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會碰上很迷的天氣。比如看了天氣預報穿上毛衣去辦公室,發現同事穿著短袖。關鍵是,對方也看了天氣預報……碰上這種情況,很可能是你手機裡的天氣預報數據有差別而「坑」了你。氣象專家表示,不同氣象平臺之間由於數據來源不同、更新頻率差異以及空間差異的因素,導致預報的氣溫誤差在2℃內都算正常。一些平臺,如iPhone手機所採用的數據來自國外。按照天氣預報的屬地性原則,市民朋友可以優先選擇當地權威的天氣預報軟體供日常使用。
『網友吐槽』
手機自帶預報說下雨
女友手機卻稱無雨
「今晚好鬱悶,手機自帶天氣預報說要下雨,結果晚上取消團練到現在一滴雨都沒有。」昨日,熱愛騎行的小鍾吐槽說,本以為天氣預報不準,結果無意間他在女友手機上看到,天氣預報說成都無雨。
他把兩臺手機放到一起,同時打開自帶的天氣預報,發現除了預報是否下雨這一點上有差異外,就連當天成都的氣溫預報也相差2攝氏度。
在網上,被吐槽的還有iPhone手機自帶的天氣軟體。大家普遍發現,iPhone手機的預報溫度要比一般的預報高。相關媒體曾報導,2019年5月22日,山東淄博的部分蘋果手機用戶發現,手機自帶天氣預報顯示當天最高氣溫41℃。
還未入夏,就迎來41℃的高溫?這讓很多人一臉驚訝。不過經過當地氣象臺回應,iPhone手機自帶的天氣軟體數據,不是當地官方發布,實際溫度並沒有達到41℃那麼高。
不同的天氣預報軟體所發布的數據常常有出入,網友對此不禁感嘆「我們真的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嗎」。
『記者調查』
不同手機因內置軟體不一
天氣預報有差異
不同手機品牌的內置天氣軟體不一樣,是否真的數據也不一樣呢?紅星新聞記者搜集對比了9月21日上午7點到8點之間,5款不同品牌手機的當日天氣情況。再把這些數據與中國氣象局、成都氣象局的天氣預報數據進行對比。
結果顯示,魅族、小米和華為手機顯示的當天氣溫都是17℃-20℃,其中魅族和華為手機顯示是陰天,小米手機顯示為小雨。vivo手機的溫差範圍最大,為16℃-22℃。iPhone手機為18-22℃。
除了不同品牌手機之間的數據對比,記者還下載了四款下載量靠前的天氣軟體,分別是:墨跡天氣、最美天氣、天氣通和天氣預報。
結果顯示,天氣通和天氣預報這兩款軟體的數據和中國氣象局完全一樣,都是17-20℃,陣雨。墨跡天氣和最美天氣的氣溫都是17-22℃,墨跡天氣為多雲,最美天氣是陣雨轉多雲。
由此可見,不同品牌手機由於內置天氣預報程序的數據有出入,另外下載不同的天氣軟體,數據也會有區別。
『專家解析』
更新時長和區域監測範圍不一
2℃以內誤差都算正常
21日,記者就調查結果採訪了四川省氣象局氣象員郭潔。她告訴記者,只要誤差在2℃以內,各大手機、各大軟體所顯示的數據不一樣屬於正常現象。至於導致差異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第一,數據來源不同。很多氣象數據是全球通用的,有的軟體可能採用國外的數據,有的來自中國氣象局,或者來自多個省的氣象局。另外市面上還有很多氣象公司,他們也會發布自己監測的氣象數據。
第二,不同手機或軟體的天氣預報的精細化程度不一樣。比如四川省氣象局,依靠一個快速運轉的計算程序,預報的實況數據可以達到每小時更新一次。但有些APP,或許只能做到每6小時或者12小時更新一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遇到暴雨或者突變天氣,這些軟體的預報就不準確。綜合來說,就是數據更新的頻次導致了差異。
第三,空間差異。比如四川省內的氣象監測可以達到一公裡或者三公裡內的預報範圍,而有一些APP,可能只針對某個站點進行簡單預測計算。郭潔還認為,軟體顯示是小雨還是陰天方面的差異,其實難以避免,因為各個平臺的算法不一樣,技術進步的過程中允許存在這樣的差異。
在這種情況下,普通市民應該如何選擇一款相對值得信賴的天氣預報平臺呢?
郭潔認為,鑑於天氣預報屬地化原則的這一特點,市民朋友可以選擇本地的氣象預報,「例如預警,本地的天氣預報員或者本地的預報技術能力比其他地方的更準確。」
其次如中國氣象局的「中國天氣」APP,還有墨跡天氣等。
至於內置天氣軟體不同的手機如何選擇,郭潔認為這並不好判斷。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預報體系,沒有任何人對它們進行過評估。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攝影報導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