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鵝掌楸
經歷了漫長地質歲月存活下來,中國的鵝掌楸是二級保護植物。
■張瓏 圖/文
鵝掌楸是一類比較有名的植物,因它的葉子形狀像馬褂也叫馬褂木。
鵝掌楸是一種堅韌而美麗的喬木。它隸屬於木蘭科(Magnoliaceae)鵝掌楸屬(Liriodendron),為第三紀孑遺樹種,現僅存兩個種,即鵝掌楸(L. chinense Sarg.)和北美鵝掌楸(L. tulipifera Linn.)。是典型的東亞—北美間斷分布「種對」。一種在中國,一種在北美洲,兩者遙遙相望。在中國的鵝掌楸是二級保護植物,在北美洲的情況則不清楚,想必應該也是受保護的狀態。
鵝掌楸經歷了漫長地質歲月存活下來,實在是堅韌不凡的植物。而它的花又是那麼美麗——在中國能夠開大花的樹不多,鵝掌楸是少有的開美麗大花的樹。
我知道的這些是聽我的一個同學說的,她與鵝掌楸有過一段不短的接觸,同時,她也是一位宛如鵝掌楸一般倔強和柔美的女子……
她的經歷像一段故事。大學畢業回到家鄉的她,進入一所中學教書,那所中學在礦上。礦上的效益不好,每月工資只有120元,維持生活都不可能,而她一向獨立,內心更喜歡園藝。於是她就辭了職,一邊在少年宮教兒童英語,一邊複習考研。
她報了一所著名大學的園藝專業。外校生考研本身就難,學校往往會設置一些合理的障礙。雖然她的優勢是英語,可以很輕鬆地考到七八十分。但是,第一年,專業課考試中有一道題,要求寫出10個植物的拉丁名,一空一分。這個,我想,事先沒有準備的人,肯定是寫不出的——畢竟不是植物分類專業。結果,她又考了一年,考上了。
在學校,她學得很辛苦,她本來是生物學專業,與園藝還是有些差距的,她曾經欣喜地告訴我,她知道在栽小苗的時候,要先把小苗輕輕提一下,然後再壓實,這樣容易成活。又一年,她告訴我,她學會嫁接了,並自豪地告訴我,學校這一片樹苗都是她嫁接成活的。到了做畢業論文的時候,她要測光呼吸,如果天氣好,就和同伴把儀器拖出來,如果到了中午陰天了,還得費力地把儀器拖回去。那年夏天,溫度達到40度以上,要寫論文,還得痛苦地做各種分析。她沒有抱怨,偶爾收到的,也是她做完一件事以後的喜悅。
畢業那年,她可以很輕鬆地去高校教書或者讀博士。但是她喜歡園藝,她想去上海。但找不到合適的單位啊,最後,去了一家花店,給客戶送花。上海的服務業更喜歡要本地人。她在那家花店實習了很久,人家才決定要她,她立刻和我們分享了喜悅。現在,她已經在上海紮下根來。
我複試的時候,她已經在上學了,學校通知得晚,只好坐飛機過去,剛好從她那裡經過。去了,就聽到關於鵝掌楸的故事,也聽說她的導師就是做鵝掌楸研究的。這麼美麗的樹,很多人都希望種植,但是中國鵝掌楸生長和繁殖都比較困難。研究人員用中國和北美的品種雜交,得到的植株生長比較快,但是繁殖還是成問題。後來,她的導師研究出一種配方,可以大幅度提高扦插成活率,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全國的園林中種植的鵝掌楸基本都是從他們那裡購買的。
所以,我看到公園裡這株鵝掌楸的時候,就想到了這些事,覺著這也許是從他們學校扦插出來的吧。老家在南方的樹,默默在北方忍受嚴寒,讓人隨時都可以收穫喜悅和希望……
(http://blog.sciencenet.cn/u/f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