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內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

2021-01-14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1.0.1 為加強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統一本省混凝土內部鋼筋位置和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方法,提高各檢測單位檢測精度,制定本檢測規程,混凝土內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依據標準為《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4-2002)。

1.0.2 本規程適用於建築工程混凝土結構內部鋼筋位置和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

1.0.3 混凝土結構內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除滿足本規程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2 術語

2.1.1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檢測方法

由單個或多個線圈組成的探頭產生電磁場,當鋼筋或其它金屬物體位於該電磁場時,磁力線會變形。金屬所產生的幹擾導致電磁場強度的分布改變,被探頭探測到,通過儀器顯示出來。如果對所檢測的鋼筋尺寸和材料進行適當的標定,可以用於檢測鋼筋位置、直徑及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2.1.2雷達儀檢測方法

由雷達天線發射電磁波,從與混凝土中電學性質不同的物質如鋼筋等的界面反射回來,並再次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線接收,根據接收到的電磁波來檢測反射體的情況。

2.1.3實際鋼筋保護層厚度

對於光圓鋼筋,為混凝土表面與鋼筋表面間的最小距離,對於帶肋鋼筋,其值如圖2.1.3所示。

圖2.1.3 帶肋鋼筋保護層厚度C

≈C

2.1.4指示鋼筋保護層厚度

檢測時儀器顯示的鋼筋保護層厚度

2.1.5鋼筋的示值直徑

檢測時儀器指示的鋼筋直徑。

2.1.6鋼筋位置的測試偏差

儀器所指示的鋼筋軸線與鋼筋實際軸線之間的最小距離。

2.2 符號

C

——

第i個測點指示鋼筋保護層厚度;

C

——

第i個測點指示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平均值;

C

——

探頭墊塊厚度;

——

修正係數;

S

——

鋼筋平均間距。

3 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檢測

3.1 一般規定

3.1.1 應根據所測鋼筋的規格、深度以及間距選擇適當的儀器,並按儀器說明書進行操作。

3.1.2 採用電池供電的儀器,檢測中應確保電源充足,檢測結束後應對儀器及電池進行保養。對於既可採用電池供電,也可採用外接電源供電的儀器,應該在兩種供電情況下分別對儀器進行校準。

3.1.3 儀器在檢測前應進行預熱或調零,調零時探頭必須遠離金屬物體。在檢測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儀器是否偏離初始狀態並及時進行調零。

3.1.4 檢測前宜具備下列資料:

1 工程名稱及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名稱;

2 結構或構件名稱以及相應的鋼筋設計圖紙資料;

3 混凝土是否採用帶有鐵磁性的原材料配製;

4 檢測部位鋼筋品種、牌號、設計規格、設計保護層厚度、結構構件中是否有預留管道、金屬預埋件等;

5 必要的施工記錄等相關資料;

6 檢測原因。

3.1.5 根據鋼筋設計資料,確定檢測區域鋼筋的可能分布狀況,並選擇適當的檢測面。檢測面宜為混凝土表面,應清潔、平整,並避開金屬預埋件。

3.1.6 對於具有飾面層的構件,其飾面層應清潔、平整,並與基體混凝土結合良好。飾面層主體材料以及夾層均不得含有金屬。對於含有金屬材質的飾面層,應進行清除。對於厚度超過50mm的飾面層,宜清除後進行檢測,或者鑽孔驗證。不得在架空的飾面層上進行檢測。

3.1.7 對於含有鐵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應進行足夠的實驗室驗證後方可進行檢測。

3.1.8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測,可採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方法,也可採用非破損方法並用局部破損方法進行修正。

3.1.9 非破損檢測方法因對被檢測結構無損傷,適用於大量結構構件、大面積檢測。但其檢測準確性受儀器精度,檢測人員經驗等影響較大。

3.1.10 局部破損檢測方法因對被檢測結構有損傷,適用於少量結構測點的抽樣檢測。其檢測準確性較高,可與非破損檢測方法結合使用,對非破損方法檢測結果進行修正。

3.1.11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部位和構件數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部位,應由監理(建設)、施工等各方根據結構構件的重要性共同選定;

2   對梁類、板類構件,應各抽取構件數量的2%且不少於5個構件進行檢驗;當有懸挑構件時,抽取的構件中是挑梁類、板類構件所佔比例均不宜小於50%。

3.1.12 對選定的梁類構件,應對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於6根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測量1點。

3.2 儀器性能要求

3.2.1 儀器應具有產品合格證,並在儀器的明顯位置上具有唯一性標識,包括名稱、型號、出廠編號等。

3.2.2 儀器應定期進行校準,正常情況下,儀器校準有效期為一年。

3.2.3 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對儀器進行校準:

1 新儀器啟用前;

2 超過校準有效期限;

3 檢測數據異常,無法進行調整;

4 經過維修或更換主要零配件(如探頭、天線等)。

3.3 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檢測技術

3.3.1 檢測前應根據檢測結構構件所採用的混凝土,對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進行校準,校準方法見附錄A。

3.3.2 當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與鋼筋直徑比值小於2.5且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小於50mm時,測試誤差不應大於±1mm,其它情況下不宜大於±5%。

3.3.3 檢測前應先對被測鋼筋進行初步定位。

3.3.4 進行鋼筋位置檢測時,探頭有規律地在檢測面上移動,直到儀器顯示接收信號最強或保護層厚度值最小時,結合設計資料判斷鋼筋位置,此時探頭中心線與鋼筋軸線基本重合,在相應位置做好標記。按上述步驟將相鄰的其它鋼筋逐一標出。

3.3.5 鋼筋定位後可進行保護層厚度的檢測:

1 設定好儀器量程範圍及鋼筋直徑,沿被測鋼筋軸線選擇相鄰鋼筋影響較小的位置,並應避開鋼筋接頭,讀取指示保護層厚度值

C

。每根鋼筋的同一位置重複檢測2次,每次讀取1個讀數。

2 對同一處讀取的2個保護層厚度值相差大於1mm時,應檢查儀器是否偏離標準狀態並及時調整(如重新調零)。不論儀器是否調整,其前次檢測數據均捨棄,在該處重新進行2次檢測並再次比較,如2個保護層厚度值相差仍大於1mm,則應該更換檢測儀器或採用鑽孔、剔鑿的方法核實。

註:大多數儀器要求鋼筋直徑已知方能檢測保護層厚度,此時儀器必須按照鋼筋實際直徑進行設置。

3.3.6 

當實際保護層厚度值小於儀器最小示值時,可以採用附加墊塊的方法進行檢測。宜優先選用儀器所附的墊塊,自製墊塊對儀器不應產生電磁幹擾,表面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大於0.2mm。所加墊塊厚度

C

在計算時應予扣除。

3.3.7 檢測鋼筋間距時,應將連續相鄰的被測鋼筋一一標出,不得遺漏,並不宜少於7根鋼筋,然後量測第一根鋼筋和最後一根鋼筋的軸線距離,並計算其間隔數。

3.3.8 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選取至少30%的鋼筋且不少於6處(當實際檢測數量不到6處時應全部抽取),採用鑽孔、剔鑿等方法驗證:

1 儀器要求鋼筋直徑已知方能確定保護層厚度,而鋼筋實際直徑未知或有異議;

2 鋼筋實際根數、位置與設計有較大偏差;

3 採用具有鐵磁性原材料配製的混凝土;

4 構件飾面層未清除的情況下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

5 鋼筋以及混凝土材質與校準試件有顯著差異。

3.3.9  鑽孔、剔鑿的時候不得損壞鋼筋,實測採用遊標卡尺,量測精度為0.1mm。

3.4 雷達法檢測技術

3.4.1 雷達法適用於結構和構件的大面積掃描檢測。檢測前應根據檢測結構構件所採用的混凝土,對雷達儀進行介電常數的校準,校準方法見附錄B。

3.4.2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測誤差宜小於±2mm,任何情況下不得大於±5%;鋼筋間距的測試偏差宜小於±3mm,任何情況下不得大於±5%。

3.4.3 根據工程資料,確定檢測條件,選擇滿足檢測精度要求的儀器,必要時應進行實驗室標定。

3.4.4 根據被測結構或構件中鋼筋的排列方向,雷達儀探頭或天線垂直於被測鋼筋軸線方向掃描,儀器採集並記錄下被測部位的反射信號,經過適當處理後,儀器可顯示被測部位的斷面圖象,根據顯示的鋼筋反射波位置可推算鋼筋深度和間距。

3.4.5 檢測鋼筋間距時,被測鋼筋根數不宜少於7根(6個間隔)。

3.4.6 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選取至少30%的鋼筋且不少於6處(當實際檢測數量不到6處時應全部抽取),採用鑽孔、剔鑿等方法驗證。

1鋼筋實際根數、位置與設計有較大偏差或無資料可參考時;

2採用具有鐵磁性原材料配作的混凝土;

3 混凝土含水率較高,或者混凝土材質與校準試件差別較大;

4 飾面層電磁性能與混凝土有較大差異;

5 鋼筋以及混凝土材質與校準試件有顯著差異。

3.4.7 鑽孔、剔鑿的時候不得損壞鋼筋,實測採用遊標卡尺,量測精度為0.1mm。

3.5 檢測數據處理

3.5.1 按下式計算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平均值:

C

=(

+

-2

C

)/2         (3.5.1)

式中  

C

——第

i

測點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平均值,精確至0.5mm;

——第1

2次檢測的指示保護層厚度值,精確至1mm;。

C

——探頭墊塊厚度,精確至0.1mm。

3.5.2 當採用鑽孔剔鑿方法驗證時,應該按下式確定修正係數:

                 (3.5.2)

式中  

——修正係數,精確至0.01;

Ci——第i測點鋼筋的實際保護層厚度值,精確至0.5mm;

然後將該修正係數乘以指示保護層厚度平均值,得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值。

3.5.3 檢測鋼筋間距時,可根據實際需要,採用繪圖方式給出結果,可分析被測鋼筋的最大間距、最小間距,並按下式計算平均鋼筋間距S:

                                                       

(3.5.3)

式中   S——鋼筋平均間距,精確至1mm;

l——n個鋼筋間距的總長度,精確至1mm。

4 檢測結果判定

4.0.1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對梁類構件為+10mm,-7mm;對板類構件為 +8mm,-5mm。

4.0.2 對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分別進行驗收。

4.0.3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2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於80%,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3 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4.0.1條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附錄A 電磁感應式鋼筋探測儀的校準方法

A.1 校準試件的製作

A.1.1 可根據儀器對於隔離材料的敏感程度任意選擇下列一種方法製作校準用試件:

1 採用對儀器不產生電磁幹擾的混凝土、木材、塑料、環氧樹脂等材料,製作長方體試件,將一定直徑的一根鋼筋預埋於其中,鋼筋埋置時兩端應露出試件,長度宜為50mm以上。試件表面應平整,鋼筋軸線平行於試件表面,從試件四個側面量測其鋼筋的埋置深度應不相同,並且鋼筋兩外露端面至試件四個平行表面的垂直距離差應在0.5mm之內。試件的尺寸、鋼筋埋深可根據儀器的量程設定。宜選擇直徑為16mm~25mm的鋼筋,其埋置深度的變動幅度宜在10mm~60mm之間。試件尺寸可參考圖A.1。

圖A.1 校準用試件尺寸示意圖

1-直徑16mm鋼筋      2-校準試件

2 用平整的、對儀器不產生電磁幹擾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若干,其四邊的厚度差不超過0.2mm,作為墊在鋼筋上的隔離材料。

3採用對儀器不產生電磁幹擾的混凝土、木材、塑料、環氧樹脂等材料,製作長方體試件,在試件中預留若干與試件表面平行的孔,各孔與試件表面的距離不同,距離至少應為10mm~60mm之間,且孔兩端與試件表面的最小距離偏差不得大於0.5mm。孔的直徑略大於所選擇校準用的鋼筋,一般為16mm~25mm。

A.1.2 當儀器對於不同的隔離材料,其檢測數據有顯著變化的時候,必須採用混凝土製作校準試件,且應根據當地常用的原材料製作不同強度等級的試件,分別對儀器進行校準。

A.1.3 對於採用混凝土製作的試件,其任何原料均不得含有鐵磁性,且應在混凝土齡期達到28d以後使用。

A.2 校準項目及指標要求

A.2.1 鋼筋位置檢測誤差應小於±3mm,任何情況下不得大於±5%。

A.2.2 鋼筋保護層檢測誤差,在保護層厚度值為10~60mm範圍內應小於±1mm。

A.2.3 對於具有鋼筋直徑檢測功能的數顯儀器,直徑檢測誤差應小於±2mm。

A.3 校準步驟

A.3.1 校準過程中應始終確保儀器供電電壓穩定、電源充足,並使外界的電磁幹擾降到最小。

A.3.2 在試件各測試表面標記出鋼筋的實際軸線位置用遊標卡尺量測鋼筋兩外露端面在各測試面上的實際保護層厚度值,取其平均值,精確至0.1mm,並量測鋼筋直徑,精確至0.1mm。

A.3.3 正確操作儀器,在試件上進行掃描,標記出儀器所指定的鋼筋軸線,用鋼捲尺量測試件表面儀器所測定的鋼筋軸線與實際鋼筋軸線之間的最大偏差。記錄儀器指示保護層厚度值。對於具有直徑檢測功能的儀器,應進行直徑檢測。

A.3.4 將儀器檢測值和實際量測值進行對比,當儀器所有項目指標均符合A.2的要求時,判定儀器合格。當部分項目指標以及量程範圍符合A.2的要求時,可判定其部分合格,但應限定儀器的使用範圍,並指明其符合的項目和量程範圍以及不符合的項目和量程範圍。

A.3.5 經過校準合格或部分合格的儀器,應註明所採用的校準試件的鋼筋牌號、規格以及混凝土材質。

附錄B雷達儀校準方法

B.1校準試件的製作

B.1.1 選擇當地常用的原材料以及強度等級,製作混凝土板,並採用同盤拌合料同時製作校正混凝土介電常數的混凝土試塊,其大小應參考儀器說明書的要求。當試件較多時,校準用混凝土板應和校正介電常數的試塊一一對應。

B.1.2校正混凝土介電常數的試塊為素混凝土試塊。

B.1.3混凝土板應採用單層鋼筋網,宜採用8mm~12mm的圓鋼製作,其間距宜為100mm~150mm,鋼筋保護層深度應覆蓋15mm、40mm、65mm、90mm四個區段,每種保護層厚度的鋼筋網至少應有8段間距。鋼筋兩端應外露,其兩端保護層厚度差不得大於0.5mm,否則應重新製作試件。

B.1.4製作混凝土的原材料均不得含有鐵磁性,試件澆注後7d內應澆水並覆蓋養護,7d後採用自然養護,試件應在混凝土齡期達到28d以後使用。

B.2校準項目和指標要求

B.2.1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測試偏差,宜小於±2mm,任何情況下不得大於±5%。

B.2.2鋼筋間距的測試偏差,宜小於±3mm,任何情況下不得大於±5%。

B.3校準步驟

B.3.1校準過程中應始終確保儀器供電電壓穩定、電源充足,並使外界的電磁幹擾降到最小。

B.3.2用校正介電常數的試塊對雷達儀進行校正。

B.3.3 在外露鋼筋的兩端,用鋼捲尺量測6段鋼筋間距內的總長度取平均值,並計算鋼筋的實際平均間距,精確至1mm。同時用遊標卡尺量測鋼筋兩外露端面實際保護層厚度值,取其平均值,精確至0.1mm。

B.3.4 正確操作儀器,在試件上進行掃描,標記出儀器所指定的鋼筋軸線,並根據掃描結果計算鋼筋平均間距。記錄儀器指示保護層厚度值。

B.3.5 將儀器檢測值和實際量測值進行對比,當儀器所有項目指標均符合B.2的要求時,判定儀器合格。當部分項目指標以及量程範圍符合B.2的要求時,可判定儀器部分合格,但應限定儀器的使用範圍,並指明其符合的項目和量程範圍以及不符合的項目和量程範圍。

B.3.6經過校準合格或部分合格的儀器,應註明所採用的校準試件的鋼筋牌號、規格以及混凝土材質。  

相關焦點

  • 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指箍筋還是主筋 鋼筋水泥特點是什麼
    在建築工地中進行工作的人,對於鋼筋水泥的了解肯定是非常深的,鋼筋水泥是建築行業最基本的材料,而這種兩種材料,對於搭建一事確實有著很大的幫助,當然材料的使用肯定不是一直都會一番風順,有些時候若對於材料了解不夠,往往也會對自己不利,那麼鋼筋保護層厚度是指箍筋還是主筋?鋼筋水泥特點是什麼?
  • 混凝土強度、保護層厚度、尺寸偏差:判定結構實體質量的三項指標...
    除結構位置與尺寸偏差外的結構實體檢驗項目,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完成。結構實體檢驗中,當混凝土強度或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不滿足要求時,應委託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檢測。 2 對選定的梁類構件,應對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於6根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選擇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測3點取平均值。
  • 鋼筋混凝土內鋼筋的變化
    由於要保證鋼筋與混凝土的良好握裹力(這個是個工程名詞,你理解成結合力就行了),用於混凝土中的鋼筋是不允許刷油保護防鏽的,所以鋼筋在被混凝土包裹起來的時候有點浮鏽是很正常的,哪怕鋼筋在埋進混凝土之前光潔如新,考慮到溼混凝土內部鋼筋表面的電化學反應無法避免,在混凝土裡的鋼筋還是要生一部分鏽,但這個鏽的程度很輕,對二者之間的結合力幾乎沒什麼影響。
  • 鋼筋與混凝土的共同工作
    1 )抗壓強度:立方體強度以Icu 作為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單位是 N/曠 (MPa) ,例如C20 表示抗壓強度為 20N/mrn2 0 規範共劃分十四個強度等級 , C15 - C80 ,級差為 5N/mrn2。2) 稜柱體抗壓強度!
  • 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筏基施工
    東一時區1號-6號樓包含兩棟22層的高層樓、兩棟多層框架樓、部分商業裙樓及地下兩層。總建築面積150300m2.該工程的基礎為一整體平板式筏基,長185m,寬95m,基礎埋深12.5m.然而,各個區域基礎的厚度各不相同,裙樓處0.8m,A區、C區主樓1.5m,B區主樓2.5m,再通過寬0.8m、1.2m的後澆帶將整體平板式筏基分成6塊。
  • 鋼筋混凝土柱碳纖維加固技術的應用
    因此,用碳纖維材料增強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可以完美的解決了化學腐蝕問題。 4) 不增加結構的自重及體積。碳纖維布重量輕,厚度薄,修復和修復的構件基本上不增加原始結構的重量和尺寸,因此不會降低建築物的使用空間。對於混凝土結構的裂縫可以使用碳纖維布有效地密封,來延長使用壽命。
  • 柱子鋼筋植筋_2020年柱子鋼筋植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1、什麼叫鋼筋保護層?  答:受力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鋼筋保護層,是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2、箍筋在梁柱保護層的裡邊還是外邊?  答:裡邊。  3、框架梁縱筋的保護層一般應該是多少毫米?  答:應該是30毫米而不應該是25毫米。框架梁縱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一定是25,這是根據其環境類別而異的。
  • [分享]柱子鋼筋植筋資料下載
    1、什麼叫鋼筋保護層?  答:受力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鋼筋保護層,是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2、箍筋在梁柱保護層的裡邊還是外邊?  答:裡邊。  3、框架梁縱筋的保護層一般應該是多少毫米?  答:應該是30毫米而不應該是25毫米。框架梁縱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一定是25,這是根據其環境類別而異的。
  • 回彈法檢測商品混凝土強度推定值偏低的分析
    (1):ISO1920-7-2004《混凝土試驗第2部分:硬化混凝土無損試驗》附錄B.6碳化中有「3個月齡期內的混凝土以正常的速率碳化不會對回彈值產生很大的影響……碳化層會影響整個表層混凝土,使其無法代表構件內部情況,如需要,可以將碳化表層磨碎除去」的表述。
  • 混凝土強度檢測方法簡介,你知道幾種?[混凝土檢測鑑定]
    作為建築工程施工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混凝土材料在現階段以及未來很長時間內,其經濟性以及應用性都是其他很多材料不可比擬的。但是,目前很多混凝土往往以次充好,其強度無法讓人滿意,尤其是一些國家重點建築工程項目,對混凝土強度標準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對混凝土強度進行檢測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混凝土強度如何評定,如何檢測,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檢測呢?
  • 混凝土結構實體質量檢驗的三項指標,一次看明白!
    除結構位置與尺寸偏差外的結構實體檢驗項目,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完成。結構實體檢驗中,當混凝土強度或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結果不滿足要求時,應委託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檢測。2 對選定的梁類構件,應對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於6根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選擇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測3點取平均值。
  • 建築後澆帶鋼筋鏽蝕、泥漿雜物較多時,如何澆筑後澆帶混凝土?
    三、後澆帶設置案例工程地下室抗水板,厚度分別為450㎜、500㎜,主樓筏板1800㎜,C35、P8抗滲混凝土;地下車庫頂板為梁板式,厚度160mm,C35、P6抗滲混凝土;剪力牆厚度為300㎜,C35、P8-P6抗滲的混凝土。後澆帶寬度800mm。地下室底板及樓層板均為一橫二縱設置。
  • 建築施工鋼筋、混凝土、砂漿等常見建材見證取樣程序及制度匯總
    每連續兩層樓取樣不應少於1組;每2000m3取樣不得少於一組; 具體留置數量詳見混凝土試塊的留置計劃表。(3)、抗滲試塊:連續澆築混凝土每500m3留置一組抗滲試塊(一組為6個抗試塊);一次澆築混凝土不足500m3時應留置一組抗滲試塊;具體留置數量詳見混凝土試塊的留置計劃表。
  • 金鳳鋼筋混凝土地面深度鑽孔專業快速
    專業混凝土大孔深孔施工、風力發電基礎超難度鑽孔取芯工程施工、設備基礎檢測孔、樁基鑽孔取芯、混凝土鑽孔主要用於建築、廠礦設備安裝、消防、空調、排水、等預留不準時補孔、擴孔,以及廠房機座鑽孔、設備鑽孔等。1路面打孔 ,公路,鐵路,道橋,橋梁,堤壩、機場等打孔鑽孔、混凝土質量檢測取樣鑽孔。    以及廠房機座鑽孔、設備鑽孔等。
  • 混凝土強度用什麼方法檢測?
    既有建築混凝土評定是依據國家發布的《既有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定標準》GB/T 51355-2019和上海發布的《既有建築物結構檢測與評定標準》DG/TJ08-804-2018,進行評定。新建工程混凝土強度檢測,大家都知道是用混凝土試塊進行檢測。現場施工混凝土試塊有兩種,一種是標養試塊,另一種是同條件試塊,它們發揮的作用不同。
  • 某混凝土結構現澆板裂縫原因探究
    裂縫存在是混凝土工程的隱患,例如表面細微裂縫,極易吸收侵蝕性氣體或水分。當氣溫低於-3℃時,水分結冰體積膨脹,會使得裂縫寬度和深度進一步擴大。如此循環擴大,將影響整個工程的安全;較寬較深的裂縫,受水分和氣體侵入,會直接引起鋼筋鏽蝕,鏽點膨脹體積比原體積脹大7倍,會加速裂縫的發展,導致保護層的剝落,使鋼筋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深進的裂縫會使結構整體受到破壞。
  • 混凝土強度不滿足設計要求,3棟樓將返工重建!
    二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  1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構件的選取應均勻分布,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非懸挑梁板類構件,應各抽取構件數量的  2  對選定的梁類構件,應對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於6根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選擇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測3點取平均值。  3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可採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方法,也可採用非破損方法並用局部破損方法進行校準。
  • 冠縣鋼筋混凝土切割團隊
    冠縣鋼筋混凝土切割團隊擁有經驗豐富的施工隊伍和專業的混凝土切割機設備:牆鋸切割設備、繩鋸切割設備(又 名液壓牆鋸、液壓牆鋸機、牆體切割機,大型牆鋸,線鋸,金剛石繩鋸、鑽石繩鋸)牆體切割拆除設備等..目前所用的技術有火焰切割、水切割、等離子切割、數控切割等。
  • 主體結構檢測原始記錄及報告模板,41個
    回彈法檢測混凝土原始記錄首頁.docx傾斜觀測原始記錄.docx試運行傾斜觀測檢驗報告.doc建築物沉降觀測檢測報告.docx沉降觀測原始記錄.xlsx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檢驗原始記錄續頁.docx後植筋抗拔力檢驗原始記錄.doc後錨固力植筋拉拔檢驗報告.doc填充牆砌體植筋錨固力檢測報告.doc填充牆砌體植筋錨固力檢驗原始記錄.doc回彈法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報告.doc原位軸壓法檢測砌體強度檢驗報告.docx砌體原位軸壓法試驗原始記錄.docx
  • 引黃總幹線水工隧洞工程檢測和缺陷處理
    若構件較厚,回彈法只能反映材料的表層特性,超聲波對穿測試時可以穿透材料,它所反映的是材料的整體彈性性質,但其檢測精度受被測混凝土內部的鋼筋和含水量影響較大。表面波法是混凝土無損檢測的一種新技術。表面波(亦稱瑞利波)是沿介質表層傳播的一種彈性波,它與橫波具有相似的性質,受材料中的含水量和鋼筋影響較小。表面波的速度與材料幹密度、抗壓強度等具有良好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