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水稻收割時節,35歲的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夏坊鄉中溪村農民盧集明,把村裡30畝水田留作「小鳥的糧倉」,顆粒不收。他和村民們種下的荷花,冬天也不收藕,留下來款待前來越冬的鳥類朋友。
白鷳。江月蘭 攝
三明市森林覆蓋率78.73%,是中國最綠省份福建的最綠城市。境內的明溪縣,森林覆蓋率更高達80.6%,地處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路線上。這條「千年鳥道」以豐茂森林,每年迎來數百萬隻候鳥越冬繁殖,被稱為「鳥的天堂」。
黃腹角雉。江月蘭 攝
中溪村已全境規劃為明溪溼地公園,這是福建首個省級溼地公園。園內,溪流清澈,空氣清冽;沿河而上,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孕育的野生闊葉林連綿不絕,世界瀕危物種、堪稱「國寶」的中華秋沙鴨曾在此越冬,白頸長尾雉、珠頸斑鳩、紅嘴藍鵲、灰胸竹雞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時現身,鴛鴦、白鷳更是成百上千隻結隊而來。
鴛鴦。林錦榮 攝
中溪村地處「鳥的天堂」裡,盧集明和村裡36戶村民成立觀鳥合作社,在淺水河灘處、密林深處和水田邊上自建白鷳、鴛鴦、三寶鳥、紅嘴藍鵲等4個觀鳥點。
領角鴞。江月蘭 攝
在紅嘴藍鵲觀鳥點,林間嬉戲的各種鳥類冠羽各異,叫聲清脆動人。一處淺灘的樹枝上,十餘只鴛鴦共同棲息,還有幾隻在溼地裡啄食,時而撲翅低飛,時而相啄嬉戲。
彩鷸亮翅。邵開建 攝
盧集明告訴中新社記者,他和村裡年輕人這幾年都在冬季組織護鳥隊巡山,「確保鳥兒越冬庇護所的安全」,「在我們對這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了解更多之前,愛鳥早就是我們村不成文的村規」。
牛背鷺。江月蘭 攝
中溪村村民把水田讓給鳥兒當糧倉,卻在房前屋後搭起大棚種植食用菌和特色土產,並發展起觀鳥旅遊。這兩年,盧集明開辦的觀鳥民宿,在候鳥密集到訪的春冬兩季,一房難求。
2019年底,福建省觀鳥會副會長黃學鼎團隊在明溪溼地公園觀測到8隻中華秋沙鴨。這一中國特有鳥類,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全球僅存不足1000隻,早被列入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瀕危鳥類紅皮書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瀕危鳥類名錄。
中華秋沙鴨。福建觀鳥會 攝
「當地觀鳥旅遊業興起,生態意識濃厚,對保護生物多樣性起到良好作用。」黃學鼎說,包括中華秋沙鴨在內,明溪已經觀測並記錄在冊的野生鳥類多達316種,佔福建全省六成。
三明森林覆蓋率78.73%,是中國最綠省份福建的最綠城市。
三明大金湖水上丹霞地貌。雷雨亭 攝
三明市林業局局長劉小彥說,在三明這個中國最綠城市,「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已經成為當地的生態福利寫照;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銀豹、金錢豹等瀕危物種在此間都有蹤跡,這裡是福建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三明所實踐的『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是對『生態中國』建設提供的一個綠色樣本。」劉小彥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媒體編輯:李雨青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