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edger Fabric1.0新的架構中peer節點專門負責維護區塊鏈的帳本

2021-01-10 金色財經

金色財經訊:Fabric 1.0 的重要特徵是支持多chain和多channel;所謂的chain(鏈)實際上是包含Peer節點(負責維護區塊鏈的帳本)、帳本、ordering通道的邏輯結構,它將參與者與數據(包含chaincode在)進行隔離,滿足了不同業務場景下的」不同的人訪問不同數據「的基本要求。

同時,一個peer節點負責維護區塊鏈的帳本的同時也可以參與到多個chain中(通過接入多個channel);如下圖所示

 關於通道:通道是有共識服務(ordering)提供的一種通訊機制,類似於消息系統中的發布-訂閱(PUB/SUB)中的topic;基於這種發布-訂閱關係,將peer(負責維護區塊鏈的帳本)和orderer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個具有保密性的通訊鏈路(虛擬),實現了業務隔離的要求;通道也與帳本(ledger)-狀態(worldstate)緊密相關;如下圖所示:

共識服務與(P1、PN)、(P1、P2、P3)、(P2、P3)組成了三個相互獨立的通道,加入到不同通道的Peer節點負責維護區塊鏈的帳本的同時能夠維護各個通道對應的帳本和狀態;也其實也對應現實世界中,不同業務場景下的參與方,例如銀行、保險公司;物流企業、生產企業等實體結構;我們可以看到channel機制實際上是的Fabric建模實際業務流程的能力大大增強了,大家可以發揮想像力去找到可能的應用領域

交易(數據)流程說明

新版本的架構變化導致新的交易流程的變化,我們簡述如下:

總體流程如下圖所示:

應用程式通過SDK發送請求道Peer節點(負責維護區塊鏈的帳本)(一個或多個)

 peer節點分別執行交易(通過chaincode),但是並不將執行結果提交到本地的帳本中(可以認為是模擬執行,交易處於掛起狀態),參與背書的peer將執行結果返回給應用程式(其中包括自身對背書結果的籤名)

應用程式 收集背書結果並將結果提交給Ordering服務節點

Ordering服務節點執行共識過程並生成block,通過消息通道發布給Peer節點,由peer節點各自驗證交易並提交到本地的ledger中(包括state狀態的變化)

在新的架構中,Peer節點負責維護區塊鏈的帳本(ledger)和狀態(State),本地的帳本稱為PeerLedger,其結構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區塊結構分為文件系統存儲的Block結構和資料庫維護的State狀態,其中state的存儲結構是可以替換的,可選的實現包括各種KV資料庫(LEVELDB,CouchDB等);

上邊就是我們對Fabric 1.0版本的簡要介紹,由於Fabric的複雜性,後續我也會針對1.0版本中的技術細節和實現機制進行專題說明,敬請關注;

同時,1.0 版本的代碼和文檔每天都在更新,請大家關注官網和github,這裡是最好學習天地。

最後說民一下大家比較關心的版本計劃:

1.0版本的版本計劃

下邊是劇透的官方開發計劃,只是「Proposed「,也許後期會有變化:

從官方公布的計劃看,1.0版本應該可以在3月份完成release,大家一起期待這個最新版本的面世。


相關焦點

  • 火龍果財經:詳解區塊鏈節點類型與節點職能
    廣電區塊鏈根據管理要求節點共可分為三個級別,依照其權限由高到低依次為:a.監管共識節點:為最高級別節點,在同步全部帳本數據、參與區塊鏈共識 的同時,還負責對區塊連結入平臺、主體進行管理與授權。b.共識節點:不僅同步全部帳本數據,同時參與區塊鏈共識。c.普通全節點:僅同步全部帳本數據。(2)節點運行機構 a.監管共識節點由管理機構負責運行。b.共識節點由聯盟組織負責運行。
  • 「從零學習區塊鏈之12」區塊鏈世界,你不可不知的四大核心技術
    其中,分布式是系統中一種特殊的架構類型,由一組依靠網絡通信,為完成相同目標而協調工作的計算機節點組成,節點間的數據交換需要通過數字籤名技術進行驗證方可完成,因此,要想篡改單一節點數據,對於分布式存儲而言是極其困難的。正是由於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點,區塊鏈網絡中任意節點都能加入其中,共同參與記帳。
  • 布道區塊鏈 IoTeX+IoTA:區塊鏈的曙光,去中心化的物聯網使者?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相信,區塊鏈和物聯網的天然結合——通過區塊鏈不可篡改的帳本技術和Token經濟體系,可以突破物聯網發展過程中的諸多瓶頸?如果,它們兩者都只不過、僅僅是分布式網絡?如果它們有IoTeX的加入,並有IoTA參與其中?
  • 金融從業者需要了解的區塊鏈常識:區塊鏈的八大價值
    1、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是區塊鏈最根本的性質,也是區塊鏈區別於其他分布式帳本的最重要因素,儘管這一點還存有爭議。   去中心化通常與中心化(Centralization)、分布式(Distributed)進行比較。
  • 基於區塊鏈的鏈上數據安全共享體系研究
    可見區塊鏈架構本身並不一定是高可用的,維護區塊鏈系統的可運維性不僅需要在技術上突破,更應從法律、行業實踐及標準化層面加以約束 。基於區塊鏈的數據共享技術為數據共享的創新開拓了新的思路。 2016年, Sun J J等人提出了一種基於區塊鏈的共享服務的概念模型,用於促進數據共享。然而,研究僅僅側重於概念和模型,沒有提出實際解決方案 。Yue X等人提出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醫療數據架構,在不破壞隱私的前提下,幫助用戶安全和輕鬆地掌握並且分享自己的醫療數據。
  • 1文看懂區塊鏈原理與形成機制
    今天分享下區塊鏈原理。先看第1個話題:分布式帳本。我們通過以下3點來了解一下: 第1點,帳本反映可以在多個節點、不同地理位置,或者多個機構組成的網絡裡進行分享的資產資料庫。這是什麼意思?網絡裡有某種機制生成一個唯一真實的帳本,所有節點都可以擁有它的副本。又是什麼意思?我們還是來看上面的圖。 如果把這張圖理解為銀行的網點,很顯然在現實世界中,這些網點裡一定有一個中心節點,這個中心節點,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總行網點裡的帳本放在哪裡呢?一定是放在總行的中心伺服器裡,各個節點,如果要訪問這個帳本,那就要有相應的權限來訪問總行的中心伺服器。
  • 【自由海南】《大健康領域區塊鏈應用白皮書》
    區塊鏈可以為醫療行業間的健康信息化互聯共享提供平臺,位於鏈中的各個節點可以不依賴第三方擔保機構,充分共享在公共帳目中記錄的健康信息數據。區塊鏈應用總體技術架構分為六個層級結構,總體構架以成熟的計算機技術為平臺,用基礎存儲層和核心技術層的區塊鏈技術完善架構功能。區塊鏈基礎存儲層為健康信息化提供了基本的網際網路應用層基礎設施及信息服務。數據層為基礎設施建立起信息架構組件,為健康數據網流轉提供運行環境。核心技術層集中應用區塊鏈核心技術組成,其中包括分區塊鏈管理、共識算法等組件。
  • 專家:區塊鏈發展應以密碼應用創新為根基
    廣義來講,區塊鏈是利用加密鏈式區塊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自動化腳本代碼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去中心化基礎架構與分布式計算範式,是一種分布式的基礎架構和計算規則。霍煒說,區塊鏈創新構造了一個實用化的分布式信任模式,提供在弱中心/多中心下的帳本共識信任基點,在需要多方協商共識的業務場景中具有特殊應用價值。
  • 區塊鏈概念到底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為啥這麼火?
    區塊鏈是一種技術  「最簡單、最通俗來說,區塊鏈技術就是人人記帳,或者分布式帳本。」網際網路分析師張孝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解釋。  在網際網路時代,每個系統背後都有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可以看作是一個大的帳本,以往都是維護系統的人負責管理資料庫,記錄用戶的行為,也就是記帳,而區塊鏈「去中心化」,它讓系統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其中,不僅人人記帳,而且通過連結,人人都能擁有完整的帳本。  「區塊鏈實質上是一種集體式記錄方式。
  • WEB3 的技術路徑:從經濟邏輯到區塊鏈技術架構發展方向|火星技術帖
    區塊鏈技術架構的發展方向我們再說一說區塊鏈技術。行業一般都認同說比特幣是區塊鏈的 1.0。以太坊是區塊鏈的 2.0。那麼什麼才是下一代的區塊鏈,或者說什麼才是區塊鏈的3.0的還沒有達成一致. 很多人都認為區塊鏈 3.0 應該解決以太坊的問題,真正使得豐富多樣的去中心化應用能夠落地。
  • 人民網:運用交叉學科思維 推動高通量區塊鏈技術發展
    區塊鏈的通量之痛區塊鏈是一種以密碼學為基礎的點對點分布式帳本技術,其首次從技術上解決了中心化信任模型帶來的安全問題。區塊鏈技術基於密碼學算法保證價值的安全轉移,基於哈希鏈及時間戳機制保證數據的可追溯、不可篡改,基於共識算法保證節點間數據的一致性。區塊鏈以其去中心化、公開透明等特性使得人們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方便快捷、低成本地進行價值交換,是實現價值網際網路的基石。
  • 區塊鏈與物聯網融合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1、區塊鏈賦能的邊緣智能與物聯網 在無人駕駛等高動態、超低延時、資源受限、數據與計算解耦的邊緣智能與物聯網的應用場景下,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加速邊緣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計算的落地,其具有的安全可信、隱私保護、細粒度激勵等特點則為邊緣人工智慧與物聯網帶來了新的機遇。
  • 區塊鏈技術與治理方式變革
    一段時間以來,區塊鏈引起全民的關注和學習討論。事實上,2016年中國政府發布的《「十三五」國際信息化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加強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創新、試驗和應用,以實現搶佔新一代信息技術主導權」。在隨後的兩年中,中國區塊鏈技術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進步。比特幣常常與區塊鏈聯繫在一起。的確,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
  • 通俗版《區塊鏈白皮書》:你要掌握的區塊鏈基本知識,95%都在這裡了
    Paypal可能會抽走1美元。大通銀行可能再抽走2美元,澳洲聯邦銀行也許再扣2塊錢。因為Zander和Tara住在不同的國家,所以中心實體的數量和總體費用會因為監管和談好的跨境合作協議而增加。區塊鏈:分布式網絡區塊鏈技術讓Zander和Tara在沒有中心實體的情況下交換信息。區塊鏈技術會自動創建和維護一個分布式的網絡。
  • 夸克區塊鏈本質
    夸克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分布式的公共帳本,聽起來很蒙圈?別急,後面會用最深入淺出的方式來一一解釋。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公共帳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會共同維持帳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這背後有非常精妙的設計。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舉個通俗的例子來解釋,W先生全家,包括 W 先生,W 夫人,W 爺爺, W 奶奶,各自的帳本上都記錄了大家的開支。因為 W 先生全家互相不信任。
  • 區塊鏈技術如何助力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區塊鏈技術以特有的分布式帳本技術、集體維護的技術機制、新型信任機制為其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教育者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學習記錄區塊鏈、去中心化學習成績單、共享式學習資源庫、新型學習信任體系,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
  • 讀透區塊鏈系列篇3-區塊鏈世界中的關鍵角色Token|火星號精選
    在區塊鏈的語境中token的內涵則大為擴展,最早將區塊鏈領域的token譯為代幣。實際上這個概念表示的太過狹隘,僅僅體現了早期區塊鏈網絡中比特幣、以太幣類似貨幣的屬性。區塊鏈領域中token的含義遠遠超出了這一功能特證。區塊鏈領域中token是各種權利、權益的憑證集合。
  • 區塊鏈在物聯網中的應用
    區塊鏈憑藉主體對等、公開透明、安全通信、難以篡改和多方共識等特性,對物聯網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多中心、弱中心化的特質將降低中心化架構的高額運維成本,信息加密、安全通信的特質將有助於保護隱私,身份權限管理和多方共識有助於識別非法節點,及時阻止惡意節點的接入和作惡,依託鏈式的結構有助於構建可證可溯的電子證據存證,分布式架構和主體對等的特點有助於打破物聯網現存的多個信息孤島桎梏,促進信息的橫向流動和多方協作
  • 區塊新看點:什麼是分布式帳本技術(DLT)?
    分布式帳本技術(DLT)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技術領域之一。儘管大多數人認為區塊鏈和DLT是可互換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區塊鏈只是DLT領域的一小部分。重要的是,分布式帳本是一個資料庫,它在網絡的多個點之間重複存在。顧名思義,這些網絡的主要特徵是分散化。因此,所有DLT都包含運行分布式網絡所需的技術基礎結構和相關協議。
  • 關於區塊鏈的普遍誤解:狹義區塊鏈和廣義區塊鏈的區別
    狹義區塊鏈和廣義區塊鏈的區別 我們從技術角度分析一下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底層基礎架構,它的應用範圍不僅局限於金融行業,也可以在其他行業。在眾多討論中,我們發現人們對於區塊鏈的理解確實存在許多誤區,往往將區塊鏈具象成分布式帳本、智能合約、密碼學這 狹義區塊鏈和廣義區塊鏈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