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2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月12日上午,全體委員和列席同志分11個小組審議了區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關於二屆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討論了區政協2021年工作要點。
區政協主席左燕,副主席黃瑋、程霄玉、陳永亮、宋鈺勤和秘書長俞明參加了分組會議。
委員們認真討論,踴躍發言,發表真知灼見,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擷取部分委員金句,分享如下:
委員金句
孫立行:
一是「擴開放」,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二是「重創新」,注重發展創新型經濟;三是「優服務」,優化金融專業服務;四是「廣賦能」,數字賦能,加快產業數位化;五是「鑄品牌」,進一步提升黃浦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六是「促集群」,促進產業集群和人才集聚。
輸
邱旭黎:
建議政協委員下沉一線,能讓委員更多地了解黃浦區情民意,也能更多地把基層百姓的聲音帶上來。
計時俊:
政協開始了「啄木鳥」式的監督,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也得到了加強,希望對政協委員開展社區調解方面的相關培訓。
輸
黃 瑋:
政協委員一要圍繞「十四五」開局,為「五型經濟」發展出謀劃策;二要提高提案的解決率,把提案解決率列入政協督辦中,給老百姓以獲得感;三要開展好界別工作、有效銜接等工作,打造特色品牌;四要圍繞建黨100周年,講好中國故事,講清黃浦故事。
張志偉:
一要加強學習、多造聲勢:圍繞建黨百年紀念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習形式;二要建言資政、多下力氣:針對「十四五」開局工作建言獻策,促進城區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三要民主監督、多做文章:圍繞實事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進一步發揮政協委員的民主監督作用。
輸
施泳峰:
政協委員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我們要關注民生,特別是老百姓的難點痛點,設法幫助一起解決困難,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對得起政協委員的稱號。
楊 燕:
建議在疫情常態化情況下,政協要不斷創新工作載體,讓「雙向發力」更有力。
輸
吳劍秋:
政協委員來自方方面面,要把委員身份與崗位身份有效結合,即:當好「兩者」——建言者、實踐者,做好「兩員」——宣傳員、信息員,既尋求共識,又傳播共識。
吳希銘:
建議充分利用委員的資源和專業優勢,實施「專家會診」把脈,發現問題後,注重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力爭問題矛盾一件一件解決,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輸
曹天風:
一要站得高,要融入國家戰略,做到發展最領先,群眾最幸福,魅力最彰顯;二要思考得新,要跟得上新潮流;三要望得遠,危機中開新局;四要學得勤,通過碎片化學習,吸收與自己相關的東西;五要沉得下,做到肯幹、建言、實踐。
程婭驊:
建議把文化送到基層,送到社區,讓社區居民看書變成一件觸手可及的事,用有力措施踐行全民閱讀,渲染書香氛圍,創建書香黃浦,努力營造「書香一座城,文明一代人」的城市環境。
輸
宋慧君:
建議吸納醫療衛生、教育等專業能力強、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退休人員,打造一支公共衛生防疫的「預備役」隊伍,每年組織相關的專業培訓,開展實戰演練,在公共衛生突發狀況來臨時,能夠及時「平戰轉換」,發揮更大作用。
倪海郡:
希望區政協推出更多平臺,促進委員跨界交流,使各個領域之間碰撞出「火花」。
輸
程梅芳:
要高質量、高站位地完成參政議政工作,用我們的「乾貨」,提高我們的責任擔當。
許錚錚:
「提案公開」形成制度化,「有效銜接」促進辦理協商更「接地氣」。
圖丨王登軒 周菲
編輯丨王佳俊
原標題:《分組會議|熱烈討論政協報告 真知灼見金句頻現》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