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消失、土壤退化,再不補救就晚了

2020-10-03 農本自然

365綠色有機食品招商網



2018年,IPBES(全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發布了兩篇重量級的關於全球生物多樣性土地退化的報告。


報告指出,當前生物多樣性消失、土壤退化情況嚴重。如果我們不直面現實、及時採取可行的措施立即行動,那麼就會發生無法挽回的悲劇。


全球多個區域生物多樣性在持續下降


土地不僅是人類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必需條件,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


一份來自超過100個國家的550位頂尖科學家共同撰寫,歷時3年,借鑑了超過一萬篇相關研究論文的報告指出:維繫所有生命存在的地球系統正在衰竭。


地球上幾乎每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即除了人類之外所有的生命形式的總和——都在持續下降。


這項報告評估範圍覆蓋美洲、亞太地區、非洲以及歐洲+中亞四個大區域。除了地球兩極與開放海域,報告評估了陸地、淡水、濱海、海洋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以及人類對於自然系統的依賴。


報告發現,除極少數地區之外,在全球範圍內,生物多樣性下降與自然供給系統衰退的趨勢仍然在繼續,這導致全球各個區域的人類生存面臨多重風險與不確定未來。


生物多樣性消失,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


每次提到生物多樣性,很多人都會覺得距離我們很遠。但其實,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每天都在為我們提供多樣的食物、乾淨的飲用水、能源。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僅是人類生存的核心因素,也決定著我們對自己文化和身份的認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決定著我們是否能夠過得愉悅。


近些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農業的擴張、森林毀壞、氣候變化、各種汙染以及外來物種的入侵,這些不可持續的資源消耗都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銳減。


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會影響到每個生存在地球上的人們,尤其是貧窮的人們更容易受到影響。


目前全球的生物多樣性消失,意味著我們必須停止和逆轉對自然不可持續資源的開發,否則人類將無法繼續現有的生活方式,人類的未來將充滿風險。


全球土地退化嚴重


在全球生物多樣性逐漸下降的同時,土地退化情況也非常嚴重。


歷時三年,收集了3000多家科研、政府、原住民和地方組織的信息源,綜合了眾多專業人士建議的土地退化研究報告表示,受到土地退化影響的人口高達3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二。


尤其是農田和牧場的快速擴張及不可持續的管理全球土地退化造成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重大損失,涉及糧食安全、水淨化、能源供應和其他自然界對人類至關重要的貢獻。


而土地退化的情況在世界各都已經達到「臨界」的程度,亟需得到改變。


土壤退化的後果


土壤退化導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從而導致氣候變化。


有數據顯示,在2000年~2009年期間,土地退化造成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44億噸,這樣大規模的土壤碳釋放導致了氣候的變化。


而土壤有著重要的碳吸收和儲存的能力,因此為了減少碳排放量,我們應該儘量避免、減少土壤退化的現狀。


另外,恢復退化的土地對人類的糧食和水源安全,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面對物種消失、土壤退化,人類該怎麼做


應對生物多樣性消失,可以通過將生物多樣性及自然保護與當地經濟發展和區域政策相結合來改善。還可以通過教育和增進公眾認知來呼籲人們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


而退化的土地也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恢復。農地、溼地、畜牧地或林業用地的恢復方法都大不相同。

針對草原生態系統:

土地承載力的評估和監測;

放牧壓力管理;草場與牧草管理;

林草複合系統管理;

雜草與害蟲管理;

傳統牧區和林區的管理;

土地退化對策、入侵物種監測等。


針對土地退化與礦區恢復:

在地管理礦渣;

尾礦與礦坑的恢復;

表層土補充與保護;

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技術 - 包括森林、溼地等生態系統;


針對溼地退化:

定點防治汙染源;

綜合水體與陸地措施;

恢復溼地水文、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的措施;


物種流失和土地退化問題嚴重,不僅影響著氣候變化,還將影響到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其中的嚴重性,並積極呼籲大家採取措施,開展挽救行動。

相關焦點

  • 一文看懂我國土壤退化現狀,你腳下的土地還好嗎?
    這反過來又導致了土壤退化,造成目前中國遭受了世界上最嚴重的土壤退化:超過40%的土地被侵蝕。而其中退化土壤,大多數發生在中國中部山區,黃土高原是最重要的地區。   土壤退化有廣泛的後果,其中一個直接後果是:農業用地的減少和土地生產力的降低。富含有機質和養分的表層土壤流失,會降低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同時也包括導致土壤鹽漬化、土壤酸化和沙漠化。
  • Y染色體逐漸退化 男人真的會消失嗎?人類該咋繁殖
    即使人類的Y染色體確實消失了,也並不一定意味著男性本身會滅絕。即使是在已經完全失去Y染色體的物種中,繁殖仍然需要雄性和雌性。如果按照同樣的退化速度持續下去,Y染色體可能在460萬年內就會完全消失。這聽起來可能很長,但當你考慮到地球上的生命已經存在了35億年時,你就不會這麼想了。Y染色體並非從一開始就處於退化狀態的。如果我們把時鐘回撥到1.66億年前,對於最初的哺乳動物來說,這個故事就完全不同了。早期的「原始」Y染色體最初與X染色體差不多,也包含著相同的基因。
  • 科學家發現人類的「Y染色體」在不斷退化,未來男性會消失嗎?
    有趣的是,並不是所有生物的進化方向都是正確的,同時生物的進化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旦面對環境變化,就會導致族群的滅絕,如今地球現存的物種總數和地球曾經生活過的全部生物對比,或許連1%都沒有,更多的物種都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中,在未來也會有更多的生物滅絕。那麼在遙遠的未來,人類是否也會進化成為和現在完全不同的樣子呢?科技的發展在快速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
  • 地球上的一種重要資源,如今日漸匱乏,人類再不警醒就晚了!
    地球上的一種重要資源,如今日漸匱乏,人類再不警醒就晚了!地球在宇宙中顯得那麼耀眼,它是一顆獨一無二的星球,內部溫度適宜,充滿豐富的資源。對動植物來說,這一切是多麼幸福,都是地球給予的。生活中有很多每天都在使用的資源,例如水、氧氣等。
  • 少女心的澳洲粉紅湖,已經消失一個了,再不去就晚了!
    澳大利亞粉紅湖,又是一個還沒有去就消失了的目的地。in姐再次呼籲大家保護環境,這樣美麗的景色應該由你親眼所見,而不是只存在手機裡。澳洲最著名的世界遺產烏魯魯(Uluru)也將自2019年10月起,全面封閉攀登步道。所以快點出發吧,這片澳洲淨土再不去就晚了!
  • 一生不可錯過的美景:因氣候變暖正在消失,再不去可能就見不到了
    殊不知有很多美景並不等人,因氣候等原因,有許多美景正在消失,再不去可能就見不到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4處堪稱一生不可錯過的美景。1. 真正的地貌陳列館——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位於歐洲的中南部,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這裡有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萊茵河、多瑙河等許多大河的源頭都在這裡。
  •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時間:2020-07-21 14:42   來源:上海熱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
  • 再不降低水溫,野生中華鱘真的會滅絕
    11月1日「小光棍節」這天,《當代生物學》在線發表了一項令人悲傷的結論:未來10到20年內,野生中華鱘種群就會消失。而降低水溫可能是挽救它們的最後一線希望。  近年來,中國通過將人工繁殖的中華鱘放流野外來補充野生種群。但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不採取措施維持這些大魚的生殖活力,上述做法是不夠的。當務之急,是儘早將繁殖季節的水溫降至適宜的18℃~ 20℃範圍內。
  • 全球「最珍貴」動物,全球僅此1隻,再不看就看不到了!
    全球「最珍貴」動物,全球僅此1隻,再不看就看不到了!全球「最珍貴」動物,全球僅此1隻,再不看就看不到了!這種動物就是白犀牛。這隻白犀牛從小就在動物園中長大,有專門的飼養員餵養,為了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再次傷害這個稀有物種,人們將它的犀牛角砍掉了。一些東南亞國家的人認為,白犀牛角有抗癌的作用,飲用白犀牛角的粉末可以包治百病。其實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犀牛角的成分和我們的指甲成分是一樣的。
  • 長著藍色身體的一大生物,本該是新物種,如今卻瀕臨消失!
    長著藍色身體的一大生物,本該是新物種,如今卻瀕臨消失!世界上存在太多人類聞所未聞的生物,它們長期生活在自然界中,建造了屬於自己的家園,在自然界中繁衍後代。由於人類的認知有局限,當看到這些生物時,難免心中感到好奇。
  • 安徽將消失的古鎮,昔日的繁華已消失,再不去就看不到了
    說到安徽古村落,確實有太多著名的古村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古鎮在我們眼前慢慢消失了,章渡古鎮就是其中之一,章渡古鎮也稱涇溪古鎮,它位於青衣河西岸的宣城涇縣,風景秀麗,山明水秀,鳥語花香。關於安徽將消失的古鎮,昔日的繁華已消失,再不去就看不到了,你有什麼見解呢?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法想要跟大家分享呢?評論區在等著你!
  • Y染色體退化可能導致男性「消失」?朱欽士:不必擔憂
    有關男性可能會消失的議題並不算新鮮,也不是危言聳聽,這種觀點叫做「Y染色體退化論」。而「Y染色體退化論」的提出似乎意味著,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男性正在走向滅絕」。那麼,果真如此嗎?在新近出版的《生命通史》一書中,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生物化學博士、科普作家朱欽士從生物性史的角度講述了性染色體的秘密,決定性別的基因,並對男性是否真的會「消失」進行了探討。正如朱欽士所言,人類Y染色體在過去幾千萬年中的退化也許並不如想像的那麼快。
  • Y染色體會消失?男性將不復存在?
    2002年,格蕾芙和其他科學家在《自然》上發表文章,指出從早期哺乳動物到靈長類的進化過程中,Y染色體的個頭一直在縮小,並預言雄性染色體會在1000萬年內消失。這讓許多人想知道,男性是否也會隨之消失。文章的作者之一,麻省理工學院懷特海德生物醫學研究院的戴維·佩吉認為「該給『退化的Y染色體』這個標籤畫上句號了」。在其他科學家們認為佩吉團隊的工作讓Y染色體重新正名時,仍然有人認為「退化的Y染色體」理論才是正確的。坎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遺傳學家珍妮佛·格蕾芙認為,過去的幾百萬年不過是Y染色體退化的長期進程中的一段平靜期。
  • 氣候變化與高原凍土退化
    氣候變化後,凍土過程和寒區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多年凍土退化、沙漠化形成、工程環境的破壞、對已有的寒區工程建築物的影響以及對擬建的建築物的影響等。另一方面,多年凍土具有特殊的生態環境地質功能。青海高原凍土屬我國青藏高原凍土大區,是青藏高原上凍土最為發育的地區之一。  現今青藏高原具有的低溫條件,為高原晚新世紀以來及現存多年凍土的形成與保存提供了必要的氣候環境。
  • 退化的棲息地正在影響狐猴的健康
    7月11日,據外媒報導,一項由北伊利諾伊大學的Mitch Irwin和Karen Samants領導的新研究發現,退化的棲息地正在影響至少一種馬達加斯加珍藏狐猴的健康,這些狐猴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哺乳動物群。
  • 塑料垃圾毒害眾多土壤物種
    研究發現,塑料微粒汙染對生活在土壤中的蟎、昆蟲幼蟲和其他維持土地肥力的微小生物種群造成了嚴重破壞。研究報告指出,與海洋相比,堆積在陸地上的廢棄袋子、杯子、纖維和其他形式的塑料垃圾數量更多,對生活在地表以下的大量物種造成嚴重影響。
  • 訓練深度神經網絡失敗的罪魁禍首不是梯度消失,而是退化
    選自severelytheoretical機器之心編譯參與:蔣思源、劉曉坤作者通過深度線性網絡的例子對照證明了導致最終網絡性能變差的原因並不是梯度消失,而是權重矩陣的退化,導致模型的有效自由度減少,並指出該結論可以推廣到非線性網絡中。
  • Y染色體正在退化,未來男性將要消失?人類未來如何繁衍?
    Y染色體正在退化,未來男性將要消失?人類未來如何繁衍?出生前孩子的性別已經在母親的肚子形成,一些家庭生了男孩會開心得不得了,對於女孩會比較反感,重男輕女在我國是一個最常見的現象。但是根據最近這幾年的研究,科學家發現男生身體中的Y染色體正在逐步退化,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男性或許要消失,這是真的嗎?人類已經在地球上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但我們關於人類的起源了解的少之又少,不知道第1個人是男是女,他們又是怎樣繁衍生存的。
  • 人類如果消失,誰會重新統治地球?這3個物種最有可能
    隨著人類工業排放日益加重, 環境汙染問題也越發嚴峻, 多方學者表示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之下, 地球即將面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讓許多人印象深刻的物種大滅絕還是發生在恐龍滅絕的時期, 當時恐龍稱霸地球, 一場災難之後, 恐龍滅絕, 地球霸主更換, 但是地球的生態環境卻一點沒受影響。
  • 福建發現新物種,已經出現退化跡象,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
    福建發現新物種,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在地球上新物種的發現是一個極其困難的過程, 探索陸地要比探索海洋更為困難一些,因為在地球上陸地物種的數量幾近於飽和,但是對於海洋我們還有很大的範圍沒有探測到,極其容易在海洋當中發現新的生物,陸地上則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