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說
衝刺
2020年剩下最後的10天,2021年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年!預防冬季疫情反撲,即將到來的元旦、春節等假期要注意!對於學生來說,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也是一大「難關」!
2021放假安排公布
2021年的法定節假日通知已經公布了。除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等假期保持了三天連休外,與之前不同的是,2021年勞動節可以連休5天!具體通知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經國務院批准,現將2021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2021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
二、春節:2月11日至17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7日(星期日)、2月20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節:4月3日至5日放假調休,共3天。
四、勞動節:5月1日至5日放假調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節:6月12日至14日放假,共3天。
六、中秋節:9月19日至21日放假調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六)上班。
七、國慶節: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
節假日期間,各地區、各部門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等工作,遇有重大突發事件,要按規定及時報告並妥善處置,確保人民群眾祥和平安度過節日假期。
國務院辦公廳
2020年11月25日
(詳情如下,上下滑動查看)
吳尊友:這些人群春節元旦不建議出行
在期盼假期之餘,我們的疫情防控意識,也不能放鬆!
12月2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3例(上海6例,廣東3例,內蒙古2例,四川2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遼寧);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12月2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有關情況。
據發布會介紹,本月,國內多地報告新增本土散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一半以上省份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10餘個省份報告冷鏈食品或外包裝等檢測陽性,疫情防控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繼續強化「人物同防」。
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元旦、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大、聚集性活動多,將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
如果需要出行,建議大家,一是減少人員流動。元旦、春節期間要合理安排行程,減少不必要出行,鼓勵春運期間錯峰返鄉返崗。對於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人群,不建議出行。如果準備跨地區出行,要提前了解當地的疫情形勢和防控政策,了解目的地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發生,中高風險地區建議暫緩出行。要備好口罩、手消毒劑等物品,用於路上使用。
二是減少旅途風險。交通運輸場站和交通工具節日期間加強通風、消毒等措施。乘客乘坐飛機或火車要遵守秩序、有序排隊,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做好手消毒等個人防護,儘量減少在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數,妥善保存票據以備查詢。同時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監測。
三是減少人員聚集。節日期間,儘量減少聚集性活動。企事業等單位舉辦聚會等活動應當控制人數,50人以上活動應當制定防控方案,嚴格落實有關防控措施;提倡家庭私人聚會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做好個人防護。提倡家庭每天注意開窗通風。
四是加強健康科學知識宣傳教育。各地要加強節日期間新冠肺炎防控和安全出遊知識宣傳,引導公眾加強自我防控,提倡人群聚集和密閉場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等良好衛生習慣。
五是發現發熱、乾咳、乏力等可疑症狀,要及早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如何度過期末考試「難關」?
身為學生,假期的到來之前,我們還面臨著過年之前的一項難關——那就是期末考試了。所以,學習哥今天給大家分享初中各科學習方法,最後一個月,定個期末學習規劃,就可以開始大幹一場吧!
數 學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
初一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簡單;
初二的難點最多;
初三的考點最多。
很多同學在平時學習中積累了很多小問題,憑著蝨多不癢,債多不愁的想法,並沒有在意。
但是進入初二、初三,學科難度不斷加深後,問題就凸現出來,成績開始下滑,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數學學不好最常見的原因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繫。
這樣就不能很好地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繫起來。
▼ 學習數學首先要學會總結。
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你才算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
一旦總結能力沒有進步,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後就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
▼我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很多孩子沒有悟出這個道理,每天重複大量刷題,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
許多人喜歡狂做自己會做的題目,去體驗一種居高臨下,庖丁解牛的感覺,碰見自己不會的題目,立馬就開始退縮。
期末複習期間,一定要逼迫自己,對期末複習卷子集中改錯,逐題攻破,不留一個知識點漏洞。
▼ 發現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
這是很淺顯的道理,但這一點,卻有很多同學做不到。
膽小內向、不好意思的同學尤其如此,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
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
「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
英 語
▼ 培養文言文閱讀能力
進入初中之後,語文出現的第一個變化就是,文言文的考查力度「陡然上升」。
這裡所說的文言文既包含「課內文言文」,也包括「課外文言文」。
考試中不僅會考查課內學過的文言文,還會考察課外文言文(學校越好,要求越高)。
這就要求學生們短期內儘快適應這樣的變化,儘早掌握文言文的相關知識和能力。
▼ 不僅多讀書,更要會讀書
讀書的重要性我們都已經知道,但如果孩子讀書了,卻沒能給他正確的引導,沒有讓他思考,那他們讀的書也只是「書」而已,並沒有轉化成「感知」,並沒有轉化成自己的「養分」。
所以當孩子們讀完書後,家長要多問些問題,比如:
這本書講了怎樣的一件事?
你感觸最深的一點什麼?
你喜歡那個人物,為什麼?
你覺得哪一段寫得比較好,為什麼?
你覺得這個故事和學校、家裡發生的事有沒有什麼相似的?
你認為那個媽媽和我有哪些相似之處……
此外,孩子的默寫本、練習本、摘抄本、糾錯本、習作本,都是檢驗孩子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家長需要予以關注。
▼ 字跡、卷面整潔、書寫規範非常重要。
考試因為字寫得亂失分,作文因為字寫得不好看得不到高分,吃這樣的虧真的太可惜,考試前一定要跟孩子反覆強調這個事情。
我兒子學校每次語文考試後的幾篇學生範圍中,總有一篇因為字跡特別好看而被展示出來的文章。
在中高考閱卷時,一份清晰有條理的試卷,一篇自己整潔漂亮的作文,分數可能要比同樣的內容但字跡模糊的試卷高出好幾分。
而這幾分,有時決定了你能讀什麼樣的學校。
▼ 英語學習的重要時間節點:
初一學習的重點應該是如何從六年級順利過渡到初一。
初一上學期結束以後,一定要在寒假期間進入到下冊的預習學習,這樣會使孩子剛步入正軌的英語學習,有一個非常舒適而有秩序的結構環境。
必須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初二畢業的暑假,家長可以選擇讓孩子在預習初三知識的同時,進行語法的系統學習,以備在總複習的時候,可以遊刃有餘。
初三寒假可以繼續補充學習系統的語法知識點,以及完型填空、閱讀理解和寫作的技巧。
▼ 英語閱讀和單詞要靠平時積累
初一初二的孩子不妨多積累英文文章的閱讀量,不必費勁去找一些資料,課文、新概念和學校訂的英文報紙足矣。
當然,如果你能將課文背得滾瓜爛熟,我會強烈建議你去找一些英語讀物,或者各地歷年的中考真題。
初三黨可以每天做一篇完型和兩篇閱讀來保持閱讀感和做題的手感。
對於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建議集中兩周或者一個月的時間重點突破英語單詞。
可以在清晨5:30-7:00進行聽力和朗誦,晚上7:30-8:30進行單詞學習。
▼ 英語作文滿分規劃
提高英文寫作水平的第一步是:大量閱讀。
閱讀是一個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
在你讀到一定量的時候,可能會在某一瞬間,突然發現虛擬語氣原來是這種感覺,動詞搭配原來是這麼回事……
當你提筆寫作的時候,你會在腦海裡重現類似的詞句。
▼ 碎片時間英語查缺補漏。
對於難記易錯的語法題,把它們歸類整理到一個不大的小本子裡反覆看。
有些易疏忽的小語法點把它寫在便利貼上,貼在課桌上、折起來塞進口袋裡。
老師上課插入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的時候,你可以拿出便利貼掃兩眼,平時有空的時候也可以從口袋裡拿出來看看。
長此以往,就能感受到了這種方法的好處:之前遇到過的細小知識點在試卷上再現,自己恰好還記得,這時候別提多開心啦。
物 理
「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級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這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物理這個學科。
初一不分上下因為大家都不學物理,初二兩極分化,因為有的同學物理起步時就崩盤了,初三天上地下,是因為有的同學對物理的理解斷層了。
任何物理現象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不是憑空而來的。探究其原因,是學習物理的重點,也是難點。
通過實驗來弄清物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很重要的。
所以,要學好物理,就應該重視實驗,積極參與,弄清實驗的來龍去脈,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發散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刻。
物理如果死記硬背,那即使很努力學習,效果也微乎其微。
只有當興趣成為指揮棒,學生的潛力才能更多被挖掘,而初二上正是激發興趣的關鍵階段。
物理做題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
物理要獨立解題,這樣做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把不會的題目搞會,並進行知識擴展識記,會收穫頗豐。
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到大學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必須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
化 學
化學是初三才接觸到的一門學科。
初三奠定化學基礎,比小學一年級奠定學習基礎更加重要。
如果初三學習化學收穫甚少,高中化學學習都會步履維艱!
化學是一門學科,同時它更是一門科學,學習時應當注重科學性、規範性、準確性。
而這幾點,最明顯的就體現在,用化學用語去表達、表述事物以及事物的變化。
例如在描述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的實驗現象時,「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生成碳酸鈣沉澱」這種表述是不規範的。
我們能看到的現象是出現渾濁,或者說出現白色沉澱,但是我們不能通過肉眼的觀察就說這是碳酸鈣,這是不嚴謹的。
有人說,「物理考深度,化學考廣度」,知識面廣對化學學習考試很有幫助。
若是平時能多看一些課外書,拓寬一下知識面,考試碰到自己曾經在課外書看到過的情景,就比別的同學多了一份優勢。
「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
化學本身有著獨特的「語言系統」——化學用語;一些物質的性質、製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
歷史、地理、政治、生物
這些科目的初中學習內容,都有許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
這四科不要急著複習,最好掌握最佳的記背時間。
期末衝刺階段,科目多,任務緊,合理安排複習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
什麼才是最佳的記憶時間節點?
學習控的建議是,歷史、地理、政治和生物,提前15天啟動複習。
找考前兩周的一個周末,每科過一遍需要記憶的資料。
通常來說,考前15天前已經掌握的知識,說明上課時記得很好,知識已經深入腦海,成為長期記憶。這部分知識,無需再花時間背誦。
考前8天,5天,2天,像過篩子一樣,反覆背誦記憶不牢的知識點。
對於總是記不住的知識,可以嘗試畫圖記憶,諧音輔助記憶,編故事輔助記憶,或者給父母複述等方法。
考前1天,1小時,進行最後的鞏固和突擊記憶。
採用科學的時間節點,利用奇妙的記憶曲線,你就可以收穫不錯的記憶效果。
最後再強調幾點:
歷史:要學會掌握教材的內在聯繫,做到豎通、橫通,同類項的史實,豎看有一條線;同時代的面貌,橫看有一個面。學會以重大線索整體把握歷史知識,並能自行歸納總結歷史事物的縱橫聯繫。歷史大題需要根據大題所給出的圖片和材料來進行分析,再將裡面的有效信息關鍵字篩選出來。
地理:「地理圖冊抱著睡」,書上和地圖冊上的所有圖都要看,包括圖片旁邊的文字也要認真通讀,比如一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等都要看,這些將來都是你答題時的要點。
政治:除了老師發的突擊資料,如果想拿高分,教科書看五遍,這個是必須的。因為,政治書的答案,其實都藏在課本裡。背政治切忌死記硬背,可以先記重點詞彙,再逐漸記憶整段文字。
生物:生物唯一的複習方法就是背書,把生物書讀到滾瓜爛熟,直到書上的小字部分、甚至配圖都清清楚楚了,生物成績基本上就離拿滿分不遠了。
來源:初中生學習、大連發布、健康中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