找短線的蠅頭小利,「但我會關注在這些周期中出現的某些形態的象徵意義,畢竟蝴蝶扇動翅膀究竟能否帶來颶風,誰也不知道。」 他日常60%的精力和資金用於捕捉30分鐘以上周期的獲利機會,「我看得比較多的是60分鐘線、2小時線這兩個周期,通常依據60分鐘線操作。」 在這些短線周期中,他著重考量均線E5(即60分鐘圖中的5個60分鐘走勢形成的均線,以此類推)和E10的金叉(即E5上穿E10),以及KDJ和MACD指標的金叉包括從超賣區向上等特徵來判斷買點。同時以均線E5和E10的死叉(即E5下穿E10),以及KDJ和MACD指標的死叉包括從超買區向下等特徵來判斷賣(賣空)點。除此以外,在不同周期走勢圖上對下降通道或下降趨勢線的突破,以及對上升通道或上升趨勢線的跌破,如果能夠與上述買賣(賣空)點判斷幾乎同時出現,則被他視為多重驗證,其準確性更高。 「當然周期越小,變動越頻繁,出現虛假信號的概率也越大,一般我設一條E20來過濾某些信號陷阱。換言之只要E5>E10>E20,三者持續向上構成多頭排列,那麼就可以放心一路持有。如果E5<E10<E20,三者持續向下構成空頭排列,那麼哪怕有金叉信號也原則上放棄。」 中線選周線 長線選月線 李錚的中線策略則選定周線,「我一般採用E4(4周均線)和E8(8周均線)兩個指標來判斷周線級別的買賣點,其原理與前述思路相同,需要加上周MACD和周KDJ指標共同幫助制定買賣策略。但由於周線波動緩慢,故不需要E20這樣的輔助指標來幫助過濾噪音。」此外周線圖中的EXPMA(12)線指標也是他用來判斷周線上升走勢的重要依據之一。 月線則是重要的長線進出依據,李錚傾向於設置E3(3月均線)和E6(6月均線)來判斷月線級別的進出場點。「但月KDJ和月MACD由於反應過於遲緩,我一般不參考,對於月線的判斷和策略選擇更多的是從周線的起漲起跌或轉強轉弱信號中進行推演。」 在買區做多,在賣區做空 美國ITRADEFX外匯投資公司資深操盤手李曉(Isaac Li)則更傾向於在60分鐘、2小時和4小時這三個周期中進行自己的投資策略配置。他認為,長周期買賣信號相對於短周期一般而言準確度更高一些,勝率更大的同時也降低了做錯風險。 「K線在不同時間周期中都有其積極意義」,李曉主要運用陰包陽、陽包陰、早晨之星和黃昏之星來輔助決策,「這四種形態其實在任何時間周期圖形上都有效,是效率非常高的信號。」至於雙頂、雙底等K線形態,李曉只推薦用在2小時以上的圖表。 不同周期都有其趨勢線,一般而言短周期的趨勢線服從長周期的趨勢線。「我們運用趨勢線來區分買區和賣區,只有在買區做多,只有在賣區做空,這樣理論上就不會有逆市而為的情況出現。一些常規指標如KDJ和MACD結合均線的運用,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分清楚買區與賣區,不同時間周期的定義同樣是不一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