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白雪
生產工藝落後、車間氣味刺鼻,這恐怕是很多人對廢橡膠生產的固有印象。不過,中國經濟導報記者6月8日走進河南省新鄉市橡塑工業有限公司時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半個足球場大小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裡僅有18名工人,每個工人負責一臺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整齊有序地堆放在車間外的露天倉庫,在廠區記者也沒有聞到任何刺鼻的味道。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秘書長曹慶鑫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廢橡膠綜合利用企業升級生產設備的興趣濃厚,智能化信息化生產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主線。在《中國製造2025》發布後,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綠色發展、智能發展的趨勢更為明顯。
規劃促使企業主動升級
曹慶鑫發現,「《中國製造2025》的出臺給行業相關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減排壓力,企業積極主動升級生產設備,以期達到環保要求。」
由河南省新鄉市橡塑工業有限公司研發的「再生橡膠自動稱量下片機」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市場的歡迎。該裝置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再生膠煉膠工藝全面自動化的目標。該公司董事長田明旭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該裝置的特點在於膠片迅速降溫冷卻,不僅使操作工人離開了空氣汙染濃度相對較高的精煉機輥筒,降低了操作工人受汙染的程度,而且使得廢氣的收集裝置更加嚴密,有助於減少整個煉膠車間的空氣汙染。
國內同行業的企業在使用後認為,該裝置在節能和自動化生產方面效果顯著,運行良好,滿足生產要求。同時企業也提出一些建議促進設備升級。
「如果按生產每噸再生橡膠可節能20%計算,節約能源可達24600萬噸以上,可減排19.3萬噸二氧化碳。」田明旭解釋說,「按每生產1萬噸再生膠可減少5名工人計算,2014年我國年產410萬噸再生膠,即可節約2000人左右的人力成本。」
為了購買一套國際先進的再生膠生產裝備,安徽紅太陽新材料有限公司可謂是一擲千金,花費1500萬美元從國外引進這套智能化的環保裝置,包括專利使用權、亞太地區國家代理權和工藝配方生產使用權。
「雖然目前中國廢橡膠綜合利用企業普遍規模小,增長方式粗放,但從未來發展看,不重視環境保護的企業難以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曹慶鑫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透露行業已確定三大目標任務,「改變廢輪胎粉碎工藝;淘汰煤焦油,制定環保型再生膠行業自律標準;改變再生膠高溫高壓脫硫工藝,採用常壓連續環保脫硫工藝。」
「確定這三個目標,使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做到脫胎換骨的改變,真正做到以環保為首要任務,這也迎合了《中國製造2025》的綠色發展方針。」曹慶鑫表示。廢橡膠綜合利用自動化生產車間。
智能化信息化生產是主線
《中國製造2025》提出以「網際網路+」為核心,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這將是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主線。規劃指出,「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那麼,當光鮮時髦的網際網路遇到傻大黑粗的廢橡膠將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網際網路+廢橡膠」可以指導企業更加智能化的生產。其中,通過網際網路,可共享汽車保有量,輪胎產生量等。此外,在裝備工藝智能化方面,通過在設備上安裝電子視頻,使其成為「傻瓜設備」,保留相關數據,開展全自動化生產。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名譽會長範仁德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智能製造是《中國橡膠工業強國發展戰略研究》提出的十大戰略之一。以信息化為基礎,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製造在橡膠行業開始受到普遍重視,中國橡膠協會提出落實橡膠工業智能製造的10條自動化生產線已經取得重大進展。」
曹慶鑫介紹說,「主要是膠粉生產自動化,再生工序連續化和煉膠(捏煉、精煉和濾膠)聯動化。」同時,重點推廣「自動化程控廢輪胎處理生產線」、「常壓塑化法連續再生法」等新工藝和「多機一線自動生產線」等新工藝裝備。
面對智能製造,企業該如何發力?曹慶鑫表示,「進一步研發與改進行業自動化工裝、提高生產過程的連續化、自動化、智能化與集約化,降低設備的單位能耗,對一些全新的再生理論進行前瞻性的預研;鼓勵企業向生產清潔化、操作聯動和自動化、管理信息化發展,提高裝置規模和操作控制水平。」財稅支持政策前景不明
雖然《中國製造2025》在支撐與保障一項中提出,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但有業內不願具名的受訪專家表示,就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來看,目前並沒有任何財稅支持政策的消息,囿於廢橡膠企業進項增值稅發票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有關企業獲得相關政策支持的前景並不明朗。
曹慶鑫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介紹了發達國家和地區對廢舊輪胎處理所採取的減免稅收、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如,美國雖然各州的立法不同,但對處理廢舊輪胎的政策基本相同,均分別給予每條輪胎3~5美元的補貼;加拿大政府規定每處理1噸廢舊輪胎給予60美元的補貼;歐盟則每處理1噸給予140歐元補貼;中國臺灣每處理1噸由臺灣環保署給予3200元新臺幣補貼,香港每處理1噸由香港環保署給予1700元港幣補貼等。在曹慶鑫看來,廢舊輪胎利用屬於政府支持、政策鼓勵、公益性非常強的行業。
對此,曹慶鑫表示,我國要學習和借鑑海外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現狀,制定出針對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的利好政策。
此外,《中國製造2025》在支持與保障中還提出,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制造業人才發展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組織實施製造業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完善從研發、轉化、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
曹慶鑫表示,首先要淘汰「老同志」,培養年輕人。目前行業年輕人大多是「父二代」,他們繼承父業,但是不要模仿現狀,而要創新。「今年年底我們將成立中國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青年聯盟,培養新的接班人。」
其次,鼓勵在讀碩士生、博士生直接加入廢橡膠綜合利用領域的專業研究隊伍。目前,僅華南理工、青島科大、北京化工大學3所院校已有超過50名的研究人員,中科院系統的博士生及博士後工作站廢橡膠專業的研究隊伍也超過60人。再生橡膠行業的基礎理論研究正在夯實,並為今後的創新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