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缸,顧名思義,即用多種水草搭配打造的熱帶魚缸。它是每個熱帶魚飼養者的摯愛。無論是新人還是老手,在看到草缸的那一刻,都難以移開注視的目光,都會被草缸的美麗所深深吸引。
草缸的魅力在於它的生態性和可塑性。生態性是指各類水草所彰顯的盎然生機,以及與熱帶魚相得益彰、自成一種小的生態環境的狀態;可塑性則是說草缸的打造並非千篇一律,它可以按照設計人的不同想法打造成不同的模樣,如高山、如森林......
傳統模式下的草缸是什麼樣子的呢?
傳統模式下的草缸

傳統模式下的草缸比較重視景物層次的分布,即俗稱的前景草、中景草和後景草。水草的長勢、高度註定了它們各自的分類;星羅密布、參差有別讓這種模式下的水草造景非常有層次感,從而十分貼近自然,充滿了一種自然美。同時,這種模式下的造景可以結合沉木、青龍石、底砂等較為輕易的模仿陸地環境,顯得妙趣橫飛。因此,這種模式仍是當前主流的草缸打造方式。
新模式下的草缸

新模式下的草缸不再過於追求整體的美觀,前景草、中景草和後景草的界限在這種模式下被淡化許多,尤其是前景草,在這種模式下不再出現。水草更多呈現出一簇簇的狀態。這種模式下的草缸雖然在整體上無法跟傳統模式相比,但局部看來仍然顯得自然,關鍵要比傳統模式易於打理的多。
這兩種模式的具體區別在於
1、底砂
傳統模式:用水草泥作為底砂,水草則連根種植在水草泥中。

新模式 :底砂不再用到水草泥,而是白沙、細石這類,僅僅起到觀賞、增色的美觀作用。

2、種植方式
傳統模式:除莫斯外,水草都是種植水草泥中。

新模式 :水草要麼預先被固定在火山石上,要麼已經用塑料小花盆種植固定好,而後放入魚缸中。

3、布景方式
傳統模式:需要優先考慮布景層次感,然後將水草一一種下。
新模式 :由於水草並非種植在底砂中,所以可以自由移動。
4、打理、維護難度
傳統模式: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從初期的布景,到根植,再到後期的添加肥料,都是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新模式:不需要考慮布景和根植,因為已經預先定植好,可以移動,但打撈腐葉,除藻都是二者無法避免的。
5、對水質和魚的影響
傳統模式:草缸水草種類比較多,加上水草泥往往偏酸,因而水質會偏酸。
新模式 :草缸沒有水草泥,相比之下,水質會好很多,當然,如果打理不善、未及時處理腐葉,水質也是會往酸性發展的。
總的來說,傳統模式下的草缸更考驗造景者的功力,在布局跟種植不差的情況下,也更顯得美麗,而新模式下的草缸比較適合懶人,恰到好處的搭配也會十分出彩。
這兩種草缸模式,你更喜歡哪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