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寶庫中,有許多關於鳥的崇拜、佔卜、禁忌等文化遺存。這些光怪陸離、饒有趣味的鳥文化和其他民俗文化一樣,是活的社會「化石」。鳥文化不僅與原始生產方式和宗教信仰觀念相一致,同時也與當時人們的社會、政治及經濟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繫。所謂鳥崇拜,就是崇烏、敬鳥、化鳥為神。關於鳥崇拜,一般可分為圖騰崇拜、神話崇拜。
1.圖騰崇拜
圖騰,是原始民族的標誌,也是神化了的祖先,是原始宗教在經歷了自然崇拜過程後出現的對某種動、植物的崇拜。圖騰崇物大都被崇拜者認為與自己的部落或氏族有血緣關係,人們曾經並將繼續得到它的庇護。
《左傳昭十七年》記載了關於少昊建立鳥王國的美麗傳說:「少昊氏以鳥名官」。百鳥之王少昊,名摯,而摯同鷙,大約是一隻鷙鳥。自稱為少昊後代的郯子把上述傳說歸化為歷史,固然不足為信,但作為反映少昊之國豐富多彩的鳥圖騰崇拜,則是確信無疑的。當時,以鷙鳥為圖騰的少昊之國,徵服並包容了分別以鳳鳥、玄鳥、伯趙鳥、青鳥、丹鳥、五鳩、五雉、九扈等鳥類為圖騰的大小部落(氏族),並給各部落(氏族)首領按其勢力和特氏分別授予不同權限和職能的官銜,共同管理天下政事。
對鳥的圖騰崇拜較為典型的史例,還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故事。司馬遷記載說,殷契的母親名簡狄,「有狨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主契」。今天自然不會有人相信吞下鳥蛋能生出孩子。但從這段動人而又玄妙的故事中不難得出這樣的推斷,當時的「商」可能是一個以玄鳥(燕子)為圖騰的部落發展而來的。我國傳統民俗中總把燕子看作神鳥,從「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詩句可以看出,在東晉南北朝時期,連王謝那些不屑與庶族士入連床共坐的世家大族,仍以極其偏愛的心情歡迎燕子在自己的高梁華堂築巢棲息,並以此為榮。直到今天,我國北方地區還把燕子視為吉祥物,「燕兒來翔,富麗堂皇,梁落燕巢,步步登高」的民謠即是佐證。
關於鳥圖騰崇拜,還可以舉出許多例證。在唐代,人們認為:「孔雀因雷聲而孕」,十孕其九為鳥而一為人。由孔雀卵孵化出入之說,無疑反映出當時人們對孔雀的圖騰崇拜觀念。我國雲南有的少數民族至今還認為自己是孔雀的後代。青年女子出嫁後穿孔雀衣,一生事事如意。很顯然這種觀念和習俗即是孔雀圖騰崇拜的遺蹟。
2.神話崇拜
對鳥的神話崇拜,最為常見的莫過於對鵬鳥和鳳凰的神話崇拜了。莊子是鵬鳥形象的最典型的創造者:「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冥。……水擊三千裡,搏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後世人們對鵬鳥的神話崇拜蓋出於此,鵬鳥作為力量和遠大前途的象徵也由此流傳於世了。
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雄為鳳,雌為凰,是人們普遍崇拜的象徵祥瑞的神鳥。古人說:「鳳之象也,鴻前鱗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龜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是則天下安寧」。鳳凰的華貴及其煥發的祥瑞之氣使得人們爭相信奉。我國歷代封建帝王幾乎都與鳳凰結下不解之緣。如帝王之車為鳳輦,宮內樓閣為鳳樓、鳳閣,帝王之傘為鳳蓋,帝王用紙為鳳紙,皇后之禮冠為鳳冠,皇后的文書為鳳詔等。另外,歷史上人們還將俊傑之士謂之鳳雛,如東漢末的龐統、晉代的陸雲、王邵等,當時皆有「鳳雛」之稱。
傳說中的神鳥,除鵬、鳳凰,尚有精衛。《山海經北山經》中說:「炎帝少女,名女娃,雖遊於東海而溺死,化為精衛鳥,常銜西山之木,以填東海。」《博物志》又云:「有鳥如烏,文首白曉,赤足,曰精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關於精衛鳥的傳說,還見於《淮南子》和《太平御覽》等。這些不同的神話傳說,共同塑造了一個堅韌不拔、徵服自然的女神形象。
王嘉《拾遺記》中,記述了關於重明鳥的故事:「堯在位七十年,有抵支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雙睛,言雙晴在目。狀如雞,雞如鳳,時解落毛羽,肉鬲而飛。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國人莫不掃灑門戶,以望重明之集。其末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於門戶之間,則魑魅醜類,自然退伏。」及至魏晉以後,民間仍在每年除夕春節於門首貼掛重明鳥圖畫,以期鎮妖祛邪,柞降安祥。又因「舜二瞳子,是謂重明小」,人們又把虞舜與重明鳥聯繫起來,以為重明鳥是明君虞舜死後不忍遺棄百姓,化身為重明鳥,以護佑人民。
3.觀鳥旅遊
英國是現代觀鳥旅遊的起源地。自從維多利亞時代開始,英國人對鳥類的興趣就不斷升溫,但當年的愛鳥體現在收集鳥蛋、用鳥類羽毛做帽子裝飾等炫耀性行為。19世紀末期,這種對鳥類的興趣從佔有逐漸轉移到了觀察上。1889年皇家鳥類保護協會成立後,觀鳥逐漸變成了英國及歐洲的一種流行的戶外運動項目。如今,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已有超過100萬會員,相當於每62個英國人就有一個是觀鳥運動的痴迷者。
我國是世界上鳥類種數大國,排名世界第四位,有著非常豐富的鳥類旅遊資源。在我國眾多的鳥類中,有不少珍惜種類、特產種類、益農種類及具有科學文化意義的種類。我國大陸地區的觀鳥生態旅遊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觀鳥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時尚旅遊項目。
百鳥園是模擬自然環境的鳥類觀賞和保護中心,園中一般放養著多種的珍稀鳥類。遊人在模擬自然環境的百鳥園中,可以盡情欣賞五彩斑斕的珍奇鳥類,聆聽悅耳的鳥鳴,更可以體驗到親手餵鳥的樂趣,人鳥同樂,佳趣天成。認知、鑑別常見的珍稀鳥類,熟悉鳥類的生態習性、形態特徵、文化價值等,是生態旅遊工作者及鳥類保護和講解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