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城市觀察者,ID:gh_5d8c6e13d4b1 】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墨 爾 本
巴西有一片著名的雨林,亞馬孫雨林
它被稱作「世界之肺」
因為它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全球的氣候
城市,也是如此 ——
175年的傳奇「後花園」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是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植物園之一。
它位於墨爾本市中心以南5公裡處,佔地570畝,始建於1845年。
園內植有大量世界上罕見的植物和澳洲本土植物,佳木蔥蘢,芳草如茵,曲徑通幽。
這裡也是墨爾本跑者們最喜歡的跑步路線之一,公園跑道全長3.827km,每250米會有標示。
▲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
位於墨爾本近郊的墨爾本皇家植物園,給整座城市帶去一抹綠色。
經過了長年累月的生發積累,鋼筋水泥之間的自然風景往往會成為城市名片。比如紐約的中央公園,溫哥華的史丹利公園,墨爾本皇家植物園。
01
175年的傳奇「後花園」
比起「公園」這個概念,墨爾本皇家植物園更像是一個巨大的花園,總佔地面積達570畝,遊客想要步行參觀完植物園幾乎是不可能的。
維多利亞州素來被稱為「花園之州」,而坐擁皇家植物園的墨爾本則是不折不扣的「植系之城」。
在植物園建立之初,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往這裡寄東西。
只不過,這些「郵件」既不是信件,也不是包裹,而是各種不同門類的植物。這也使得今天的植物園擁有超過12000類世界各地的植物。
02
錯覺,是在這座大花園裡常會邂逅的感覺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還有一大特色是,許多歷史名人在這裡親手種下了紀念樹:維多利亞州總督查爾斯 · 拉丘伯、澳大利亞著名女歌劇演員內利 · 梅爾巴、波蘭鋼琴家帕岱萊夫斯基、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加拿大前總理迪芬 · 貝克、泰國國王蒲美蓬……以及大名鼎鼎的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
03
重回蒸汽時代慢生活
在春光明媚的時節,乘坐古老的蒸汽小火車,沿著曲折的鐵軌,穿過茂密的森林,時光就像回到了幾百年前。
普芬比利鐵路(Pufing BillyRailway)修建於1900年,當年為了開發維多利亞州偏遠地區,總共修建了四條窄軌鐵路,Pufing Billy Railway 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條。
擁有百年歷史的蒸汽火車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活」博物館,穿梭於植被茂密的丹頓農山脈之中。
與通常意義的博物館不同,以植物、生物、自然為展示方向的墨爾本博物館直接將一片樹林「搬」進了展館,給參觀者更為直觀的感受。
▲ 與通常意義的博物館不同,以植物、生物、自然為展示方向的墨爾本博物館直接將一片樹林「搬」進了展館,給參觀者更為直觀的感受。
從貝爾格雷出發,到丹頓農山脈一路經過美麗的森林和長滿蕨類溪谷,沿途可以欣賞到湖區和森林交錯的優美的風景,開車半小時左右就能到達,而這一趟蒸汽火車之旅,經停若干站,全程24公裡。
若以效率論,蒸汽火車早已被時代拋在腦後;但真要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抹去它的身影,每個人都搭上時速250公裡的高鐵火車,那未免也太沒有意思了。大約基於這等類似的原因,於是在維多利亞州的這個小小角落,蒸汽火車被完整保留下來,不僅是它的外貌,而且它的內在、構造、動力裝置等等,全部都以最傳統的方式繼續運行。
在產能巨大的今天,量產帶來成本的削減,其對應面則是,非量產則成本高昂。這麼一輛獨一無二的蒸汽火車,可想而知其維護和運營成本的居高不下。整個小鎮的人們,絞盡腦汁保住它的存在:所有來自乘客車票的收入都被重新投入回到火車本身,而參與火車運營的工作人員,比如司機、助手、售票員、列車員等等,也都是由退休或放假的小鎮居民義務「客串」。
火車在叢林裡穿梭,兩邊是不斷變換的風景,一會兒是山坡,一會兒是湖泊。
每到轉彎時,車廂都會湧起一陣小小的興奮的探究聲:利用轉彎向內的弧度,可以清晰看到神氣活現的火車頭,每一次蒸汽從結構複雜的火車頭一團團冒出來,在上方炸出一朵雲,都會引發人們的歡呼。
穿梭在森林中的普芬小火車,是世界上目前現存的極少的蒸汽火車。從外觀到動力系統都仍然保持著百年之前最純正的蒸汽火車樣式。
▲ 穿梭在森林中的普芬小火車,是世界上目前現存的極少的蒸汽火車。從外觀到動力系統都仍然保持著百年之前最純正的蒸汽火車樣式。
在這趟列車上迎來送往無數乘客的列車員,是一位滿頭白髮的小鎮老爺爺,他熟悉每一個彎道,對於在什麼角度能看到什麼風景瞭然於心,不用看窗外就能推算大約還需要多久就能到達下一個彎。
蒸汽火車掛靠的車廂並不多,通常在三節左右。座位並非日常火車的橫向,而是呈縱向排列。將兩腿伸在寬闊的座席上,「況且」一聲,開動了。
04
城市裡的騎行漫遊
墨爾本的好幾個地標處都有提供騎行導覽服務租車點。
▲ 騎行是了解這座城市的最佳方式,在雅拉河畔可以租到裝備精良的自行車。
在墨爾本,騎行道路與人行道並用,路面平緩而寬闊,雅拉河畔是不錯的起點:河面上隔三差五蕩漾著皮划艇,大多都是來自於當地高中大學的學生賽艇隊在進行常規訓練;開放式的公園和體育場館周圍也是騎行的常規路線,常有長跑者同行,剛剛還輕鬆領先的騎行者,前方轉彎突然遇到了陡坡,很快又被跑步者反超,一來一去竟有了些比賽趣味。
運動是這片植物系城市的最愛,最著名的當然就是每年定時舉辦的澳洲網球公開賽。
每逢賽季,整座城市頃刻間變身巨大的嘉年華,世界頂級球員在內場比賽,而幾個場館外則聚集了各類商鋪、小吃、集市、露天音樂會、兒童遊樂園。
即使並不是網球的鐵桿粉絲,從日場到夜場,源源不絕的市民和遊客都爭相湧入墨爾本公園中心球場,澳元的門票就可以看外場比賽、球員訓練、參與幾乎所有的嘉年華項目。
從開園第一天起,世界各地都將稀有的植物寄往墨爾本皇家植物園,使得這裡擁有熱帶雨林與沙漠植物毗鄰而居的奇觀。
▲ 從開園第一天起,世界各地都將稀有的植物寄往墨爾本皇家植物園,使得這裡擁有熱帶雨林與沙漠植物毗鄰而居的奇觀。
相距不遠的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和墨爾本博物館也是不錯的騎行歇腳地。
前者的外形神似中國古建築,常有全球著名的當代藝術展覽展出;後者則以生物、植物、自然為展示主題。
05
時間的積累帶來傳奇
如果說,墨爾本皇家展覽館代表了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古典風格,那麼,墨爾本博物館幾乎在各個方面都是它的補充。
在這座造型極富現代感,長相如同巨大金屬塊的建築中,展示了澳大利亞社會歷史、原住民文化、科學發展及環境。
每年年初,隨著澳網的開賽,整個城市隨之進入歡樂的「嘉年華模式」。
最為特別的,當屬其中以環境為主題的森林展區,以木、火、水、土等元素為分界,區隔出不同領域,這裡種植著維多利亞州的82種100株植物,還有25種動物在裡面生活。
這是一片小小的、被安排在博物館建築內的「森林」,並不迴避明顯的人工打造的痕跡,而是將對於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思考融入其中,很多當地小學生穿梭在這裡,通過設計者煞費苦心的意圖,一點一點理解自然這個廣袤的命題。
在城市化的發展過程中,高樓大廈往往是城市發達指數的標杆,追逐著利潤與高效。
但是,一座沒有綠色的城市會讓人覺得窒息,這也是為什麼世界著名的宜居城市們都有著不低的綠化覆蓋率。
這些安靜、低調、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中
甚至被人遺忘的植物
卻給疲憊的心靈
提供了最佳的棲息地
給予舒緩而溫柔的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