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霧那是一種溫潤,一種詩意它是大地上潔白的雲大山裡神秘的一層薄紗……見慣了瑟瑟寒風的冬夜難得小編清早起床恍然見霧,飄逸朦朧,別有風韻
天津市氣象臺於2020年11月25日06時00分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
小編帶你們了解一下霧是如何形成的吧~
什麼是霧?
霧是指貼地層空氣中懸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集合體。氣象學上根據水平能見度的大小,將霧區分為輕霧、霧、大霧、濃霧和強濃霧等五個等級。
輕霧,水平能見度在1000~10000m稱為輕霧;
霧,水平能見度在500~1000m稱為霧;
大霧,水平能見度在200~500m稱為大霧;
濃霧,水平能見度在50~200m稱為濃霧;
強濃霧,水平能見度不足50m稱為強濃霧。
霧是如何形成的?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多。如果近地面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相互黏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也就是霧。霧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霧是水蒸氣嗎?
不是。霧是由小水滴或冰晶構成的,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霧看似溫和,裡面卻含有各種酸、鹼、鹽、胺、酚、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因此霧天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膚。霧天日照少、光線弱、氣壓低,有些人在霧天會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的現象。建議大家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注意飲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大霧常見卻並非只是一片白茫茫這麼簡單,它還有著各種各樣的style。
霧與天氣的關係
霧是千變萬化的,紛繁複雜的,但不外乎輻射霧、平流霧兩種。現象雖紛紜,本質都是一個:水氣遇冷凝結而成。有時霧出預報晴,有時霧出預報雨,似乎混亂不堪,但是只要掌握了輻射霧、平流霧的特徵,多方觀察,仔細分析,就能準確地抓住霧與天晴、落雨的規律,以便預測天氣了。這對於農業、交通、航天、航海都有用處。
霧與未來天氣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認識這個道理了,並反映在許多民間諺語裡。如:「黃梅有霧,搖船不問路。」這是說春夏之交的霧是雨的先兆,故民間又有「夏霧雨」的說法。又如:「霧大不見人,大膽洗衣裳。」這是說冬霧兆晴,秋霧也如此。
準確的看霧知天,還必須看霧持續的時間。輻射霧是由於天氣受冷,水氣凝結而成,所以白天溫度一升高,就煙消雲散,天氣晴好;反之,「霧不散就是雨」。霧若到白天還不散,第二天就可能是陰雨天了,因此民諺說:「大霧不過晌,過晌聽雨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