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於西寧市城西區火燒溝溝口東側的碧山生態公園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年內向廣大市民開放 。
作為火燒溝景區與城市之間的第一道門戶,碧山生態公園處於城市向郊野綠地過渡區域。
那現在的公園到底建設得如何呢?《西海都市報》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火燒溝風景畫廊開篇段位於火燒溝溝口北面的入口處栽種了兩排行道樹,這便是公園的主入口了。碧山生態公園總面積14.46公頃,公園規劃有三大片區,分別為形象展示區、休閒體驗區、生態綠地區。
入園後,形象展示區的概念讓人一目了然,這也是火燒溝風景畫廊的開篇段。一組組擺放成型的石頭間,造型油松、金葉榆、紫葉矮櫻、水蠟球和各類彩葉樹按照色片搭配了起來。上海園林集團公司工作人員陳豐介紹,山石盆景園是公園內的一個亮點景觀。「現在就差面層的鋪裝了。」結合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此處的地面上,都將要鋪設上滲水性極佳的陶瓷透水磚。
在山石盆景園不遠處,有處面積較大的斜坡。這裡是波斯菊的天下。「到時候這裡要種上顏色各異的波斯菊,會呈現出一片花海的景觀。」西寧市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趙海說,入口花海區是公園內的又一個亮點。「坡下面,我們做了一個大的石壟,這可以把泥沙給擋住,還能起到過濾水的效果。」這也是公園內海綿專項規劃的一項內容。站在斜坡上,順著工作人員手指的方向,有處堆放了沙子的地方。等修成後,這裡將是公園內的一處觀景平臺。「遊人逛完園區,可以從這裡上去休息。」
公園內,大小不一的觀景平臺共有四處,特色廊架有兩個。植物迷宮凸顯科普教育功能繼續往裡走,三面環山的公園中間,三個大小不一的花壇,就組成了一個小型休閒廣場,這樣的小廣場共有五個。步道上,均使用了有淨化雨水效果的透水磚。工作人員介紹,這裡是生態休閒體驗區。
除了凸顯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的生態旱溪、生態雨水溝等外,最亮眼的就是利用650株側柏打造的植物迷宮。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在這裡體驗一下,很適合全家放鬆遊玩。」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也體驗了一把。植物迷宮佔地4500平方米。迷宮內通道易進難出,對於大人和孩子來說絕對是個挑戰。其實,植物認知樂園也很有趣。「現在的公園裡,都會給植物掛上身份信息的牌子,小孩一看牌子,就知道這是什麼植物、什麼時候開花、什麼時候結果。」趙海說,後期,等種植結束後,這個區域種植的所有植物上都會掛上一塊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牌子。
西寧市首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生態綠地區裡,栽植色帶、補綠、日常養護和澆水等的工人有九十餘人。已經種上了油松、金葉複葉槭、雲杉、國槐、旱柳、圓冠榆、紫葉矮櫻、金葉榆、荷蘭菊等。「以前都是密植,現在我們會稀疏地搭配種植一些色帶和花灌木,會有比較豐富的層次感。」隨著施工進度不斷推進,移動式衛生間、生態停車場等都將一一具備。等正式開園後,公園南面、北面、西面都將設有入口。
建成後的碧山生態公園還將打造成西寧市首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公園將以火燒溝為依託,成為集生態修復、自然科普於一體的城市郊野公園。
【來源:西海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