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鎮供水系統的「最後一公裡」,二次供水設施解決了中高層建築的供水困難。為保障居民飲用水「最後一公裡」安全,近日,我市發布《建築二次供水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規範》(以下簡稱「《規範》」),並將於12月16日開始實施。
這是全省發布的第二部有關二次供水設施的地方性標準,將提高惠州市區二次供水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水平,保證供水水量、水壓和水質,我市二次供水設施建設將迎來專業化、規範化的新時代。
記者了解到,《規範》按照國家最新《建築給水排水設計標準》要求,對相關規定提出最新要求。比如,生活飲用水應設有防止管道內產生虹吸回流、背壓回流等汙染的措施;二次供水系統設計流量應包括給水管網漏失水量和未預見水量;新建、擴建、改建的建築應採用具有遠傳功能的智能水錶。
與此同時,《規範》指出,新建、改建、擴建的供水管道和設備及其附件在投用前,必須進行強制清洗消毒和水質檢測,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水質檢測機構出具檢測報告和進行水質驗收後,方可投入使用。《規範》同時明確了採樣點的數量,增加了檢測項目,由原來的25項增加至31項,保證二次供水水質各項指標符合國家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據悉,二次供水水池(箱)或其他供水設施日常和清洗消毒後的水質檢測,是定期對二次供水水質監督的依據,便於及時發現和處理水質問題,保證用戶用水安全。
《規範》對二次供水設施運行與維護也作出了規定,其中對保障水質安全作出明確要求,「二次供水運行管理單位應委託依法設立的清洗消毒機構對二次供水儲水設施定期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於1次;委託水質檢測機構進行二次供水水質檢測,每季度不少於1次,檢驗結果應進行公示」。
「供水水質安全關係千家萬戶。我們發現,一些小區的二次供水水池(箱)或其他供水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威脅居民用水安全,因此,定期進行水質檢測尤為重要。」惠州市水質檢測綜合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惠州市水質檢測綜合服務有限公司是惠州地區唯一能進行國標《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106項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109項及《生活飲用水用聚氯化鋁》等全項目檢測的水質檢測機構,具有4個領域、6類產品、540個參數的檢測能力。該公司年檢測項目達10萬項(次)以上,是目前惠州地區水質檢測行業檢測項目最多、實力最強的國有檢測機構。
「我們在守護百姓飲水安全方面責無旁貸,《規範》的發布更激勵我們不斷提升水質檢測能力,以優質的服務保障老百姓飲水安全『最後一公裡』。」該負責人說。
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劉建軍
【來源:惠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