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地球之所以能夠維持在現在的運行軌道上面,因為其受到了太陽引力與其離心力(由其原始公轉角速度提供的模擬力)的作用,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太陽消失了,那麼很顯然,太陽的引力也會隨同消失,那麼地球將不再達到受力平衡的狀態,地球會隨後遠去。但是地球並不是同步脫離軌道,而是有一定的時間,這個時間是多少呢?現代科學表明這個時間大概是8分鐘。

引力的本質是什麼?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了解引力的本質是什麼。從現代物理學發展歷程來看,主要有兩種對於引力的解釋。

1.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在牛頓20多歲的時候,因為一場瘟疫而不得不回到鄉下老家躲避疾病。正是這樣的毫無幹擾,牛頓得以通過一顆蘋果的落地(當然有待考證)而發現萬有引力,並給出了具體的量化表達式,即萬有引力和物體的質量成正比,和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但是牛頓並不知道引力是如何產生作用的,他認為引力是一種超距作用。牛頓的理論可以解釋並計算很多的天文現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天文現象,都已經不能用萬有引力定律來精確計算了,比如:水星進動現象,引力紅移現象。
2.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牛頓力學持續了200多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發表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理論,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是對狹義相對論的進一步擴展,因為狹義相對論只使用於慣性系,而廣義相對論擴展到非慣性系,除此之外,愛因斯坦重新對引力做出了新的解釋:引力是有時空內有質量的物質造成其周圍的時空彎曲。也就是說引力並不存在,而是時空彎曲造成的效果。
廣義相對論一經發表,立刻引起了物理學界的震動,有非常推崇的物理學家,比如英國物理學家艾丁頓,他為了驗證廣義相對論而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通過著名的日食實驗檢驗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後面還有史瓦西通過引力場方程推測出黑洞的存在等等。但是廣義相對論也帶了來極大的爭議,這也造成了愛因斯坦並未因此理論獲得諾貝獎的青睞。

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說廣義相對論是比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更加普適的物理定律。
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在廣義相對論發表後的第二年,1916年,愛因斯坦預測了引力波的存在,並認為引力波的傳播速度為光速。
引力波的存在是廣義相對論洛倫茲不變性的結果,因為它引入了相互作用的傳播速度有限的概念。相比之下,引力波不能夠存在於牛頓的經典引力理論當中,因為牛頓的經典理論假設物質的相互作用傳播是速度無限的。
怎麼理解引力波呢?舉個例子,引力波最容易觀測到的就是宇宙中雙星系統,比如兩個大質量恆星或者兩個黑洞,他們之間的相互圍繞運動會造成時空的漣漪。這一開始只是人們的推測,不過最近人類已經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

太陽消失了地球會怎樣?
在這裡我們可以結合廣義相對論和引力波來解釋太陽瞬間消失地球會怎麼樣,毫無疑問,太陽的消失會造成的其時空彎曲效應消失,消失的效應會造成時空的漣漪,也就是引力波。地球會向遠離太陽系的方向遠動,但是這種運動並不是立刻進行的,因為引力波的傳播速度是光速。

到這裡我們可以通過太陽的距離和光速的具體值就可以算出時間大概為500秒,就是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