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獅子是萬獸之王,被稱為最兇猛的獵手之一,即使河馬,犀牛等大型動物也是慘遭它的獵殺,由此可以這樣說,世界上任何動物只要遇到了獅子基本上就會必死無疑。但是所向披靡的獅子卻遇到了強勁的對手,那就是龐然大物的大象。一般不敢招惹,這是什麼原因呢?
地動山搖的大象
大象主要分布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亞以及東南亞,還有我國的南部邊境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可以說是分布範圍極廣。大約在四千萬年前,除大洋洲和南極洲外,基本上各大洲都有它的分布,但是現在主要有亞洲象和非洲象兩種。在這裡主要說的就是非洲象。
在非洲大草原中,動物種類豐富多樣,一旦提起非洲象,那可以稱為「非洲的無冕之王」。
非洲象是現存世上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體長約為7米左右,肩高4.5米,體重達7000公斤,它的耳朵很大,長達1.5米。四肢粗大笨拙,唯獨大象長長的鼻子卻是靈活自如。它的鼻子不僅可以聞味,呼吸,喝水,還可以承載重達1噸的物體。
水源的競爭
一般來說,大象和獅子相互之間沒有出現侵犯領域的話,那是不會出現打鬥的情形的。但是如果出現了,兩者之間必會爭個你死我活。根據生物學家的觀察發現,兩者之間大多鬥爭的原因就是有關水源的爭奪。
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對於任何生物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大象對於水的喜愛可以說是溢於言表。因為大象的體型比較大,所以對於水資源的需求量很大。當大象遇到水時,很是興奮,它們常常喜歡把水吸入自己的象鼻,然後噴灑全身,美美的給自己一個乾淨涼爽的沐浴。然而大自然的資源很是有限,如果大象在水源附近遇到了喝水的獅子,那大象的第一反應就是它的水源受到了嚴重侵犯,於是它會主動發起對獅子的進攻。
大象與獅子的對決
如果一隻雄性獅子和一隻大象之間有一場搏鬥,我們先從體重分析,非洲野生的獅子平均體重為240千克,而非洲大象體重在7000千克,由此可以看出大象的體重竟是獅子體重的30倍。
雖然大象在體重上獲勝,但是獅子也不是吃素的,我們知道獅子有著很強的進攻能力,一般來說,獅子在進攻其它的動物時,最常使用的方法往往就是咬斷獵物的喉嚨,然後跳到獵物的背上咬斷獵物的脊椎。
同理獅子在和大象搏鬥的時候也是採用相同的套路,當獅子一躍而起跳到大象的背上準備咬住大象的脊椎時,獅子卻遇到了最大的困難,那就是大象的皮膚很是厚重,獅子根本就咬不動它。此時的大象受到了攻擊也不會袖手旁觀,於是趁機用力甩動背上的獅子,利用自身體重的優勢,用腳掌把獅子給活活踩死。
不好招惹的小象
在動物紀錄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落單的動物如野牛,如果遇到成群結隊的獅子的話,必然難逃一劫,慘遭殺害。而大象就與眾不同,首先大象是群居動物,獅子見到後一般不會主動發起戰鬥,即使在大象的隊伍中出現了如發育不全或沒有長牙的小象脫離了隊伍時,獅子也很難成功獵殺小象。在尚比亞南盧旺瓜就真實出現了此類情形。一頭小象脫離了隊伍,十四頭獅子看到後認為好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齊心協力圍攻了它。獅子先從小象的後邊開始攻擊,再跳上小象的背部後用自己鋒利的爪子和牙齒進行進攻。然而小象也不示弱,勇敢無畏地用自己的鼻子揮打著群獅。看到這裡,人們大多會認為戰鬥的勝利者很可能是數量眾多的獅群,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搏鬥,小象卻能全身而退,成功脫險。可見獅群圍剿小象也不是那麼的容易,更別提身材高大的大象了
總結
總的來說,獅子想要圍攻大象很是困難。當獅子有其它的獵物食用時,大象並不是它的首要考慮對象。雖然大象晚間的視力很低,很容易被打敗,但是成功的機率很低,所以獅子是不會主動進攻大象的。
如果獅子遇到落單的小象或老弱病殘的象時,獅群數量多的話,或許還可以搏一搏,但是在此之前需要慎重的考慮,因為象會利用自己龐大的身材和無堅不摧的象牙來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