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品:長城新媒體時政新聞部 社會新聞部
策 劃:張世豪
制 作:馮碩
配 音:李文鵬
大傢伙兒注意啦,防疫「小喇叭」開始廣播。
把每瓶進價不到一塊錢的消毒液賣到六塊錢,蔬菜漲價過快被罰200萬元,在黑窩點裡製售虛假口罩,假借市場監管部門名號發布虛假公告……
喪盡天良的「黑手」還伸向了善款,一犯罪嫌疑人打著銷售口罩的幌子,詐騙為疫情防控捐贈的21萬元,最終被刑拘。
河北省已經連續13天公布疫情防控期間的違法典型案件。
從當下緊俏的口罩、消毒殺菌用品、抗病毒藥品等防疫用品,到群眾日常生活必需的米麵油等生活用品,既實現全覆蓋,又突出重點。
從虛假宣傳、哄抬物價、未明碼標價,到銷售假冒醫用口罩、無照經營,對違法行為絕不姑息,露頭就打。
從頂格罰款、停業整頓,到移交公安機關、刑拘當事人,只要敢碰底線,就是撞上「高壓線」。
一句話,哪裡有伸出的「黑手」,哪裡就有高懸的利劍。
「發國難財」的行為,既不能有效保障大家的生活,也不能保障大家的健康和安全。
典型案件中出現最多的是「三無口罩」,也就是一無廠名,二無廠址,三無生產衛生許可資質,產品的安全性當然也無保障。
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群眾舉報以及監管部門的輿情監測、大數據摸排發現了多起案件,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一手嚴查無保障的產品,一手還要做好保障工作。
為了解決醫用防護用品短缺的問題,河北省藥監部門找到7家具備醫用防護服生產潛力但沒有相關產品生產資質的企業,特事特辦,批准臨時生產許可,預計產能將達26000套/天。
際華三五零二公司曾為國慶70周年大閱兵生產服裝,該公司已經通過臨時生產許可,主管部門駐廠指導,確保出廠一件、合格一件、安全一件。
在特殊時期,不僅要斬斷伸向「國難財」的黑手,產品安全更應該得到有效保障。
今天就說到這裡。防疫「小喇叭」,每天不斷檔,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