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入境進京人員分類實施14+7措施
國內其他口岸入境人員自入境之日起原則上滿21天方可進京
昨天,北京市召開第202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北青報記者從會上獲悉,1月4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1例本地確診病例,初步判定無密切接觸者。為切實防範超長潛伏期感染者所引發的疫情風險,北京決定對入境進京人員實施「14+7」健康管理措施;順義區對密接人員也將採取「14+7」集中隔離措施。全市將進一步加大核酸檢測篩查力度,今後集中隔離人員檢測方式將調整為通過採集鼻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
北京對入境進京人員
分類實施「14+7」措施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近期北京及全國多個城市相繼出現入境人員在結束14天集中觀察後確診並引發本土病例的突出情況,為確保首都防疫安全,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決定對入境進京人員實施「14+7」健康管理措施。
據介紹,本市「14+7」措施將分類實施:第一類是入境航班由海關檢測發現人員、物品或環境陽性的,對同航班入境人員在14天集中觀察期滿後,增加7天居家或集中觀察。第二類是14天集中觀察期間檢測發現人員、物品或環境陽性的,對同航班入境人員在集中觀察期滿後,增加7天居家或集中觀察。以上兩類群體,在14天集中觀察期滿後,申請並符合居家觀察條件的,閉環轉運至居住地進行居家觀察。不符合居家觀察條件的,繼續進行集中觀察。對於海關入境環節或集中觀察期間檢測未發現陽性的入境人員,在14天集中觀察結束後,要求嚴格落實7天健康監測。其間不得參加各類集體活動,不聚餐、不聚集,並按社區要求報告健康狀況。
另外,國內其他口岸入境人員,自入境之日起滿21天方可進京。入境未滿21天確需進京人員,應在抵京前72小時內通過「京心相助」小程序主動報告個人信息,抵京後補足7天健康監測。如系陽性人員、物品或環境的同航班人員,申請並符合居家觀察條件的,補足7天居家觀察。不符合居家觀察條件的,補足7天集中觀察。
集中隔離人員檢測方式
調整為採集鼻咽拭子
在對入境進京人員嚴格實施「14+7」健康管理措施的同時,北京對集中隔離人員的檢測也進行了調整。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檢疫檢測工作組副組長田濤介紹,結合本市疫情防控實際,進一步加大核酸檢測篩查力度,今後集中隔離人員的檢測方式調整為通過採集鼻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
其中,對入境進京的集中觀察人員按照首都嚴格進京協調機制的規定進行,對入境進京人員的密接人員的檢測管理,要參照入境進京人員管理規範執行,包括本土密接;對次密接人員,在集中隔離當日要採集鼻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集中隔離和健康監測期間出現症狀及時檢測。
入境人員實施「人物同檢」
「三樣本陰性」方可離開觀察點
徐和建表示,本市將加大檢測篩查力度。一方面將實行人物同檢,北京海關在入境人員雙試劑核酸檢測基礎上,對飛機內環境進行採樣檢測,對飛機內物品及入境人員隨身行李進行抽樣檢測,將發現窗口前移。
另一方面,將加大檢測力度,對集中觀察人員第3天和第7天時採集鼻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14天期滿時採集鼻咽拭子、糞便標本及環境標本進行核酸檢測,人員標本要由兩家機構開展平行檢測交叉驗證,在滿足「三樣本陰性」(兩家檢測機構人員標本陰性+環境標本陰性)要求後方可離開。對14天集中觀察期滿後進行7天居家或集中觀察、7天健康監測的人員,期滿時採集鼻咽拭子、糞便標本及環境標本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方可解除健康管理措施。
「當前,境外疫情仍在加速擴散蔓延,首都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從對首都市民健康安全高度負責出發,對入境進京人員實施更為嚴格的『14+7』健康管理措施,是針對當前疫情傳播特點所採取的必要舉措,能夠進一步排查管控入境進京人員的感染及傳播風險,最大限度嚴防疫情輸入。」徐和建表示,本市將盡最大努力做好入境人員的服務保障和人文關懷,也請有入境進京計劃的朋友提前了解首都疫情防控政策,理解支持配合「14+7」措施。
有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旅行史
須主動向社區報告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提醒,雖然本市局部聚集性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但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河北省石家莊等周邊地區也出現疫情,外防輸入壓力依然較大,全市防控工作絲毫不能放鬆,須嚴格落實四方責任。市民朋友繼續增強防護意識,不要前往境外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旅行及出差。
近14天內有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旅行史的市民,要主動向社區報告,注意做好自身健康監測,配合社區及有關部門做好排查和核酸檢測等相關管控工作,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要及時佩戴醫用口罩前往就近的發熱門診,並主動告知醫生旅行史、接觸史等情況,便於及時排查。對於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來京出差、旅行及就診的朋友,要支持配合北京市各項防疫管控措施,在就診時主動告知醫生居住地疫情及接觸史,特別是中高風險地區旅行史,共同維護首都安全。
發布要點
北京啟用395個核酸採樣點
累計檢測259萬人次
據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檢疫檢測工作組副組長田濤介紹,截至目前,全市重點區域大規模核酸檢測累計啟用395個採樣點,動用醫護和保障人員近4萬人,完成採樣264萬人次,累計檢測259萬人次。
田濤表示,為滿足短時間內大規模核酸檢測需求,打通核酸檢測信息堵點,方便市民預約查詢,利用一個月時間完成全市核酸檢測信息統一平臺功能開發。目前,該平臺大規模核酸檢測功能已發布上線,為順義、朝陽等重點區域快速開展核酸檢測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測算,市民從掃碼進場到採樣完畢,全程耗時平均約2分鐘,與6月份新發地疫情暴發時相比,採樣效率大約提高了5到10倍。
據介紹,全市核酸檢測信息統一平臺以「北京健康寶」為統一出入口,市民可通過「北京健康寶」預約生成「個人預約碼」分時段前往採樣場所採樣;對於老人、小孩或外籍人士等沒有手機或無法使用北京健康寶的人群,還可通過取碼終端現場掃描身份證、錄入護照號等信息,生成紙質核酸檢測預約碼。在採樣時通過掃碼與檢測機構的「試管條碼」進行關聯,可實現快速有序檢測,以上全程非接觸,能有效避免因接觸導致的交叉傳染。下一步,本市將加快推進平臺與各區、各檢測機構的對接,為市民核酸檢測提供便利。
順義密接人員
採取「14+7」集中隔離
北京市順義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支現偉介紹了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措施。截至1月5日11時,追蹤確定密接人員2378人,嚴格按照閉環轉運要求轉運至集中隔離酒店進行醫學觀察。從順義區28例陽性病例末次暴露到檢出陽性時間分析,個別病例檢出陽性時間超過14天,分析規律看,本次病毒症狀輕、不易發現。針對上述情況和形勢研判,結合專家意見,有必要對密接人員採取「14+7」集中隔離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傳播風險。
此外,在嚴格執行北京市各項防控指引的前提下,順義區結合實際,圍繞重點區域封控、居家觀察及健康監測、風險點位及風險人群排查處置等方面,制定多個領域工作指引、工作流程。一是制定封閉區域管控組工作方案、特殊情況處置流程,出臺區級管控督導專項工作組工作指南和駐村工作組工作指南,印發《重點區域封控工作手冊2.0版》,為各區級管控督導專項工作組、屬地提供工作指導。
順義區制定風險點位與風險人群排查處置流程,明確風險區域點位劃定及處置標準,對陽性病例、密切接觸者、風險人群判定處置作出詳細說明,規範橫轉人員相關工作流程,確保及時、不遺漏。制定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社區健康監測人員管理服務指引,全部落實居家或健康監測措施。同時建立問題通報曝光機制,聚焦大人流聚集場所和「七小門店」,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和公示力度,自4日起,對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企業進行通報、督促整改,兩批次共涉及27家典型單位,均已在區屬媒體進行公布。
多家商超防控不力
被公開點名曝光
昨天發布會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監督組辦公室主任肖颯介紹,當前本市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但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監督組、指導組持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發現了一些典型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
肖颯介紹說,在社會面疫情防控方面,部分市場、商超、「七小門店」等落實防控措施不到位。有的測溫驗碼執行不嚴格,如東城區搜秀城商場、懷柔區萬星農貿市場、密雲區密雲鎮潤襄樓飯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眉州東坡酒樓等未對所有進場顧客進行測溫驗碼。有的落實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措施不規範,如西城區西單大悅城內多個餐飲商家工作人員加工食品時未佩戴手套,個別商場工作人員佩戴口罩不規範。有的消殺措施落實不到位,如海澱區味多美食品有限公司第十三西餅店未對經營場所開展消殺;清河百貨商場無經營場所消殺記錄,消殺工作人員不了解消毒液配比。
在冷鏈產品管理方面,個別單位全鏈條監管仍存在漏洞,如豐臺區家樂福(馬家堡店)、物美超市(開陽橋店)冷鏈產品追溯二維碼信息不準確,存在二維碼和擺放商品不對應、二維碼無效、產品生產日期與掃碼後顯示日期不一致等問題;物美便利店(蒲黃榆店)進口肉類、海產品與國產肉類、速凍水餃混放。順義區永輝超市(新世界店)少量已下架巴西進口牛肉混放在加工冷庫,沒有消殺記錄,衛生條件堪憂。
在學校、社區管控方面,有的學校、培訓機構出入管理不嚴,如朝陽區第三少兒業餘體校、房山區拱辰街道學而思培優機構、通州區新華街道芭蕾城堡藝術中心未對所有進入人員測溫驗碼;有的社區村出入管控措施落實不到位,如平谷區太和園小區、南獨樂河村、祖務村雖有人員值守,但未要求測溫驗碼登記。
「上述這些問題,反映出社會面防控和重點環節、重點場所管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環節,部分單位防控態度不堅決、防控措施不嚴密,相關職能部門責任意識不強,監管不到位。」肖颯表示,本市將進一步加強重點地區管控、重點人群定期篩查、重點區域環境檢測等,從嚴開展社會面防控的監督檢查,進一步查漏洞、補短板,全面消除風險隱患。此外,還將加強通報曝光,對防控措施不落實的要點名道姓公開曝光,對問題較多、反覆發生、整改不到位的地區要嚴肅追責問責。(記者 林豔 解麗 王斌)
病例通報
本市昨日新增1例確診病例
第3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
昨日發布會上,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1月4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1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根據通報,該病例具體情況為:某女,46歲,現住順義區高麗營鎮東馬各莊村,為戴姆勒東北亞零部件貿易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配件中心保潔員。2020年12月28日作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月4日第3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並由120負壓救護車轉運至地壇醫院,當日診斷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經流行病學調查,該確診病例已在集中隔離點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初步判斷無密切接觸者。已對其居住等場所進行消毒,按要求落實管控措施。
順義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支現偉介紹了這一新增病例的主要行程軌跡: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1月3日期間,除居家、上班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外,曾多次到村內洪洞菜店購物。23日18時至20時到全聚德烤鴨店(順義店)聚餐。
釋疑
新冠疫苗重點人群接種
使用全病毒滅活疫苗
北京市本次使用的是什麼疫苗?
答:本次使用的是全病毒滅活疫苗,系通過化學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複製力,同時保留能引起人體免疫應答活性而製備成的疫苗。滅活疫苗的優勢是傳統經典的疫苗製備方式,屬於成熟、可靠、經典的疫苗研發手段。
市民何時可以開始接種新冠疫苗?
答:2021年1月至2月本市將有組織地開展九類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目前接種的策略是按照「兩步走」方案,在全市範圍內實施接種。第一步,主要是針對重點人群開展接種,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運輸、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和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第二步,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以及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
市民本次可在哪裡接種新冠疫苗?
答:本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點分為兩類:一是預防接種門診,二是臨時接種點。各區將根據摸底情況設置接種點,具體接種地點,請相關接種人員關注所在單位和區裡的通知,有序進行接種。
新冠疫苗需要打幾針?
答:推薦免疫程序為2針,其間至少間隔14天,接種部位為上臂三角肌。隨意調整免疫程序可能影響安全性、免疫應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新冠疫苗接種的時間間隔請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執行。接種第一劑疫苗後,接種單位有責任告知受種者第二針的接種時間。請按接種單位預約時間進行第二劑疫苗接種。
病毒變異會對疫苗效果產生影響嗎?
答:病毒是最簡單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細胞。在增殖過程中,病毒會發生變異,大多數變異不會影響病毒的致病性、檢測試劑敏感性和疫苗的有效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信息,從全球對新冠病毒變異的監測情況看,尚無證據證明病毒變異會使現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
接種新冠疫苗可能會出現什麼不良反應?
答: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頭痛發熱,還有接種部位局部的紅暈,或者出現了硬塊,另外還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這樣一些常見的不良反應。接種對象完成接種後,應在接種現場留觀30分鐘方可離開,現場工作人員會告知受種者接種新冠疫苗常見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後續健康狀況觀察、處置建議以及聯繫方式等。回家後出現了不良反應相關症狀,報告接種點工作人員,必要時及時就醫。
哪些人群不適合接種疫苗?
答:不適合接種的人群包括孕婦、哺乳期婦女,正處在發熱、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亂的人群以及嚴重的肝腎疾病、藥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併發症、惡性腫瘤患者等人員。所有接種人員在接種前要詳細閱讀知情同意書,身體不適可暫緩接種。不在18-59歲接種年齡段範圍的人員,需要等待進一步臨床試驗數據披露,明確是否後續能夠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