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程志雲 曾經急著甩幹腳上的泥土,如今卻伸出腳往田裡探。
8月18日,湖北省孝感漢川市新河鎮,由農業銀行作為主發起人發起設立的漢川農銀村鎮銀行正式開業。遠在千裡之外的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經棚鎮成立的農銀村鎮銀行也同時開業。
10年前各大銀行大規模撤併縣域網點,如今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卻重返農村,中國農業銀行藉此捷足先登。但與此前重新鋪設網點不同的是,此次農行是和當地企業合辦村鎮銀行。
試點
農行參與村鎮銀行試點的想法始於一年之前。
200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農業銀行「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的股份制改革原則,並確立了農業銀行面向「三農」的市場定位。這之後,農行決定在湖北和內蒙古兩地啟動村鎮銀行試點工作。
農業銀行總行的一位人士表示,在取得總行授權後,兩家分行很快牽頭召開發起人大會,籤訂發起人協議書,審議通過了出資設立村鎮銀行、成立籌建工作小組並制定了籌建工作方案。
材料顯示,克什克騰農銀村鎮銀行選擇內蒙古興業集團等6家企業法人作為共同發起人,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960萬元。
漢川農銀村鎮銀行則選擇湖北銀豐實業集團等 5家當地大型企業共同發起設立。註冊資本確定為2000萬元。
農行分別控股51.02%、50%。
與掌握著絕對控股權相對應的是,農行也將向這些村鎮銀行投入大量資源。一位農行人士告訴記者,農業銀行將充分利用其在縣域、農村的傳統優勢和大銀行資源,在品牌、技術、產品、培訓等方面給予村鎮銀行大力支持。
根據農行內部測算,內蒙古克什克騰農銀村鎮銀行預計 2008-2010年存款每年增加2000萬元,2010年存貸款分別達到9000萬元和 5000萬元。而湖北漢川農銀村鎮銀行到2010年各項存款將達到1-1.2億元,各項貸款達7000-8000萬元人民幣。
「我們2008年重點構建現代銀行運行平臺、各項管理機制並且做好推廣工作,明後年,我們將全面參與市場競爭。」湖北漢川農銀村鎮銀行的一位負責人稱。
轉變擴張
農業銀行湖北分行行長易映森表示,實際上,村鎮銀行開業賺不賺錢是一直令人擔心的問題。農行如何實現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服務的地域不能變,但服務的對象可以選擇。農行的村鎮銀行並非服務所有農戶,而是根據市場化原則選擇 「三化」客戶: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城鎮工業化客戶。並以當地最有價值的農戶為主要服務對象,規避風險。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一位當地農行人士告訴記者,其實真正的農戶貸款風險比較小,還款意願很強。現在很多銀行貸款中,企業貸款死得多,農民貸款反而死得少。在鄉鎮設立村鎮銀行的好處在於我們可以挨家挨戶地調查,了解農戶的實際情況,避免不良貸款的出現。
村鎮銀行主要經營範圍是,吸收公眾存款,除經營短、中、長期貸款外,還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同業拆借、銀行卡等業務,執行利率為國家基礎利率上浮60%,上浮範圍高於農行低於農信社。
村鎮銀行的好處在於,作為獨立註冊的有限責任公司,由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共同出資設立。股權多元化促使銀行經營決策的規範化,特別是在信貸業務決策過程中能夠實現有效的內部制約,更好地實現風險控制。
實際上,自從2006年底,銀監會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以來,不少中外資金融機構開始嘗試進入農村市場進行試點。
截至2008年7月底,全國共有 38家村鎮銀行對外掛牌營業。此外,包括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在內的外資金融機構和江浙一帶中小商業銀行也積極向監管部門申請。
一位湖北村鎮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個體私營業和農業生產發展基本處於金融服務的真空地帶,我們希望未來村鎮銀行成立之後可以填補這個信貸空白。」