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7/6/26
6月22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非織造布會議在上海世貿商城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美國非織造布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主辦,山東泰鵬環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連華綸無紡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量子金舟無紡技術有限公司協辦,得到了歐洲非織造布協會支持。
非織造布是健康、環保、基建、工業、農業等行業不可或缺的材料,屬於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國際化產業,亦是當前全球紡織業中成長最為迅速、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本次會議以構造行業持久增長動力為主題,旨在解析全球非織造布產業的現狀和發展方向,尋求全球合作機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王天凱,中紡聯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中紡聯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徐迎新,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中產協副會長李桂梅,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梁鵬程、副秘書長謝冰,美國非織造布協會主席David Rousse等領導和嘉賓,以及來自國內知名企業專家、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下遊應用企業代表等300餘人與會。
李陵申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中國非織造布產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他介紹說,2016年,我國非織造布產量535.4萬噸,同比增長10.4%;與2012年相比,產量增長55.7%,年均增長11.7%;中國佔全球產量的比重超過40%。中國非織造布行業一直保持了較好的盈利能力,2012-2016年間行業利潤率在6.4%左右,均高於紡織和製造業平均水平。2016年我國出口非織造布82.1萬噸,金額25.2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2.25%和1.49%;2017年一季度出口增長15.53%。醫療衛生是中國非織造布最大的應用領域,也是推動中國紡粘和水刺非織造布增長的主要動力。土工與建築是第二大應用領域,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及「一帶一路」 建設將持續推動土工、建築材料的創新與應用。過濾與分離是另一重要應用。近年來中國的高溫過濾非織造布技術創新基本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常溫空氣過濾、液體過濾技術和市場也得到快速發展。
但目前,中國非織造布產業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表現在高端裝備主要還是通過進口;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少;部分生產工藝還處於研究階段,產品通過進口滿足國內需求;全球布局跨國經營欠缺等。李陵申指出,技術創新是中國非織造布產業永恆的主題,是產業轉型升級、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工作。智能製造也是「十三五」行業發展的關鍵。李陵申還強調,中國非織造布產業的飛速發展和應用範圍不斷擴大,行業的社會影響力在不斷提升,與此對應的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愈加重大,責任製造也是行業未來發展的重點。「走出去」也將帶來更加優質的全球資源,拓展更加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
David Rousse在致辭中表示,非織造布行業已經發展的很成熟,是一個偉大的行業,多年來,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不少問題,通過衛生、女性用品領域的應用幫助女性參與社會起到了重要作用。產品在電池隔膜中的應用促進了手機通信功能的提升。
《全球纖維年鑑》總經理AndreasW. Engelhardt先生在《世界纖維、織物、非織造布的現狀和展望》的報告中指出,金融危機後,世界零售領域需求疲軟,聚酯和尼龍等纖維產能嚴重過剩,美國貿易政策也帶來了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也在抬頭。世界非織造布產量在逐年增長,目前亞洲佔50%,美國佔25%,歐洲佔22%。未來纖維市場將繼續增長,到2025年預計將增加2500萬噸。機織物產量將處於停滯狀態,針織物會低速增長,非織造布特別是紡熔非織造布將會有很高的增長。
德國安德裡茨無紡布銷售總監Andre Michalon先生介紹了非織造布設備的最新發展,他認為,無紡布設備增長潛力很大,要關注整體解決方案,更低成本運營,簡單操作和高效率。
美國非織造布協會主席David Rousse、澳大利亞技術紡織品和非織造布協會總經理Kerryn Caulfield、東華大學教授王華平、黃山富田精工製造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胡文軍就全球非織造布市場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對話。專家們普遍認為,現在是非織造布上升周期,要利用好這個機遇。美國、澳大利亞嘉賓還就中國企業走出去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下午,還舉行了兩場平行會議,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就嬰幼兒紙尿褲市場、醫療市場、水刺技術、防水卷材、濾袋回收、產品應用等話題做了報告。精彩內容摘錄如下:
平行論壇一:醫衛用非織造布市場發展與技術創新
》RISI Nonwovens主編 David Allan
全球非織造布市場趨勢
2004~2014年,全球非織造布年均增長7.1%,預計2014至2020年的年均增速達5.7%。如今,全球的非織造布產能正向低成本地區轉移,特別是向原材料成本低、市場容量大、且發展速度快的地區轉移。同時,在建立工廠時,也將價值鏈進行了延伸,以便向全球更廣的範圍供貨;主要生產者通過OEM方式進入增長市場,一些市場積極增加產能,促使其在出口市場尋找機會。對於衛生材料,正朝著更柔軟、更薄、更呵護皮膚的方向發展;醫療材料則更注重開發一次性手術洞單、手術衣,高效消毒溼巾;擦拭巾材料將更多向可衝散、更蓬鬆柔軟等方向發展。此外,非織造布企業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因此採用可降解纖維將成為今後的重要趨勢。總之,市場對能夠滿足用戶需求、降低成本、節能減排的技術最為青睞。
》北京衛多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 房雨
中國紙尿褲市場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中國紙尿褲市場呈現出高端、超高端產品的高速增長,原來的市場領導者如幫寶適、媽咪寶貝的市場份額都在衰退或增長乏力,市場上的品牌集中度越來越低,尤其是在母嬰渠道。目前中國紙尿褲生產企業近500家,2010年至今新上設備超過600臺,市場上預計近3000個品牌。如今,熱風非織造布在紙尿褲市場中獲得大面積應用,如打點、打孔、3D面層非織造布,而且大量新型非織造布被用於紙尿褲。消費者的需求帶動了製造商、原料商不斷研發進步。總之,消費者對高端產品需求的增長遠高於低端產品,這是中國紙尿褲市場目前發展的一大特點。
》德國海恩斯坦研究院中國區業務發展顧問 李亞培
細菌藻酸鹽醫用輔料治療慢性創傷方面的優勢
20世紀40年代,藻酸鹽纖維作為止血用敷料開始在臨床應用。藻酸鹽纖維分為細菌質和海藻質兩種,具有抑菌、止血、滋潤傷口、透氣性更好、減少粘連、減少異味和減少疼痛等功能。而且相比海藻質,細菌質藻酸鹽纖維具有更好的凝膠效果和吸收液體的能力等。慢性創傷是指超過3個月不癒合的創傷,會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很大的負擔。海恩斯坦研究院發現,由固氮菌發酵分離出的細菌質藻酸鹽可以製成纖維,將其製成醫用敷料後,相比海藻質藻酸鹽敷料對創傷的治病因素粒細胞彈性蛋白酶、金屬蛋白酶的捆綁作用有顯著的提高,這意味著細菌制藻酸鹽敷料在創傷治療中具有應用潛力。
》中國煤炭總醫院教授 鍾秀玲
醫療領域對非織造布的需求及新應用
手術衣和手術鋪單應能防止微生物在無菌區域和非無菌區域轉移,並在溼態時依然有效。結構疏鬆的棉質材料很容易讓微生物穿透,因此使用結構緻密的手術衣和鋪單系統的術後感染率明顯降低,而且棉質手術衣和鋪單還存在棉絮、棉塵汙染,造成傷口感染的隱患。SMS複合非織造布具有良好的微生物阻隔能力、抗滲能力,且牢固度、垂順性好,適合蒸汽、環氧乙烷、等離子等滅菌方式,也適合各種包裝,用作醫用包布材料十分合適。但就目前臨床使用來講,一次性使用的非織造材料的成本依舊偏高,而且還存在環境汙染的問題,因此應用量較小,需要非織造布行業在經濟性、環保可降解性方面繼續努力。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 靳向煜
溼法成網水力纏結材料製備及性能研究
斜網溼法成形工藝具有大流量、低濃度、適合長纖維(最長40mm)、成形均勻、工藝可控性好、適合不同纖維混紗等特點。水刺加固工藝具有柔性纏結加固、純物理加固無汙染、工藝流程短等特點。將這兩種工藝結合,可取長補短,保證材料使用性能的同時提高材料的分散性、柔軟度、透氣性,且材料環保無汙染,具有一定的乾濕強度,可用來製備可衝散材料。為了找出溼法水刺非織造材料可衝散性的臨界點,研究了不同纖維配比、不同克重材料對衝散性的影響。研究發現,增加長纖比例,材料的溼強在不同水針壓力作用下都有所增加,可衝散性在高水針壓力下變差;在纖維比例相同的條件下降低材料的克重,材料的可衝散性變好。
平行論壇二:耐久性非織造布技術及市場
》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劉金景
從防水卷材發展現狀及動向看對非織造布的供給需求
20世紀80~90年代是新型防水卷材的飛躍發展期,到2000年進入漸進式發展,至目前為止則形成多元化產品體系,但目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內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仍為主流,而高分子防水卷材會有較快提升。到2020年,防水卷材總量預計將達20億平方米,其中瀝青卷材仍為主流,主要用於覆蓋房屋建築屋面及地下、市政橋梁、地鐵及地下管廊、鐵路橋隧及種植屋面等特種工程領域。非織造布在高分子卷材中主要用於做背襯材料,其主要應用於熱塑聚烯烴(TPO)和(PVC)兩種高分子防水卷材產品中。未來,防水卷材所需的非織造布應具備優異的拉伸性能、耐久性、抗穿刺性、浸漬性等,且尺寸變化率低、含水率可控,另外,其厚度的均一性及吸水變化率也要符合瀝青卷材的產品需求。
》東北大學教授 柳靜獻
廢舊濾袋回收技術
袋除塵被廣泛應用於燃煤電廠與工業鍋爐、水泥、鋼鐵、垃圾焚燒、化工、有色冶金等眾多行業。我國目前的濾袋市場50億元左右,高溫濾料按價值大約佔 60%~70%,按平米數大約30%~50%,作為耗材每3年左右需更換一次濾袋,因此,廢舊濾袋的回收越來越迫切。如今普遍採用的初級回收是將廢袋製成建築材料、保溫材料等;中級回收是將廢袋用作原料樹脂、工程塑料等;高級回收多是利用PPS材料耐熱、阻燃、絕緣、強力大的優點製成多種產品。相對而言,純質濾料的回收容易,但混雜複合材的回收成為業界難點。例如,PPS與PTFE性能太好,兩者的分離成為業內重大難題。不過東北大學已在實驗室中採用化學溶解法分離了PPS與PTFE,之後再通過性能強化使PPS恢復原有性能,即可極大提升其品質。
》大連華綸無紡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有佩
雙組分紡粘水刺超細纖維非織造布生產設備與技術
我國是世界人造革、合成革生產和消費大國,生產能力120萬-150萬噸/年,產量佔全球80%市場份額,居世界第一,但超纖革佔比較低,與日本85%-90%的比例相差較大,可見國內超纖革市場空間巨大。超細纖維及其非織造布和相關設備、生產技術,作為一項向複雜化、複合化發展的高技術產品,其發展方向已經成為當前非織造布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也是業內關注的焦點。大連華綸在複合超細纖維長絲生產技術和產品開發基本成熟的基礎上,採用雙組分紡粘超細水刺工藝,通過共軛紡絲的複合形式,選擇PET和PA6,經紡絲拉伸後形成中空桔瓣型纖維,進一步水刺開纖纏結形成雙組分超纖非織造布,可用作水刺超纖革、超纖面膜、高檔超纖擦拭布等,已逐步被市場接受和應用。
》中材科技膜材料公司副總工程師 沈維海
玻璃纖維溼法製品在電池上的應用
玻璃纖維通常用作複合材料中的增強材料、電絕緣材料和絕熱保溫材料、電路基板、環保過濾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還可用於生產電池隔膜材料,如超細玻璃纖維(AGM)鋰電池隔膜、鉛酸蓄電池隔板等。電池隔膜(板)採用玻纖溼法製品工藝,即經玻璃短纖打漿、抄造、烘乾、捲曲等工序進行生產。不過普通AGM隔膜強度低,因其強度僅源於玻璃纖維交織產生的摩擦力,且抗穿刺性能差,正負極板上生成的鉛枝晶易穿過隔膜造成電池短路。但研究發現,芯層為聚酯、皮層為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的雙組分有機纖維可在隔膜乾燥的過程中融化並與玻璃纖維發生有效交聯,因此經此複合的AGM隔膜的抗穿刺強度和拉伸強度可顯著提高,避免了隔膜因強度不夠而被刺穿或短路。
(來源:紡織導報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