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再次打破常規演唱方式,《癌》這首人聲實驗作品是震撼的,90後的華晨宇正用自己的方式給樂壇裂變更多的希望和可能。《癌》也是無字歌,是華晨宇的第三次創作,沒有歌詞,依然令人強烈感受對《癌》的恐懼和壓迫感。
華晨宇用獨有的華氏唱腔唱出一種紛繁複雜,像無字碑一樣,這首歌通過人聲實驗性,自由表達,沒有歌詞,依然令人強烈感受對《癌》的恐懼和壓迫感。像是絕望與無助的吶喊,漸漸趨於平靜,繼而釋放、重生。聽說這首歌裡面包含十一種唱腔,其中一種國內還沒人會。不懂,但就是覺得很牛,哈哈。
很喜歡華晨宇說的這句話:我理解的音樂就是我在唱歌的時候如果能夠影響到你,你覺得好聽或者不好聽,就證明你有去思考,我覺得真正的藝術就是去創造,當你有去動腦的時候就證明你是在創造,哪怕你覺得這個東西是不好的,否定了它,但那時是你在思考的時候,這就是一種藝術。
歌頌愛與光明的歌有很多,大部分人讓你追著太陽跑,這沒錯。但也需要有這麼一個人,讓你轉過身直接面對黑暗,對你而言這可能並不舒服,對他而言,也並不那麼討喜,可是他就是那麼做了,很霸氣!
為什麼一定要歌頌快樂,難道快樂一定就有意義?無意義的快樂會留下什麼,難道狂歡後的不是無盡空虛?所以,為什麼不能歌唱痛苦?對痛苦對黑暗面的思考是對人性的深層挖掘。當然,不僅也絕不應限於小情小愛的痛苦。如果,一首歌有意義有內容,發人深省。那麼,不管他是否有詞,是否另類,都足以令人珍惜。
看到過這麼一句有趣的評論:他的喪從來不是自怨自艾委屈兮兮,而是要把你也拉進絕望的深淵……
確實,歌曲前半部分戴耳機聽有點電麻的感覺,真的難以想像他曾有多極端,能做出如此作品,聽的頭皮發麻並且心裡很煩,很亂。可就是停不下來。他在歌手上改編的《假行僧》也有一點這個感覺,可惜好多人都不理解。這是一種火星獨有的表達方式啊。
以前都說聽他唱《癌》要搭配他唱的《春》,死.亡邊緣掙扎後感受春天萬物復甦的生機感。現在可以再加他改編的《天堂》,星空下的天堂,美得安詳又遼闊。
真羨慕去過現場,聽到這首的人!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喜歡這首歌嗎?如果喜歡的話,求點讚,求關注,求分享,求收藏!
花花改編的《假行僧》、《天堂》了解一下?
聽歌:華晨宇《假行僧》,聽懂的警醒自身,聽不懂的說他是鬼叫
聽歌:華晨宇《天堂》,唱的人心馳神往,騰格爾表示這是首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