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浮學中,人類和外星人接觸是有程度劃分的,一般將其統稱為「近距離接觸」。這種分類最早是由著名天文學家約瑟夫·海尼克提出的。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天文學家也參加過符號計劃、怨恨計劃和藍皮書計劃。
1972年,約瑟夫·海尼克在他的著作《經歷UFO:科學調查》中將人類與UFO接觸程度劃分為了三個等級,分別是第一到第三類接觸:
第一類接觸:指目擊到UFO並能看清楚UFO的細節。第二類接觸:指目擊到一個或多個UFO,並且這些UFO對周邊環境或目擊者產生了影響,如身體灼燒、強光致盲、壓斷樹木、幹擾信號等。第三類接觸:是在前兩類的基礎上,並與外星人產生了交流或身體接觸,包括看見高級生命體、心電感應、語言交談等。
這三類劃分方法也在幽浮學中被廣泛應用,使專家學者的研究具體事件中有了針對性的幫助。後來,有愛好者和民間UFO研究組織在此基礎上又另外增加了六個接觸登記,分別是:
被外星人綁架、劫持甚至是做實驗的第四類接觸。與外星人進行主動積極溝通的第五類接觸。被外星人致傷致亡的第六類接觸。與外星人交配以及有後代出生的第七類接觸。外星人大規模侵略地球,並對地球文明產生影響的第八類接觸。人類與外星人交流公開化,世界範圍內不再懷疑外星人存在的第九類接觸。不過除了前三類近距離接觸是受普遍認可之外,剩餘劃分方式都沒有被廣泛接受。
時至今日,UFO和近距離接觸報告已多到數不過來了,不過除了謊報的、看錯的、吹牛的,真正到今天還讓人津津樂道的,也就那麼幾個事件。不過就這麼寥寥數個事件,也足夠讓我們思索很久…
1947年7月4日,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斯威爾發生飛碟墜毀事件(相信大家對「羅斯威爾事件」已經聽說過很多遍了,我就不過多贅述)。之所以要提起羅斯威爾事件,正是因為它在UFO研究史上實在是太重要了。傳聞中羅斯威爾事件飛碟墜毀地發現了數個外星人屍體,並將他們送到51區的「綠屋」研究。這些外星人身高為1米到1.5米,大眼睛、長手指、灰皮膚,有傳言稱在羅斯威爾事件之後,軍方之所以馬上就解釋說這是氣象氣球墜毀,是因為有了更大的發現— 一個活著的外星人。他們將這個外星人取名為「EBE1」,意為「外星生命實驗體一號」。EbE1被帶到了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用特殊的方法與其艱難交流。這個外星人向科學家們介紹了飛碟的構造以及自己的母星,他說他的母星是網罟座的澤塔星球,距離地球39光年。後來還有傳聞稱這些科學家弄懂了飛碟裡的一個裝置,成功與EBE1的母星取得聯絡,外星飛碟降落在空軍基地,隨後又送12名軍人前往澤塔星球開展「澤塔行動」。但這些都太過玄幻,不說也罷。
而根據這次事件中外星人的相貌,我們一般稱其為「小灰人」或「羅斯威爾外星人」。小灰人的近距離接觸報告佔所有外星人目擊報告的大多數,可以說是和人類最密切的外星人了。
後來在1961年9月19日的晚上,加拿大發生了外星人綁架事件,這就是著名的希爾夫婦事件。夫婦二人在當晚目擊到UFO後意識模糊,再次提醒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事後經過催眠二人回憶出自己被外星人綁架到飛船上對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檢查,隨後外星人首領還向他們展示了一幅星圖。後來根據描述,綁架二人的外星人形象就是小灰人的現象,而展示的這幅星圖所畫的正是網罟座的澤塔星。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小灰人的影視形象最早出現於19世紀末,那時候雜誌文章和漫畫上就已經有了這種形象的外星人出現,而羅斯威爾事件是發生在1947年。那麼這就說明,要麼這些小灰人事件是假的,要麼還有更早的小灰人目擊報告,而19世紀末的漫畫小說借鑑這個形象。總之,電影上和現實中小灰人形象如此相近,無論是文化領域還是科學研究領域,要說他們之間沒有關係,那可能很難讓人信服。
那麼大家思考一下,傳聞中的小灰人形象是否像人類進化後的樣貌呢?想像一下數萬年後,人類智力提升,從而腦容量擴大。又因為交通都被車船等機器代替,或長期生活在宇宙飛船上,所以四肢退化,變得短小無力。而手指因為要操作設備,變得細長等等。細思極恐,我可不想變得這麼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