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斯哥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進行了一項研究,主題是「戴手錶與不戴手錶的人,在個人特質上有什麼區別?」
Omega
這項研究旨在研究佩戴手錶是否與某些人格特質相關。初始研究的參與者總數為112個人,年齡從17歲到54歲不等,而且都有戴表的習慣。
Audemars Piguet
這些人被要求填寫「 十項個性量表」(TIPI)。TIPI是一項簡短的性格測試,評估了性格的基本方面,例如內向或外向、好鬥的傾向,責任心等。後來,據說這項研究的規模還擴大了,數據也更具說服力。
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戴表的人為人處世的態度更認真。研究者還觀察到,戴表者在外向性、愉悅性和開放性方面得分較低,但在情緒穩定性方面得分較高。
Vacheron Constantin
當然,結果並不絕對。一個戴RM或者宇舶的人,再內向也內向不到哪去。
Richard Mille Official
研究人員的表述是:「選擇佩戴手錶似乎是一個可能更認真的人的社會標誌。在更大樣本中的進一步研究支持了這一結論。我們還觀察到,戴手錶一組和不戴手錶的一組具有相當一致的差異,戴表組表現出較低的外向性和開放性。最後,戴表者在赴約時通常會更加準時。」
IWC Watches
研究人員還謹慎地指出,尚不清楚戴表者是一開始生活態度就很認真,還是通過佩戴手錶實際上增強了性格特徵。即性格行為與戴表的習慣二者之間,誰是因,誰是果,還難以驗證。
Panerai
手錶也分2種:智能表與非智能表。對現代人來說,戴智能表再正常不過,因為功能很多,如監測心率、測量卡路裡消耗、行動支付等,可以提供一個健康、便利的生活方式。
Tag Heuer
而戴非智能表、特別是傳統的機械錶就比較讓人費解了,這也是研究人員著重探尋的動機。他們推測,佩戴非智能表的人可能是出於一種對生活的更高的責任心。
FP Journe Official
他們還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即就我們如何感知時間以及這種感知如何影響守時性而言,手機不能替代手錶。「有人覺得,一些參與實驗者可能擁有手機,但沒有手錶,因此他們仍能快速獲知時間,這一點可能擾亂實驗。但是,在我們的第一個樣本中,100%的人擁有手機;第二個樣本中,有97.5%的人擁有手機,因此這不太可能成為影響因素。」 研究者補充道。
Montres Breguet
最後,他們得出結論:「特別地,來自不同背景的戴表者都會產生更高的責任心和更低的外向性和開放性。他們還更早到達約會地點。根據目前的數據,目前尚不清楚是認真生活的態度促使人佩戴手錶,抑或是佩戴手錶使人更加認真。無論哪種關係,手錶的佩戴都是個性和相關行為的有效外部標誌。」
你覺得你被說中了嗎?
參考文獻:
David A. Ellis and Rob Jenkins, Watch-wearing as a marker of conscientiousness, PeerJ.
萬表世界,全球名表資訊互動平臺,致力於鐘錶文化傳播,做專業的鐘表媒體。(公眾號:萬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