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2014年12月新聞發布會

2021-01-0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發布會主席臺

  [洪蘭江]
  各位媒體的朋友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中國氣象局2014年12月新聞發布會,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分別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志華、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級高工王秀文、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高級工程師孫冷。

  今天新聞發布會有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11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及未來10天天氣趨勢預報。第二是2014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備選事件的和評選活動情況和安排。第三是四項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類強制性國家標準相關情況。下面請王志華來介紹相關情況。 ( 2014-12-04 14:38:00 )

  [王志華]
  各位媒體大家好,首先介紹一下11月份的全國的天氣氣候特徵。

  首先是全國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1月,全國平均降水量22.6毫米,較常年同期(18.8毫米)偏多20.2%。從空間分布看,黑龍江北部、內蒙古東北部、西北地區大部、黃河下遊及其以南至廣西的大部地區降水偏多2成至2倍,西北部分地區偏多2倍以上;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東北大部、內蒙古大部、華北大部、新疆西南部、西南大部等地偏少2~8成,吉林西部、遼寧西部、內蒙古中東部、華北北部、新疆西南部、西藏西部、四川西南部和雲南西北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

  另外,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1月,全國平均氣溫3.9℃,較常年同期(2.9℃)偏高1.0℃。從空間分布來看,除新疆中部局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2℃外,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內蒙古東北部和中西部、華北大部、華東大部、廣東、海南、雲南中南部、四川西北部、西藏大部等地偏高1~2℃,東北大部、內蒙古中東部、青海南部等地偏高2~4℃。 ( 2014-12-04 14:41:00 )

  [王志華]
  下面介紹一下11月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2014年11月份我國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有:中東部出現大範圍霧-霾天氣;江南、華南部分地區出現明顯降水,氣象乾旱緩解。

  中東部出現大範圍霧-霾天氣。11月,我國出現了4次大範圍霧-霾天氣過程(15~16日、18~20日、25~26日、28~29日),中東部大部地區霾日數在5天以上,其中華北、黃淮、江淮、江南、華南的部分地區達10~15天,江蘇大部超過15天。

  江南、華南部分地區出現明顯降水,氣象乾旱緩解。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我國南方大部地區降水持續偏少,加之10月份上述地區氣溫偏高,導致部分地區氣象乾旱持續發展。10月底氣象乾旱監測顯示,江西、湖南南部和東部、廣東大部、福建南部和西部、廣西東部等地存在中度到重度氣象乾旱。

  11月,江南地區大部、華南地區西部以及貴州、重慶等地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普遍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1倍,部分地區降水量超過100毫米,偏多1倍以上,江南、華南部分地區氣象乾旱得到不同程度緩解。

  11月30日全國氣象乾旱監測顯示,僅吉林中部、遼寧大部、廣東東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四川西南部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氣象乾旱。 ( 2014-12-04 14:43:00 )

  [王志華]
  下面介紹一下11月氣象條件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分析。

  第一是東北大部多晴好天氣,利於秋糧晾曬和儲藏。東北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2~4℃,降水偏少,光照較充足,對秋收糧食晾曬、儲藏及設施農業和畜牧業生產較為有利。

  第二是北方冬麥區大部墒情較好,利於冬小麥出苗和分櫱;華北大部降水偏少,部分未灌溉麥田旱情持續或發展。北方冬麥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2℃,農田土壤墒情適宜,利於冬小麥苗期生長和紮根分櫱,大部小麥長勢良好,個體健壯,群體合理。但華北大部基本無有效降水,河北中部、山西中南部、河南北部部分農田墒情偏差,未灌溉麥田旱情持續或發展,對冬小麥分櫱有一定不利影響。

  第三是江淮、江漢上中旬光溫較適宜,下旬陰雨寡照不利於冬小麥、油菜健壯生長。江淮、江漢大部地區上中旬光溫條件較好,利於冬小麥和油菜苗期生長以及冬前形成壯苗,也利於露地蔬菜生長;但江漢部分地區油菜和早播小麥有旺長現象。22日以來,江淮、江漢大部出現持續陰雨寡照天氣,降水日數達5~8天,日照偏少5成~1倍,導致部分農田出現溼漬害,對冬小麥、油菜和蔬菜健壯生長有一定不利影響。

  第四是江南中南部和華南大部上旬持續陰雨延緩了晚稻收穫進度。江南和華南大部時段氣象條件較好,總體利於油菜和蔬菜生長、晚稻收曬及香蕉和柑橘等水果採收。江南中南部和華南大部上旬降水偏多1~4倍,日照偏少5成~1倍,陰雨天氣延緩了晚稻收穫進度;但降雨使江南中南部、華南中部等地旱情得到有效緩解,並利於增加庫塘蓄水。

  第五是西南地區東部多陰雨寡照天氣,不利於冬小麥播種出苗和油菜移栽活棵。西南地區東部多陰雨寡照天氣,降水日數達15~25天,日照不足40小時,較常年同期偏少5成~1倍,加之大部地區氣溫偏低,不利於冬小麥播種出苗和油菜移栽活棵。雲南大部光較適宜,土壤墒情較好,利於冬作物苗期生長。 ( 2014-12-04 14:45:00 )

  [王志華]
  未來十天,冷空氣活動較頻繁,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12月5-14日,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3℃;北方地區多4-6級風,霧、霾天氣少。

  江南、華南等地降水量偏多。未來10天,也就是12月5-14日,新疆北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地區有1-3毫米降雪,部分地區有5-8毫米;西南地區東部、黃淮、江淮、江南、華南等地降水量有10-25毫米,其中華南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區有30-5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6成。

  主要天氣過程包括:7日,新疆北部有小到中雪,局地大雪;江南西部、華南及西南部分地區有小雨。8-10日,一股冷空氣將影響北方大部地區,氣溫將下降4-6℃,其中新疆北部、內蒙古東部及東北地區降溫幅度可達10-12℃,並伴有5級左右風;北方大部分地區將有小到中雪,部分地區有大雪;南方大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雨。11-13日,受補充冷空氣南下影響,華北、黃淮、江淮、江南及華南氣溫持續偏低;西南地區及華南地區有小到中雨,其中雲貴高原部分地區有雨夾雪,局地有凍雨。

  颱風「黑格比」影響南海海域。今年第22號颱風「黑格比」自菲律賓以東逐漸向我國南海靠近,12月7日後,受「黑格比」與冷空氣共同影響,南海大部風力逐漸加大到7-10級。 ( 2014-12-04 14:48:00 )

  [王志華]
  根據上面的預報,我們提醒公眾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個方面是關注冷空氣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進入12月,冬季風將明顯加強,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起伏較大,需防範強寒潮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公眾需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地添衣保暖,預防感冒和心腦血管等疾病。

  第二個方面是關注低溫雨雪對生產生活的影響。12月份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增多,需防範雪災對農牧業的危害,以及局地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對生產和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

  第三個方面是關於農業。

  北方設施農業和畜牧業要做好防寒防凍工作。東北地區西部、內蒙古東部、新疆北部等地要做好溫室大棚的加固和防寒增溫工作,雪後及時清掃積雪,恢復溫棚採光,確保棚內作物正常生長;牧區要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和飼料儲備工作。

  北方冬麥區要做好田間管理。墒情偏差的麥田要適時澆好越冬水,促進根系生長,力爭冬前形成壯苗;土壤不實和出現旺長的麥田要及時鎮壓,以控旺、保墒,確保小麥安全越冬。

  南方農區要注意防禦凍害和溼漬害。冷空氣來臨前可採取稻草和薄膜覆蓋、燻煙、增施熱性磷鉀肥等措施防止露地蔬菜、經濟林果等遭受凍害;禽畜棚舍要採取加熱保溫、防風、鋪墊稻草等措施保持適宜舍溫,以防禽畜受凍。土壤偏溼地區要及時清溝理墒,苗情偏差田塊應增施肥料,促進作物穩健生長。 ( 2014-12-04 14:50:00 )

  [王志華]
  最後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今年開展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的活動安排,這個活動也是每年的一個例行的活動,主要目的就是想向公眾宣傳和普及氣象防災減災的知識,提升我們對這個工作的重視,提高我們整個社會的防災意識和防災能力,投票的時間是從12月1號到12月22號,一共22天。11月28號已經有專家投選了國內外各17個事件作為備選事件,在12月1號的時候,已經通過中國天氣網包括氣象局官方網站發布了2014年度公眾評選的專題,就是公眾可以通過這個網上的網頁參與到投票選舉的活動。投票選舉的時間是從12月開始一直到22號結束,最終選出國內10個、國外也是10個的重大的天氣氣候事件,在12月底的時候我們將在下一次新聞發布會的時候會公布這個評選的結果,而且會進行抽獎,這是一些獎項的設置,設置一等獎1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公眾參與的這個途徑主要是三個:一個是中國天氣網,還有中國氣象局的官方網站,還有我們的中國氣象視頻網,這幾個網站都可以進行投票,最後跟大家簡單的通報一下我們備選事件的情況,國內的我們現在一共是17個備選事件,這個實際上也是涵蓋了今年的一些重大的氣象災害。

  下面我跟大家介紹一下備選事件。 ( 2014-12-04 14:55:00 )

  [王志華]
  首先是2014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備選事件。

  第一是,1949年以來最強颱風「威馬遜」襲擊華南。

  颱風「威馬遜」於7月18日先後在海南文昌和廣東徐聞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均為17級;19日在廣西防城港第三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5級。「威馬遜」登陸強度極強,登陸次數多,登陸後強度減弱慢,風強雨大,為1973年以來登陸華南地區的最強颱風,也是1949年以來登陸廣東、廣西的最強颱風。受其影響,海南、廣東、廣西、雲南多地出現洪澇,交通、電力、通訊中斷,76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84.8億元。

  第二是,10月4次霧-霾過程覆蓋中東部,11月北京現「APEC藍」。

  10月,我國中東部出現4次大範圍霾天氣過程(7-11日,17-20日,22-25日,29-31日),大部地區霾日數在5天以上,其中華北、黃淮、江淮、江南、華南的部分地區達10~15天。10月7-11日,華北、黃淮等地出現持續性霧-霾天氣,霾覆蓋面積達到151萬平方公裡。11月北京APEC會議期間,京津冀實施道路限行和汙染企業停工等措施,3日上午8點,北京市城六區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37微克,接近一級優水平。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再加上蔚藍的天、清新的空氣和連續一周的好天氣,讓不少市民紛紛走進戶外呼吸新鮮空氣。 ( 2014-12-04 14:58:00 )

  [王志華]
  第三是,夏季北方17省(區、市)大地「望梅止渴」。

  7月至8月中旬,長江以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大部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成,其中遼寧、吉林東南部、河南大部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5~8成。遼寧、吉林降水量分別為106.9毫米和138.3毫米,分別較常年偏少63.3%和47.5%,均為1951年以來最少;河南降水量111毫米,較常年偏少59.5%,為1951年以來次少。全國有17省(區、市)出現不同程度乾旱,其中,河南、遼寧出現重度以上氣象乾旱。

  第四是,上海近25年來首次有颱風登陸。

  「鳳凰」先後5次在菲律賓呂宋島、我國臺灣恆春半島、臺灣宜蘭與新北交界、浙江象山、上海奉賢登陸,為歷史少見。其中4次登陸我國,為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次數最多的颱風之一。「鳳凰」也是近25年來第1個登陸上海的颱風。 ( 2014-12-04 15:00:00 )

  [王志華]
  第五是,華南前汛期開始早雨量大,深圳遭遇2008年以來最強暴雨。

  華南前汛期3月30日開始,較常年(4月6日)偏早7天;7月7日結束,比常年(7月6日)偏晚1天。共出現8次強降水過程,總降水量831.9毫米,較常年(731.9毫米)偏多13.7%,為近15年來最多。廣西北部、廣東中部及東南沿海大部、福建北部部分地區遭受嚴重暴雨洪澇災害。5月8-11日深圳遭遇2008年以來最強暴雨,當地出現約150處道路積水,5000多輛公交車無法正常運營,2000餘輛汽車被淹,深圳機場累計取消進出港航班48個。

  第六是,雲南連續6年出現春旱。

  2009年以來,雲南連續6年降水偏少,連年春旱。與常年同期相比,今年5月中下旬,雲南西部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氣溫偏高2~4℃,局地偏高4℃以上。溫高雨少使得雲南連續第6年發生春旱,大部地區出現中至重度氣象乾旱,其中中西部達特旱。 ( 2014-12-04 15:02:00 )

  [王志華]
  第七是,8月長江中下遊出現罕見涼夏。

  8月,長江中下遊大部地區氣溫偏低2~3℃,其中安徽、江蘇平均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最低。同期降水日數偏多2~6天,2014年夏季已成為長江中下遊難得一見的涼夏。沒有了烈日驕陽,長江中下遊不少城市遊客數量明顯增加,杭州更難得成為了夏季旅遊熱地,多處景點售票處排起長隊。

  第八是,綿綿秋雨擾華西,影響生產和生活。

  華西秋雨9月9日開始,較常年(9月14日)偏早5天。9月9-18日,華西持續降雨,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陝西南部、四川東北部等地降雨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2倍以上,其中陝西降水量是常年同期的4.2倍,為1951年以來最多。持續強降水造成華西部分地區發生洪澇及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 2014-12-04 15:03:00 )

  [王志華]
  第九是,5月下旬華北黃淮多地拉響高溫紅色預警。

  5月26日起,華北、黃淮等地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29日,北京大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等地氣溫達40~42℃;其中,北京南郊觀象臺41.1℃,天津40.5℃,石家莊42.8℃,均突破1951年以來5月份最高氣溫極值;華北、黃淮和江淮超過35℃高溫面積達72萬平方公裡。針對此次高溫天氣,北京市氣象臺、河北省氣象臺均發布了高溫紅色預警。

  第十是,4月23-24日強沙塵暴席捲西北大地。

  4月23-24日,今年春季最強沙塵天氣過程襲擊南疆盆地中部、甘肅西部、內蒙古中部、青海西北部等地,出現沙塵暴和強沙塵暴天氣,沙塵暴及以上天氣影響面積達77.9萬平方公裡。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等景區暫時關閉。 ( 2014-12-04 15:04:00 )

  [王志華]
  第十一是,強冷空氣讓春天的北方重回冬天,農作物受凍害。

  5月,我國北方地區出現3次較強冷空氣影響,大部地區出現大風降溫天氣。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和北部、東北地區南部等地遭受嚴重大風和低溫凍害,設施農業和玉米、蔬菜、林果業等遭受不同程度影響,部分農作物絕收,直接經濟損失接近20億元。5月10日,甘肅河西走廊山丹縣出現大雪,山丹馬場積雪厚度達10釐米左右。

  第十二是,罕見8月份無颱風登陸我國。

  8月,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沒有颱風生成(僅出現一個從中太平洋移入的颱風),也沒有颱風登陸我國,颱風生成和登陸個數均為1949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歷史罕見。 ( 2014-12-04 15:05:00 )

  [王志華]
  第十三,夏季西南地區多地日最高氣溫破紀錄。

  夏季,四川東部、重慶北部等地高溫日數偏多3~10天,部分地區偏多10天以上。雲南巧家(44.4℃)和元江(43.1℃)、重慶開縣(43.2℃)和巫山(42.8℃)、四川寧南(41.7℃)和鹽邊(41.5℃)等53縣(市)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第十四,3月9省(區、市)遭遇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襲擊。

  3月19-20日,浙江、福建、貴州、雲南、四川、重慶、河南等地出現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其中浙江、貴州、雲南等省的部分地區受災較重。據浙江台州洪家氣象站監測,冰雹直徑達3.3釐米,冰雹數量之多、雹體之密集均為近十幾年來少見。 ( 2014-12-04 15:06:00 )

  [王志華]
  第十五,1月中東部地區遭遇3次霾過程,多地PM2.5爆表。

  1月我國中東部大部霾日數在10天以上,其中華北大部、黃淮、江淮大部、江南中東部、華南西部等地達15~20天;主要有3次霾天氣過程。其中1-7日過程持續時間較長,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10-11日過程主要影響京津冀和東北;13-19日過程影響京津冀、東北和川渝等地。北京1月15日PM2.5濃度陡增,17時僅為49.47微克/立方米,20時迅速上升為412.41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由1級迅速升到6級,達到嚴重汙染。

  第十六,2月上中旬南方多雨雪,設施農業遭破壞。

  2月上中旬,我國南方出現大範圍持續低溫雨雪天氣過程。4-20日江淮大部、江南中東部,華南東部累計雨量有50~100毫米,局地超過100毫米。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最大積雪深度達5~29釐米。伴隨雨雪天氣,大部地區普遍出現10℃以上降溫,最大降溫幅度達14~18℃。湖南、貴州等地部分地區日最低氣溫降至-5℃以下,部分抽薹開花的油菜、露地蔬菜受凍,柑橘等經濟林果枝條被雪壓斷,設施溫棚、畜禽圈舍壓塌損毀。

  第十七,春節期間北京城區燃放煙花爆竹對PM2.5濃度影響顯著。

  北京市從2005年12月1日開始將五環路以內區域由煙花爆竹禁止燃放區改為限制燃放區。北京城區「禁改限」後的2006~2013年的除夕、初五、十五3天,PM2.5日均濃度平均達114微克/立方米,比2005年同期(禁止燃放)日平均濃度(84微克/立方米)高出30微克/立方米。 ( 2014-12-04 15:07:00 )

  [王志華]
  下面我介紹2014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備選事件。

  第一是,澳大利亞年初經歷罕見高溫,打破150餘項氣候紀錄。

  年初,澳大利亞頻遭高溫熱浪襲擊,超過150項氣候紀錄被打破。1月4日,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氣溫高達41.8℃,是自188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氣溫。7日,全澳平均最高氣溫達40.3℃,超過歷史記錄40.2℃。8日,多地平均氣溫超過40℃,南澳大利亞州最高氣溫飈升至48.2℃。1月下旬,維多利亞省一周內有203人因酷熱天氣而死亡。2月,阿德萊德市連續12天氣溫超過40℃,創下117年來連續高溫日數紀錄。

  第二是,4月末法國艾菲爾鐵塔「消失」在霧霾中。

  今年春季,法國遭遇多次霧霾天氣。3月12日,全國近三分之一的面積被富含可吸入顆粒物的空氣所覆蓋,大巴黎地區、北部和西部省份及中部部分地區空氣汙染較為嚴重。由於進入春季以來無風少雨,巴黎市區空氣中的PM2.5和PM10指數連續多日嚴重超標。4月末,巴黎再遭霧霾天,艾菲爾鐵塔被籠罩在霧霾之中,幾近「消失」。

  第三是,太陽活動出現24年一遇超大活動區。

  10月下旬至11月初,太陽第24活動周出現超大活動區AR12192,面積最大2750 μh(1μh=太陽半球面積的百萬分之一),近20年來僅次於1990年11月的AR6368(最大面積3080 μh)。該活動區爆發了多次強耀斑,在強耀斑過程中引起了顯著的電離層短波吸收現象,導致短波通訊一度受到幹擾。

  第四是,氣候變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主因是人類活動所致。

  11月2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第五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指出,氣候變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實。1950年以來氣候變暖95%是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氣候變化已經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了明顯影響。報告並強調通過適應和減緩,推動建立具有高恢復能力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重要性。

  第五是,1月7日美國紐約度過118年來最冷一天。

  年初,強冷空氣多次入侵北美,美國中西部、東部和南部大片區域先後經歷暴雪極寒天氣。威力最強的1月7日至少50個城市最低氣溫破紀錄。其中,紐約市最低氣溫-15℃,打破了1896年-14.4℃的低溫紀錄,成為118年來最冷的一天。暴雪嚴寒導致公路封路,鐵路運輸暫停,航班延誤或取消,學校、商店甚至政府部門關門。至3月末,美國遭遇至少6次極寒天氣襲擊,累計數十人死亡。 ( 2014-12-04 15:09:00 )

  第六是,赤道中東太平洋誕生一個「小男孩」擾亂氣候規律。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小男孩」、「聖嬰」的意思,在氣候學上指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溫度異常增暖的現象。今年5-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距平指數已連續6個月達到或超過0.5℃的監測標準,表明一次新的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厄爾尼諾通常通過影響大氣環流導致全球或區域性氣候異常,因此本次厄爾尼諾事件的監測和影響格外引人關注。

  第七是,年初頻繁暴風雨入侵歐洲多國,部分地區損失嚴重。

  年初,暴風雨天氣侵襲歐洲,多國遭受洪水、大風災害,受損嚴重。1月底,義大利連日降雨引發洪水,羅馬、比薩等城市遭遇洪水圍城。2月初,暴雨洪水導致英國泰晤士河決堤,大量房屋土地被淹,多人因災死亡。法國、葡萄牙和愛爾蘭等國也受到波及,交通、供電、企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第八是,暴風雪引發雪崩,43人魂斷喜馬拉雅山。

  10月14日,一場多年不遇的暴風雪襲擊喜馬拉雅山區,12小時內積雪厚度達到1.8米。暴風雪引發雪崩,導致43名登山客和嚮導遇難,另有數十人失蹤。這是上世紀50年代人類首次登頂珠峰以來,「世界屋脊」發生的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事件。

  第九是,巴西遇50年來最嚴重乾旱,境內最長河流聖方濟河源頭乾涸。

  今年巴西平均降雨量僅為常年的80%,境內最長河流聖方濟河源頭乾涸,全國遭遇50年來最嚴重乾旱,東北部乾旱面積達100萬平方公裡,許多城市供水吃緊。聖保羅地區降雨量低至常年40%,41個行政區、數千萬人面臨斷水危機,乾旱程度達到84年來最嚴重。

  第十是,日本廣島突降歷史最強暴雨,73人遇難。

  8月20日,日本廣島突降有史以來最強暴雨,最高雨強達100毫米/小時,廣島市安佐南區、安佐北區發生至少170處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導致290處道路和橋梁遭損毀,山谷內的多處住宅被衝走,累計73人因災死亡。 ( 2014-12-04 15:11:00 )

  [王志華]
  第十一是,3月22日西雅圖暴雨引發泥石流致死41人。

  3月22日,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北部區域暴雨引發大規模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導致41人死亡,約30幢住宅損毀,部分高速公路被衝毀,經濟損失達上千萬美元。

  第十二是,南亞夏季多地遭遇暴雨洪澇,數百人死亡。

  8月,尼泊爾和印度部分地區遭連續多日強降雨襲擊並引發洪水,衝毀數百個村莊,尼泊爾至少100人死亡,印度84人喪生。9月初,克什米爾地區遭遇50年來最大降雨,印度逾2000個村落被暴雨淹沒,217人死亡,約2.2萬人被疏散。巴基斯坦全境皆遭暴雨和洪災襲擊,至少346人遇難。下旬,印度東北部再遭暴雨襲擊,山洪和滑坡災害導致至少28人死亡。

  第十三是,印度新德裡47.8℃高溫創62年來記錄。

  印度首都新德裡6月遭遇連日罕見高溫天氣,8日最高氣溫達47.8℃,創62年來最高紀錄。酷暑使新德裡的電力供應負荷達到極限,多個社區出現電路故障,導致供電供水中斷,居民苦不堪言。

  第十四是,持續暴雨致巴爾幹半島出現百年不遇洪災。

  五月中旬,歐洲巴爾幹半島連降暴雨,引發洪水和山體滑坡,造成至少25人死亡,數萬人撤離家園。波赫地區四天內發生兩千多起山體滑坡,三分之一的面積、近百萬人的住所被洪水淹沒。洪災導致道路、橋梁、供水和下水道系統均嚴重受損,重建需要耗資數十億歐元。

  第十五是,颶風「貢薩洛」吹襲英國,致大規模交通混亂。

  颶風「貢薩洛」(Gonzalo)10月下旬吹襲英國,造成至少3人死亡5人受傷。受惡劣天氣影響,部分地區的陸空交通出現大規模混亂,倫敦西斯羅機場共110架航班取消,近萬名乘客滯留,大量火車因倒樹及通訊故障延誤甚至停運,渡輪也因大風停運。

  第十六是,南美三國遭遇洪災,36萬居民流離失所。

  6月底,連日強降雨在南美洲引發洪水,巴西南部聖卡塔琳娜州河流水位上漲9米多,巴拉圭河水位上漲達7米,巴拉圭、巴西、阿根廷三國共計36萬多名受災居民被迫離開家園。其中僅巴拉圭一國災民就達30多萬,受災最嚴重的亞松森市郊區的土地和住房被洪水完全淹沒,7萬多名居民被迫遷移。

  第十七是,強颱風「夏浪」襲日本,10人死亡、179萬人緊急避難。

  8月11日,強颱風「夏浪」登陸日本,風力達45米/秒,帶來的暴雨引發大規模洪水和泥石流,淹沒並損壞大片稻田和民宅,造成10人死亡、多人受傷,179萬人疏散,300多趟航班因颱風吹襲被迫取消,多趟新幹線列車中斷。 ( 2014-12-04 15:13:00 )

  [洪蘭江]
  中國氣象局從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實踐的評選活動,今年進入了第八屆,這個活動開展以後每一屆都吸引了大量社會的參與和媒體的關注,希望在座的各位媒體朋友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報導,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引導更多的公眾參與活動。今天是12月4號,也是我國首個憲法日,也是第14個全國法治宣傳日,藉此機會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首批氣象貪色環境保護類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有關情況,2014年9月3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22號公告,批准《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 地面氣象觀測站》(標準編號:GB 31221-201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 高空氣象觀測站》(標準編號:GB 31222-201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 天氣雷達站》(標準編號:GB 31223-201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 大氣本底站》(標準編號:GB 31224-2014)等4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四項標準)正式發布,並於2015年1月1日實施。作為氣象領域的首批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的配套技術法規,四類標準分別明確是氣象行業、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以及全社會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技術要求和執法依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允許以任何理由方式違反、變更。它的發布實施標誌著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有了具有法律屬性的技術標準,對於保障氣象探測業務的科學、正常運行具有重要意義。今天在發布會現場,我們也有政策法規司、綜合觀測司以及四項參與起草的專家在場,如果大家對這四項標準感興趣可以與我們的專家進行交流。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 ( 2014-12-04 15:15:00 )

  [光明日報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因為在咱們這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裡面,國外第五個是美國紐約渡過118年來最冷的一天,然後近期11月份紐約周也出現了大雪,氣溫驟降,有人提出是不是電影後天成真,小冰期時代又來了,想請專家解讀什麼是小冰期,是不是小冰期來了,謝謝。 ( 2014-12-04 15:17:00 )

  [孫冷]
  我覺得我們這個媒體關注的這個熱點應該說還是跟現在這個氣候變化都緊密結合在一起了,我覺得可能因為今年年初北美的這個說是極寒天氣還有11月中旬美國幾乎是全美大部分地區出現了降雪,還有氣溫幾乎51個周都降到了零下,這樣比較冷的天氣出現就是讓氣候變化說是不是又導致了小冰期的話題又引發關注了,從這兩次年初美國紐約州度過了說是近百年來最冷的一天,還有11月中旬的這次美國大範圍的降雪,如果說要是想和氣候變化聯繫的話,我們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就是氣候變化以後可能出現的這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這樣一個個例也可以。那如果說從這個天氣氣候的角度來分析的話,年初的這次就是屬於最冷的一天,還有就是中旬的這次暴雪,其實這都是短期的大氣環流調整。就拿剛過去11中旬大雪來講,就是因為環流是在11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做了一次調整,特別是AO指數從由正轉負,而且負的程度在11月中旬加強的非常明顯,從11月中旬開始,特別是15號之後,那就是轉為高空槽控制美國的大部分地區。而與此同時大西洋也加強了使來自低緯度的水氣和冷空氣會合,導致了北美大範圍的暴雪,這個報導當中提到了,特別是大湖區暴雪是最嚴重的,實際上大湖區它有湖區效應,實際上就是跟這次環流調整疊加,屬於環流調整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與大湖效應疊加,促成了北美11月中旬的暴雪。 ( 2014-12-04 15:18:00 )

  [中國氣象報社記者]
  您好,我看到有媒體報導說是今年糧食生產有望實現11連增,今年局部地區其實遭受了旱澇災害,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給我們介紹一下,謝謝。 ( 2014-12-04 15:18:00 )

  [王志華]
  我們也注意到相關的信息,就是糧食豐產的信息,確實今年我們國家糧食生產的過程當中也遇到了一些氣象災害,可能比較突出的就是夏季的像河南、遼寧、陝西這些地方出現了伏旱,這個對我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個影響是非常小的,對於最終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沒有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主要的原因是集中在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國家採取了很多的惠農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充分的調動了我們農民重要的積極性,所以從種植上面來講是進一步的擴大,然後農民參與這個防災減災這樣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最大的一個提高,這是一個方面,就是惠農的政策。第二個方面得益於我們國家的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的提升,儘管出現了災害型的天氣,通過我們的工程性的措施,一些非工程性的一些措施,把這個損失降到了最低,像這個乾旱,實際上為什麼今年的乾旱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最近這些年一直在加強這個農田水利建設,所以我們很多的這些受旱的田塊有灌溉的措施,所以從這個角度降低了災害的影響。

  氣象部門在這個方面應該說主要是強化幾個方面的工作和服務,第一個方面加強了對於旱情的災害性天氣的監測和預警的服務,譬如說像乾旱我們實施監測旱情的發展和墒情的變化,我們也會對這個乾旱的一些影響進行一些評估。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提供一些轉折性的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像這次伏旱我們就對於這個後期幾場降雪做出了比較準確的預報,準則性的降水的過程應該是國家抗災救災出現了一定的作為。第三個就是我們在抗旱的過程當中我們氣象部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保障了我們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 ( 2014-12-04 15:19:00 )

  [新華社記者]
  剛才王司長說到這個12月8號到10號可能還有新一輪冷空氣要來,這幾天大家感覺比較寒冷,有些人覺得比往年冷的更早了一些,有沒有氣象上的統計數據證實人們的判斷? ( 2014-12-04 15:20:00 )

  [王秀文]
  最近幾天大家都感到天氣冷,是因為近期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比較強,11月29號到12月2號的這股冷空氣是屬於全國性的強冷空氣,局部地區達到了寒潮的強度,這種冷空氣的特點是風大、降溫幅度大,好多地方出現了入冬以來氣溫最低值。往年有的時候在11月初氣溫都達到零下,今年11月中、下旬還是比較暖的,因為冷空氣來得晚。按常年來說,11月份冷空氣活動次數是最多的,冷暖變化很大,今年的冷空氣還是處於正常的現象。再一個根據我們的預報,在8到10號有一次冷空氣過程,那一次冷空氣比剛剛過去的要弱,8到10號的這次冷空氣活動,受它的影響可能有一次大範圍的降雨降雪,黃淮以北的地區是以雪為主體,南淮是降雨為主。 ( 2014-12-04 15:21:00 )

  [洪蘭江]
  今天的發布會就到此結束。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再聯繫專家進行解答。謝謝大家。 ( 2014-12-04 15:22:00 )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2012年12月新聞發布會
    歡迎參加中國氣象局2012年12月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領導專家。他們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鄭江平、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級高工王秀文、國家氣侯中心氣侯與氣侯變化服務室正研級高工艾婉秀。
  • 中國氣象局2012年11月新聞發布會
    中國氣象局於11月2日(星期五)14:30在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一樓多功能廳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現場    主持人 餘勇: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前來參加中國氣象局2012年11月新聞發布會。
  • 中國氣象局2013年12月新聞發布會
    洪蘭江: 各位媒體朋友,歡迎大家參加中國氣象局12月份新聞發布會。首先介紹一下參加今天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他們是: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 國家氣候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級高工王秀文;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正研級高工艾婉秀。 今天發布會的內容主要有兩項: 第一項,11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的特徵、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的回顧以及未來10天天氣展望。
  • 中國氣象局2010年12月份新聞發布會
    2010年最後一次新聞發布會現在開始。今天新聞發布會主要有三項內容: 一是請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鄭江平介紹一下廣州亞運會氣象保障服務的情況,以及亞殘會氣象保障服務的前期籌備情況; 二是向大家介紹一下11月份的天氣、氣候的主要事件,對12月份有關情況做一個介紹; 三是請鄭江平副司長向大家介紹一下關於2010年開展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的備選情況。
  • 14年12月新聞發布會
    年12月04日 14時30分 主題: 中國氣象局2014年12月新聞發布會 責任編輯:CMA
  • 中國氣象局2020年12月新聞發布會
    一、時 間:2020年12月4日(周五)15:00-16:00  二、地 點:國家氣象信息中心4樓多功能廳  三、主持人:鄭江平(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  四、出席專家  薛建軍 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  賈小龍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  五、發布內容  (一)11月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及預警信息發布情況;
  • 中國氣象局2020年9月新聞發布會
    我是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持人兼新聞發言人、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志華,歡迎大家參加中國氣象局2020年9月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為大家邀請到了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薛建軍、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首先由我向大家介紹6月至8月主汛期降雨情況、8月全國天氣氣候情況以及9月天氣氣候趨勢預測。
  • 中國氣象局2010年11月份新聞發布會
    中國氣象局十一月新聞發布會現在開始!今天發布會的新聞發言人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的陳振林司長。另外,發布會也邀請到了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王永光,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葉殿秀,國家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王秀文。
  • 中國氣象局2013年11月新聞發布會
    餘勇: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來參加中國氣象局2013年11月的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介紹一下今天參加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他們是: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先生 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級高工王秀文女士 國家氣侯中心氣侯監測室首席氣侯專家周兵先生 今天我們的新聞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 第一,十月份全國天氣氣侯特徵,國內外天氣氣侯事件回顧,今年秋季颱風總體情況。
  • 16年3月新聞發布會
    月03日 14時30分 主題: 中國氣象局2016年3月新聞發布會
  • 中國氣象局2013年9月新聞發布會
    餘勇: 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災害性天氣多發,許多地方出現了汛情和險情,我們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邀請到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先生;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級高工王秀文女士;國家氣侯中心總工程師李維京先生,他們將對近期我國天氣有關情況進行解讀,並回答各位朋友的提問。
  • 海南省氣象局召開中秋國慶天氣專題新聞發布會
    29日上午,海南省氣象局召開"中秋國慶天氣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中秋國慶期間天氣趨勢預報。發布會由海南省氣象局二級巡視員高峰主持,海南省氣象臺副臺長張春花主講。海南電視臺、海南日報、人民網、海南新聞廣播、海南交通廣播、海口日報、南國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參加了此次發布會。
  • 中國氣象局:預計12月有5次冷空氣影響我國_新華報業網
    在12月4日召開的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鄭江平介紹,未來10天,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多起伏,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內蒙古中西部、貴州等地氣溫偏低2~4℃。  12月12-14日,一股較強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北大部地區氣溫下降4~8℃,局部降溫10℃以上。
  • 中國氣象局:預計12月有5次冷空氣影響我國
    今天下午(12月4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12月有5次冷空氣影響我國。12月有5次冷空氣影響我國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鄭江平介紹,未來10天,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多起伏,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
  • 北京市氣象局來了位「70後」局長
    「預計未來10天,中國中東部多地將現較大範圍雨雪天氣過程,道路溼滑或結冰風險高、低能見度災害風險高」,1月3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說。《中國氣象報》1月2日消息:2019年12月26日,北京市氣象局召開幹部大會,宣布中國氣象局黨組有關決定,張祖強任北京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姚學祥不再擔任北京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另有任用。
  • 德州市氣象局介紹2020年氣候評價及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
    同志們、朋友們,大家好: 非常感謝大家前來參加市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藉此機會,我謹代表市氣象局向長期以來關注氣象事業發展的同志們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由我代表市氣象局,向大家通報2020年氣候概況及氣候事件。 一、2020年氣候概況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49.4毫米,較常年偏多22%,較上年偏多32%;齊河最多為777.9毫米。
  • 中國氣象局發布會介紹7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等情況
    [餘勇]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前來參加中國氣象局2011年8月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他們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先生,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高工王秀文女士,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室首席姜彤先生,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 氣象局:12月全國平均氣溫-3.6℃,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31日表示,12月(1日至29日),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偏強,全國平均氣溫-3.6℃,較常年同期偏低0.5℃,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中國氣象局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王志華通報了12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 12月有5次冷空氣來襲!中央氣象局點名陝西
    12月4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鄭江平介紹,未來10天,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多起伏,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2月12-14日,一股較強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北大部地區氣溫下降4~8℃,局部降溫10℃以上。預計1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主要有五次,接近常年略多。▲安康鎮坪降雪高山地區道路結冰,縣公路管理段全員出動,除雪保暢工作。
  • 中國氣象局公布2017年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中國氣象報記者賴栩雯報導 12月28日,中國氣象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17年全國天氣氣候特徵。2017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李明媚表示,2017年(1月1日至12月27日),全國平均氣溫10.6℃,較常年同期(9.7℃)偏高0.9℃,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僅低於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