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如果有人問你這兩個問題,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到愛因斯坦。沒錯,最聰明和最偉大往往是能夠並列的,而愛因斯坦無疑都具備了。
愛因斯坦依靠自己無以倫比的聰明優勢,成為了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在科學界有一個科學家榜單,對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誕生的偉大科學家進行了一個排名,而在這個榜單上,愛因斯坦佔據榜首。
由此可見,愛因斯坦在科學領域的貢獻有多麼的巨大,他的研究和理論讓人類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可能有有會說了,愛因斯坦的偉大理論無非是質能方程式和相對論,這兩個理論對於人類真的那麼重要嗎?
如果你是一位科學愛好者,那麼你就能夠明白這兩個理論有多麼的偉大,對人類的科學進步有多麼的重要。質能方程式告訴我們,能量和物質是質量的兩種表現形式,它們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之下,能量和物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而在此方程式的指引下,人類開始研究探索核能,並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質能方程式向人類提示了宇宙物質的起源,讓我們明白了宇宙最初的氫和氦等元素是如何來的?同時它也更好地促進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形成和完善。
相對論那更不用說了,它的偉大很難用言語來形容。相對論告訴了我們,物體速度的極限是光速。並且還告訴了我們,宇宙時空是扭曲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相對論揭示了宇宙的本質。只要我們沿著相對論指引的方向一直研究探索下去,就有希望真正了解宇宙的終極奧秘。
相對論讓人類在宇宙學多個領域實現了高速發展,他的思想超越了當時的人們一個時代。用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重新定義了引力和高速狀態下的宇宙,在宇宙基礎理論方面,恐怕在未來很漫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無人可以超越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偉大不用懷疑,而每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除了研究一些理論科學之外,還喜歡通過理論對未來做出一些預言。愛因斯坦如此偉大的科學家,自然也非常喜歡預言,他的一生之中做出過不少的預言,這些預言在當時並不被人們看好,可是在後來的科學探索道路上,大部分都被科學家所證實。下面我們就對其中三個預言進行簡單的描述,第一個讓我們期待,而第三個卻讓人類擔心。
一、蟲洞,蟲洞也被叫做時空洞,還可以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是一種理論上存在的時空通道。它的作用就是將遙遠的宇宙兩端連接起來,通過它實現快速的穿梭,這個速度已經超出傳統意義上的超光速。
我們都知道,速度讓我們走遍了全世界,對地球有了全新人認知。也是速度讓我們走出了地球,看到了浩瀚的宇宙。只要具備速度的優勢,我們就可以走得更遠,能夠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
可是愛因斯坦用相對論告訴我們,速度的極限是光速,並且有質量的物體只能無限接近光速。而光速不可超越這樣的理論已經被科學家所證實,科學家通過粒子對撞機對粒子進行加速,不管如何努力,粒子的速度只能在99%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始終無法達到100%光速。
如果物體的極限速度是光速,那對於人類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要知道宇宙的距離以光年為基本單位,太陽系直徑有兩光年,而銀河系的直徑達10萬光年。現在,人類可以觀察到的宇宙範圍是930億光年,這可能僅僅是整個宇宙的冰山一角。
如此浩瀚的宇宙想要探索,沒有速度優勢是不行的,而即使是我們的飛船實現了99%的光速飛行,我們最多也就是能夠對太陽系附近進行探索,根本無法探索整個銀河系,更不要說整個宇宙了。如果是這樣,那人類發展科技探索宇宙還有什麼意義?我們將被永遠困在有限的範圍內?
光速不可破嗎?其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向我們揭示了宇宙空間是可以扭曲的,而在扭曲空間狀態下是可以實現超光速飛行的,並且還提出了蟲洞的猜想。
蟲洞就是在宇宙空間發生極大扭曲的狀態下可能打開的一個通道,它可以讓我們的飛船穿越這個洞,快速到達宇宙的另一端。如果蟲洞能夠實現,那麼宇宙的距離對於我們來說將不再是問題,即使是相隔數百萬光年的兩個星系,通過蟲洞也可以快速到達,而不是過去只能幻想。
二、宇宙學常數,愛因斯坦在證明宇宙是「穩恆態」的時候,在相關的方程式中加入了一個不存在的因素,它就是「宇宙學常數」,加入這個常數的作用就是用來抵消引力。
牛頓曾經也提出過相似的「以太理論」,只不過在後來的研究中,哈勃證實了「哈勃定律」的正確性,從而指出宇宙學常數是錯誤的,是並不存在的。由於當時的科技實力有限,並不知道暗能量的存在,所以也無法用來證明宇宙學常數是真實存在的。
在這方面,愛因斯坦也坦然承認宇宙學常數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那麼宇宙學常數真的是愛因斯坦的一個錯誤嗎?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很多人已經忘了愛因斯坦的這個預言,可是在人類進入21世紀之後,在宇宙研究探索過程中,發現了暗物質和暗能量的都存在。
暗能量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它佔據了宇宙絕大多數的物質,可能是宇宙運行最核心最主要的東西,而且暗能量是可以和引力進行抵消的。暗能量所產生的力與宇宙學常數的特性非常相似,於是有科學家認為,宇宙學常數可能真的存在,也許就是我們現在所不了解的暗能量。
三、第四次世界大戰,愛因斯坦對人類有兩個偉大貢獻,一個是相對論,一個則是質能方程式。質能方程式揭示了能量和物質是質量的兩種表現形式,是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的。
科學家在質能方程式的啟發下正式走進了核能的研究道路,從此開啟了讓人類高興而又擔憂的核能時代。核能的強大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尤其是在上個世紀核彈的出現,更是讓人類認識到了這種可怕的毀滅性武器。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促使了核彈的誕生,可是對於愛因斯坦本身來說,他是非常反對戰爭的,也非常反對使用核武器。他曾經做過一個預測:「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的武器是石頭。」
這個預言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人類發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戰,那麼最終會演變為核戰爭,人類科技文明毀滅一旦,活下來的人們生活在核輻射的地球,進入了末日時代,過著原始文明的生活。
等到地球恢復過來之後,人類的科技已經不存在了,人類文明倒退到原始文明,再發生戰爭的時候,只能使用石頭等武器進行戰鬥。這個預言可能顯得有點悲觀,讓人們感到害怕,有人認為它是不可能實現的。
可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你就會發現,愛因斯坦可不是腦袋一熱就發出這個預言的,而是經過大量的思考分析之後才有的這個預言。人類的高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越來越好的生活條件,可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科技同樣促使武器的威力更加巨大。
而人類5000多年的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從古代到現在,大小戰爭從未真正停止過。即使是相對和平年代的現在,矛盾衝突和小規模戰爭也從來沒有消失,還在某些地區發生著。
武器威力越來越強大,而在未來人類因為資源的爭奪可能也會越來越激烈,當矛盾升到一定程度,新的世界大戰爆發也不是不可能。強大的武器威力再加上核武器,足可以導致人類文明重啟,所以這樣的預言才讓人們擔心。
愛因斯坦如此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每一個預言都不是隨便發出的。再加上他的預言大部分都實現了,而那些還沒有實現的並不是不會發生,而因為人類的科技還沒有發展到更高的階段,還沒有辦法對預言所描述的科學理論進行證實。所以,我們對於愛因斯坦的第三個預言才要重視起來,只有保持和平,人類才有未來,否則文明一旦重啟,那一切的努力也就白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